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以读促写 ”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2952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在小学写作教学应用实验中,充分利用现有的阅读认知资源,深刻挖掘阅读材料中的文字信息,将其变为图像信息,有条理的展示了文章的整体和细节,辅助文字材料促进学生记忆。基于整体思路的框架,输出写作时,把各分支的概念变成文章,提高了写作效率,学生写作也更有条理。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①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学生通过写作抒发自己的独特见解与感悟。写作既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又是难点,大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远远达不到课标要求。有些教师用背诵作文模板的方式保证学生考试时作文的基本得分,简单粗暴的认为作文具备“虎头”和“豹尾”就能得高分。模式化的作文教学僵化了学生的写作思维,在写作过程中只知道生搬硬套,久而久之,学生丧失了写作构思,创新型的作文尚且不谈,学生提到作文就犯难,丢失了写作兴趣。学生写作困难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因为生活素材匮乏?阅历尚浅吗?笔者调查了很多小学生的课外生活,发现他们的生活其实是多姿多彩的,课余生活很丰富,为什么写作时却无从下笔?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写作“无头绪”。学生拿到作文题目后大脑一片空白,头脑中无法浮现和主题相关的素材,在写作过程中也会常常停笔,失去思绪。这些都归因于写作前没有建立宏观的写作结构,写作思路混乱,“写什么”和“怎样写”在大脑里发生激烈的冲突,不清楚作文该从何处下笔,文章该如何展开叙述描写。很多教师教写作时,过度地将自我的思想贯彻其中,怕学生写不好,从取材到写作都进行细致的讲解。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写作结构进行科学系统的写作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面对新的作文主题时,学生又无从下笔。长此以往,学生对教师产生了依赖心理,对作文也有着畏惧情绪。

(2)写作偏离中心,选材不当,文章层次混乱,详略安排不当。作文主题缺乏适合的题材烘托,甚至有同学选材不当,离题万里。这些问题归因于在写作过程前缺乏宏观思考,学生在写作前思维处于无序化的状态,他们无法梳理自己脑海里的很多想法与概念。在写作过程中更难以将这些想法按照一定的顺序书写成文,导致文章详略不当,甚至偏离中心。如何让学生的写作题材新颖化,想法有序化,文章的结构安排合理化,思维导图无疑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支架。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 研究背景
通过对一些教师的访谈,了解学生的写作现状和教师自身对思维导图的了解情况。学生写作存在以下一些问题:首先选材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学生的生活体验并不匮乏,家长给孩子们创设了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但是她们写作时仿佛遗忘了这些事情,不会根据写作主题筛选经验素材。其次作前缺乏整体思考规划,作后反思不足,不会自觉修改作文。当问到教师是否了解思维导图这一工具时,很多老师表示都听说过思维导图,可是没有受到具体的、专门的培训指导,如果有机会,很愿意吸收新鲜的,有价值的理论改进作文教学。

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如何掌握科学的写作技巧,一直是研究者们致力于探索的问题。很多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作文理论,但是纵观一线作文教学,有些理论的可操作性不强。在关于小学语文写作的现状调查中也可以看出,目前学生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审题、选材,谋篇构思的能力有限,写作时易偏离中心。新出版的统编本教材中也体现了教育部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视,在教材中增加了专门的“写作”单元,增强写作训练。一线教师也格外重视写作,为了提高写作质量,教师们绞尽脑汁,抓紧写作训练,除了规定的作文训练量,还会额外增添一些小练笔,希望通过反复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除了让学生多加练习,教师自身也抓紧时间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阅,通常教师采用普遍的作后评语的方式评改作文,对学生写作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批阅。大量的评语费时费力,学生还是不得要领,效果收效甚微,学生的写作质量仍旧不高。有些教师发出了“作文难教”的感言,学生一提到作文也感到头疼。甚至有些教师让学生背诵优美语段,学生长期对写作内容不加思考,生硬的套用写作模板,反而禁锢了写作思维。学生无构思写作,只是将背诵的华丽词藻、句段拼凑在一起,写作缺乏内在逻辑性。
............................

2 思维导图的基本概述

2.1 思维导图的定义及特征
思维导图最初是 20 世纪 60 年代英国人托尼·巴赞(Tony Buzan)发明的一种笔记方法。①他把词汇和色彩合并在一起,大大改善了记笔记的方法。思维导图是一个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它既能帮助学习者有效学习,又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②思维导图是存储、组织、优化和输出信息的思维公式。③思维导图的呈现形式符合人类大脑的自然工作方式,制作思维导图是将某一主题或是中心词呈列于中心位置,由这个中心词向周围发散。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可以用连线或者是文字、图形等表示,以呈现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思维图示。
思维导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焦点集中。思维导图围绕着一个清晰的中心概念发散,可以生发出很多与中心相联系的关键词。主题的主干作为一级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各分支由产生联想的关键词构成,各分支之间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④整个图式的观点通过整理后,焦点集中,观点清晰。
(2)直观性。思维导图具有直观性,它可以采用文字、图案等多种形式组建,丰富多彩的颜色与图案不仅使其具有美观的特点,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还会清晰的呈现出知识图,有利于知识的长期存储。最重要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构建方式的趣味化,颜色的多样化会大大提高构建者的创作兴趣。

(3)连接性、发散性。思维导图用灵活的方式呈现出了主节点与子节点,子节点与子节点之间的关系,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联系更能一目了然,方便我们根据自己随时变化的思考对其进行修改与增补,这样思维导图就具有可延展性。

...........................

