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1.1 民营经济的概念
民用经济是指非国有直属机构的法人组织或者自然人以自由资本、租赁资本、借贷资本为主从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并享有相对独立收益权和投资权的经济活动的总称。民营经济的特点:在经济形式方面,以民营经济为主要组成部分;在政府管理方面,以营造和维护良好的环境为主;在社区事业方面,以民办为主;在社会投资方面,以社会资本或者民间资本为主。目前我国的民营经济有私有制和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包括新型集体企业、联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乡镇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及港澳台侨胞投资的企业;公有制经济部分包括新型集体经济、联营经济、乡镇经济以及股份制经济[1]。
1.2 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发展大致划分为以下阶段:
1.2.1 民营经济的消退阶段
我国成立初期对民族经济采取了限制、改造、利用的政策,在农村实行合作社的同时,城市的民营企业也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但是这一阶段未能冲破姓“资”与姓“社”的禁锢,对非公有制等同于资本主义进行了否定,而将公有制等同于社会主义加以肯定,从而将公有与非公有对立起来,这样使得民营经济从此消退。
1.2.2 恢复阶段
社会主义改造使得当时的中国几乎不存在私有企业,1979~1982年间,为了解决我国城镇待业以及社会闲散人员就业问题,城镇中开始出现了个体工商户,农村实行了农村联产承包,个体经济开始出现。在这一阶段,由于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没有发展起来,水平较低,物产产品匮乏,同时结构单一,因此提出了需要利用民营经济等多样形式的经济来满足人们多样的生活需求,民营经济因此开始慢慢复苏。
1.2.3 快速发展阶段
1982年至1988年期间,私营经济快速发展,1988年第二次宪法修订中,明确规定了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在这一阶段,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同时一部分有能力的人在次阶段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财富。这两个条件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和物力的双重保障,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另外,社会环境的逐步安定也为民营经济 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保证。
1.2.4 曲折徘徊阶段
1989年到1992年,全国私营企业仅有5万家,民营经济处于脆弱时期,民营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在这一阶段,我国的宏观经济严重失衡,物价上涨严重,社会经济环境混乱。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对民用经济出出现问题的企业进行税收大检查。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民营企业变成了集体企业或者国营企业;另外或者改造成为股份制企业。很大一部分企业开始缩小规模,减少雇佣人员的数量,有的企业甚至歇业或者停业。因此,在这一阶段,民营经济出现停滞现象。
1.2.5 重新发展阶段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极大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此阶段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并由此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并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1997年年底,全国私营企业发展到96.1万家,注册资金达5140.1亿元。
1.2.6 迅速提升阶段
自1997年之后,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升。十五次人民代表大会将民营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承认了这种经济形态,使民营经济真正的与我国国民经济融为一体。2001年,江泽民将民营企业家定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承认了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地位。十六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至此,我国形成了非公有制经济完整的理论体系,为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3 我国发展民营经济的意义
(1)民营经济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推动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同时完善资源配置体系: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的基础,市场经济要求的微观基础的企业特点是产权明晰、盈亏自负、自主经营,而民营经济恰恰符合这一要求。
民营经济越发达,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的就越充分,经济也就越活跃。民营经济不仅有效地推进了要素市场以及商品市场的发展,并且已经成为了公有制经济的强有力竞争对手,促进了公有制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初期,仅仅是扩大了企业的自主经营权等,由于民间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才提出要建立现代企业的制度。民营经济的强大发展能力给国有经济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其示范效应有效地推进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步伐。因此,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体制发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民营经济完善了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给社会分配体制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民营企业家通过自身的经营获得了巨大的财富,激活了人们压抑已久的购买欲望,进而带动了经济的迅速增长。
(2)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我国实现现代化以及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首先,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20多年以前,私营经济对我国GDP的贡献率儿乎为0,但是到了到2001年时,私营经济占GDP的20%。目前我国私营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平均每年增长20%,而民营经济的产值己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以上,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有些省份民营经济的产值已超过了50%。据统计,到2001年底时,我国的私营企业己达到200多万家,另外还有个体工商户,其投资总额超过了2万亿元,从业人员高达到7000多万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我国国有企业的从业人数。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个体私营企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民营经济创造的税收已成为当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第二,民营经济已经大大推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拉动消费政策、推动政府投资等这些政策与民营经济的发展来比,后者效果更为显著。
