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2011年5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标志着成渝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渝经济区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未来如何发展,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如何构建起区域核心竞争力等便成为了地区政府和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走的是以加工出口、对外贸易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道路,其关键在于基于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量依靠劳动力成本低、资源原材料丰富的比较优势,实现经济的快速崛起。这种发展模式为我国经济带来了长达30几年的快速增长,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发展速度惊人,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沿海经济区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经济三大增长引擎,2010年,三大经济区的GDP占了全国总量的1/3多。东部地区的迅速崛起曾经一度为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基于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学者们纷纷提出包括成渝经济区在内的中西部地区尽快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依靠丰富的劳动力和资源禀赋优势,着重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中西部地区参与到全球产业竞争中去,从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诚然,在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下,对于我国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而言,外向型经济模式仍然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且依旧会在未来中长期内推动东部地区引领发展。然而对于地处内陆的成渝经济区而言,依靠比较优势,承接沿海地带产业转移、发展外向型经济能否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还值得商榷。第一,过度依靠外贸出口的发展模式本身具有其难以克服的弊端,面临诸如外贸依存度高、经济发展易受国外市场需求的制约、对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需求庞大、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这些都将制约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2008年的经济危机带给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闲境,便从实证角度印证了发展外向型经济易受外部市场需求的影响,经济发展的被动性体现得相当充分。加之近年来中国制造的产品接连遭遇海外贸易战,中国外向型出口行业的发展前景堪忧。
第二章内需主导型经济的基础理论硏究
2.1关于内需主导型经济的文献综述
关于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目前学界主要遵循两种不同的理论来阐述。第一种是基于传统经济理论的角度,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内陆区域范围具有广阔的发展市场,同时结合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提出区域经济发展应当更加注重内需市场的作用。另一种观点是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视角,在垄断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的框架之下,提出区域应该充分利用本地市场效应原理,着重发展具有本地市场需求的产业,以此实现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路径的构建。论文将在本节对这两种理论观点进行综述,为下文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2.1.1基于传统经济理论对内需主导型发展模式的研究
依据传统经济理论对区域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古典经济学的经济理论在解释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时相对乏力,相关经济理论解释的不能够完全概括现实情况,但是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依旧是学者们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方向,研究成果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现实的理论指导。金柏松(2005)从市场需求角度分析认为贸易适度规模和适度增长尤其重要,并且指出我国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巨大,应该分步骤、分地区逐步推进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应该在东部地区率先实施,在中西部地区仍保留我国对外资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王连巧(2008)也指出,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在保持对外贸易适度增长,改善口产品结构的前提下,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通过扩大国内和区域的有效需求,带动广大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
第三章成渝经济区发展模式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22
3.1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现状………………………………22
3.2成渝经济区发展成为内需主导型经济区的必要性分析………………………………29
3.3成渝经济区发展成为内需主导型经济区的可能性分析………………………………32
第四章成渝经济区内需主导型发展模式实证分析………………………………36
4.1分析思路及假设前提…………………………… 36
4.2实证结果分析………………………………37
4.3结论……………………………… 39
建立区内统一市场可以通过降低区域内部贸易成本,一方面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另外一方面也有助于扩大区域内部的市场。因此必须加快推进区内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为本地市场效应的发挥创造有利的条件。一是加快建立开放、规范、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降低产品跨区域流动的销售成本,为原材料、资金等生产要素以及产品的跨区流动和产业的跨区域整合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二是积极建立有利于人口合理流动的区域劳动力市场,建立促进人口自由流动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成渝经济区内需高素质人才和智力的有效流动。三是共同推进跨地区的产权交易市场、金融服务市场等资本市场的建设,实现资本市场一体化,加强统一的信息平台建设,推动更大区域范围内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四是建内需型要素市场服务中西部。依托区位优势、综合枢纽和产业基础,以及便于集聚辐射中西部广阔腹地的优势,着力打造面向中西部的内需型要素市场,推进成渝经济区加快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和贸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