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课程资源的依据、原则和意义
第一节 运用乡土课程资源的依据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结合河南地区的实际情况,提高课堂效率可以通过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课程资源来实现,它并不是盲目增加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负担,而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同时它也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依据。
一、理论依据
1.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①其主要观点首先是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强调学生自身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习是学生的主动行为;其次,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新旧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实际上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现有的经验中学习新的知识经验;再次,它认为知识是动态的,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工具以及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以便促进他们进行自身建构意义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而且,当今的建构主义者还对学习和教学进行了新的解释,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探索性,提倡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这些也正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课程资源,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符合建构主义在学生、学习、知识等方面的观点。乡土课程资源的运用,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的,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来安排教学活动,将乡土课程资源通过不同的方式运用在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的使用体现了教师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乡土课程资源从表面上看是学生未知的内容即新知识,实际上,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却被忽视或未被系统化的知识,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融合中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而且,乡土课程资源的运用是建立在教材基础上的,它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加信息资源,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再加上乡土课程资源本身具有的地缘性,缩短了学生在历史科目学习中存在的对过去与现在认知的差异感,为情境教学创造了条件。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补充乡土课程资源,并以其为核心设计课堂活动,都体现了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学习观和教学观。
........................
第二节 运用乡土课程资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规定了选择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原则,乡土课程资源属于历史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所以在运用乡土课程资源运时,也应该遵循这些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课程资源,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目标性原则要求教师在选择乡土课程资源时,一定要围绕课程的三维目标,为课程目标服务。乡土课程资源的种类多样、内容丰富,但并不是所有的乡土课程资源都可以运用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在选择乡土课程资源时,要着眼于教科书的内容,选择与教科书内容联系紧密,特别是那些能帮助学生理解的课程资源,而不是额外增加学生的负担。在选择乡土课程资源时,要紧紧围绕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选择那些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完成,丰富课堂内容的资源。
在梳理七年级教材与河南乡土课程资源的对照表时,要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联的部分,一部分是教材中直接出现过的,教师可以在授课中运用。如医圣张仲景、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玄奘、澶渊之盟、岳飞等内容,教材中都作为一个小的知识点出现,若能得当运用乡土课程资源进行扩展延伸,在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补充了乡土史知识。除了与教材密切联系的乡土课程资源,还有一部分是与教材内容有着间接的关系,如南召猿人、龙门石窟、以河南为主战场的安史之乱、五代均定都于河南等。对于教材中直接出现的乡土课程资源,教师要详细的讲解,并可以把参观拍摄的现存遗址遗迹的照片展示给学生,进行对照讲解。对于与教材内容有间接关系的乡土课程资源,如果课堂时间充裕的话,可以补充讲解,还可以通过安排课外活动,组织以乡土课程资源为主题的课外活动,与课堂内容对照讲解,这样通过具体事件来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学生的理解。乡土课程资源的优势就在于,利用学生身边的历史遗址遗迹和与学生有着某种联系的历史史实,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
第二章 河南地区乡土课程资源概况
第一节 河南地区乡土课程资源的类型
河南乡土课程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课程资源的分类方式多样,本文按照其呈现方式,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即实物资源、文献资源、口述及民间文艺资源和网络资源。由于本研究的对象是以古代史为主要内容的七年级历史教材,所以只梳理明清以前河南地区的乡土课程资源。
一、实物资源
实物资源是是以客观实体形式展现本地区历史的课程资源,是历史的见证。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遗址遗迹,名胜古迹、文物、金石碑刻和古建筑等都属于实物资源。实物资源看得见、摸得着,是最常见最直观的课程资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和语言描述展示给学生,在课外,教师文化遗址类 河南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留下了许多遗址遗迹,
