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蔬菜是我国种植业中种植面积仅次于粮食的作物。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拓展出口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蔬菜产业改革的不断推进,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产国和消费国。特别是自 2015 年以来,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日益深化,蔬菜种植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也日益加快,蔬菜供需结构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 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为 3.21 亿亩,比上年增长 0.07 亿亩,年总产量达 7.6 亿吨,比上年增长 0.25 亿吨。同时,蔬菜产业还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我国蔬菜除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还大量出口东南亚、欧洲等市场,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出口农产品,2015 年我国蔬菜出口贸易额为 90.26 亿美元,贸易顺差达 64.05 亿美元,并且中国蔬菜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达 14.19%,稳居世界蔬菜出口国家第一地位。
2000 年 7 月 8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为蔬菜生产所需的良种提供了保障;2008 年,“菜篮子”工程正式提出,并于 2010 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被再次强调,其中对促进蔬菜生产做了特别强调;同年,《哈尔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颁布实施,对蔬菜生产等农业生产行为进行了一定约束;2013 年,《哈尔滨市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颁布实施,为解决蔬菜生产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蔬菜规模化、机械化生产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蔬菜生产的主产区,其蔬菜的生产规模位列全省首位,对整个黑龙江省的蔬菜供给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均占有重要地位。2013 年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实施,将哈尔滨市等地区确定为城郊蔬菜发展的主产区,
哈尔滨市蔬菜产业也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期。根据 2016 年哈尔滨统计年鉴数据,哈尔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 78 万亩,占黑龙江省的 21.55%,总产量达 185 万吨,占全省的 19.74%,位列全省首位。但随着全国各地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型,传统的蔬菜生产模式向现代化转变,全国各地的蔬菜生产能力均在不断攀升,蔬菜市场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蔬菜生产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从生产者、生产工具、外部环境、政策环境等方方面面均影响着蔬菜生产的发展,哈尔滨市蔬菜生产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的不足,限制了哈尔滨市蔬菜生产的良好的发展。另据统计,哈尔滨市在冬春两季的蔬菜需要依靠外省供给,供给量占总需求量的 80%,而夏秋两季的蔬菜自给水平也不够稳定,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的中心城市,其人口数量与人口密度均相对较大,保证蔬菜供给的足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即在哈尔滨市蔬菜生产面临挑战与突破瓶颈的背景下展开研究,通过对哈尔滨市蔬菜生产状况的实地调研,分析影响其投入产出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哈尔滨市蔬菜生产投入产出效率的对策建议,对周边其他城市蔬菜生产与供给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成果
国外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因素研究很早便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所涉及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劳动力、物质投入、蔬菜种子、成本与价格以及环境等方面。
(1)关于劳动力因素的研究
关于劳动力对蔬菜生产的研究,主要涉及农民种植经验、技能水平、文化水平等方面。Donkoh S A 等人(2013)以加纳北部的番茄生产做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认为农民高水平技能、优秀经验的传授以及蔬菜生产的集约化是影响蔬菜生产效率的因素[1]。Adenuga A H 等人(2013)以番茄生产做为研究对象,对尼日利亚夸拉州蔬菜生产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经过研究发现蔬菜生产中的主体-农户的个体差异对蔬菜生产造成影响,其中包括生产者的年龄结构与文化水平[2]。J.E. McPhee 等人(2015)以孟加拉国两个地区的 582 名妇女蔬菜生产者做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技能培训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发现技术培训对于改善蔬菜生产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培训大部分叶类蔬菜的生产量有所提高[3]。
