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本书阅读教学概述
(一)整本书阅读相关概念界定
1. “整本书”概念界定
对于“整本书”的概念界定,不同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余党绪认为,“整本书阅读”中的“书”,既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具有书写记录功能的印刷品,也非现代熟知的电子文化产品的泛指,比如《20 世纪杂文选》这类的“书”,虽然同样也达到了一般书籍应有的内容篇幅,而且文中各个章节之间在内涵上也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因其只是由许多选文按照一定的相似性拼合形成的,因此从精神产品的角度上分析,这类的书往往缺乏主体独立性和生命独特性。⑦这里指出整本书阅读中的“书”不是印刷成册的文化产物,而是具备主体独立性和生命独特性的精神产品。李煜辉认为:“整本书的‘整’,其要义绝不是阅读内容的完整,或逐字、逐段、逐篇的讲授,而在于认知角度和认知过程的统整。”⑧这里的“整本书”强调认知角度和认知过程的整合。吴泓着眼于语言、思想、人格三方面的均衡发展,对“整本书”做了重新的定义,将“整本书”分为“整本的书”,一本书中部分篇目的组合和同一作家多篇作品的组合这几种类型。这是打破传统意义上“整本书”的观念,整本书是经过整合后的学习材料。
本研究讨论的整本书,即是与 “篇章阅读”相对,能够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提升阅读鉴赏能力,有内在关联性和思想逻辑性的书,既包括经典著作,也包括学术著作。整本书不是数量上的概念,不等于“整册书”,单篇短章与整本书的区别在于单篇短章是演绎式分析,其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语用,而整本书在于归纳式应用,文学赏析、知识掌握都内化在其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书目类型,综合运用精读、略读的方法阅读整本书,学会“与问题共存”地耐心阅读,学会抓大放小,提炼出有价值的核心问题。
.........................
(二)思想起源
整本书阅读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一种传统的读书方式,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体现,下面笔者就其在古代、近代和现代的发展进行阐述。
1. 古代整本书阅读教学思想
西周时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此时产生了古代语文教育的形态,“六艺”为基本教育内容,其中蕴涵多种语文教育因素,尤以礼乐教育为主。
张志公提出我国传统教育从开始识字到基本能够进行熟练读写的这整个的语文教育过程是由三个阶段构成的,第一阶段属于启蒙阶段,以识字教育为中心,该阶段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其次是训练学生的读写能力,通过系统且科学的训练手段让学生能够迅速掌握读写的基本技能是该阶段的要旨,第三阶段则是在前面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阅读和作文训练,以扩展学生的认知视野以及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11古代虽未提出阅读“整本书”的概念,但古代阅读的书实际上以蒙学教材和经学教材为主的整本的书。
蒙学教材即是儿童启蒙所用书,包括《三字经》《千家文》类的整本书。从内容上看,儿童所用的蒙学教材分为不同专题的整本书,主要包括识字认字类、伦理道德类、历史文化类、名物制度类、和诗歌启蒙类的整本书。如教导儿童识字、认字类的书籍有《三字经》《百家姓》;涉及伦理道德类的《童蒙训》《少仪外传》;历史文化教学类的《十七史蒙求》《叙古千文》;名物制度类的《名物蒙求》;诗歌启蒙教学类的《小学诗礼》等,明清以后,后续继续出现一些流传广、影响大的知识性蒙书,例如明代萧良友撰写的《龙文鞭影》,程登吉所著的《幼学琼林》。这些启蒙教材皆是以整本书的形式为主,儿童从小便是学习此类书籍。
.............................
二、黄冈地区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学校实施现状及问题
1. 阅读课程体系不完善,制度上缺乏保障
据调查显示,65%的教师所在学校要求学生读整本书,但只随学生兴趣,没有做出严格规定,31%的教师所在学校没有要求学生读整本书。笔者调查所选取的学校层次不一,既有重点学校,也有普通学校。这几所学校大致能代表黄冈地区高中学校的整体水平。由调查数据可看出,黄冈地区的部分学校关于整本书阅读课程体系建立不完善,并未在制度层面推广整本书阅读。究其原因,当前学校面临以高考为指挥棒的课程体制,高考考什么,学校就开设相应课程,教师就讲授相应知识点,对于与考试无关的书目或短时间内难见成效的课程就拒之门外。黄冈市大部分学校重视数理化教学科目,对语文学科不够重视,据笔者与教师访谈可知,某些学校一个星期仅开设 6 节语文课,语文课时被严重压缩。由此看来,部分学校没有明确做出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程规划,只是根据教师意愿和学生兴趣阅读整本书,大部分原因在于学校没有在制度上没有给予整本书阅读教学相应的保障。
............................
