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选题缘起和意义
历史人物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重要意义。一方面,符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提出: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①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重要历史人物的地位及影响,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进行人物教学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之一。
另一方面,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人物教学是教学遵循学生学习特点的体现。初中阶段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初中学生在学习中相比于抽象逻辑知识,更能接受形象具体的事物。历史人物在集中学生注意力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最后,初中阶段是塑造学生价值观念的关键期,人物教学有利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正面人物发挥榜样作用,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将正面人物作为榜样学习正面人物拥有的爱国、坚持、勇敢等优秀品质;反面人物则起着警醒作用,学生通过了解反面人物的所作所为吸取教训,避免出现相同的行为。初中进行人物教学引导学生能够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教学理念由“一纲多本”到“一纲一本”转变后,初中历史教科书由以前的多个版本变为全国统一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即统编历史教科书。作为全新的、在全国使用的教科书,统编教科书在编写上出现新的特点。在此背景下,本文意在将人物教学与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相结合,分析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叙述,结合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人物教学出现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期望初中历史教师能够发挥统编历史教科书的人物编写特点实现更加高效的人物教学以此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引导学生享受历史课堂,爱上历史。
..............................
1.2 研究综述
对于历史人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物评价、人物教学的作用和人物教学的方法这三个方面。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历史人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物评价、人物教学的作用和人物教学的方法三个方面。本文按建国初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和 20 世纪 80 年代三个阶段对国内外有关历史人物教学研究成果进行整理。
1.2.1.1 历史人物评价相关研究
建国初期有关历史人物评价的研究的一个共同点在于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且以阶级和阶级斗争为评价标准。如紫翔的《历史教学中有关历史人物评价一些问题》一文中提出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站在无产阶级立场,坚持还原历史本来面目揭露史书的伪装和曲解;评价历史人物要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进行分析;根据具体史实分析历史人物当时的地位和作用;应该以推动或阻碍社会的发展或破坏生产力为主,应该注意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或在革命斗争中所起的作用;应该全面的或分阶级的进行评价五个原则。①刘堯庭《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待历史人物问题》一文中提出评价历史人物要有阶级观点,并提出不能将评价历史人物代替教学目的。②张志康的《我对教学中讲述农民战争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认识》提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关键在于是否真正具有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 20 世纪 80 年代,这一时期的人物研究仍集中在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层面。在方法上提出在进行人物评价时要结合历史人物的相关事件,而对于人物教学的价值,并没有专门的文章进行研究。张文玲《论历史教学中的人物评价问题》对历史人物评价方法进行论述。④周孝梅的《历史人物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一文提出在进行人物评价研究时结合了相关历史教材进行研究。总结了 1977 年编写、1978 年开始使用的六本统编中学历史教材关于人物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
2 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叙述分析
2.1 教科书中的人物分布情况
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即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共 4 册,由教育部组织编写、教育部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于 2016 年起分别出版发行。该教供七年级(初一)、八年级(初二)学生使用,其中,七年级分为上册、下册,八年级分为上册、下册。该教科书总主编为齐世荣,其中,七年级上册、下册主编为瞿林东、叶小兵;八年级上册、下册主编为郭双林、李伟科。
教科书中对人物的叙述主要采取三种方式,即:以事件为中心引出人物、以人物为中心带出事件、课文辅助系统呈现人物。其中,“以事件为中心引出人物”,即“以事代人”,就是指通过历史事件的发展自然地引入历史人物,这是描写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和历史教科书最主要的叙述方式。②历史教科书通过“以事带人”的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历史事件的同时了解相关历史人物。赵亚夫则认为教科书过于重视“以事带人”的叙述方法会忽略“以人带事”这种叙述方式在学生人格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③通过“以人物为中心带出事件”,即用以人物为中心叙写人物相关的事件,这一类型的人物叙写方式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生活背景、成长经历,这对于学生人格教育有重要意义。课文辅助系统呈现人物是指与课文内容相关,但是正文没有提到的人物。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在人物编写时将这三种方式进行结合,既有“以事带人”也有“以人带事”,并在课文辅助系统呈现人物。
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与之前人教版《中国历史》教科书在内容和编写形式上呈现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新版教科书大胆删除繁、偏、难内容,增加基础性知识。该教科书辅助系统中的“记一记”“人物扫描”“相关史事”“材料研读”“课后活动”“知识拓展”也更有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将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按照人物呈现方式分为三个类型,即:以人物为中心带出事件、以事件为中心引出人物、课文辅助系统呈现人物。表 2.1列举了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中三种人物呈现类型的历史人物分布情况。
...........................
