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视角下我国玉米生产要素投入的径向调整和松弛调整及政策启示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97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管理论文,本文在现有问题的基础上,为具体说明影响我国玉米种植收益的因素,选取玉米总产量、总播种面积、机械作业、化肥折纯量、劳动力、农药费这六个指标,其中玉米总产量为产出指标,其余五个变量为投入指标,采用投入导向型和产出导向型的 DEA 分析方法,对我国19 个玉米生产省份进行研究,分析玉米要素投入问题与价格过高的本质,并提出调整的具体方法与建议。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玉米作为重要粮食作物,因其产量高、成熟快、寒性强、营养高的特点,成为世界公认的“黄金食品”。世界卫生组织将玉米誉为人类膳食结构的平衡大使。随着畜牧产业以及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玉米成为重要的饲料作物、经济作物和工业原料。具体到我国,玉米是三大粮食作物之首,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第一位(中国统计年鉴,2017)。1978-2016 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波动幅度不大。1978 年播种面积为 19961 千公顷,2016 年增加到 36768 千公顷,是稻谷播种面积的 1.22 倍,是小麦播种面积的 1.52 倍。1978年我国玉米产量为 5594.5 万吨,2016 年增加到 21955.2 万吨,是稻谷产量的 1.06 倍,是小麦产量的 1.70 倍。未来,伴随畜牧业和玉米精深加工业深入发展,玉米消费量将进一步增加,对玉米生产的总量与质量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2016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部署“三农”工作重点时,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并指出改革重点是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其中,玉米方面的供给侧改革成为目前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关键一环。时至 2018 年,一号文件又指出,农业供给侧改革将继续推进,短期内达到调结构、去库存的目标,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玉米加工来达到库存去化。具体来说,玉米供给侧改革要将“去库存”作为改革目的,将“降成本”作为根本实现途径,即在保证玉米总产量稳定基础上,将玉米单位生产成本优化到最小,从而减少玉米进口依赖,促进国内玉米供需平衡。同时,强调对玉米供给侧改革中,降低农户单位生产费用是关键,旨在提高农户利润空间。
综上,玉米深刻影响我国粮食安全。为此,构建成本核算体系,降低单位玉米生产成本,提高玉米生产效率和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农户增产增收,对促进我国玉米供给侧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1.2 研究意义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中处于重要地位。玉米生产方式的转变有助于建立环境友好型的玉米生产机制。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各投入要素不断增加,比如化肥和农药。然而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耕地的生态平衡造成恶性循环,从而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转变玉米生产方式,是建立环境友好型玉米生产机制的必经之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种植玉米不仅为满足家庭自身需求,更为生产利润最大化。通过对中国 19 个玉米生产省份玉米成本收益的分析,得出相关改进建议,可以帮助农户和企业等生产主体减少生产成本,优化生产布局。自 2006 年以来,通过取消农业税和实施粮食作物保护价收购制度,使得农民种粮积极性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然而,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多数农产品生产成本依然上升,影响了农户从惠农政策中获得应有的福利。
综上所述,测算玉米种植成本收益及其收益构成,以及各构成要素所占比例,不仅有利于建成环境友好型玉米生产机制,而且对提高我国玉米国际竞争力作用突出,同时可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布局,高效整合农业资源,为制定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提供重要依据,也是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玉米单位种植收益进而提高农民营收的重要举措。
........................

2 文献综述

2.1 玉米生产成本收益

毛宏震等(2017)在《辽宁省玉米生产成本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指出提高玉米种植规模和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可以减少辽宁省玉米的生产成本,与此同时还应加大科技投入,降低人力成本,合理规划玉米种植布局。徐世艳等(2004)认为生产效率是影响吉林省与其余玉米生产省份相比生产成本高低的主要原因。刘峰等(2013)在《山东省玉米生产成本收益研究》中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研究山东省玉米生产成本收益,结果发现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对玉米生产成本收益情况产生负向影响,而单位面积产量、每 50 公斤玉米主产品出售价格是正向影响。宁静等(2015)在《山西省玉米生产成本收益分析》中对发现农家肥费、租赁作业费、燃料动力费、种子费、农膜费、修理维护费制约了山西省玉米生产成本的降低,进而影响山西省玉米产量,并针对该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柴斌锋等(2008)在《中国玉米成本及经济效益研究》中利用计量模型、成本差异模型以及美国玉米成本收益资料和中国平均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发现化肥、种子等在玉米生产中有直接明显作用的投入要素在玉米成本构成要素中占绝大比例,其变化趋势和总成本变化趋势差异不大,且中美之间影响玉米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各不相同。田新建等(2005)在《中国粮食生产成本研究》中发现自然条件和技术水平是造成中国各地粮食生产成本差异的主要因素,并建议在取消农业税的同时减轻农民粮食生产的成本外支出负担,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努力提高我国粮食的市场竞争力。范少玲等(2014)在《中国玉米种植成本收益研究》中选取我国 11 个玉米生产省份对玉米种植的地区差异进行比较,发现生产成本增加推动了总成本上升。与美国相比,中国的玉米种植成本上升更快。

.........................

