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笔者认为低碳经济与绿色发展的观念催化了世界绿色发展浪潮,在低碳转型路上,我国历经波折,不断探索,但根据研究结果,低碳城市建设能够驱动经济绿色转型,低碳城市试点示范意义显而易见。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得以提高,全球经济发展迅猛,中国市场也逐步复苏并走向繁荣,工业化成为世界各国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但在此进程中,大规模的化石能源利用加速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碳循环失衡。20世纪,为了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全球50%以上的能源矿产资源被快速消耗,国际研究团体“全球碳计划”的调查报告指出,200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由于中国等新兴国家的急速发展而创下新高。随着温室气体持续排放,气候变化逐步衍生为国际环境治理问题。为控制气候变暖趋势,系列国际协定陆续登场,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的签署,到《巴黎协定》的共同誓约,世界各国积极践行减排约束,中国也积极促进相关协议生效,并于2020年郑重承诺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时间点,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彰显大国担当。
经济论文怎么写
“双碳”目标在全球视域下是中国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主动担当,对内则是我国高质量发展基调下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当前,我国仍处在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因此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发展规划中,必须强调全国“一盘棋”的系统谋划,重视局部与全局之间的关系,要求全国各地区、各行业共同发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区域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特征的减碳道路,助推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实现。总结经验再推广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方法,为践行节能减排、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2010年以来,三批次低碳省、市试点相继启动,如今在“双碳”目标指引下,低碳城市试点的经验推广对中国减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经验表明,城市是经济增长的贡献者,也是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单元,注定成为碳减排的责任田,是“双碳”战略的主阵地。低碳城市试点至今已覆盖87个省市,不断为应对气候变化探索新途径。低碳省、低碳城市的建设,有利于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分类定位方面积累专业经验,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
(二)文献综述
1.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研究
低碳城市是低碳理念与城市发展的实际结合,蕴含低碳经济与社会的概念。“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分别由英国和日本提出,基于不同的侧重点,共同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
21世纪后,国外开始从建筑、社区等领域的低碳化向城市整体低碳化转变。2001年,布里斯托、曼彻斯特和利兹被英国碳信托基金会设立为低碳示范城市:共同实施碳削减计划[1]。在2005年签订《京都议定书》之后,各国政府和相关组织开始积极推进“低碳城市”规划,如伦敦、慕尼黑等城市制定相应的削减计划,墨尔本规划建设“零排放城市”。美国虽然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但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仍然采取积极措施,除了西雅图这一低碳城市典范外,旧金山、纽约等城市也相继开展了“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规划”等。此外,还有世界银行在新加坡启动的“Eco2”城市方案等项目,为城市低碳发展提供帮助。在全球绿色发展的浪潮下,低碳城市逐渐成为重要选择。
随着低碳城市发展不断深入,国内外关于低碳城市政策的研究方兴未艾。文章对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后,将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进行分析。
(1)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生态效益研究
在低碳试点政策的生态效益研究方面,学者关注了该政策实施后的污染控制以及碳减排效果评估。Wolff和Gehrsitz的研究肯定了低碳区政策对空气质量的提升效应[2,3]。宋弘、孙雅洁等发现建设低碳城市能够提升空气质量,空气中PM10、API等空气质量指数明显下降[4]。王华星、石大千基于新型城镇化建设视角,也证实了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雾霾污染能得到有效控制[5]。关于低碳试点政策的减碳效果评估,学者们从碳排放总量、碳排放绩效等多方面进行了检验。张华针对我国285个城市展开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试点城市碳排放量明显降低[6]。部分学者基于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低碳政策的引导是推动城市低碳建设的有效途径,并且该政策具有持续且显著的影响[7,8]。董梅、李存芳利用合成控制法对我国六个低碳试点省区进行分析,发现试点省区的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9]。
...........................