(二)教师教的现状及问题
1. 教师缺乏精力
在高考巨大压力下,部分教师没有转变思想观念,仍然以考试为导向,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由于整本书相对于篇章来说篇幅长、结构繁杂、人物众多、主题多元,读完整本书需要较长时间。在本来有限的课时和紧张的学习进度下,即使一线教师愿意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在有限课时里实施起来也是难上加难。
81%的教师认为目前实施整本书阅读,遇到的阻碍是教学任务紧张,整本书篇幅大,课时不够。71%的教师认为阻碍的原因是学生课业压力大,学生无暇读书。大部分教师都选择了这两个选项。在黄冈地区,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没有开展起来的主要阻碍是课时不够,学生课业压力大,无暇读书,而整本书篇幅大,耗时长。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 31(一)完善课程设置,建设系统课程体系 ................................. 31
1. 践行整体性课程目标................................... 31
2. 规划阅读课程体系............................. 32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课程设置,建设系统课程体系
根据调查,部分教师缺乏课程意识,习惯于在有限的课时内,将整本书的内容通过单篇教学灌输给学生。北京市骨干教师、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修订课题组成员李煜辉指出,整本书阅读“应突破‘常态’,走向‘新常态’:从‘课时观’走向‘课程观’,从‘正答主义’走向‘建构主义’。”21因此,教师要树立课程观,完善课程设置,建设系统课程体系。
1. 践行整体性课程目标
整本书阅读应践行整体性、综合性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贯穿整个课程周期,由整体到局部,循序渐进完成,不应期望仅仅通过几节语文课达到目标。
新课标提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项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可以作为整本书阅读确立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据。“语言目标”包含阅读整本书读书过程中语言知识的积累和在口头或书面中的语言运用;“思维目标”在于通过整本书阅读训练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审美目标”和“文化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对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整本书阅读的课程目标应基于以上四项语文核心素养。
课标对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任务群提出了总的目标。在具体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和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22学习任务群课程目标的设定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曾对高中三年的整本书阅读进行了整体设计,构建了包括国家课程体系、校本阅读体系、自主阅读体系在内的“三级阅读体系”。国家课程体系,包括必修、选修教材以及配套读本;校本阅读体系,
包括以文学史为纲的专题阅读、与教材配套的自编延伸阅读、指定的整本书阅读(含进入课堂教学的书籍);自主阅读体系,包括人文经典书籍选择阅读(在《附中人文阅读书目》中。)这种“三级阅读体系”既在课程层面为整本书阅读提供了制度保障,又给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
............................
结语
实施整本书阅读是改变当前碎片化、浅表化、浮躁化的阅读现状的有效措施,是推进阅读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笔者认真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及其解读,基于“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任务群的要求下,探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相关概念,梳理其各个时期的思想起源,从理论层面分析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通过分析黄冈市四所代表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基于相应现状从践行整体性课程目标、规划阅读课程体系、设计课程评价方案三个方面完善课程设置;从确定书目标准,规划长篇小说和学术著作的整本书阅读流程方面建构阅读体系;从提高阅读意识,组织阅读活动,监控阅读过程,深化阅读成果四个方面探寻整本书阅读有效路径。并以具体书目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尝试,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由于笔者教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限制,本文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本文的研究只是对当前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做了一个简要的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具有相应的局限性。在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下,我们要重新认识语文教育中的问题,真正思考“整本书阅读”对于中学生思维发展和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性。特级教师王栋生说:“‘热’,持续不了多久,只有理性冷静的坚持,方有可能改变局面。”做好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不能仅凭心血来潮或追赶一时的风潮。本人即将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一定继续研究整本书阅读,将其常态化坚持下去!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