2.2 玉米生产效率分析
李雪(2016)在《基于 DEA 模型的我国主产省份玉米生产效率研究》中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 15 个玉米主产省份的玉米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玉米生产技术已得到较好发挥,但各主产省之间差异较为明显。姜天龙等(2012)在通过探索农户粮食生产行为和效率的变化趋势,发现吉林省玉米生产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科技进步促进了吉林省玉米生产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技术效率变化制约着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生产技术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存在冗余需要调整。唐小军等(2008)在《吉林省玉米生产效率的实证研究》中发现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表现形式为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投入产出的不合理以及规模效益递减等因素造成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水平较低。张忠明等(2008)在《农户粮地经营规模效率研究》一文中采用技术效率对粮地经营规模与效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农户粮食生产的纯技术效率和家庭总体规模效率同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农地规模与生产效率并不是简单的正向负向关系,农地规模效率与微观生产目标情况变化趋势大致相同。杨国庆等(2013)在《我国玉米生产效率差异性研究-基于四个玉米生产省份的实证分析》一文中选取 15 个玉米主产省份十年间的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同技术进步变化趋势相同,增长呈现锯齿状分布。李晶晶等(2017)在《玉米主产省玉米生产效率及收敛性分析》中发现适当缩小玉米种植区域,大力推广科学技术,加大政府政策引导对提高玉米生产效率具有正向影响。Hayami and Ruttan(1970)通过截面回归估计分析发现,38 个发达以及不发达国家从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的结果中显示,劳动的产出弹性为 0.30-0.50,役畜的产出弹性为 0.15-0.30,化肥的产出弹性为 0.10-0.20,机械的产出弹性为 0.04-0.20。

董芳(2016)认为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汪鹏等(2016)认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符合现代农业领域结构性矛盾的时代大背景,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杨光斌(2016)认为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供给侧改革是大势所趋,不仅可以维护农产品供需平衡,也有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以及促进社会进步。江小国等(2016)认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李大垒等(2017)认为我国农业处于基础地位,需要转变发展方向,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现代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邓磊(2015)认为,农业供给侧改革过程中要面临经济运行困难、财政收支压力和制度改革阻力等挑战,需统筹安排、审时度势、有序进行,从要素结构、供给者结构、产业结构着手重点推进供给侧改革。
...........................

3 估计方法和指标选择................................7
3.1 最少养分定律........................7
3.2 DEA 模型......................................7
3.3 投入导向型效率估计.............................7
4 投入导向型估计结果及分析..............................9
4.1 规模报酬变化.............................10
4.2 生产效率估计............................13
5 产出导向型估计结果及分析..........................18
5.1 规模报酬变化...........................18
5.2 生产效率估计.......................21

6 两种导向要素投入优化结果比较

6.1 总产量调整结果比较
根据前面各省市估计结果,这里汇总给出历年我国玉米总产量的实际总产量、投入导向型调整的结果和产出导向型结果,见表 6-1 所示。通过对比分析实际总产量、投入导向调整的总产量和产出导向调整的总产量,有如下研究发现:
玉米生产省份投入导向型调整总量在 2009 年调整总量为 587 万吨,其他年份的调整总量均为 0;而在产出导向型调整总量方面,十年中有四年的调整总量不为 0,范围在 115.5-599万吨,其中 2009 年的产出调整总量最大,为 599 万吨。不难看出,2009 年全国玉米总产量无论是投入导向型调整,还是产出导向型调整总量都达到最大值,原因可能有二:其一,受2008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玉米饲料和工业需求量降低;其二,东北玉米主产区遭受旱灾,产量减少。


........................

7 基本结论和政策启示

7.1 基本结论
第一,要素投入存在不同程度的径向调整和松弛调整。19 个玉米生产省份,在 2007-2016年十年间,各要素投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径向调整和松弛调整。
第二,要素投入径向调整波动较大。在两种视角下,要素投入的径向调整均呈现波动趋势。年际间要素投入径向调整波动大,省份间径向调整差异显著。
第三,规模报酬呈现动态变化发展趋势。大致呈现以下三种情形:同一省份规模报酬呈现明显交替变换;部分省份规模报酬年际间呈现频繁波动,即,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三种状态均存在,因而很难判断未来变动趋势;有些省份规模报酬始终处在递减或不变状态。
第四,要素投入松弛调整越来越小。虽然农药费、化肥折纯和劳动力投入存在松弛调整现象,但近五年松弛调整程度呈越来越小趋势。
第五,出现松弛调整的投入要素较为集中。播种面积和机械作业的松弛调整幅度较小,许多省份十年间播种面积松弛调整均为 0。机械作业松弛调整十年间维持在 5%以内。化肥折纯调整范围略高于机械调整。农药费和劳动力松弛调整较高,且省份间调整差异较大。
第六,玉米主产区要素投入水平及结构比较合理,相反,非玉米主产区要素投入水平及结构有很大的优化空间。例如,内蒙、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投入导向型的要素径向调整几乎等于零,说明要素投入的整体水平合理;相反,河北,湖北、安徽、贵州,陕西等省,投入导向型的要素径向调整都很大,说明要素整体投入水平过高。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