2.2 教科书中的人物呈现特点
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呈现特点有人物选择的教育性、人物展示的多样性、人物类型的广泛性、人物描写的生动性。
2.2.1 人物选择的教育性
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是所选择的人物具有教育性。人物具有教育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科书中选择的人物要依据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历史学习不是简单的人物学习,人物教学仅是教师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因此教科书中的人物不是随意选择的,而是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进行选择。如七年级下册第 5 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亡》一课中提到的人物有唐玄宗、安禄山、杨贵妃、史思明、黄巢、李亨、朱温。这些人物都是与这课的课程内容息息相关的人物。唐玄宗沉溺于杨贵妃的美色,导致唐朝日渐衰落,掌握重权的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安史之乱,虽然这次动乱被镇压,唐朝却更加腐败,宦官专权,百姓苦不堪言,最终引发了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重大打击,最后朱温镇压起义建立后梁,结束了唐的统治。①另一方面是这些人物自身要具有教育价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这些具有教育性的人物,对于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编写者在确定有教育性的人物的同时还注意历史人物是否能够从正反两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孙中山为革命奋斗终身的意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汉等事迹鼓舞着中学生们。教科书中除了通过对正面人物的正面行为进行描写,通过对反面人物如商纣王、夏桀、秦桧等或残暴或奸佞的行为进行描述,作为反面教材进行情感的教育。如在七年级下册第 8 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一课中提到秦桧担心岳飞的抗金力量不断壮大会威胁到他的地位,就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抗金名将岳飞。②通过反面人物秦桧帮助学生树立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利而放弃国家危亡的观念。
......................................
3 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教学现状.............................. 16
3.1 教科书中人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16
3.2 教科书中人物学习出现的问题................................ 18
4 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中人物教学的策略.................................. 21
4.1 认识教科书中人物教学的重要作用............................... 21
4.2 明确教科书中人物教学的基本原则.............................. 23
4.3 掌握教科书中人物教学的主要方法............................... 25
4 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中人物教学的策略
4.1 认识教科书中人物教学的重要作用
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教学在教学中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培育学生的家国情三个方面。
4.1.1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人物教学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历史人物离不开历史事件,学生在了解历史人物的过程中同时也获得了相应的历史知识。学习主动性不仅是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能力,还是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努力实现的学习目标,因为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只有具有主动性的学生才能参与到历史教学中与教师互动并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人物教学要抓住初中学生对人物感兴趣这一点,通过各种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增强初中学生历史学习主动性。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体和智力发育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阶段学生特点主要表现为情感丰富,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对很多事情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可是这种好奇持续时间短。与只有知识点的历史课程相比,初中学生对生动的历史人物兴趣更高,特别是历史人物是自己听过的或贴近生活的。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取人物教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容易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历史人物教学通过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可以减少传统历史教学的枯燥乏味,进而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激发的前提是学生具有学习主动性,当学生对学习材料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更易产生学习主动性,才能做到自主探究学习。历史教学中利用历史人物进行教学,是因为学生对历史人物感兴趣,能够将注意力保持在课堂教学中,并在教师引导下感受历史人物的魅力,感悟学习历史的乐趣,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教学目的。
.............................
结语
结合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在历史课堂上进行人物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初中历史课标明确指出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了解重要历史事件以及其中的重要的人物及其影响;另一方面人物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历史有重要作用,人物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刺激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能够很好地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当下人物教学的现状是,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以三种类型呈现,即:以人物为中心带出事件、以事件为中心引出人物、课文辅助系统呈现人物,为教师进行人物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教科书中人物教学重视不够,致使处理不同类型的历史人物方式欠妥、人物形象塑造欠佳、人物评价只看结果、缺乏女性角色等问题;学生在初中历史人物学习中呈现出缺乏教科书中人物的学法指导不能掌握重要历史人物;缺乏时空观念引发混淆人物时间等问题,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存在的问题削弱了教科书中的人物教学所承载的特殊的育人功能。
在分析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在认识到教科书中人物教学的重要作用和明确教科书中人物教学的教育性、客观性、趣味性、典型性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类型人物呈现形式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挖掘史料补充教科书中女性人物形象,提升专业素养和灵活使用历史人物教学的方法来塑造更加生动的历史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慎思明辨的问题意识,挖掘女性人物,增加教科书中的历史人物的学法指导等方式获得更好的人物教学效果。但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本文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对于历史教科书中提及的有争议的人物的处理没有进行讨论;对教科书中的人物研究的视野不够,没有将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与国外教科书进行比较;对于教科书中女性角色和下层人物偏少的原因并没有进行分析探究。最后希望各位专家老师们多予以指正批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