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新课程理念认为,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究开发走向教师潜移默化跟风,由关注具体学科内容走向关注学生能力提升的时候,教学过程就不在仅仅只是为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的实施,而是师生在共同探求新知识、共同进步道路上风景线1;课程也不再仅限于教材这一单一因素构成的“无动态”、“无生机”课堂传授,而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互“摩擦”形成的“非静态”、“非死气”的构建过程,课程也由此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2,这样,教学与课程彼此有机融为一体,这也正是新课改所呼唤和提倡的。从这个角度出发,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正可以作为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发起点以及教学与课堂的融合剂。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们都在努力学习和实践着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试图让课堂变得充满活力、更加精彩。但冷静审视,这股跟风也往往会出现一些没有预期和涉及到的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学生课堂上具体表现出的背道而驰,不禁让任课教师思绪偏偏。当课堂上没有预期到的现象发生而没有完成教学计划时,这样的教学算成功的教学吗?当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与你具体预期的表象不否时,这样的成效是你期待的吗?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主要还是体现在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上,可能的原因是对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理解和认识上不到位,处理不恰当。尽管课堂教学的生成是无法提前进行设定和预料的,但是好的预设仍然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提前,好的预设能够避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措手不及的尴尬局面。
..........
1.2 核心概念界定
“预设”在 1892 年,首次出现在德国哲学家弗雷格的《意义与参照》一书,指出在推理过程中所必须要承认和认定的前提4。《辞海》解释“预设”就是“语句中所包含的使其具有真值或有意义的先决条件”。“预”具有时间性,含有在什么前之义,“设”含有计划、规划之义。“预设”是指在行动之前对事物的运演路径与结果进行计划与预期。在课堂教学范畴内,不同的研究学者及教师都有自己的合理的解释,对于“预设”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论。吴永军在《备课新思维》中指出:“所谓预设,就是根据教育目标和学生的兴趣、学习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教育活动。”靖国平教授认为,对待预设要两种态度。一是将预设理解为前置的、最佳的、唯一的、确定的、刚性的计划和安排;一种是将预设理解为刚要的、信号的、多元的、开放的、情景的、动态的规划或设计5。刘士芳认为,预设是指教师课前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围绕教材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等做一系列的预期性计划和展望。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在参阅多数论文文献和归纳多数学者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所有“预设”就是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上,结合当前所授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提问、学生新知掌握情况、本节课成效及教学活动实施等一系列环节做出预判。所以预设是有一定的判断性、前瞻性而不是瞬变性、盲目性;是有一定弹性的、是教师的一种对教学成果成效的“自我肯定”;预设一定要在授课前,而不是始终贯穿在整堂课上的。说白了,预设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成效上,一切均是为了使学生更容易的掌握到所授知识,教师更容易讲授。而不是体现在课堂多元化、动态化,在一定范围内对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束缚6。
............
第二章 课堂教学预设及生成的理论基础
2.1 西方建构主义理论
在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基础上,后经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等多位学者的思想不断充实完善,发展起来的西方建构主义思想,强调学习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积极建构意义的过程,即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和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16。教学要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情景,它包括学习活动的组织、学习者心态分析、课堂文化的建设、心理氛围的营造等广泛内容。建构主义理论倡导开放式教学,其课堂的动态性从知识、学习、教学和学生的基本观点可以看出。从上述简单论述就可以看出对于知识的概念它作出新的定义,它认为知识不仅仅是对人们实际生活的经验的主观认识,它是一条具有进化性的客观基础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某种程度上并不能直面所有实际生活问题。对具体实际生活经验只能由学习者基于自身的基础真理结合新知一步步拓展。所以在平日的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把知识点以买卖的方式交易,不能向推销商品一样,一味强调自己的商品很好,强迫学生买卖我们的产品,不能强制性或诱惑性的迫使学生接受,更不能把教师夸自我商品好的思想过渡和构建在学生的思想上,不能总是以做广告的形式来实现学生对商品的好感。而应该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我们的产品,经过对商品的使用和认识,从而将学生转变成我们的顾客,这就像知识一样,要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消化所学新知,形成一套自己的知识“销售网”。另一方面,建构主义重在建构两字上,强调构建过程,认为教师应该摒弃固定的灌输模式,应主动引导学生形成自身的知识背景,自己主动学会构建,关注构建的过程,体验知识背景构建中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影响,学会对外部信息的及时性引导。在此过重,教师要认知到自身位置,摆正身份,在创设学习环境上下功夫,去激发、去支持、去配合学生,使其能独立完成学习内容。
..........
