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1问题的提出
21世纪对我国基础教育来说,是一个全面变革的时代。其全面变革表现为:摒弃传统教学中死板教条的讲授方式,摒弃依赖机械训练提升教学效率的落后教育观念,努力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探究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在信息搜集和信息处理,知识获取与问题分析,以及通过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学生听一堂的局面,倡导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互动,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有机统一于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题,探究问题,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立性和能动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心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谕快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引导者、促进者,使学生热爱学习、创造性地学习,真正把知识内化成自身的一种能力,以指导自己的生存和生活,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的真意。而积极地实施教学模式改革正是为了改善传统教学中的诸多不足,是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而做出的积极探索。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成功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而跻身名校行列,如“三三六”教学模式的倡导者杜郎口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发起者洋思中学,以及“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的创造者充州一中等等,通过改革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学校的命运,同时也为我国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连云港市教育局也乘势于2009-2010年度“课程实施发展年”活动上提出,以自上而下的方式,通过市教育局统一推行“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改革,以响应新课程改革对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的要求,真正实现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但是,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学校之间实施差异显著,因此,为了使“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实施更好地服务于乡镇薄弱中学的教学改革,为了充分发挥其在乡镇薄弱中学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本文以一所乡镇薄弱中学一一翰榆县Z中学为例,试图就“三案·六环节”这种课堂教学的模式在乡镇薄弱中学的有效实施进行系统研究,以资借鉴。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1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翰榆县z中学的教学模式“三案·六环节”,实施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并就其如何有效实施进行策略建构,以期为同类学校进行教学模式的引入或改革提供借鉴。
1.2. 2研究意义
①理论意义
1)本研究本着如何促进“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在薄弱中学的实施这个核心问题,将管理学相关理论知识贯穿于其中,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对活跃薄弱学校教学模式的引入或改革的理论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2)本研究对“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在薄弱中学的实施进行深入的梳理、归纳、提炼研究,形成相应的历史归档文献,将进一步丰富“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实施策略研究的理论成果。
②应用意义
1)为薄弱学校正确的认识“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提供理论依据,为促进“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在薄弱学校的有效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为薄弱学校的发展和自身建设,提升薄弱学校的竞争力和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指导。
1.3文献综述
“模式”一词是从一般科学方法或科学哲学中引用来的,其英文词是model,原义是“模式”、“模型”、“典型”、“范型”等。它表示用实物或符号形式将原物、活动、理论等仿制再现出来。模式作为术语,其所在学科不同,含义也不同。比尔和哈德雷格是美国著名的比较政治学者,他们认为模式的定义有三个要点:第一,模式是现实的再现。是对现实的抽象概括,来源于现实,不是凭空捏造或闭门设想。第三,模式是理论性的。它是一种理论的表达,代表着一种理论内容,不是简单的某种方法,如果把模式等同于方法,就降低了它的理论层次与价值;第三,模式是简化的形式。是对理论的精心简化,是最经济、明了的表达。
教学模式(teachingmodel)一词最早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在1972年由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在他们出版的《教学模式》一书中提出,所谓教学模式,就是指由课程与课业构成,通过选择教学材料,能够对教师的活动给子提示的一种范型或计划。这种提法将教学模式简单地视为某种范型或计划,忽略了教学模式本身所涵盖的教学方面的理论或思想。作者在书中系统介绍的教学的模式有22种之多,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美国学者冈特(Gunter)和施布瓦(Schwab)在1990年合著出版了《教学:一种教学观》一书,书中认为“教学模式就是导向特定学习结果的一步步的程序“。我国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口渐升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至今对教学模式的定义没有统一,大体有如下三种较典型的界说:
a.教学模式“方法说”
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或是以模式定义方法,如“师生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引下,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模式”。
b.教学模式“结构说”
认为教学模式是“人们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学客观结构作出的主观选择”。“某种活动方案经过多次实践的检验和提炼,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系统的和理论化了的教学结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人们为了特定的认识目的对教学活动的结构所做的类比的简化的假定的表达”