实物资源是是以客观实体形式展现本地区历史的课程资源,是历史的见证。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遗址遗迹,名胜古迹、文物、金石碑刻和古建筑等都属于实物资源。实物资源看得见、摸得着,是最常见最直观的课程资源,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和语言描述展示给学生,在课外,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访问亲身感受实物类课程资源的魅力。根据实物资源的不同,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文化遗址类 河南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留下了许多遗址遗迹,经考古发现的遗址遗迹主要有:旧石器时代的南召猿人遗址,该遗址保存有河南境内最早的古人类化石。此外,洛阳的北窑遗址、郑州的织机洞、安阳的小南海洞穴遗址、灵井许昌人遗址都是旧石器时代的代表;之后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有舞阳贾湖遗址、裴李岗文化遗址、仰韶文化遗址(包括郑州大河村、汝州阎村、濮阳西水坡、汝州洪山庙、郑州西山、洛阳王湾、安阳后岗、陕县庙底沟等)、河南龙山文化遗址(包括安阳后岗、陕县三里桥、洛阳王湾、汝州煤山、辉县孟庄)等丰富的遗址遗迹,表明了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智人在河南地区的活动范围;夏商周时期河南的文化遗址主要有:偃师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遗址、安阳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羑里城遗址、洛阳东周王城遗址、秦赵会盟台等,反映了早期国家的发展状况;汉朝的望城岗冶铁遗址、汉魏洛阳古城遗址;隋唐时期的隋唐大运河商丘码头遗址、黄冶“唐三彩”窑遗址、大周封祀坛遗址;宋朝的钧台窑址、窑沟瓷窑遗址、严和店瓷窑遗址等一批以烧制瓷器为主的窑场遗址。这些遗址从不同方面展示了历史的面貌,为研究封建王朝的历史提供了诸多依据。
.......................
第二节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教材中可运用的河南乡土课程资源
河南乡土课程资源可谓丰富多彩,但并不是所有的乡土课程资源都适合在课堂上讲解和提及。初中历史课课时有限,为了充分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该对其有所取舍,只选取那些与教学目标和教科书内容有密切关联的课程资源,这样既丰富了课堂的内容,又完成了教学任务,同时还开发和利用了乡土课程资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此,我将教科书内容与乡土课程资源的内容做了简单的罗列,以便清晰的展现两者的关系。
...........................
第三章 河南地区乡土课程资源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 40
一、导入方式 ............................... 40
二、内容穿插 ........................... 42
三、课堂活动 ............................ 44
四、巩固练习 ................. 45
第三章 河南地区乡土课程资源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第一节 在课内的实践方式
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渠道。“根据教材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它体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教材的特点,充分说明教师是在以教材教学生,而不仅仅是教教材。”①由于教材的容量有限,通过开发与利用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程资源,是对教材的再开发,也是最简便的开发模式。
课堂内的教学是以教科书为基础展开的,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教科书,以时间为脉络,将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结合起来,重点介绍每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目标是使初中生了解发生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史实,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将课型分为导言课、新知识课、讨论课、活动课、复习课、练习课、考查课、讲评课等,这些都属于单一的课型,但实际上教师最常用的还是综合课,一节综合课的教学环节一般包括导入、授课、提问、课堂活动、板书、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等。乡土课程资源在课堂内的实践方式,主要是从以下这几个环节进行的。
..................
结语
新世纪之初的课程改革,是社会发展在教育方面的反映。在这次改革中,首次提出了课程资源一词,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乡土课程资源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其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七年级历史以中国古代史为主要内容,距离现今生活相对较远,将乡土课程资源运用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感,是每一个一线教师的责任。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河南地区保留下来的文化遗存数不胜数。从以文物、建筑、遗址遗迹等为主的实物资源,到以传统手工艺、传统礼仪、节庆等为主的民间文艺资源;从以笔记、方志、现代著述等为主的文献资源,到以视频、博物馆网站等为主的网络资源,河南地区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乡土课程资源,为其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
乡土课程资源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方式,从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评价等现实背景方面考虑,选择在教学中渗透的方式最为可行。从课内和课外两个角度来看,在课内,教师可以在导入方式、课堂内容讲解、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巩固练习题等环节,通过精心安排将乡土课程资源与教科书相关内容融合在一起,完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课外,通过组织课外活动来运用乡土课程资源,包括带领学生参观访问、举行历史报告会、组织知识竞赛和图片展览活动等,把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与乡土课程资源的运用结合起来。然而,乡土课程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还远不止于此,它不仅需要理论指导和案例示范,更重要的是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