第三,民营经济为我国创造了很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第四,民营经济有效地推动了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同时民营企业也是我国经济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一直以来,大家普遍认为中国改革是政府主导的,以一种自上而下的渐进方式进行的改革,改革阻力很大的存量内的改革。然而事实上,在中国改革的过程中,增量改革起到实质作用,指的是以民营经济为依托方式,从而对我国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因此离开民营经济的改革是不会成功的,将不可想象,民营经济在改革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假若没有民营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改革不会成功,并且也将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民营企业家是推动经济改革的重要力量,他们更加渴望经济变革,同时更加关心政府的各项创新制度改革,并为更好的改革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对我国而言,成功的改革需要有一整套制度设计的观念以及价值观念,并且要求这些观念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而民营企业家作为民营经济的中坚力量是实现这一要求的最合适队伍。
民营企业家将会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使之形成为更加多元化,更加合理化的格局,并且会长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民营经济的产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民营经济的产生也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政治文化的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 目前阶段民营经济产业选择的现状
2.1 产业结构分布较低
调查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结构分布发现,在第二产业中,民营经济所占比重较大,其次是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合理性的综合表现,因此我国的民营企业仍然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在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的局面。
2.2 市场支配力较弱、规模较小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的规模主要还是表现为中小型,其中在冶炼行业与加工业当中,73.65%的民营企业,但是其产值却不到10%;在石油行业,60%的企业为民营企业,但是同样存在产值低的问题,才不到1%;另外。不同的行业来看,命硬企业的规模也不一样,但是民营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是要低于同行业的平均资产规模的。
2.3 民营经济的产业价值较低
民营企业的产业类型主要表现在产业链下游的传统产业,这类产业的技术要求较低、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高,另外还存在资金短缺等问题。比如传统的服务业、纺织业等等。对于技术、资金以及人才要求较高的密集型产业当中,民营企业的占比较低,比如现在服务行业、原材料制造以及大型工业装备等等。
综上所述,积极发展民营经济,首先要面临 的问题是如何选择民营经济的产业类型,只有正确的选择产业类型,民营经济才能更好的发展,为我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加速力量。
3. 现阶段民营经济如何进行产业选择
在新的历史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因为这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产业竞争力,同时奠定中国的历史性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民营经济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指定合理的战略计划,在新兴产业上的道路上寻求自身的发展,从而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3.1 加大产业集中力度,完善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
现阶段民营经济普遍存在规模小、产业结构分散的局面,这样的结果使得原本就小而散的民营企业很难实现规模化发展,企业的竞争力也难以提升。资产重组,是指将产权边界进行重新界定,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分配,进一步优化企业资产资源利用的现状。资产重组可以提升企业产业集中程度,提高竞争力。资产重组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并购,并购可以快速提高市场集中程度以及扩大产业规模。民营企业如果仅靠自己发展,很难实现快速大规模的发展,而一般跨国公司的发展往往是通过并购来实现的,因此民营企业可以借鉴并购的方式,实现产业的快速集中以及规模的扩大,进而实现自身的发展。
3.2 民营企业新的产业选择
目前在我国,新成立的民用企业的选择产业方面有用更为自由的选择空间,但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有很多。在进行投资之前,民营企业首先要分析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了解现阶段国家的政策以及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前景。
首先,在产业结构上,目前国家正在大力调整整个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努力提升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而在工业化时期,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是其趋势。对于第三产业的要求分析,中小型企业的正好符合,因此,对于刚刚成立的民营企业,可以考虑首先投身于第三产业。
第二,目前来看传统产业仍然还是我国产业的主体组成部分,但是其有自身的不足,比如资源消耗过度、利润率较低、市场供给过剩,因此其未来的饿发展前景并不乐观。如果初创企业想要投资传统产业,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转型。因此建议新创民营企业投资时,选择新型产业,例如IT产业、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制备以及高端设备制造业等等。
第三,由于新创民营企业一般在资金方面都会存在不足的问题,因此可以首先选择劳动密集行产业,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可以有效缓解初创企业资金短缺的困难问题。虽然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前景较好,但是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劳动密集型产业壁垒较低,因此首先要立足现实条件,合理进行产业选择。
第四,目前国营企业垄断仍然存在,例如通信行业、能源行业、市政行业以及交通行业等。虽然目前对于企业市场准入条件在逐年放款,但是在我国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目前的产业结构状态仍然会存在。目前国家对于瓶颈行业的扶持在逐年加大,初创民营企业可以在这方面获得大量的政府支持,利用国家政策,大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或者有效地发展。
第五,民营企业还要重视自身的创新能力,完善企业产业结构。创新是企业的发展动力和灵魂,民营企业应该重视科技创新,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结构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
4. 总结
由于民营经济的产业规模较小以及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在进行产业选择的时候往往受限于资金的缺乏。因此民营企业只能选择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这就导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因此就更不用说是进行规模的扩大。另外,在我国长期以来,公有制企业比较容易进行融资,而民营企业由于自身问题,往往在融资时会遭遇困难,一些金融机构不愿意授信给民营企业。因此导致大量的资金被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占据,而民营企业资金匮乏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应该消除融资体制中对于所有制歧视的问题,要以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及信用度作为融资授信的标准,而不是企业是国有企业或者民营企业。经过授信评价,如果民营企业的投资环境好,发展前景也不错,并且企业的运作效率高,因此就应该考虑对其进行授信,给与资金支持。其次,我国应该成立专门的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机构,针对民营经济分散性、缺乏抵押资产、企业规模小等特点设立有针对性的服务;第三,要积极促进民间融资市场的形成,并且要加以严格规范,充分调动民间资金的活力,充分利用民间资金,为民间融资提供更为方便的渠道。
参考文献
[1] 兰荣蓉,我国民营企业的产业选择[D],武汉大学,2004:1-57;
[2] 陈德萍,我国民营经济成长条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1-182;
[3] 李鹏,现阶段民营经济的产业选择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