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思考范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747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笔者通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区域科技创新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不同区域影响其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有所差异。其中,工业固定废物综合利用率即生态环境对东部沿海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程度最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即产业结构对北部沿海区域、大西南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程度最大,每十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即人力资本水平对南部沿海区域、黄河中游区域、大西北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程度最大,人均 GDP 即经济发展对长江中游、东北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正向影响程度最大。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表示“2020 年.不会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中断.或延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还要迈出更大的步伐,而且更大的步伐体现在创新驱动上。”科技创新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我们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疫情冲击下的 2020 年,我国的 GDP 突破百万亿元。但从 2008 年开始,已经连续 11 年经济增长速度下滑,2019 年更是接近 6%的边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复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科技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高。当前我国与其它创新型国家间依然有差距,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不强,这是一个短板,也限制了我国更好地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政府积极支持创新平台的建设,并强调选拔优秀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继续拓宽企业的创新融资渠道。在此引导下,各省市、区域开始实施行动,在科技创新方面下功夫,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如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实施,推动长三角向.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然而,由于地理、历史及经济等因素,我国学者在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面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等地区,对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分析很少,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之间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一直存在差距,尤其是近几年来日益凸显,就专利授权量来看,2019 年东部沿海地区最高,为700324 件,而大西北地区最为落后,为 33167 件,仅仅是东部沿海地区的 4.74%。由此看来,在这一时期,研究分析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认清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于继续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推进我国向创新型国家迈进,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论文主体包括 6 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提出问题,然后介绍研究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点。
第二章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比较进行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和梳理。接着是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两个方面。
第三章主要是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接着运用主成分—相关分析法,进行指标的定量筛选,最后运用熵权法计算了各项指标的权重。
第四章对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原始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在熵权法的基础上运用 TOPSIS 法对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测算,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第五章进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运用Eviews 进行回归分析。
第六章针对测算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并指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并进行展望。
本论文技术路线图如下:


图 1-1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研究

2.1 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
自十九大报告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来,学者们纷纷开始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在以往文献中,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概念进行了探索研究。
从效率、公平、可持续发展视角看,张军扩等(2019)指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要达到效率更高、更公平、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2],金碚(2018)提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体现了效率、公平与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规律,是新时代下对经济发展更高的要求[3]。从宏观角度来看,丁任重(2016)、赵大全(2018)学者认为高质量发展要保证供给和需求的平衡,需要量的相等,更要使得供给结构、需求结构相匹配,供给侧需要随着需求侧变化而灵活变化[4][5]。从微观视角来看,程虹(2014)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质量一词主要是生产产品的质量以及提供服务的质量,如服务的种类、服务的数量以及质量等,这可以反映出人民生活、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也可以反映人民的获得感以及幸福感[6]。从社会的主要矛盾视角来看,刘志彪(2018)认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要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最终提升人民对生活的满意度。金融风险也是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要注意预防的,同时要精准扶贫,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7]。从五大发展理念看,杨伟民(2018)认为是一种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更好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首要动力是创新[8]。任保平(2019)提出高质量发展是一种综合性的发展,综合了经济发展的特性,包括持续性、创新性、有效性、分享性、协调性、稳定性以及充分性,生产相关要素投入水平较低、各项资源流动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9]。从供给与需求角度看,张永恒、郝寿义(2018)认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在供给,需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创造出更多创新要素[10]。张建军、赵启(2019)认为在供应链体系中,要素的配置和输出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创新,进一步驱动经济发展、共享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以及带动绿色经济的发展,改善营商环境,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改善经济发展结构,提高经济发展效率,提升经济发展质量[11]。
...............................

