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3145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现状

第一节 探究式教学课堂观察
实施探究式教学课堂观察时,观察教师在探究中是如何预设问题的,对学生是如何进行引导的,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挖掘是否深入,学生参与的面是否广,以及教师的课堂预设是否过多。结合课堂实录以及教学设计观察教师们在探究教学中对这些问题的处理。
一 探究问题设置观察
探究式教学的重要之处,就是以问题来带动教学。一堂课中,如何设置问题,这直接关系到一堂探究式教学课成功与否。课堂教学其实就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和作者的一次对话,那问题的预设也可以从读者、文本、作者或者教学目标等角度来寻找契合点。根据对大量的课堂实录和现场课堂教学的观察,我将问题设置的观察归类如下:
(一)依据教学目标设置问题
李白的《将进酒》,被选入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河北省青县职教中心安金花老师将《将进酒》的教学目标设置为诵读、品味语言,把握诗人情感脉络;品读诗句,掌握诗人思想情感;延伸、拓展主题,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昂扬盛唐精神。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安老师设置了这样的几个问题:1.两处“君不见……”。上句和下句哪个是重点? 2.读“人生得意”四句。这种“欢”是单纯的么?有没有包含其他的因素? 3.读“烹羊宰牛且为乐…… 惟有饮者留其名”。在李白看来,人活在世上什么是不足贵的?什么是最值得追求的? 4.读“陈王昔时宴平乐”到最后。陈王是谁?李白为何提到他? 5.从诗歌中找出能体现盛唐气象的意象。 6.这些意象体现了怎样的意境、气势、风格?[1]问题一、二是品味诗歌的语言;问题三、四是在解读诗句,同时解读诗人的情感;问题五、六则是围绕感受盛唐精神这一目标而提出的。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里有一篇略读课文,即《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学习个性化的语言;领悟独特的情味;掌握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海南中学黄斌老师在海南省华侨中学教学节活动中,展示了《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他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设置了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1.用一两个关键性的词语,概括你对梁启超的印象,且说一说理由。2.结合课文相关内容,探究作者是如何塑造梁启超先生的形象以及记录其演讲的。3.结合本文为妹妹作写作指导,给出具体建议。[2]黄老师通过设置这三个问题来达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即以学促写。

...........................

第二节 探究式教学课堂效果的分析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语文学科领域的运用,可以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他们探究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但是从目前教学来看,存在低效或无效的现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分析。
一 设置问题的效果分析
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起点是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也是其它各个学科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一个大前提。因此,在中学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中,设置问题必须合理且适当,否则教师很难指引学生去学习、去探究。这里的合理且适当的意思是设计的探究问题得符合探究的价值和意义,不能为了探究而进行探究。探究的问题同时还得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范围之内,不能超出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从观察中发现,我们一线教师在设置问题时绝大多数还是依据教材文本和教学目标的。教学目标是我们深入解读文本的一个引子,而教材又是我们解读文本的一个载体,所以设置问题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教学目标和教材。如海南中学黄斌老师设置的用一两个关键词概括你对梁启超最深刻的印象,并说说理由。结合课文相关内容,探究作者是如何塑造梁启超先生的形象以及记录其演讲的。这两个问题就是紧扣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文本。在新课标和新高考的背景下,我们越来越关注人了,也就是关注学生的发展。所以从观察中发现,我们老师设置问题时开始偏向学生,从学生的体验来设问,从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生成设问。比如第六届“中语杯”曾懿老师设置“你最喜欢本词中哪一句或者哪一个词?为什么?”这个问题。李镇西老师在《祝福》第二个课时巧用了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设置了“祥林嫂是自杀还是他杀?”这么一个问题。这应该是我们探究式教学在设置问题上不同于传统教学的一个大的转变。

.........................

