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利用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3288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学论文,本文主要是分析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利用,探讨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利用策略、遵循原则,结合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案例,分析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益启示,分析其中的特点,总结规律,提出建议。

一、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利用策略

(一)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利用
沧州市是一座有着 1500 年历史的古城,沧州地区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沧州是运河古郡,渤海明珠,沧州文脉悠远,钟灵毓秀,文人名士辈出,是蜚声海内外的“武术之乡”、“杂技之乡”,将这些最接地气的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不仅能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大量的教学素材,丰富历史教学内容,而且能够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

1、用于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指的是教师凭借各种教学资源等,充分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一个好的课堂导入环节能够达到使学生更自然地与课本内容结合的效果。
课堂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如直观导入、悬念导入、复习导入、兴趣导入、事例导入等。在具体运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导入时,需要教师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合理安排,要有针对性,不能盲目的、僵硬的与课本内容进行结合。根据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课本内容、教学目标三位一体的来设计导语,将学生导入课本内容中,同时需要教师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如在讲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教师可以介绍袁绍墓、门台子古墓、鄚州城遗址等沧州历史文化资源来导入。
2、用于丰富史料
在教师平时讲课时,教师教学内容是紧紧围绕考试大纲开展的,往往忽视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对其有效地利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重难点,更好地将现实与历史结合,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如教师在讲授《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课时,可以向同学展示当时沧州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宣传照片,这样可以使情景再现,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状态与样貌,通过这一图片的运用就可以很直接的使学生掌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方针。
..........................

(二)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在课外教学中的利用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绝对不仅仅束缚于课堂和教材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实践活动,重视他们在活动中的发现和体验。”。开展课外教学能够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让学生意识到历史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轻轻拾起沧州 1500 年的家乡记忆,可以抚摸历史文明之厚重,沐浴传统文化之绚烂,聆听历代先贤之教诲,传承大师工匠之精髓,弘扬建州创业之精神,塑造沧州未来之英才,沧州这片沃土、这深厚的文化底蕴必会成为滋养学生心田的甘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但是开展历史课外教学需要教师紧紧依托教学内容,坚持教师指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开展课外教学。

1、开展家乡历史故事会
组织全班同学,讲一讲家乡历史小故事,开展家乡历史故事会,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扩大学生历史知识面,增加同学趣味性从而更好地利用沧州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加深学生对沧州历史文化的印象。
2、组织学校板画宣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画黑板报宣传沧州地方历史文化,板画宣传可以潜移默化的将沧州历史文化植入学生脑海中。但因为黑板画有版面的限制,所以要选择主题明确,内容精炼的历史文化,同时要定期更新,保持内容的新鲜感。如:清明节以开展“缅怀抗日英雄马本斋,爱国情怀记心头”主题宣传。
3、参观历史文化遗址
沧州地区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境内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址,如:陈圩文化遗址、商周文化遗址(包括沧县倪杨屯遗址、孟村高窑庄遗址、齐堤)、姜太公钓鱼台、古皮城遗址、尹吉甫墓等,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文化遗址,能够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让学生意识到历史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能够让学生更直接的与沧州历史文化接触,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自信心。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现场教学。
..........................

二、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利用应遵循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在初中历史教学选用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时,要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性的原则。即以事实为根本,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选择出符合初中历史教学的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
我们初中教师深刻地明白,历史是严谨的,是真实发生存在的,而非虚构的。如果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引用的地方历史事件与史料记载不符合或内容大不相同,这样会让学生产生错误的历史认识,不利于学生历史价值观的形成。比如在初中历史讲到“诸侯争霸”这一古代史的知识点时,沧州地方历史有燕留城的传说这一对应的地方历史课程资源。我们在课堂导入时可以从燕留城的传说这一事件引起学生兴趣与讨论,进而自然而然地过渡到课堂内容。因为学生对当地沧州的历史传说有一定的了解,以燕留城为课堂导入点,会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节好课堂氛围。再如在讲到“北宋抗辽”时,沧州对应的地方历史课程资源是“杨六郎的传说”。所以在选用传说类的地方历史事件时,我们必须向学生说明,这是传说,其真实性是有待考证的。这样不仅不会对学生产生错误的引导,还会让学生对历史传说有一定的判断,传说并不一定是真的。在完成历史课堂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主动阅读和思考,还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判断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选用沧州当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传说时,一定要符合历史,保证选取地方历史课程资源的真实性。学会辨别历史真伪,在选择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时,一定要遵循科学性原则,选取符合真实性的史料,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发展变化,形成更好的历史价值观。
.......................

(二)适度性原则
在初中历史教学选用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时,要合理把握好适度性原则。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对于引用当地历史课程资源的内容和数量要适度,合理分配好其在课堂教学中所占时间与内容的比例。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地方历史课程资源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是为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事实,更好地理解历史教材的内容,提高自身历史文化素养。在涉及到近代史“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知识点时,符合当地地方历史课程资源的较多,有沧州邮政局、沧州电报局、泊头火柴厂、桑园蛋厂、沧州面粉厂、河间昌明织布厂、河间义城面粉厂等,在初中历史教学时,要合理地选用其中一些作为课堂内容,而不宜过多或全部采用,内容所占课堂时间比例也要合理分配好。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于沧州当地历史课程资源的选择与利用,应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来进行选用符合当节课堂内容的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充分说明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选用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时,一定要客观公正地去评价人物的好坏与事件的利弊,不能带有主观的感情色彩去夸大人物的作用或事件的意义。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选用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时要把握好适度性原则,实事求是地选择合理的内容与比例。
...........................
三、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的案例分析 ................... 13

(一)初中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关于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利用的案例分析 ..... 13
1、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中关于中国古代史的资源 ..................... 13
2、在课堂教学中综合案例的分析 ................. 14
四、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的有益启示 ........ 22

四、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的有益启示
关于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利用,我们结合沧州地区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乡土历史资源的现状,采用相应的研究方法,对其中涉及到利用策略、应遵循的原则及结合具体问题开展的案例分析等方面内容,在上文已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分析的过程中,对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的具体情况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些宝贵、丰富的认识,为沧州初中历史教学及为其他类似地区进行本土历史资源的利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本。通过以上文字的描述,我们感知到,由于沧州具体的客观环境状况与初中历史教学中实际的人力主观能力局限,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利用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即便如此,我们仍可看到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利用中积累了很多相关的有益经验,下面我们将对这些有益经验进行一下回顾与总结,以期对初中历史教学有所帮助,进而达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目的。

第一,沧州地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理念与措施正在稳步推进。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提升,面临基础教育改革的强烈要求与素养教育贯彻实施的迫切感召,在相应的理论指导与实际操作经验的借鉴下,沧州地区的教师们已经逐渐意识到加大开发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包括教师的学科知识处理能力、教育内容传授能力等等,使得教师们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专业能力都得到不断地发展,职业期望值不断攀升,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也得到较大程度的开发利用,利用效率逐渐增高。

第二,学生参与沧州地方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度在增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取的基础文化知识主要是别人的间接经验,“读书”成为学生收获现成知识的主要模式,以增长的间接经验去尽力避免前人曾经经历过的困难与失败,虽然目前的学校教学强调学生仍然以学习课本知识为主要任务,但是坚决不能忽视学生自身的直接经验在认知、评价、适应客观世界中的巨大作用。因为学生认识的整个过程遵循着人类认识世界的普遍规律性,感性认识不断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加以深化,其间接经验的接收是建立在直接经验接收的基础上,我们强调间接经验的重要性要高于直接经验,这里并不是要将直接经验抛弃。
............................

结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