2.2 后现代课程观
“后现代课程观”源于 19 世纪后期的欧洲,它批判了传统的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一种创造性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过程,即在教学活动中,教学主客体之间处于不断的影响、作用的17。最为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美国课程理论专家小威廉姆多尔,他从建构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观点出发,吸收自然科学中不确定性原理、非线性观点等,提出课程应是一种开放的系统,课程组织需要考虑到一些动态因素,构建一种生成性的、关联性的、严密性的,而不是预先设定的课程18。就像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教”者不是传播者,本质上也是学习者、“学”者不只是学习,同时也是构建者。这对构建数学教学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
第三章 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分析.....11
3.1 课堂教学预设的必要性分析.......... 11
3.2 课堂教学生成的必然性......... 11
3.3 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12
第四章 西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案例分析........14
4.1 案例一.........14
4.1.1 案例背景介绍....17
4.1.2 案例分析............18
4.2 案例二.........19
4.2.1 案例背景介绍.....20
4.2.2 案例分析....20
4.3 案例三.........21
4.3.1 案例背景介绍.....24
4.3.2 案例分析............24
第五章 当前西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现状分析.........26
5.1 西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独特性...........26
5.2 西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分析结果.........30
第六章 关于西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理预设与生成的建议
6.1 革新教师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理念
传统的教育理念存在弊端,这使许多教师对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理念认识不足,只注重教不注重学,只教知识不教学习,学生永远只是学会,而不是会学,不是对预设过于依赖,就是对生成情有独钟,甚至在教师眼里,教育的本质就是为了成绩,这已成为课堂教学下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新课程改革以来,对数学教育的价值观有的不同的看法,数学教学不再仅限于以“传授数学知识”而是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过程的形成、体验解决问题的实际生活的途径。提倡“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种新的课程理念无疑是为预设与生成的理念更名,预设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生成终点站是为了教学生使学生会学,完成符合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强调预设与生成也必须提上日程,所有教师要革新对预设与生成的理念,一方面为了自己的教,以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为依托,以教学内容情景引入为基础,使学生想学愿学的心理膨胀。另一方面为了学生的学,通过合理的预设促使学生以情景展开联想,以实际生活内容付于思想,促使学生自己学,自己会学、自己好学的一种良好局面。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体验数学课堂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教师个人层面,生活实际是理论的先导,同时也是预设的前提,理想化的课前预设必须加强新课程理论基础,还要针对学科特点、学生差异结合实际生活进行预设,这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身教学理论,树立以“生活实用”为主的理念,不断挖掘生活实情,方能解决预设与生成中的具体问题。在西藏的数学教学实际中,加强理论提高的同时,还需与西藏的独特文化为背景,深入挖掘西藏的实际生活情景资源、地方资源及校本资源,考虑到藏族学生所生活的特殊地域文化,考虑其家庭生活联系,在摒弃传统教育模式的的基础上,设身处地的全方位的为学生发展预设,通过具体情境、具体生活实例,对学生开展数学教育,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的思维,以期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对数学投入真性情,从而培养学生爱数学,用数学的良好行为习惯。
..........
结论
从选题到结论概述,历时 1 年之久,在此期间本研究通过一些已形成的硕士论文研究成果为基点,选择自己所在的地市及周边学校来进行调查研究西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既能够为深入课堂获取资料提供方便,也能够随时与授课教师、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本研究在前人的成果上,对预设与生成提出新的观点,预设生成资料从具体的初中数学课堂案例过渡到当前西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现状分析。先从西藏当前初中数学课堂的独特性展开分析,以学习者、教育者以及环境的独特性入手。通过观察进行资料收集,详细分析介绍当前西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存在的问题:西藏数学教师普遍理论认识不够导致生成把握不到位;固态预设抑制了创造性的生成;过度生成偏离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并进一步关于西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理预设与生成的建议:革新教师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的理念;提高西藏初中数学教师的数学素养;变革教学行为,弹性教学设计,灵动教学实施。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