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足迹为基础的某省安全动态评价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0704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绪 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我国 30 年的改革开放加快了城镇化的步伐,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如全球变暖、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这些问题使得人与大自然的矛盾日益加深。目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因素已将扩大到了生态安全领域。然而,生态安全这个定义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已经被有关专家提出,但由于生态安全内涵的丰富性,以及学术界对生态安全问题的持续探讨,因此,关于如何保证市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各个国家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我们国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我国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就已经对生态安全问题开展了研究,然而,直到 90年代末生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才开始慢慢为人们所重视,并成为生态领域的首要研究对象。因其涉及到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并且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所以研究我国的生态安全,尤其是典型的资源大省(区)内蒙古自治区,就显得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 1996-2010 的生态安全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提高生态安全水平的对策建议。
1.1.2 研究意义
长期以来人类对于大自然大量的开发改造,并且,往往通过打破生态平衡性的方法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些行为不但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更容易形成恶性循环①。来自挪威的布伦特兰夫人(G.H.Brundland)于 1972 年在向联合国大会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并系统地阐明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与实现途径。

另外,针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限制国家发展的严重性,联合国决定每年都要召开关于环境与发展大会,用来进一步商讨有关生态安全问题①。生态安全概念的提出早在上世纪 80 年代就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学术界对于生态安全的概念尚不统一,急切需要公认的理论或者标准来重新定义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生态安全。自从 William Rees 在 1992 年给出生态足迹这个概念以来,关于生态足迹含义及其方法的研究在学术界掀起了广泛关注。此外,自 2000 年起,世界自然基金会就开始公布世界各国的有关生态足迹。

为学术界对于生态安全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随着我国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内蒙古自治区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几年来,内蒙古自治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步伐,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内蒙古作为生态建设大省(区)和全国林业大省(区)。其林业用地面积为 6.1亿亩,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34.46%,森林面积 3.1 亿亩,宜林地 2.14 亿亩,林木蓄积 12.9 亿立方米。

即使内蒙古自治区的林业资源总量在国内遥遥领先,但不可忽视的是,内蒙古自治区同样也是国家沙化严重的重点省(区),沙化土地面积 6.24 亿亩,占总土地面积的 35.2%;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 2.71 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15.3%。沙化土地遍布全区 12 个盟市 90 个旗(县);其中荒漠化土地面积 9.33 亿亩,占我国土地总量的 52.6%。凭借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内蒙古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②。基于上述原因,有必要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安全进行系统研究,探讨自治区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生态足迹的研究,首先对于生态足迹的含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只负载着人类与人类的城市、工厂、道路、农场……的巨脚在地球上留下的脚印”(Wackernagel,1996 )。由此可以看出,人类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结构改变,这一形象的比喻生动的反映了人类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其次,加拿大著名学者 William Rees 于 1992 年第一次概括出生态足迹模型的含义。

随后在 1996 年 William 教授的学生 Mathis Wackernagel 在 William 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生态足迹模型,并且还进行了相关量化的分析,其中,最大的贡献是为在生态足迹模型基础上,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利用程度的量化方面提供了方法①。生态足迹模型在全球范围的应用始于 1997 年,当年 Wackernagel 受地球协会的委托和资助提交了《国家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 of Nation)详细报告,并指出已有大约 43 个国家出现了生态赤字现象。

在 2002 年,Wackernagel 及其团队再一次重新搜集数据,并更新了全球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与上次计算相比,这一次的计算范围扩大到了世界上所有的国家。计算结果显示 1999 年全球人均生态足迹为 5.6hm2,而生态承载力仅为 4.7 hm2。其中新西兰和美国,分别为 9.8 hm2和 8.4 hm2。而最开始生态足迹是利用静态指标来分析的,所以计算出的结果仅仅是一个时点,可预测性不强,无法对未来做出一个合理的判断。近几年的研究一般是通过分析各个元素变量的时间序列来跟踪每个时间点的发展尺度,找到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的联系。另外,该分析方法还能够填补生态足迹指标静态性的缺陷②。

第 2 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8

2.1 生态足迹理论................8

2.2 生态安全理论..................13

第 3 章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足迹测算...............16

3.1 内蒙古自治区概况..................16

3.2 研究数据来源及处理...........18

3.3 计算结果分析.................19

第 4 章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安全综合评价..............27

4.1 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方法...................27

4.2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安全评价结果分析....................29

结 论

第一,从内蒙古自治区生态足迹的现状来看,通过本文研究表明,2010 年人均生态足迹为 14.4229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 2.9125 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为 11.5104 hm2/人,这表明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远低于人们对土地多样性的需求,人们与土地之间的矛盾一直在加剧,生态环境状况处于不安全状态。由表可以得出,在人们消费的生态生产性土地中,化石燃料地所占总生态足迹的比重最大,达到了 71.79%,其次是耕地,比重为 16.61%,这说明内蒙古自治区的人们对生态资源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能源资源和以农产品为代表的生物资源,也就是说,目前是通过消耗现有的资源来弥补生态赤字的,而对化石能源的巨大需求是导致生态赤字出现的主要原因。

第二,从内蒙古自治区生态足迹的动态来看,1996 年至 2010 年,人均生态足迹从 3.8498 hm2/人上升到 14.4229 hm2/人,增加了 10.5731 hm2/人,年平均增长率为30.65%,生态足迹的变化总体呈向上的趋势,特别是从2007年到2010年,由于内蒙古自治区近几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Cctaned B E.An index of sustainable Economics welfare(ISEW) forChile.Ecological Economics,19992S:23l-244

[2] UN Commission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Development Framework & Methodologies [MJ.New York :UN,1996.

[3] Simpson R,Petroeschevsky A,Lowe 1,An 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for Australia,Australi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00,7(1):11—18

[4] Grossman Gand Krueger A.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 [J].Quarterlyof Journal Economics,1995,(1092)B357—377.

[5] 雷辉俐,董国忠,杨安贵.主成分分析法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J].高等农业教育,1997(2),B63-66.

[6] 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 SPSS 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7] Wackemagel M,Onisto L,Bello P,etal.National natural capitalaccounting with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oncept[J].EcologicalEconomics,1999,29(3):375 一 390.

[8] Vuuren D P V,Smeets E M W. Ecological footprints of Benin, Bhutan,Costa Rica and the Netherlands [J]. EcologicalEconomics,2000,34:115-130.

[9] Richard York, Eugene A.Rosa,and Thomas Dietz.The Ecological FootprintIntensity of National Economies [J]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2005,Vol.8, No .4:139-154

[10]Sibylle D. Frey, David J. Harrison, and Eric H. Billett . EcologicalFootprint AnalysisApplied to Mobile Phones [J] .Journal ofIndustrial Ecology Vol.10, No.12 :199-21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