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演变及其实施现状分析
(一)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实施背景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用40年的时间走过发达国家100多年才走完的工业文明发展历程,实现时空压缩式发展,但在“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模式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呈现重开发、轻保护的特征,对生态环境造成挑战。其间面对不断突显、不断加重的环境问题,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环境问题的新举措,但并未缓解我国高碳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中国的碳排放量自2005年起一直处于全球第一,2008年碳排放量高达69%,占全球的22%。
低碳城市是指在城市这一空间载体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更高,但温室气体排放更低。进入21世纪,全球低碳城市建设如火如荼,纽约、哥本哈根、东京、马尔默等城市低碳发展瞩目,大城市气候领导联盟、世界银行、气候组织等组织机构,都在实施城市气候行动计划,向可持续发展迈进。在中国学习型政府的引领下,国内的低碳城市建设积极吸收国外成功经验,同时也基于客观国情,在实践中创新管理,探索中国化的低碳城市建设之路。
瞩目的经济成就与庞大的碳排放量使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内外压力,国际社会纷纷认定中国的碳减排将决定全球减碳行动的成败。在此种现实状况下,国家和政府站在绿色发展前沿上,直面中国国情,于2009年提出了降低碳强度的总体目标:与2005年相比,2020年的单位碳排放强度降幅应达到40%~45%。此后,中国为了共建绿色世界,实现碳排放降幅目标,开始着手碳排放管理。低碳城市正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举措之一。
............................
(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出台及演变
1.自上而下的探索阶段
2010年,在“十一五”计划的收官之期,国家发改委确定了五省八市为首批试点地区。低碳城市是中国为了响应2009年提出的碳减排目标而开展的试点项目,同样地,首批试点省市也担负着建设“两型”社会的时代任务。因此,第一批城市试点围绕碳排放强度的降低这一内容展开,其工作目标在于如何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既能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以发展经济,又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降低碳强度、改善生活质量。在此目标下,首批试点的工作主要集中于建立具有低碳排放特征的产业体系,探索低碳产业发展机制,进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2.上下结合的深化阶段
2012年,在总结首批试点经验后,第二批29个试点地区正式确立。区别于第一批先确定试点城市再申报实施方案的形式,第二批试点城市在申报时需提交申报地区的工作基础、试点目标、政策措施以及初步实施方案,试点城市的范围也逐步向地级市渗透,这意味着中国低碳城市建设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第二批试点确立于“十二五”期间,“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低碳转型的重要战略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为了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二批试点坚持“五位一体”原则,将低碳发展理念融入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更加关注具有地方特色的低碳实践,建立减排目标责任制,工作主体开始从政府向重点企业下沉。
3.高标准引领推进阶段
2017年,乌海市等45个地区被纳入第三批试点范围。进入“十三五”时期后,我国贯彻落实《巴黎协定》,在这一重要战略期内,我国全面践行“五位一体”建设,遵循五大发展理念,共同推进全球环境治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加强“自主贡献”,低碳发展达到新的高度。因此,与前两批试点相比,第三批试点城市的工作重点开始延伸,强制性碳排放总量控制,明确要求试点申报城市落实碳排放峰值目标,更注重低碳发展模式创新,城乡低碳化建设管理等内容,适应时代背景和现实需求,引领社会绿色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为实现“双碳”目标做科学示范。
.......................
三、低碳试点政策影响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分析 ........................... 15
(一)理论基础 .............................. 15
1.可持续发展理论 ................................... 15
2.外部性与环境规制理论 .............................. 15
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分析 ......................... 21
(一)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 ................................. 21
1.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模型与方法 .................................... 21
2.变量选取与处理 ................................... 22
五、低碳试点政策影响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 29
(一)模型设定、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 29
1.模型设定 ................................. 29
2.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 30
五、低碳试点政策影响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1.模型设定
近年来,双重差分法(DID)在评估政策效应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它基于一项随机实验或自然实验,关注实验前后产生的影响。本文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视作一次“自然试验”,根据是否实施低碳试点政策,可将全部样本分为两组,获批低碳试点的城市为处理组,未实施的城市为控制组。双重差分的基本模型如下:
GTFPit=β0+β1periodt+β2treati+β3(periodt∗treati)+εit (5-1) 其中period和treat为两个哑变量,periodt为时间虚拟变量,对于低碳试点政策实施以前的年份,periodt=0,对于低碳试点政策实施当年及之后的年份,periodt=1。treati为政策虚拟变量,对于处理组的城市,treati=1,对于控制组的城市,treati=0。periodt*treati为上述两个虚拟变量的交互项。
双重差分模型的基本原理如下表5.1:
经济论文参考
................................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城市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是落实“双碳”战略的主阵地,因此,厘清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效应,有利于强化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推动社会经济绿色转型,落实“双碳”战略目标。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低碳试点政策效应显著,能够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助力城市绿色经济转型;(2)由于城市地区、行政级别以及资源禀赋的差异,低碳试点政策的绿色经济促进效应存在异质性;(3)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绿色技术创新是低碳试点政策助力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绿色提升的重要机制。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