(2)关于物质投入因素的研究
Baumann 早在 1980 年就通过研究指出,在进行露地蔬菜生产时有机肥的使用量适当提高可以促进蔬菜生产,而后也不断的有研究人员以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对蔬菜生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Etim,Nsikakaban(2011)通过研究发现,土地、肥料等要素的投入对蔬菜生产的技术效率有较大影响。Rai. J 与 Anitha, G(2012)以茄子、番茄、辣椒三种蔬菜做为研究对象,对化肥、农药对蔬菜生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农药的使用致使番茄、辣椒的生产受到不良影响,产量降低,而化肥的使用则增加了三种蔬菜的产量,因此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应当缩减农药的使用量而适当增加化肥的使用[4]。Nita Kuswardhan,Peeyush Soni,Ganesh P. Shivakoti(2013)对印度尼西亚番茄、红辣椒、生菜的温室与露地生产进行了比较,通过研究发现温室对于蔬菜生产更为有利[5]。Morteza Taki 等人(2013)以伊朗伊斯法罕省温室番茄生产做为研究对象,分析能量输入对蔬菜生产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在温室番茄生产过程中肥料和燃料的消耗量最大,而在生产实践中化肥、柴油、种子的使用量超出了需求量[6]。
(3)关于蔬菜种子因素的研究
关于蔬菜种子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育种方法种子的质量等方面。Carlos da Silva Dias(2010)从蔬菜育种的角度研究了蔬菜生产的影响因素,发现分子工具、杂交技术等新育种方法起到了提高蔬菜产量的目的[7]。Tata 等人(2016)对喀麦隆潮湿森林地区的蔬菜生产进行了研究,指出优质的蔬菜种子对蔬菜生产造成重要影响,而农民获取优质蔬菜种子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无法获取优质种子的情况下农民不得不使用劣质蔬菜种子,发芽率受到影响,最终影响到蔬菜生产效益[8]。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蔬菜的分类
蔬菜指的是除粮食以外的可用于做菜、烹饪成食品的一类植物,多为草本植物,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食物,是维持人体正常所需维生素、矿物质的重要来源[35]。蔬菜的种类繁多,也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植物学分类是根据植物自然进化系统进行的,分为 20 多个科,主要有茄科、十字花科、豆科、菊科、伞形花科、葫芦科、百合科、藜科八大科;食用器官分类法是根据食用器官类型划分蔬菜种类,主要有根菜类、叶菜类、茎菜类、果菜类、花菜类;本文研究主要根据农业生物学的分类方法对蔬菜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根据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的相似性进行,主要有绿叶类、块茎类、瓜类、茄果类、豆荚类、水生菜类、菌类等。
2.1.2 蔬菜生产的特征
蔬菜生产是农业生产活动中的一种,因此要了解蔬菜生产首先需要了解农业生产。农业是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动植物为生产对象,利用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经人工培育而获得食品、工业原料等产品的产业[36]。农业生产指的是人类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动植物培育而获取产品的一个过程,根据不同的生产对象可将农业生产活动划分为种植业、渔业、畜牧业、林业、副业。
.........................
2.2 理论基础
2.2.1 生产者行为理论
生产者行为理论侧重于研究微观主体的生产行为,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部分,该理论认为作为理性经济人的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他们从事生产行为的根本目的。生产者行为理论以成本收益理论为基础,通过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生产行为,如果成本大于收益,那么选择缩小生产规模甚至停止生产,而当收益大于成本时,则继续进行生产[37]。
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行为是个体心理需求的外化,由动机驱使并表现出来,因外部环境与个体身心共同作用产生。Ajzen 和 Fishbein 共同提出了理性行为理论,该理论用于分析态度对个体行为的有意识影响机理,认为主观准则与行为态度左右着个体的行为意向。在此基础上,Ajzen 进一步提出了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主观规范、行为态度、行为意图以及认知控制对个体行为意向产生影响。从生产者的角度分析,生产者行为理论用于解释生产者通过最优生产要素组合进行生产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问题。
菜农是蔬菜生产中的生产者,是蔬菜生产的基本单位。以“理性小农学派”的观点对菜农的生产行为分析,菜农的生产行为是理性的,在竞争机制下菜农的生产效率较高,此外,对传统蔬菜生产进行改造,关键在于成本合理情况下的现代投入,应当对现代生产要素的投入、供应进行合理分配。而以“自给小农学派”的观点对蔬菜生产行为进行分析则认为菜农无法计算蔬菜生产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力,因而菜农的生产行为倾向于追求劳动强度与家庭需求的平衡[38]。
.........................
