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与山东省城镇化的新旧动能转换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7452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1.山东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战略
“大而不强”一直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山东省按照 2017 年当年价格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为 72634.15 亿元,居全国第三位,三次产业构成为 6.7:45.3:48.0,虽然从总量上看,山东省为全国第三经济大省,但山东省产业结构不仅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省份,甚至落后于山西、重庆等中西部地区省份①。2017 年山东省的人口数量居全国省份排名第二,但是从人口城乡结构来看,山东省的城镇化率与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发展情况类似的沿海地区省份对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甚至山东的城镇化率远低于辽宁、内蒙古等省份②。因此,破解“大而不强”困局、实现经济转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宜居生活的城市将成为山东经济跨越关口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2015 年 10 月,李克强总理在召开的政府会议中对当时中国经济进行了初步判断:“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2017 年,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李克强总理又提出“山东发展得益于动能转换,希望山东在国家发展中继续挑大梁,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继续打头阵”,这为山东省的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指引了新的方向。
2018 年 1 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同意设立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这是中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同年 2 月,山东省发布《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开始在现实层面开展具体工作。山东省目前正在加快形成“三核引领、多点突破、融合互动”的新旧动能转换总体布局。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上合峰会期间视察山东,对山东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山东省在新旧动能转换上蹚出一条路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积极落实国家的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建设好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山东省破解“大而不强”困局、突破自身发展的局限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布局的重要举措。

..........................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城镇化的发展是衡量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因此,对于城镇化的动能研究至关重要。本文研究的城镇化发展的动能转换,以及金融对城镇化的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支持作用,对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发展经济学增添了新的内容,丰富了发展经济学的内涵。
2.实践意义
推动山东省城镇化的稳健发展,不仅有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且有助于稳定社会格局、维持社会的秩序。将山东省的城镇化发展与动能转换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城镇化动能的活力,加快山东省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也为中国其他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同时,探究金融对城镇化动能转化过程的支持作用,也有助于完善金融市场、补足金融短板。
..........................

二、金融支持与山东省城镇化新旧动能转换的理论分析

(一)金融支持理论
在金融支持理论中,Goldsmith、Mckinnon、Shaw 等学者做出了突出贡献。金融结构理论、金融深化理论、金融约束理论是金融支持理论的经典代表,分别从金融的不同方面进行了理论分析。

1.金融结构理论
1969 年,金融理论学家 Goldsmith 提出金融结构理论,在其著作《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一书中,Goldsmith 提出了三个重要观点:第一,金融结构的实质是一国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的形式、性质及相对规模。他系统分析了金融结构理论、金融结构衡量指标与金融机构的主要类型,提出了金融相关比率(Financial International Ratio-FIR),这一指标现被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金融规模。第二,Goldsmith 提出各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发展路径是相似的,虽然各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绝大部分国家的金融都沿着相似的方向发展,很少有国家偏离这条发展路径。第三,Goldsmith 研究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他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具有紧密的关系。
我国的专家学者目前对金融结构理论有了深入研究,林毅夫、孙希芳、姜烨(2009)提出要建立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优金融结构。他们认为,金融体系的基本职能是调配社会的资金资源、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要注意降低甚至避免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有很大差异,而要素禀赋决定着本国最关键的技术与产业。因此,只有在一定阶段上建立与本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对应的、合适的“最优金融结构”①,才能有效的实现金融体系的基本职能,达到最优配置的效果,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金融对整个社会的支持效用。

2.金融深化理论
1973 年,Mckinnon 与 Shaw 分别出版经典巨作《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在书中两位学者提出,在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金融抑制的现象,他们在完全竞争的金融市场的前提下,对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的相互性进行了深入研究①。该理论主张政府要减少对金融市场的调控,要鼓励金融市场自由的竞争与发展,使市场具有更多的自主性②。
金融深化理论的实质就是要实现金融的自由发展,它突破了以往金融理论的框架,首次研究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提倡金融改革与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二)城镇化相关理论
城镇化一词由 A.Serda 在《城镇化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历经了 100 多年的发展,在今天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城镇化内涵的理解角度也各有不同。人口学界认为城镇化主要表现在人口由农村地区向城镇地区的大规模迁移,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经济学界认为城镇化是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劳动力产业间的转移,以及科学技术创新驱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合理化。社会学界则认为城镇化的发展就是社会制度逐渐趋向完善的过程。
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城镇化本身就是一个区域的人口、产业、科技、制度发展变化的结果,也是这几个方面变化的综合体现。因此城镇化的完整定义应该包括这四个方面:即城镇人口及高素质劳动力的增加、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科学与技术的创新、社会制度的完善。城镇化的定义包括以上四个方面,同样推进城镇化的发展也应该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激发人口、产业、科技、制度动能活力,实现动能从量到质的转换。因此,本部分的理论基础主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 Lewis(1954)提出了二元经济结构的理论模型,他认为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中仅存在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两个部门,一方面在充分就业假设前提下,工业部门较高的劳动收入会吸引农村劳动力迁入城镇工作,而另一方面城镇资本家在逐利动机的促使下会扩大工业部门生产规模,从而吸收更多的农村人口迁入,这两者使得城镇人口不断集聚,为城镇产业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劳动力。随后,Gustav Ranis 与 John C.H.Fei(1962)二位学者对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做了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认为农业部门的生产力提高以及粮食的供应能够满足这两个部门的生活需求是工业部门能够不断吸引农业部门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条件。通过产业部门间劳动力的转移,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中,从事与工业、服务业相关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为城镇化的发展带去了新的活力与经济增长点。
.............................

三、金融支持与山东省城镇化新旧动能转换的现状分析..................... 18

(一)金融现状分析.............................. 18
1.金融规模现状分析............................... 18
2.金融效率现状分析........................... 19
四、金融支持与山东省城镇化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证分析................................. 27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27
1.研究方法概述..................................... 27
2.指标选取.................................... 27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40
(一)研究结论................................ 40
(二)政策建议............................... 40

四、金融支持与山东省城镇化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1.研究方法概述
(1)主成分分析法
1901 年 Karl Pearson 提出主成分的概念,1933 年 Hotelling 根据这一概念提出了主成分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法主要是通过考察多个变量间的相关性,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原来的多个指标转换成少数几个互不相关的指标,即在损失很少信息的条件下,把多个统计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从而使数据具有优越性与综合性的优点,也降低了分析问题的复杂性。
(2)误差修正模型
Engle 与 Granger 于 1987 年提出误差修正模型,以便于研究经济变量短期失衡对长期均衡关系的影响,防止长期均衡关系出现大的偏差。这一计量方法在经济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拓展运用到对多个变量短期偏离的纠正。具体操作是对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后,如果数据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则以协整方程为基础建立误差修模型。
............................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