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行为视角下农药面源污染治理探讨——以海南省菜农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745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研究通过课题组讨论、前人文献研究,设计和进一步完善问卷题项。课题组于 2018 年年初的前期预调研阶段共发放问卷 105 份,回收 104 份,其中有效问卷 101 份。在通过信度检验、效度检验,信度、效度良好的情况下再进行下一步正式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其中,从 2018 年至今共发出问卷 280 份,最终回收 276 份,有效问卷 263 份。运用 SPSS25.0 和 AMOS10.0 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验证了研究假设,剖析了农户参与农药面源污染治理的认知对行为响应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化学农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作物的高产丰收,为整个人类世界的农产品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对化学农药的不当施用却严重影响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对人体健康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随着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年数的累计,农药残留通过多种方式流入到生态环境之中,农药污染形成点线面的立体式空间态势(刘长江等,2002;Osmond, D. L et al.,2010;杨卫萍,2015)。不恰当使用农药造成的面源污染,主要体现为农药种类与作物需求不相配,农药实际用量与作物需求量不相配,农药瓶及包装处理不当等,农药残留通过挥发雾化沉降、土壤渗透、地下水径流等多种方式流至水体中,进而造成大面积的水污染。
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对于生态环境污染防控以治理工业造成的点源污染问题为主。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多方努力之下,工业点源污染极大程度上得到了有效控制(黄东风等,2006)。与此同时,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并成为全球水质恶化的首要威胁。当前,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世界污染难题,其中农药污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王少丽等,2007)。我国对面源污染认识起步较晚,且对于面源污染治理也相对较晚,直到近年我国用水安全、水域生态遭到破坏等问题的影响逐渐加重,才使得学者对与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政府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粮食需求量高,农药用量大且利用率低,农药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影响范围最大的有机污染之一(赵玲,2017)。据统计局统计,我国每年农药用量 337 万吨,但其有效利用率仅为 30%。为适应农产品量产的需求,农业生产者直接向土壤或植物表面大量喷洒农药,一部分的农药进入土壤、空气、地下水中,据研究表明,我国农药施用总量的 80%-90%最终进入土壤和水体(杨玉来,2010)。近年来,随着蔬菜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我国农药面源污染排放格局已从谷物作物转向蔬菜作物(丘雯文,2019)。因此,针对种植蔬菜作物的农户进行农药面源污染治理行为研究具有较大现实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户在参与农药面源污染治理的认知、意愿与行为响应之间的关系,揭示效益认知、主观规范、政策认知与海南菜农参与农药面源污染行为响应之间的作用机理,分析模型中各变量对菜农参与意愿和行为响应的影响及其权重。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探求我国面源污染治理问题的突破点,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增强农户参与的积极性及农药面源污染治理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开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依据。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从现有文献来看,针对我国国情系统而深入的有关农药面源污染治理的农户认知、意愿和行为的内在机理的分析还不多见,尤其是从实证角度的综合分析还较少。本文拟基于农户行为的视角,以计划行为理论等理论为基础,利用相关统计数据和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认知-意愿-行为”的研究逻辑,剖析农户效益认知、主观规范和政策认知与其参与农药面源污染意愿和行为响应的作用机理,对推动国内开展农药面源污染防治领域的深化和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对农业经济学的有益补充。
(2)现实意义
农药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近年来,尽管政府十分重视农药面源污染的防治,但是污染尚未得以根本遏制,农户的参与度不高、效果不明显,亟需加强“政府管理决策—农户参与行为”的农药面源污染治理系统配合。农户具有农业资源的占有和使用权,其行为直接关系着农药面源污染的产生与防治的方方面面,调试和正确引导农户行为对农村环境乃至全国环境都有直接性和根源性影响。加大有关海南农药面源污染治理问题的研究,全面打响海南蔬菜绿色品牌,既顺应无公害农业、绿色食品发展的方向,也能为打造原生态、无污染、健康的国际旅游岛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创造生态条件。
......................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农药面源污染问题研究进展
当前,国内外学者十分重视农药对水体的影响研究。Ioannis et al.(2006)研究分析印度主要饮水湖之一的 Kolleru 湖水检报告中存在百菌清,超过了相应的水质标准要求。Ollers et al.(2001)发现瑞典当地河水中有机氯农药超标,需要经过水质处理才能正常饮用。Kabbany et al.(1999)对饮用水井进行水质检验,检测出97 种农药残留物,且各社区用水井中至少检测出一种以上。秋菊等(2001)研究发现新疆地下水农药检出率为 70%,其中,有 20 份样本中检测出农药残留超过国家规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李永玉等(2005)对厦门海域研究发现,存在敌敌畏、乐果等 6 种类型农药,且污染源主要来自九龙江流域及其本海域周边地区。宋宁慧(2010)研究发现南京地表水中存在十二种不同类别的农药残留物,并证明其对于水体植物的生长具有较大影响。周慜(2013)对珠江河口流域的水质进行检验,检出 7 种不同类型的有机磷农药,且秋季含量显著高于枯水期。张据邓勋飞(2014)统计报道,我国农药施用量仅有约 30%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农药残留进入生态系统,造成大范围的土壤和水源受到污染。可以看出,全球农药面源污染的趋势不容乐观。
吴振辉(2015)提出农药流失到水体的途径包括以下几种:挥发雾化扩散到大气中在经过大气循环沉降回水体、施用过多的黏附于农作物表面和残留到地表的农药残留通过雨水进入水体、地下水径流、通过配置和清洗农药瓶及器具等直接进入水体等四种方式。农药流失到水体存在多方面原因,一方面,多数农户生产过程中见虫即治疗,见草即灭,追求速效,常常选购成本较低见效较快的高毒农药,随意增加不合需求的农药类型、次数、用量,不仅会造成作物药害,而且使得大量农药残留流失到水体当中去。另一方面,由于农户经济条件的持续改善,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包装器皿等固体废弃物不再被重复利用,大量盛放农药的包装器具等被随手丢弃,农药残留通过地表水、地下水、雨水等多种途径经流入水体当中。
..............................

