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视角的云南省旅游业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905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研究,从本文的研究问题出发,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学者一直对国内和区域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他们的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国内省份的旅游业上,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测量和研究,但对省内州市水平的旅游业发展的研究非常匮乏。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已从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回归模型分析和综合评估方法演变为空间测量方法,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改进。通过现状描述及分析,发现云南省各州市旅游发展情况十分不均衡,观察云南省近十年的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接待人数,都有热点的存在,排名前几的热点发展地区,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接待总人数占据了云南省总量的百分之六十左右。但是从各个地区的发展增速来看,旅游总收入排名较靠前的州市,增速反而靠后,说明各个地区的发展之间的差异正在慢慢变小,但这种变小的趋势进行速度并不算太快。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旅游产业得益于我国国民经济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呈现出一种飞速发展的态势,民众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她们对于自身更丰富的精神追求让旅游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在网络越来越发达,经济越来越开放的现在,境内游、境外游都迅速发展起来,愿意出门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呈现出井喷的发展势头。与之相应的,各个地区对旅游业的发展都越来越重视,旅游产业涉及很多行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涵盖旅游、娱乐、衣食住行、购物、投资等多种方面的需求。旅游业的发展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呈现出一带 N 的态势,为当地的经济增长带来很大贡献,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旅游业发展,很多地方政府也因地制宜地出台适宜本地发展的政策,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扶持。我国有不少旅游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地区,如三亚、青岛、苏州等,云南的大理、丽江等地,都将旅游产业进行统一规划,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期望能够更好的发展,获得更好地竞争力和吸引力。但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旅游业逐渐向同质化趋势发展,区分度渐渐降低,对国民的吸引力正在快速下降,诚然,各个地区的旅游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环境、风土人情和地理位置都大相径庭,但是各个地区之间的竞争日渐激烈。许多地区都希望能在这场竞争中寻找闪光点,创新产业发展模式,能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独占鳌头,以更好的竞争优势面对市场争夺。

《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 号)是国务院办公厅在 2018 年 3 月 9 日印发的,其内容主要是对云南省今后旅游业发展要向着全域旅游的方向努力而做出了部署。2016 年 12 月 30 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云南省全域旅游创建实施方案的通知》(云政办发〔2016〕153 号),提出按照《云南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总体布局,贯彻落实旅游活动全域化、旅游空间全景化、旅游监管全覆盖、社区居民全参与、旅游成果共分享的工作要求,围绕标准引领、创软建硬、示范带动、动态监督的思路,工作重点放到县级行政区域,大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规划布局中指出,全省范围内到 2020 年,争取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至少 10 个、省级示范区至少25 个。2017 年第二季度末,云南省人民政府在他们的有关通知,《关于印发云南省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重点任务的通知》(云政发〔2017〕39 号)中,进一步明确了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提出了更高要求。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旅游业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关于旅游业发展因素的研究综述
关于旅游业的研究,国外的学者的切入点都很另辟蹊径,课题也比较新颖。国外的大部分研究旅游业发展的学者都十分重视经济增长,他们认为当地的经济增长离不开旅游业。Deasy 和 Griess(1996)首先关注旅游资源对旅游业的影响,选择美国两个既有竞争关系又在旅游资源方面很相似的旅游景点进行比较和分析,运用无差异曲线和等成本曲线,得出消费者提供地和旅游景点提供地之间的关系是资源指向性的这一结论[1]。这也很好理解,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会选择主观上为自己提供最大化效用的旅游景点作为自己的目的地。随着时间的发展,学者对于旅游竞争理论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成熟,关于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也渐渐从单一的因素过度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分析。Hong Fang Liu、Wen Hua Luo 和 Fen Lu 等(2014)建立旅游产业能值评估表,绘制能值系统图,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得出旅游业的生态效益[2]。对于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的讨论则体现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能源使用上,这个问题主要分为两个不同的阵营,一部分学者主张在研究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时,能源因素是一个不可忽视且十分重要的因素,必须加入到研究之中,而另一部分学者则将能源的使用排除在他们的研究之外。Stefan Gossling(2007)在研究的结论中肯定了旅游业的发展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岛国,占据了经济发展中很重要的作用[3]。在他的研究中,作者将能源的使用生态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岛国很大一部分的旅客来源都是其他工业化国家,所以搭乘航空飞机是其抵达目的地的唯一途径,这必然与环境有关。而结果也证明了,与旅游相关的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举足轻重,并且对环境的影响是负面的。Yu ti Huang,Vania R. Coelho(2017)在文章中探究了了珊瑚三角地区的珊瑚礁旅游业与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4]。研究团队选择 681 个关键指标,统计 2008 年到 2012 年间珊瑚三角地区包含的六个国家的相关数据,对这六个国家的旅游业对珊瑚礁的影响情况,研究包括很多个方面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研究结果显示,六个国家中,印度尼西亚表现最好。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假设

