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济空间演化的研究综述
第一节 经济空间演化的文献分析
随着空间经济学、地理经济学等学科的发展,经济空间逐步进入学者的视野,并成为空间经济研究的一个重点领域。国内对经济空间的研究缘起于 20 世纪 80年代,进入 21 世纪后逐步发展成熟,具有大量的研究成果。通过中国知网以“经济空间”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检索结果显示共发表学术期刊论文 1061 篇,呈现曲折波动上升趋势,虽个别年份有回落,但总体上趋于上升态势,在 2016 年达到峰值,这与相关研究趋于成熟息息相关。以“经济空间”为关键词在论文库、学位论文库、会议论文库、报纸文章库中进行检索,截止 2018 年 12 月 31 日,共检测到 400 篇学位论文,其中博士论文 121 篇,硕士论文 279 篇,69 篇会议论文,85 篇报纸文章。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空间演化思想研究述评
空间,作为世间万物的存在形式,是人类各种实践活动有序进行的场域,也是人类生命存在延续的寓所。人们的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展开,马克思恩格斯对经济空间有着深刻的阐释,将资本主义经济空间作为分析的对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把空间视为有机整体,对经济空间问题进行展开分析。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人类生产活动的本质是运用生产资料生产生活资料,这一活动的性质决定了其具有集聚性与协作性,人类自身在一定空间中的聚集是生产发展的起点,然后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的过程,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禀赋、生产力发展不同,生产的物品以及生产物品的效率均不相同,因此物质生产活动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产品的不同与分工的差异导致交换的产生与发展,也是经济空间形成的根本原因。
交换有效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包括生产工具、生产技能、生产知识、生产经验等要素的交流推动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因此,马克思将交通运输工具的改善视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交通运输工具也属于发展一般生产力的范畴。”①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商品的贸易也逐渐突破地域性与偶然性,交往的空间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开始打破原有的狭小的经济空间壁垒,从既有的血缘、地缘、业缘中解放出来。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资本积累的空间维度将大大拓展人类实践活动的空间视域,人类将迈向一个崭新的“世界历史”时代,与此相适应,人类文明的空间结构将开始由分散孤立向整体发展的趋向演化。①
.............................
第二章 经济空间演化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主体框架
一个完整的经济空间包罗从宏观到微观的众多主体,且主体之间的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联系,面面俱到的研究不现实也无必要。从演化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把经济空间视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有机系统,以空间的视角解析复杂的经济系统,结构分析与系统分析的方法无疑是良好的思维模式与认识工具。在研究经济空间演化的过程中,采用的是结构与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宜结构分析的以结构分析为主,宜系统分析的以系统分析主导,或采用两者结合的方法。在研究对象的选取、研究框架的构建、经济空间研究具象化的展开、经济空间演化的前瞻发展等均以结构与系统的密切结合的两个维度展开。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选取从三个层次展开,首先从空间的简单几何元素选取开始,按照空间几何元素对经济空间体系的进行分类,然后从每一类中选取经济空间代表,再从选取的经济空间的表征出发,界定演化的时空变量。
1.几何元素
从经济空间的结构视角出发,以构成空间最基本的要素为切入点,从几何学的点、线、网、面、体开始,构建简单的几何空间,点可代表位置,是没有长、宽、高的图形;线是由无数点组成,点的连续移动可联结成线,每一点的方向具有唯一性,线没有宽度和高度;面是线移动所生成的图形,有长有宽而没有高度;体是由无数面组成,涵盖了点、线、面的所有特征,是具有长、宽、高的三维图形。
....................
第二节 几何分析
人类的经济活动总是在时间与空间中实现,由于空间的存在,使得各种经济地理事物得以存在,空间的分异形成了特定的地区与区域。生产力水平决定空间的有限性,空间既是生产发展的被动形态,也对经济发展的地域形态、质量等有积极影响。经济空间的质量由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因素决定,包括距离、规模、形状、区位、通达性、集聚性等。经济空间的质量不仅影响市场经济的个体发展与城乡经济发展格局,而且还影响人类经济空间的结构与系统的构建,经济空间的质量是高质量经济发展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对经济空间高质量演化的研究,必须了解经济空间内容、属性、模式、过程、联系等基本概念。
一、空间的基本要素
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具有广延性与伸张性,就浩瀚的宇宙而言,空间具有无限性,就具体的事物而言,空间具有有限性。从哲学意义上来讲,空间与时间是事物存在的两种客观形式,没有脱离运动的时间与空间,也没有不在时间与空间中运动的事物,现实中的事物是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
在空间维度的经济活动研究中,空间的可划分为抽象与具体两种形式,抽象空间是人们便于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以参考原点为基准构建的一维、二维、三维乃至多维概念化空间。抽象空间的同质化导致在各个方向的运动具有无差异性,这种抽象空间也被称为均质空间,抽象空间是在寻找普遍性规律时进行数理分析与逻辑推演不可获取的工具,在研究经济空间演化时当然会用到抽象空间。抽象空间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点、线、面,抽象空间中按照重复、近似、渐变等原则不断地构成无限多的几何抽象图形,线条的交叉形成网络与节点,面与面的组合构成立体,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轴线。
.....................