2.2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2.2.1 科技创新内涵
科技包含科学和技术。科学是对自然现象的本体进行深入研究而构建的理论,而技术是一种为满足特定目的,通过自然服务于人类的知识技能[19]。熊彼特(1967)最早提出创新的概念,他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企业合理利用各项资源,通过在生产方式方面的创新来满足市场的需要[20]。
依据现代创新理论,人类的大脑产生思想,以及依据各种事物的实践活动都能够带来创新,并且是具有创造性的,与前人的方式和技术不同,创新不仅是一个发明新技术或者发现新事物的过程,它也是能够改进事物、恢复事物、以及对事物进行再次创造的一个过程;创新需要具有自主性、合作性、引进性、科学性、技术性、组织性、管理性和市场性,从人类大脑对一种事物产生新想法开始,到对该事物进行研究实践,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然后进行商业化,最终被广泛应用,这就是一个创新完整的过程[21]。
自从熊彼特提出创新的经典定义以来,学者们逐渐加深了对科学技术创新的研究,并将研究范围扩大至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和重要性,如美国经济学家Rosenberg、Klein 等,他们认为,科技创新是一个过程,是非线性的,并且具有多种作用因素,其中包括科学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弗里曼(1987)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不仅仅指初次引进的新产品或者新工艺,还包括了其中的设计、生产、市场销售、管理等环节。是从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找到更为便捷、有效的方法[22]。与技术创新不同的是,科技创新侧重于发现产品或工艺发展背后的实质[23]。
关于“科技创新”的详细概念,国内外学者还未形成统一的看法。周寄中(2002)认为科技创新可理解为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深入研究科学前沿技术以及高新技术领域,可以不断获取知识,并产生新的思想,发明新的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市场中,运用到产业发展中,并带来新的经济价值[24]。张春霞(2005)指出科技创新是一项研究科学与技术的活动,也是经济活动,发明创造新的知识、新技术并灵活运用到整个过程中[25]。董为民(2010)提出,科技创新是一种行为,是指国家、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为了维护、保障国家的整体利益,结合自身竞争优势,在科学上有新发现、改进工艺、实现技术突破、甚至变革相关制度[26]。王哲(2010)指出科技创新在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方面也需要创新,并在开发新产品的同时利用新知识,从而达到提升产品质量的效果[27]。王桃荣(2011)在其他学者的基础上将科技创新的范围进行拓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知识创新都在这个范围内[28]。


表 3-2 科技创新基础维度下指标 KMO 和 Bartlett 检验

...................................

第三章 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2
3.1 本研究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与原则.................................. 12
3.2 评价指标的构建.......................................... 13
3.3 指标的进一步筛选............................. 15
第四章 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分析..........26
4.1 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测算............................... 26
4.1.1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26
4.1.2 数据处理.....................................26
第五章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44
5.1 变量选取与解释........................................... 44
5.1.1 被解释变量.....................................44
5.1.2 解释变量.........................................44

第五章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5.1 变量选取与解释
5.1.1 被解释变量
通过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内外学者大多认为专利量在衡量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很有代表性[76][77]。Acs 等在其研究中发现,使用专利方面的数据代表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分析是可靠且有效的[78]。Feldman 对专利和创新做了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之间是高度相关的[79],除此之外,许多研究都指明区域的科技创新产出可以代表其科技创新能力,而且专利是衡量产出的重要指标,而且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质量,发明专利更有代表性。因此,在本研究中,使用发明专利授权量.衡量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5.1.2 解释变量
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教育水平等因素都对区域创新能力有影响。在此基础上,并参考刘俊杰[80]、张丽华[81]、徐硼[82]等学者的研究,本文加入生态环境因素,即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人力资本水平、企业数量、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六个方面的影响因素,构建指标体系来进行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具体选取人均 GDP 来测算经济发展水平,选取实际利用外资额来测算对外开放力度,选取每十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作为衡量人力资本水平的指标,选取高技术企业数衡量城市企业数量,选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衡量产业结构,选取工业固定废物综合利用率衡量生态环境。


表 3-3 科技创新基础维度下指标主成分筛选结果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本文在前文通过构建一套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下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并通过熵权 TOPSIS 法,对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测算,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评价比较研究。接着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对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的区域特征,区域间差距较大,但呈现逐渐缩小趋势。总体来看,东部沿海科技创新能力始终领先于其他地区,在科技创新基础、投入、产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以及科技创新效益方面都居全国首位,最具竞争力,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科技创新能力也较强,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大西南、大西北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相对比较落后。三大沿海地区差异较小,而三大沿海经济区同其他地区,尤其是大西北地区差异较大,亟需逐步缩小区域间差距。
(2)综合经济区内部科技创新能力不均衡。其中,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地区不平衡状态较为明显,在南部沿海地区中,广东科技创新能力总体非常强,但福建科技创新能力处于中下游水平,海南处于下游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缺失,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人均图书馆藏量低。区域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主要靠广东省带动,导致区域内部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不均衡。北部沿海中,主要是京津冀之间科技创新能力的不均衡问题,尤其是河北,虽然在地理位置上与北京、天津相邻,但在科技创新基础、投入等方面都与京津地区有一些差距,比如河北的人才流失情况严重,教育方面资源相对匮乏,水平较为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但是京津地区高校云集,教育资源非常丰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好,对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吸引较大。
(3)八大综合经济区科技创新能力综合得分时序变化明显。东部沿海地区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地区在稳中求进,其中大西南区域、长江中游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黄河中游发展相对稳定,但黄河中游对外开放程度较低,科技创新投入需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产出较少,自主创新能力差。东北地区和大西北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有所下降,东北地区科技创新基础薄弱,科技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