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基于财政风险问题的现实考察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财政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日益明显,参与经济的职能日渐加强,由于市场经济天生的风险属性,使得财政面对的各类风险不断加剧,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很大的潜在威胁,这点在地方财政表现更为突出,如地方政府债务的急剧累积和迅猛增长,己成为普遍性、全局性的问题,并对基层政府的正常运转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仅恶化了社会信用环境,而且埋下了巨大的社会危机隐患。2010年1月19日,在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更把“尽快制定规范地方融资平台的措施,防范潜在财政风险”列入宏观政策方面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相关辞条的解释t”,财政风险是指爆发财政危机的可能性。广义的财政危机指包括国家财政、银行信用和货币流通的混乱和动荡;狭义的财政危机仅指国家财政收支的危机。财政危机的一般表现是国家预算入不敷出,财政赤字巨大,国家债务巨增,全部或部分国家债券停止兑付等。从财政风险的定义可以看到,财政风险的积累和强化最终将导致国家财政的严重问题。应该说,财政风险问题贯穿于财政活动的全过程中,提高各级财政风险意识,预先估计财政风险程度,做好防范和规避风险的准备,将财政工作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解决,是建立稳固平衡和强大的地方财政的重要前提。目前对财政风险比较共性的认识是,当前我国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计划体制在加速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由于体制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从而引发的社会及经济问题,而由此又引发众多的社会风险,政府财政作为政府进行干预社会经济运行的的最重要手段,使得财政成为各类社会经济问题,即风险成本的最终承担者。各级政府尤其是财政部门必须充分认清财政风险在目前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存在的必然性以及给地方财政经济运行带来的重大危害,增强危机感,牢固树立风险意识。一方面地方政府有必要加紧研究、认真制定、积极组织实施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措施;另一方面财政部门的职能也要求其深入研究财政经济运行中已经显现出来的突出问题和潜在的矛盾,准确评估财政资金运行可能带来财政风险,加强对财政性资金的监控,切实掌握资金去向及使用效益。因此,关注和研究地方财政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制度安排,对防范和化解地方财政风险,保持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1.2基于陕西财政运行状况的判断
目前理论界对国家财政风险的研究应该说是比较深入透彻的,特别是2000年以后,地方财政风险问题在各省市财政系统己经受到普遍的重视,山东、河南、湖北、吉林、浙江、河北、北京、重庆等省市相继成立课题组,对本行政辖区的地方财政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但就其研究结果来看,这些地方财政对自身风险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财政风险的研究必须依托大量的数据验证,基于财政数据保密性的限制,目前的各类研究要么就理论谈理论,要么就财政困难谈财政困难,还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从地方财政风险发现一防控一预警的较全面的研究体系。对陕西省而言,这方面的研究还是一个空白。作者以“地方财政风险”为检索词在CNKI进行跨库检索,从1999一2010年仅仅有164篇文章,而以“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陕西省财政风险”“陕西财政风险”等为检索词,在CNKI数据库中至今未能找到一篇相关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陕西省财政理论及实践研究的一大缺憾。陕西省财政系统内部,因为近几年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财政收入的迅猛增长、财政对各项事业保障程度的提高而忽略了对自身风险的关注,当然陕西省财政厅的刘俊华博士(2006)在其《转型期地方财政风险的经济分析与防范》一文中提出了较为全面的地方财政风险研究框架〔2〕,不失为陕西财政对地方财政风险理论的一大完善,但其研究的侧重点仍然是对我国转轨时期财政风险的成因分析,特别是对粮食挂账、国有企业改革等潜在风险的分析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不过可能囿于实验数据缺乏的限制,其对陕西省的情况未能涉及并进行深入的分析。
第二章财政风险相关理论与实践综述
2.1风险的基本理论
2.1.1风险与风险的不确定性
风险问题的实际指向是主观和客观世界的不确定性,人类自身就处于不确定性状态。对于不确定性不仅量子力学有研究,数学也有研究,数学家认为数学本身就是不确定的[5」,这说明了不确定性的普遍存在,确定性不过是不确定性的一种特例。由于主观和客观这两种哲学存在,使得风险既包括客观风险,也包括主观风险,但其核心视角仍然是不确定性,由确定性转向不确定性研究是人们研究风险问题的基础。Crowe,Hom(1967)〔6〕提出了经典的风险理论,风险被定义为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既损失发生在时间、空间上的频率和严重程度的不确定性,显然,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风险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是不同的。王波,史安娜(2006)〔7〕“风险总是与人的主观感受相联系的概念,并由此认为,风险从本质是施加于行为主体的一种不确定的影响。如果用数学的思维形式来反映,不确定的影响(即风险)可以看作随机变量对其最完美的数理表达形式为概率分布。
第三章地方财政风险成因的经济分析..........27
3.1政府行为偏差与地方财政风险..........28
3.1.1为偏差与公共财政职能..........29
3.1.公共预算的最大化与财政风险..........30
3.2政府行为目标与地方财政风险..........30
3.2.1上下级政府利益的非一致性..........32
3.2.2政府的经济行为与财政风险..........35
3.3政府财政分权与地方财政风险..........35
3.3.1政府间财政分权与财政风险..........37
3.3.2政府间财政分权的博弈分析..........37
3.4政府财政体制与地方财政风险..........39