第三章 中国经济空间尺度层级与经济空间场................................... 39
一、乡村演化散点.................................... 40
二、城市群演化节点簇................................ 41
第四章 中国经济空间演化散点尺度:乡村.................................. 49
第一节 乡村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变轨迹................................. 49
一、传统乡村经济空间的均质性分析............................ 49
二、城乡二元结构下的乡村经济空间.......................... 52
第五章 中国经济空间演化节点簇尺度:城市群......................... 70
第一节 城市群空间演化的特征与模式................................. 70
一、城市群概念演化................................... 70
二、城市群空间演化的本质特征........................... 71
第九章 中国高质量经济空间场建设
第一节 中国经济空间与经济空间场理论
乡村、城市群、基础设施、区域、海洋是支撑中国经济空间的五个维度,这五个维度决定中国经济空间的演化趋势、抗扰韧性、发展质量,要形成具有韧性强、质量高的经济空间,需要从这五个维度持续建设,协同推进。乡村经济空间的发展重点是有序,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的方向是增强经济势能,基础设施经济空间发展的方向是增大承载的空间流,区域经济空间发展的方向依然是通过协调互通有无,海洋经济空间发展方向是陆海统筹不断拓展蓝色空间。为此,以中国经济空间五大支撑维度发展的重点方向,结合经济空间场理论的相关概念内涵,构建中国五度经济空间场。
...........................
第十章 结语与展望
一、可能创新之域
本文是对中国经济空间演化的系统性研究,在系统阐述中国经济空间宏观构成的基础上,从乡村、城市群、基础设施、区域、海洋等五大维度展开分析,多角度的探究经济空间演化的机理,同时科学借鉴空间场的相关概念、作用原理,结合不同维度经济空间的定位、作用,提出五度经济空间场的概念,从定性角度分析经济空间演化的方向与趋势。如果要一定要说明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则主要体现在对中国经济空间演化研究的探新性上,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构建了五维经济空间分析框架
在已有区域经济学理论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的空间形态综合研究中国经济空间,以往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某一个领域、某一个产业、某一个地区、某一个形态、某一个视角,本文以五维经济空间发展理论研究不同经济空间形态。分抽象层、参数层、实体层三层研究,从乡村散点、城市群节点簇、基础设施轴线、区域域面、海洋立体等构建了五维经济空间分析框架,提出利用经济空间的势、熵、流、集、域的参数,定性解析经济空间演化的质量,一定程度上深化了经济空间的理论研究。
2.经济空间的层级演化
以往学者研究经济空间问题大多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利用空间经济学集聚与扩散原理对产业集群进行实证研究,二是以区域空间结构为基础对各层级的区域空间结构进行经验性地研究。本文在对整个中国经济空间演化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空间的层级演化模式,使研究更具系统性、宏观性。
乡村经济空间作为中国经济空间演化的基础节点,在很长历史时期支撑着城市经济空间的演化发展。城市是中国经济空间演化的另一重要节点,由多个城市构成的城市群,以节点簇的形式支撑经济空间演化,构成了中国经济空间演化的主体形态。基础设施是中国经济空间演化的轴线支撑,联结了不同形态、不同层级的经济空间,为不同经济空间之间建起了流通道。区域是中国经济空间演化的域面,每个区域经济空间涵盖乡村经济空间、城市经济空间两大演化形态,基础设施经济空间联结起乡村与城市,区域内部、区域之间的经济空间,促使其协调发展,是中观层次的经济空间演化。海洋具有立体的形态,是中国经济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蓝色经济的空间载体,建设海洋经济强国,构成了中国经济空间立体演化部分。这就形成了以乡村、城市群为微观支撑、以区域为中观融联,以海洋为宏观统筹的层级演化模式。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