3 哈尔滨市蔬菜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
3.1 哈尔滨市蔬菜生产地位 ··················· 13
3.1.1 蔬菜生产在全国的地位 ·················· 13
3.1.2 蔬菜生产在黑龙江省的地位 ················ 13
4 哈尔滨市蔬菜生产投入产出效率实证分析 ···························· 22
4.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22
4.1.1 研究方法 ······················· 22
4.1.2 数据来源 ···················· 22
5 哈尔滨市蔬菜生产投入产出效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29
5.1 模型构建 ························ 29
5.2 数据来源及统计描述 ···················· 30
6 提高哈尔滨市蔬菜生产投入产出效率的对策建议
6.1 提高菜农生产技术水平
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生产者个体特征对哈尔滨市蔬菜生产的投入产出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且影响最为显著。而从现实情况看,哈尔滨市蔬菜生产过程中存在菜农老龄化、生产观念保守等诸多问题,这既增加了蔬菜生产成本,也限制了蔬菜生产能力的提升。因此,要促进哈尔滨市蔬菜生产的发展,必须提升生产者整体水平。
(1)注重人才引进。对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首先要注重引进外部人才。具体来看,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吸引高校农业相关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到蔬菜生产管理部门、蔬菜生产合作组织、蔬菜生产企业就业,并积极为高校毕业生进行相关自主创业搭建平台,从而通过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优化当前哈尔滨市蔬菜生产劳动力的结构,提升哈尔滨市蔬菜生产队伍的整体素质。
(2)加强蔬菜生产人员知识技能培训。政府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本地区现有蔬菜生产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要积极搭建培训平台,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培训方式,邀请高校、科研院所等高级人才,通过定期、持续的外部培训来提高蔬菜生产人员的知识储备与生产技能。
(3)增强菜农自主学习意识。对于菜农而言,应当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蔬菜生产知识,提升蔬菜生产技能。对于政府、相关机构组织的各类有助于生产技能提升的学习培训以及技术指导,均应积极主动参加。此外,蔬菜生产者要增强自主学习意识,通过互联网、电视以及各类书籍获得更多生产知识,并在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积极查阅各类文献,不断提高自身解决各类生产问题的能力。
..........................
7 结论
本文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和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概述了投入产出效率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哈尔滨市蔬菜生产的地位和生产现状,并运用 DEA 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哈尔滨市蔬菜生产的投入产出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方向、相对作用的大小,最后提出了提高哈尔滨市蔬菜生产投入产出效率的对策建议。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
(1)哈尔滨市蔬菜生产的地位在不断下降:哈尔滨市蔬菜生产规模逐年下降,在全国和黑龙江省所占份额均不断下降。从哈尔滨市蔬菜生产的现状来看,基础设施建设在近年有所改善,蔬菜生产品种较为丰富,但蔬菜产量逐年下降。哈尔滨市蔬菜生产存在生产水平不足、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季节影响非常大、生产成本较高、种植面积减少等问题。
(2)利用 2017 年 3—9 月实地调研的 8 个区县市的 300 个样本农户的蔬菜投入产出数据,运用 DEA 分析方法,测算了样本农户的蔬菜投入产出效率,得出相应结论:一是样本农户的蔬菜生产投入产出效率值普遍偏低。样本农户蔬菜生产的资源投入的利用效率不高,平均规模效率普遍偏低,这说明蔬菜生产的要素投入有待进一步优化,并逐步实现规模化生产;二是测算结果显示样本农户在蔬菜生产过程中物资投入影响较大,是推动蔬菜生产的关键因素。
(3)构建基于农户视角的蔬菜生产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对调研地区蔬菜生产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因素,即农户的个体特征、农户的投入产出情况、蔬菜生产的外部环境特征、蔬菜生产的政府政策以及科技因素,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基于调研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蔬菜生产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各因素对哈尔滨蔬菜生产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程度,农户受教育程度、蔬菜种植经验、土地、人力投入、物资投入、政策宣传指导和良种率对哈尔滨市蔬菜生产投入产出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人力投入和物资投入的影响最为显著;气候环境(成灾面积)对哈尔滨市蔬菜生产投入产出效率有负面影响。
(4)针对实证分析得出的各因素对哈尔滨蔬菜生产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程度,提出了提高哈尔滨市蔬菜生产投入产出效率的政策建议:提高菜农生产技术水平;大力发展绿色蔬菜和设施蔬菜;加强蔬菜种子市场的管理;推进蔬菜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政府的科技扶持与生产补贴力度。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