2.2 基本概念界定
2.2.1 农药面源污染的定义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农业面源污染正式开始出现在学者的研究中。其狭义的定义是,在农业生产生活中,化肥、农药、禽畜粪便等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排水和地下渗漏所形成的水环境污染(Novotny,1993;武淑霞,2005)。其广义定义为,在农业生产生活中,上述污染物对空气、土壤、水体和农产品造成的污染(Ennis L,1998;李海鹏,2007)。本文研究将农药面源污染界定为由农药污染物所致使的农业面源污染,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化学农药及其包装器皿等固体废弃物所导致的农药残留对空气、土壤、水体和农产品产生的污染。
2.2.2 菜农的定义
本研究中的海南省菜农不局限于海南省本地户籍,也包括从其他省份移居到海南省农村地区长期种植蔬菜并且对所种植的蔬菜具有食用、出售等支配权力的非海南本地户籍的农户。特别说明,考虑到不同类型的农户用药行为有所差异,本文放弃将从种植各类农产品为业的不同类型的农户作为研究对象,而是专项研究更具有行为同质性的菜农。


图 2 计划行为理论模型

.......................

3 海南农药面源污染及污染治理的基本现状................................ 15
3.1 海南省农药面源污染现状分析............................................. 15
3.2 海南农药面源污染治理现状分析............................... 16
3.3 本章小结.................................................. 16
4 模型构建与研究设计................................................... 17
4.1 结构方程模型................................ 17
4.2 农户参与农药面源污染治理的认知对行为响应作用机理模型构建............ 17
4.3 研究假说........................ 18
5 农户参与农药面源污染治理的认知对行为响应作用机理的实证分析................. 24
5.1 调研情况及数据来源.......................................... 24
5.2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24
5.3 正态分布检验........................................... 26

5 农户参与农药面源污染治理的认知对行为响应作用机理的实证分析

5.1 调研情况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实地问卷发放与回收,课题组在去实地调研之前首先会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在问卷发放过程中考虑到部分农户的文化水平以及阅读能力略差,由调查员逐题按照口语化的表达询问填写,满足样本的客观性要求,同时可以不局限于问卷本身,对农户的认知和意愿的转换过程产生更清晰更深入的了解。此次问卷调查对象排除自产自销或者不参与农业生产决策的农户。课题组共发出调查问卷 280 份,回收 276 份。包含 263 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 95.3%。
考虑到地理特征和气候差异,本研究首先在海南北部随机抽取 6 个城市(海口市、儋州市、澄迈县、文昌市、定安县、琼海市),又在海南南部随机抽取了 6个城市(万宁市、陵水县、三亚市、乐东县、东方市、五指山市)。其中,海南四大蔬菜产业带的代表均包含在内,包括代表辣椒产业带的文昌市、琼海市,代表豆角产业带的乐东县、三亚市,代表樱桃番茄产业带的陵水市,代表高山蔬菜产业带的五指山市。说明该样本数据在海南省菜农中具有代表性。


表 6 样本描述性分析

................................

6 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海南省菜农的调查数据,依据计划行为理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农户效益认知、主观规范和政策认知、参与农药面源污染意愿和行为选择 5 个潜变量、15 个观测变量进行因子分析与 SEM 分析,探索其相关程度。主要结论如下:
(1)在行为心理方面,农户对于农药面源污染治理的参与意愿主要受到效益认知、主观规范和政策认知的正向影响。按照影响程度的大小次序排列顺序为:效益认知、政策认知、主观规范。
首先,对于参与治理的良好效益认知能够提升农户参与农药面源污染治理的意愿。农户对于治理能够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益处持肯定态度时,对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因此,政府在适当提升对于农户参与治理的政策性补贴,稳定农户的收益的同时,也要就其治理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多方面益处开展宣传培训活动,提升其效益认知水平。
其次,农户受到来自家人、街坊邻居和村干部多方面的影响。因此,政府在推行治理措施时,也需要加强对于村干部的思想意识和治理能力的培训,更好的发挥好基层自治这一有力抓手。同时,对于当地有决策和领导能力的群体进一步加强宣传,组织党员、退伍军人以及有强烈参与污染治理意识的农户到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进行走访观摩,向其全面展示绿色防治能够给其自身带来的各方面的效益,回村后协助村干部进行宣传。
再次,农户对于参与治理政策认知水平是影响其参与农药面源污染治理意愿和行为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农户对政策的了解程度、重视程度、满意程度越高,其参与农药面源污染治理的概率也会越高。农户对于治理政策的直观感受关系到农户是否能够接受并积极配合政策的落地。因此,关于农药面源污染治理的相关政策要广泛征集农户的想法和建议,提高农户对于政策的接受度,提升政策的效能和力度,才能促进政府管理决策和农户行为有机融合,从源头上加强对农药面源污染的治理。
(2)效益认知、主观规范和政策认知三者之间两两相关,相关程度较高。表明对于参与农药面源污染治理带来的效益认知水平较高的农户,对于治理政策也会越了解、越重视、越满意。受到亲友、村干部影响和压力大的农户,对于农药面源污染治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认知也会越高。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因此,需要注意到农户参与农药面源污染治理的不同认知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提高不同政策措施之间的有效配合和衔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