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模式优化之经济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974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经济管理论文,本文首先对作为影响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效率的技术扩散模式进行研究,总结对比分析,指出其存在技术供需不匹配、产业间技术指导不连贯、市场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而纵向参与主体信息沟通不畅、产业间融合不紧密、外围市场信息反馈渠道不健全是其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其次,文章进一步指出互联网在促进农业科技园区技术信息共享、技术扩散各参与主体有效连接以及突破技术扩散空间限制方面有显著优势,能够优化现有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模式,解决信息低效利用和产业融合度低造成的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效率不高这一问题;最后予以案例进行分析验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农业科技园区作为要素集聚、技术集成、企业集中、产业集群的重要平台,承担着创新农业产业链条、推动农业成果转化、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等重要任务。为此,国家加强对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力度,截止 2017 年底,我国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数目已达 246 个,基本覆盖了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但当前我国 30%~40%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说明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在创新技术扩散过程中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进而降低农业技术有效扩散下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因此,多数学者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的模式、推广机制以及不同参与主体等视角,分析农业技术扩散效率低的原因。而 2015 年,李克强总理在农村工作报告会议中强调的将“互联网+”运用于农村金融等 11项发展战略,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依靠“互联网+”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认为相对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科技园区的各类资源要素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的关键,可能是技术扩散环节中,园区采用的技术扩散模式存在问题。而互联网技术能够优化现有模式,解决当前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模式中的某些问题,继而提高技术扩散效率。因此,本文首先大量翻阅学者们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模式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模式进行归类,对比总结出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其次,分析互联网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的影响及模式的具体优化表现。最后结合具体案例予以辅证,以希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效率,改善当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局面。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当下农业科技园区较低的技术成果转化率现象,找出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效率较低的原因,以及探索可行的解决办法。具体可分为如下几个小目标:
(1)首先,从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的现有模式研究出发,找出其技术扩散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效率不高的原因;
(2)其次,借助互联网时代背景及互联网自身特性,分析互联网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的影响,以及如何优化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模式,进而提高农业技术扩散效率。最后给予案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能够对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以及充分发挥其功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2.2 研究意义

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四化”发展中其他“三化”发展是当下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当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关注点。57.5%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说明技术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已超过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对农业的贡献,但我国农业三四成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说明当前技术扩散存在问题。本文通过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模式的研究,总结问题、分析原因,进一步提出假设——农业科技园区植入互联网技术能够有效改善由于信息技术沟通不畅导致各种参与主体、产业链条之间存在技术的低效利用的现象,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同时,相对而言,有助于以后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效率提高的理论探讨。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技术创新
关于农业技术创新概念目前无统一规范的表述,但对农业技术创新特点可以归类如下:农业技术创新具有系统性、进步性以及收益性,且创新主体多元、创新型技术或产品具有公共物品属性,技术创新供给模式可以由政府进行自上而下的政策性引导或由消费者实际需求主导进行自下而上的市场推动,但均是新技术、新成果经过研发、试验、适应,首次实现商业化的过程。相应地,如果技术试验效果显著,继而由更多人采用的过程,则归类为技术创新扩散过程,严格意义上属于技术扩散或技术推广。所以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创新扩散、农业技术扩散之间的界定并不十分清楚。因此,本文界定农业技术创新,即指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或新成果经过首次商业化、在技术研发团队的试验基地进行试验,且试验结果能够直接促进农业经济效益提升或是带来正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活动过程。

2.1.2 农业技术扩散
农业技术扩散是指一项新技术、新产品或者新的农业经营方式,借助一定的信息载体,通过不同的渠道,由一个人或少数人、少数地区向更多的人或是更大范围进行传播、扩散,最终被人们普遍采用的过程。技术扩散是技术创新取得社会经济效益的源泉,如果不能将创新技术有效转移扩散,则其经济效益甚微,所以技术扩散对经济效益的影响要比技术创新大的多,通常由技术扩散由技术创新源、技术采纳者、技术扩散中介(环境、渠道、载体等)构成,时间上扩散过程一般呈 S 型曲线,空间上可以以渐进式、等级式、跳跃式等形式进行技术扩散。