第一节 旅游业的界定
很多学者在界定旅游业和旅游产业的概念时,有不同的观点。虽然在大多数的文章中,学者多把两者视为相同的概念,并没有专门对二者进行区分,他们认为旅游业就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有关旅游等活动的便利条件,为游客提供他们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但是,有一部分学者认为这两个概念并不能泛泛而谈,当作同一件事情,因此在文章中对旅游业和旅游产业进行了区分。王兴斌(2000)、罗明义(2007)、师守祥(2009)等人都在他们的文章中,详细论述了旅游业和旅游产业的概念[51][52][53]。李兴绪(2004)在文章中将旅游业泛指为旅行社业,仅仅包括旅游公司和旅行社经营旅游业务相关的而活动,而旅游产业包含面更广,包括与旅游活动有联系,关系比较紧密的一系列部门[54]。刘春济(2014)则持相反的意见,她认为旅游业的范畴比旅游产业更加广泛,旅游产业是由生产和销售相关的盈利性旅游部门所组成的,而旅游业不但包含旅游产业,还包括与旅游相关的非营利性的部门[55]。国家旅游与文化部出版的文献中,对旅游业的划分层次包括三个,分别为旅游核心产业、旅游特征产业、旅游经济部门。其中,旅游核心产业包括直接为游客提供服务的旅行社、宾馆、景区、为旅游提供交通支持的公司等比较核心的旅游企业;旅游特征产业则包含消费者的衣食住行、讲解娱乐、公共服务等 13 个部门;旅游经济部门范围最广,涉及到社会中被旅游直接或间接影响相关的各种公司企业、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等。
本文研究中所涉及的旅游业,定义为以旅游景点为核心,加上旅行社、宾馆酒店客栈、交通等企业或事业单位,为消费者提供衣食住行、购物游乐等服务,并以此获得经济利益的产业。
......................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
一、比较优势理论
在旅游业中,比较优势理论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国家或地区,用于发展旅游业的资本、人力都比较充足,管理水平一般也不会落于人后,旅游品牌名气大,对游客的吸引力更强,当地旅游业有关的企业实力和经验也更充足,水平更高;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方,也有他们的优势,比如拥有比较低的劳力成本,生产要素的价格也比较低,在成本方面更有竞争力。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要正确发挥自身优势,在固有的旅游资源和较低的发展成本的基础上,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进行有针对性地引进,比如资金、投资、人才、优秀的管理经验、知名度大的旅游品牌等,帮助自身迅速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这样比自己闭门造车更能迅速又高效。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历程中,初期就是在比较优势理论的指导下,从国外引进管理人才、资金和国际上比较有名的国际品牌,以国内自身拥有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劳动力,发展国际旅游业并很快见到了成效,初步形成了比较大的规模。

旅游产业的发展随着时间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各地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比较优势理论已经渐渐地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人们认识到,旅游产品并不能简单地定义为劳动密集型或者是资本密集型,旅游产品所涉及到的各种各样的产品,可以是由最初级的生产资料加工而成的带有劳动密集属性,也可以在基础的加工上投入更多技术和资本而成为资本密集型的产品。所以,旅游产品要想具有优势,并不能仅仅依靠自然资源丰富或者是劳动力丰富就能简单下结论。第二,比较优势理论分析的对象范围太小,通常是限制在同一个地区或者是同一个国家,而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决定了,旅游业发展不可能局限于某一地区或者某一国家。现在生活中,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劳动力资源的领先已经不能成为垄断的理由,生产要素和资源在世界上快速流动,知识的大量普及也促进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增多。

..............................


第三章 云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 25
第一节 旅游经济运行环境 ............................. 25
一、我国经济和旅游增长变化 .......................... 25
二、旅游发展有关政策变化 ....................... 27
第四章 云南各州市旅游业发展的空间依赖探究 ............... 37
第一节 云南省各州市旅游发展空间变化情况 ......................... 37
第二节 全局空间自相关情况分析 ................................... 39
第五章 对州市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42
第一节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 42
第二节 模型拟合 ................................................. 43

第五章 对州市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旅游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分析旅游系统时,有必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指标。本文要选择的指标是根据实际情况,并充分考虑该测量指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数据简单明了、来源应可靠且具有代表性。旅游业的发展通常会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有研究认为旅游业主要受到旅游资源禀赋、服务业发展水平和交通便利程度、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根据科学性、代表性、全面性、可获取性等指标选取原则,在研究了旅游业的相关理论和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参考王琪延,罗栋(2010)[58]在《中国城市旅游经济影响因素结构研究》对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的设置,并且考虑到云南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设置四个一级指标分别为旅游资源丰富度、旅游品位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四个,和 11 个具体指标,具体设置见表 5.1:

.............................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研究
上文的关于文献的研究、对现状进行描述以及相关实证分析,对第二章中的假设进行论证,得出了如下研究结论:
(一)从本文的研究问题出发,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研究,发现学者一直对国内和区域经济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他们的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国内省份的旅游业上,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测量和研究,但对省内州市水平的旅游业发展的研究非常匮乏。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已从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回归模型分析和综合评估方法演变为空间测量方法,研究方法也在不断改进。
(二)通过现状描述及分析,发现云南省各州市旅游发展情况十分不均衡,观察云南省近十年的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接待人数,都有热点的存在,排名前几的热点发展地区,旅游总收入和旅游接待总人数占据了云南省总量的百分之六十左右。但是从各个地区的发展增速来看,旅游总收入排名较靠前的州市,增速反而靠后,说明各个地区的发展之间的差异正在慢慢变小,但这种变小的趋势进行速度并不算太快。

(三)对云南市旅游业发展的巨大差异进行简要的评价之后,对空间的可能差异进行验证。在空间计量学的相关理论指导下,对云南省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关系,时空演化路径和空间依赖性进行探讨。用作图软件在云南省行政地图上标注旅游总收入占 GDP 比例这一经济指标在空间分布上的四分位图,直观地看到州市之间的空间集聚格局和演化路径可以看到,四个州市在旅游业发展中一直是热点地区,分别是迪庆、丽江、西双版纳、德宏四个州市。验证了第一个假设,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具有空间效应。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