第二章 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理想模型

第一节 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理想模型的理论依据
为了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操作有据可依,科学实效,下面将对其理论依据进行梳理和分析。限于个人理论视野,本文仅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作为理想课型的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来的。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主要建立在其发生认识论基础之上,发生认识论主要是从发生和认识的角度研究儿童思维的发生与发展。他认为“儿童智力发展的任何水平都有相应的认识结构,甚至说智慧本质上就是一种思维结构;主体只有凭借自己的内部结构才能认识客体,智力发展首先表现为认识主体的不断重新建构。”[1]而主体就已有的知识客体对新的知识客体主动重新建构则是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所在。
皮亚杰在对儿童思维发生与发展的研究中,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学习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让儿童主动自发地学习。皮亚杰的建构论认为,“知识是主体与外部世界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步建构的结果,儿童要通过自己的活动,一再建构他的智力的基本概念和思维形式。”[2]也就是学生在学习中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这里的主动有两个方面:一是“对环境的作用是主动的”,二是“心理上的主动”。基于此,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的创设”必不可少,而学习环境的创设要做到“优化环境中蕴涵的丰富资源以便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给养’以影响他们与环境的互动和意义。”[3]而近年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尤其推崇围绕问题展开学习。基于此,语文探究式教学可以采用主问题教学,给学生一个“主问题”的驱动任务,让学生浸润在创设的问题环境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凭借自己的主动学习、生成学习,亲身体验完成从识别目标到达成目标的过程。

............................

第二节 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理想模型的内容
模型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引下,以一定的标准、一定的内容、一定的方法所精心设计并组织起来的授课的形式。”[1]而语文探究式教学的理想课型可以是单一的一节课,按内容分为:阅读、写作和表达课。也可以是一节课中的一个合作探究环节。不管是哪一种课型,它都包括探究主体、探究内容、探究互动、探究资源等问题,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一线教师可以按照这个理想模型来进行探究式教学,以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种探究课既可以是探究课内文本的问题,也可以是探究课外的文本,而课外的文本可以是课内文本的延伸与拓展。因为研究内容的需要,我仅介绍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理想课型及其教学实施流程。
一 教学实施目标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背景下,语文课程更加强调以核心素养为本。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教育教学价值的体现,即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鉴于此,中学语文探究式教学课型的达成目标应该紧扣语文核心素养。
课内阅读探究课以语文的课文篇目为媒介,教师引导学生深挖文本,且借助于文本之外的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涵,达到文本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目的,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探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的生发与探究的能力。这种探究式教学课型的立足点是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良好的深度阅读习惯。
对课外文本的阅读探究更多的考虑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读能力,将课文作为一个“跳板”,激发学生对和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的阅读兴趣,选取这些相关的课外文本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或写作。王君老师就说过:“学语文一定要看电影,不看电影学不好语文。”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我们语文教师更应该打通语文和各种媒介的通道,选择跨媒介阅读,颠覆传统课堂教学的理念。这种课外文本探究式教学课型的立足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
..........................
第三章 探究式教学模型的实践及反思.................................37

第一节 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型第一次实践.................................37
一 课前教学准备.................................37
二 课堂教学实施...................................38

第三章 探究式教学模型的实践及反思

第一节 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型第一次实践
对于这个教学实践,我选取的是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里的《项羽之死》。这本选修教材,编者在编写时着重考虑的是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提高对古代诗文语言的感受力。”《项羽之死》这篇课文处于第四单元“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的“自主赏析”部分,此单元的重点是赏析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在获得美感和认识上提高的同时,从写作方面还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1]根据单元目标我设置的主问题是探究项羽这个人物的人生悲剧根源,通过这个探究问题让学生体会项羽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又让学生认识到他作为英雄人物的悲剧性。

一 课前教学准备
选择的实践班级是海南中学高二 5 班,该班共 54 人。海南中学,位于海南省省会城市海口,是海南省一级中学、重点中学。目前在校教职工 400 多人,学生是近 5000人。海南中学的学生几乎是全省最优秀的,语文认知水平高于其他学校学生,阅读视野较广,所以语文素养相对来说要高。海南已实行新高考,文理不分科,实行的是六选三走班制。而海南中学采用的是固二选一来走班的,高二 5 班固定选取的科目是物理和化学,而选另一门的有政治、历史、地理或生物。从同学们选取的科目来看,还是偏理科。所以该班学生的理性思维较强,形象思维相对来说要弱,语言表达能力也一般,很难在短时间内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学生思维不够活跃,不太喜欢互动。但是知识储备丰富,尤其是对已有知识的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去引导。
...........................

结语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