3.4.1财政管理体制单边决定的风险..........40
3.4.2单边管理体制的委托代理分析..........41
3.5小结..........43
第四章地方财政风险成因的经济分析..........46
4.1地方财政风险存在的必然性..........47
4.2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机理..........48
结论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发现并解释目前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的成因、现状,希图提出一些宏观的政策性建议和微观的可操作的具体方法试图对其加以缓解,并初步建立起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的分析评估框架和预警体系。通过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本文认为政府行为和财政职能的一系列偏差是产生地方财政风险的主因。政府行为固有的偏差必然影响到以政府为主体的财政的职能发挥,而这种偏差本身的不确定性也导致财政行为的不确定,同时根据财政的内在构造和管理方式,将这种不确定偏差行为的影响通过财政的预算管理过程实现;同时,地方政府的行为目标选择,地方政府的越位冲动极其强烈,在有限理性和短期行为的条件下,地方政府这些经济行为的直接后果都是对社会总产出的抑制和侵蚀,地方政府追求自身垄断利润最大化的短期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等现象势必加大财政收支缺口,增加财政支出压力;政府间财政分权的不规范又进一步导致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模糊,导致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不对称,地方政府入不敷出,大举借债,面临较大的财政风险;此外,财政管理体制的单边决定加大了制度的不稳定性,而体制确定时的盲目性更加大了财政政策的不确定,这是财政所面临的体制风险存在的依据。
第二,本文认为财政运行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是地方财政风险的显性反应。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使得财政风险的存在是一种不因人的主管愿望转移的客观存在;其最直观的显现在政府债务上,而政府债务的形成本身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由于举债过程中的官僚机制和举债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形成了地方政府举债的随意性以及过度举债的可能性,并由此使得财政风险显性化;财政运行中所出现的财政收支矛盾又使得财政风险进一步扩散和加剧;由于财政具有的对公共福利再分配的职能,使得政府公共风险与财政风险成为相伴生的存在,地方财政风险从根本上看是社会公共风险向财政的集中所致。
参考文献
[1]Ettredge, M. and R. Greenberg. Determinants http://sblunwen.com/czlw/ of Fee Cutting on Initial AuditEngagemen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0.28(1): 198-210
[2]AllenT.Craswell,Jere R.Francis and Stephen L.Taylor.Auditor Brand NameReputation and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5(December)20:297-322
[3]Defend M.,T.J.Wong and Shuhua Li.The Impact of Improved AuditorIndependence on Auditor Market Concentration in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and Economics,2000:49-66
[4]Albert L. Nagy,Joseph V. Carcello. Client Size, Auditor Specialization and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fJ].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 2004, 19(5):651-668
[5]Balsam, S., Krishnan, J. and Yang, J. S. Auditor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Earnings QualityfJ]. 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 Theory, 2003, 22(2):71-79
[6]BrianW. Mayhew, Kimberly A. Dunn. Audit Firm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Client Disclosure Quality[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4, 19(1):35-58
[7]Defond,ML.,Francis, J. R. and Wong, T. J. Auditor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andMarket Segmentation: Evidence from Hong Kong[J]. Auditing: a Journal ofPractice & Theory,2000,19(1 ):49-66
[8]Gramling,A. A., Johnson, V. E., Khurana, I. K.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udit Firm Industry Experience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M].Working Paper,Georgia State University,2001
[9]Krishnan,G. V. Does Big 6 Auditor Industry Expertise Constrain EarningsManagement? [J]. Accounting Horizons,2003,17(supplement):1-16
[10]MarkH. Taylor. The Effect of Industry Specialization on Auditor's Inherent RiskAssessments and Confidence Judgment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0,17(4):69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