另外,技术推广是与技术扩散相接近的一个概念,均指创新型技术最初由少数人或少数地区使用,经过一定的扩散渠道,在时间上、空间上提高使用率的过程。农业技术扩散与农也技术推广又有差别,第一,相对于由政府推动的技术推广,技术扩散主体可以是对应的机构、组织、高校、个人,主体更多元;第二,技术扩散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参与主体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新闻、网络等媒介或是直接借助“口碑效应”进行传播;技术扩散的内容可以是单纯应用技术的使用推广,也可以是管理理念等科学知识的扩散。
综上,本文农业技术扩散概念借用罗杰斯的农业技术扩散的传播理论,认为农业技术扩散即指一项农业技术从最初采用者或地区向外传播,先后经过突破阶段、紧要阶段、跟随阶段、随大流阶段四阶段后,整体扩散过程在时间上多数呈 S 型曲线走向,最后使得创新技术成果被大众广泛接受和认可的过程。
.............................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业技术扩散理论
农业技术扩散具有一定的时空特征,现普遍接受的是 Mansfield 提出的“S”形技术扩散理论,能够表示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技术创新成果采用者数量的变化趋势。具体农业技术扩散过程包括四个阶段:一是突破阶段。在该阶段,基于科研兴趣的创新先驱者们付出大量心血、背负各种压力,进行试验、评价工作,最终以令人信服的试验证明创新成果成功且可以在当地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即为实现“突破”;二是紧要阶段,是早期采用者看到创新先驱者对新型技术成果生产、示范结果,结合自身具有较强的改革创新热情以及冒险精神,进而寻找机会了解情况,积极采用行动以获取利润的过程;三是跟随阶段,创新成果经过创新者以及早期采用者的生产、示范作用,大多数人发现该项技术有利可图,进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采用;四是从众阶段,创新型成果的运用已成为一种大众认可的技术潮流,自发地在适应地区、适应人群中间扩散,且同时创新成果的收益也随着扩散人群的普及而逐渐消失,进而激发新一轮技术创新成果的研发、试验、孵化、扩散。

此外,技术创新成果在空间上扩散的形式表现为以核心区技术为中心,以渐进式、等级式、跳跃式三种形式向周边地区进行扩散。其中,渐进式扩散呈现空间上的连续性,主要是结合距离核心区技术的远近进行先后扩散;等级式扩散考虑到扩散地区经济技术水平的差异,

先扩散到等级高的地区,然后到等级低的地区;跳跃式扩散是结合待扩散地区的资源、产业以及人文等多种条件,创新型技术成果优先扩散到相似地区,而非按照等级先后或是距离远近进行扩散,在空间上具有不连续特点。
2.2.2 推拉理论

推拉理论(Push and Pull Theory),最早是研究收入不同而导致的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现象,是由英国学者雷文斯坦(E.Raventein)在 1885 年在“人口迁移之规律”一文中提出,并将其从迁移距离长短、迁移人口属性、迁移偏向等方面总结为七个具体的规律。后继不少学者对其展开研究,其中巴格内(D.J.Bagne)按对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利弊,将其划分为推力(不利)和拉力(有益)两股力量,而李(E.S.Lee)进一步指出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除了拉力、推力之外,还有中间障碍因素。总而言之,推拉理论是从至少两方主体考量推拉的最终效果。

.............................
3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13
3.1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模式....................13
3.1.1 政府主导型.............................13
3.1.2 企业主导型.................................14
4 互联网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的影响及模式优化......................... 21
4.1 互联网对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的影响............................... 21
4.1.1 促进技术扩散参与主体间信息实时交互、共享........................ 21
4.1.2 保障技术生产种植、加工、销售环节有效链接..................... 22
5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案例分析——以鑫合园区为例...................................26
5.1 案例简介...........................26
5.2 鑫合农业科技园区早期技术扩散模式分析.................. 27

5 互联网背景下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案例分析——以鑫合园区为例

5.1 案例简介
鑫合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建设的创始企业是鑫合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于 2007 年 3月 13 日以 3450 万元注册成立,地址位于温县太行山路中北段。公司主营经营范围主要有怀牛膝、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的种植初加工、收购、包装、销售,农业产业化项目服务及管理。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公司已先后成立河南鑫合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温县润佳山药交易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河南嘉禾农机科技有限公司等 12 家子公司或控股公司,成为集四大怀药种植、生产加工、批发零售、仓储物流、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综合性园区,囊括“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河南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河南省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等各省级、国家级荣誉,辐射带动周边产业发展,有效发挥了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富裕的功能,成为中原未来潜力较大、竞争力较强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主体之一。

鑫合农业科技园区在发展过程中,积极响应国家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制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乡村振兴振兴战略,利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契机,顺势调整园区自身经营战略、完善配套设施,强调依靠“互联网+”信息共享平台,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科技教育、健康养殖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致力于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发展创新,形成“农业+科技+工业+商业+职教”相结合的智慧农业全产业链整合创新模式,在河南省乃至全国的三产融合发展创新模式领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

6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本文通过对比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不同模式,指出其存在技术供需不匹配、产业间技术指导不连贯、市场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认为纵向参与主体信息沟通不畅、产业间融合不紧密、外围市场信息反馈渠道不健全是当下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结合技术扩散理论、推拉理论、核心——边缘理论,认为互联网的信息实时交互、共享、无边界、资源跨界融合等特点,能够促进现有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模式的优化,继而改善园区技术扩散低效率的局面。因此,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互联网能够优化农业科技园区模式,具体如下: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