2.2 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2.2.1 脑科学理论
托尼·巴赞基于查尔斯·谢林顿的神经心理学的基础,了解到人的大脑有无数的脑细胞,每个脑细胞就像“树枝一样的自然的印记或结构”,包含着功能强大的传递和处理系统。②也就是说在大脑中储存的概念是相互联系的,当有信息输入大脑时,会刺激到某个脑细胞,以脑细胞中央为中心向四周发散,迅速与周围的细胞进行交换,处理信息,将相关信息投入到正确的通道。正因为有这些许许多多的脑细胞快速交换,传递信息,便形成放射性思维网络,这些网络能反射出你思想的内部结构和过程,这个结构便体现出了大脑的物理思考结构。基于对人脑思维的激活—交流的模式,东尼·巴赞强调应用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自然状态进行思考、阅读,通过思维导图对思维发散路径的展示,可以看到放射性思维的核心所在,观察到大脑思考的过程,而思维导图和人类处理信息的自然思维的方式相似,大脑的工作方式与思维导图的完善过程基本保持吻合,当外在接收信息与内在思考结构经验相关时,人们更容易将新知识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

六十年代末期罗杰·斯伯里公布了对大脑皮质的调查结果。③大脑皮质的两侧,或称半脑,斯伯里发现左、右脑有些功能似乎是分开的,这里所说的左、右脑不能笼统地认为是生理意义上的左、右脑,从大脑负责的领域理解,左脑主要负责逻辑思维,右脑主要负责形象思维,具体举例如图 2.2(根据东尼·巴赞所著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整理)所示,但是这些功能并不是完全在左脑或者是右脑运行,尽管大脑运作时在某方面侧重于某一边脑区,但是很多时候左右脑都在协同工作。如果你能经常同时使用某个片区的大脑,就会更好的开发这个片区的大脑。而思维导图正是将二者结合,充分调动左、右脑,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充分开发大脑新的潜力,调动绘图者的构图兴趣。

.............................


3 “以读促写”中运用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16
3.1 阅读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心理机制...............................16
3.2 写作中运用思维导图的心理机制....................................17
4 “以读促写”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流程......................22
4.1 预写阶段:建构写作框架...................................24
4.2 写作阶段:聚焦写作思路.............................25
5 思维导图在不同文体中的具体实施....................................28
5.1“记叙文”以读促写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30
5.1.1“写人”类以读促写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30
5.1.2“写物”类以读促写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34

6 思维导图在“以读促写”教学中运用的效果

6.1 运用思维导图后学生作文的清晰度提高
在 2019.9 月初,笔者在实验班开展了一次作文试验,作文的题目是《游______》。首先让学生在原来的教学方式下进行写作(教师只是提示写作的基本要求,提出写作的基本思路。隔一周后,笔者再次指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写同题作文。
笔者比较前后两次学生的同题作文,发现运用思维导图后,学生作文的清晰度(行文时能按照一定顺序,有条有理的进行写作)有明显变化。运用思维导图之前,学生写作清晰度的整体情况较差(实验班共 38 人,约 42%的同学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写作),运用思维导图后,整体的写作清晰度有所提高(实验班共 38 人,约 74%的同学能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写作。)
下面的图片是这次试验中一位同学的两篇同题作文,以及学生在后一次作文的画的思维导图。

...........................

结语
论文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帮助学生改善写作“无头绪”“无结构”的问题,据研究综述可看出思维导图在语文学科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如与识字、写字教学,群文阅读,单元复习,写作等相结合,都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语文“读写结合”的方面仍是空白,笔者基于思维导图的框架和安德森的写作模式,将思维导图引入“以读促写”的教学之中,旨在为写作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
思维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以读促写”教学之中无论是理论还是操作层面上都是切实可行的。该写作流程包括预写阶段,写作阶段和校订阶段三大过程,思维导图作为学习工具贯穿于写作的每个环节。此写作方式充分有效地利用了阅读材料,将阅读作为载体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框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把庞杂的阅读材料结构化和系统化,学生可以从范文中汲取对自己有益的写作经验。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学习阅读材料,以图的方式表现文字知识,然后嫁接写作这一过程是积极有效的。思维导图作为视觉符号能被读图者快速识别,牢记于心。在小学写作教学应用实验中,充分利用现有的阅读认知资源,深刻挖掘阅读材料中的文字信息,将其变为图像信息,有条理的展示了文章的整体和细节,辅助文字材料促进学生记忆。基于整体思路的框架,输出写作时,把各分支的概念变成文章,提高了写作效率,学生写作也更有条理。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