c.教学模式“理论说”
认为教学模式属于理论范畴,如“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这种理论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着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
此外,还有把教学模式界定为一种“教学程序”或是“教学计划”等等,无论是哪一种界定,我们都应该全面地把握教学模式,就其本质而言,它既来自理论的指导又来自经验的提炼,既是对教学实践的指导、预见、系统化和改进,又是对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的概括和简略的表达。本文谈及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模式的定义是:mo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概括性、整体性、操作性、开放性和中介性。其中,开放性和中介性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开放性是指教学模式是动态开放的,在这样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中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并目_随着教学实践、教学观念及其理论的不断发展变化,教学模式自身也在口臻完善。因此,要认识到教学模式自身的发展性,不断充实和完善先前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模式充满生命力。中介性是指,教学模式不是单纯的教学经验是对教学经验加以升华,使之概括化简约化;教学模式非纯粹的理论,它提供人们可以照做的教学结构方式和运行程序,沟通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是三者相互转化的中介和桥梁,是教学模式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
教学模式众多,分类标准不同,产生的类别也是多种多样。如国外教学模式研究者乔伊斯和威尔在《教学模式》一书中讨论了22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他们根据教学模式的理论根源以及教学的价值取向区分为:信息加工、个别化教学、社会互动和行为控制这四种教学模式。信息加工模式是以认知心理学有关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提出的,个别化教学模式是依据个别化教学论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社会互动教学模式是以社会心理学的互动论为基础,行为控制教学模式是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依据。又如国内学者按师生活动的不同强度对教学模式进行划分,共分为五类:注入式、启发式、问题式、范例式和放羊式。教师活动的强度逐渐发展至最小,学生活动的强度逐渐发展至最大,这种分类是将教学模式视作教学方法或策略。还有以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指导为依据,将教学模式划分为系统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教师引导下从活动中学习、折中于这两者之间这三类模式等等,笔者比较认同按照教学活动参与要素(尤其是关键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上的异同对教学模式进行划分。参与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主要是三个:教师、学生和教学文本或活动。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教学关系的“金三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是教学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各种教学思想流派的分野,都在这三条边上得以清晰地呈现。
1.4 核心概念界定.......................20-22
1.4.1 “三案·六环节”教........................20
1.4.2 薄弱学校..................................20-21
1.4.3 文化管理........................21-22
1.4.4 学习共同体.........................22
1.5 研究思路与......................22-24
1.5.1 研究的主要................22-23
1.5.2 研究方法...............................23-24
1.6 研究的创新点..............................24-25
2 “三案·六环节”教学....................25-31
2.1 内涵与特征.................................25
2.2 操作要求与.......................25-27
2.3 理论基础与实.....................27-31
2.3.1 主要理论基础...............................27-28
2.3.2 实践来源..................................28-31
3 “三案·六环节”教学..................31-40
3.1 调研概况.................................31-33
3.1.1 调研对象:赣榆县.................................31
3.1.2 调研实施:课堂行为观........................31-32
3.1.3 调研材料处理................................32-33
3.2 赣榆县 Z 中学调研现................................33-40
3.2.1 “三案·六环节”课堂实施现................................33-38
3.2.2 “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38-40
4 “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实施中存在........................40-46
........................................................................................
结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模式改革越来越受到关注,各校在借鉴和创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时必须要立足学校视角,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在实施中兼顾校情、教情、学情,制定系统的实施策略。教学模式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果对先进教学模式的引入只是流与形式,或单纯拘泥十课堂教学的改革,尤其是对底子较差的薄弱学校来说,要想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对学校的文化、管理、制度子以综合的考虑和坚决的整改,必须关心和关注教师的心理状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尽可能的研究学生,理解学生,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发掘学生内在的潜力来促进教学模式的实施。今后,笔者将继续关注“二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在薄弱学校实施的动态,并缩小研究范围,针对实施中的一些小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希一望能够为薄弱学校教学模式引入和实施研究贡献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