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研究过程与结果
第一节 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仅作为预研究部分。通过问卷的形式获得原始资料,并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讨论,从而获得教师对不同内容选择与组织方式的音乐教育活动大致认识态度的研宄方法。采用自编《教师对音乐活动内容选择与组织方式认识态度的调查问卷》(见附录1)进行调查,问卷包含10道问题,调查教师对儿童音乐学习的价值定位、对音乐教育活动内容选择与组织方式的倾向性意见以及自己在实施音乐教育活动时的偏好等。具体地说,此调查主要想了解教师对上述这些问题的大致看法,即,儿童音乐学习是应该以培养兴趣为主,还是学习一些音乐常识为主;教师倾向于使用己经预设好的、内容详细的音乐教育活动,还是倾向于使用可以自选和利于生成的音乐教育活动;教师在实施音乐教育活动时的习惯或偏好哪类音乐教育活动。问卷开始部分包含有教师基本情况的调查,主要了解教师的学历、职称、教龄和执教班级。职称分为暂无;小学教育二级、一级、高级;中学教育高级;特级。教龄划分为0—5、6-10. 11 一20、20年以上四个阶段,划分依据为Katz(1972)等人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46问卷中的1-2题调查教师对儿童音乐学习的价值定位,3—7题调查教师对音乐教育活动内容选择与组织方式的倾向性意见,8—10题调查教师自己在实施音乐教育活动时的偏好。本测题的一致性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0.751。
(二)访谈法:通过访员和受访人的交谈来了解一线教师对儿童音乐学习的价值定位是在提高音乐素养上还是为了培养兴趣上、了解教师对不同内容选择与组织方式的音乐活动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等。自编访谈提纲《教师对音乐活动内容选择与组织方式认识态度的访谈提纲》见附录2。
二、研究对象
我为什么选择了一线教师呢?作为传递课程内容的桥梁,如果我们不去龄听课程使用者的心声,而仅仅只是想当然的根据专家的意见或者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知识就认为课程应该如此,即便在理论层面架构得再好,那也只是海市蜃楼而已。何况,音乐的专业性并不能为每名幼儿教师所理解,而编制课程的人员在学科知识方面基本都是专业的,这样编制的课程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否真正被使用者所理解和接受,我们还是要去用心倾听。我们希望能听到全国各地不同一线教师的心声。由于某省幼儿园教师用书的使用群体涵盖面广,包含了城市、农村等经济、教育水平差异比较明显的地域,所以为了照顾到所有群体的需要,我们必须要了解各类经济群体一线教师的想法,以便做好统筹和协调,使教师参考用书的适用度得到最大化。作为整个课程研宄课题组的一名成员,我所选取的调查对象是上海市及某省三类经济地区的一线幼儿老师,分别是代表经济教育实力最强厚的大城市和省会城市及实力一般的县级城市和实力最弱的农村地区。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力求最大程度听到不同地区教师的“心声”。我努力地,从最发达的大城市深入到最贫苦的边疆少数民族农村与教师对话交流,希望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即便没有做到什么,也能为他们传达点什么。
三、研究步骤
步骤一:开展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教师对儿童音乐学习的价值定位和对音乐教育活动内容选择与组织方式的倾向性意见,了解不同教龄、学历、职称、年龄班级、音乐素养教师的态度看法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步骤二:在预研究之后发现了教师对此问题的一些倾向性看法,使研宄者对访谈对象的选择和访谈问题的设定有了一些基本的思路。然后开展访谈,了解影响这些看法的原因,寻找平衡协调矛盾的途径;
步骤三:提供适宜的关于音乐教育活动内容选择与组织方式的建议,呈现具体将研宄结论进行演绎的案例。
第二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作为预研究,问卷调查了某省某市的一所幼儿园、某州某县的一所机关幼儿园、某县某村的一所民办幼儿园,研宄中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50份,回收率为83%。因为有几份问卷答案是一样的,所以可能涉及抄袭,剔除这些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43份,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
调查对象的学历以大专和本科为主,其中大专学历有23人,本科学历18人,中专学历2人;所选取调查对象的执教班级基本平均,执教大中小班的人数分别为13、14、14人,其中有两名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教师一人执教3个年龄段的班级;在职称方面,无职称的教师占据一半以上,为22名,小教二级2人,小教一级14人,小教高级5人;教龄方面,1 一5年的教师有19人,6 —10年的9人;11一20年的7人,20年以上的8人;一半以上的教师有音乐特长或者参加过系统的音乐培训,人数为27人,占62.8%。
二、调查结果
本问卷包含10道问题,计分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的计分方式,问卷中包含“非常符合”、“有点符合”、“不好说”、“不太符合”、“很不符合”选项,分别计分为5、4、3、2、1分。其中1 一2题中,分数越高,代表教师越倾向于将儿童音乐学习的价值定位在获得知识技能方面,反之则是以培养兴趣为主;3—7题中,分数越高,代表教师越倾向于使用己经预设好的、内容详细的音乐活动,反之则是倾向于使用可以自选和利于生成的音乐活动;8—10题中,分数越高,表示教师越倾向于忠实按照课程提供的活动实施音乐教育活动,反之则倾向于以自己创生为主。
(一)对儿童音乐学习的价值定位
以下表格中“无明显态度”代表了教师在问卷中选择了“不好说”这个选项。从表3-4-1中可知,中专教师都一致偏向培养儿童兴趣为主的价值定位,但因在本研究中中专教师人数太少不具备代表性;大专教师的态度存在很大的差异,三种态度之间的人数基本持平,即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二者一样重要,自己没有明显的倾向;本科教师中,以培养兴趣为主为价值定位的教师稍多于以学习学科知识为主价值定位的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其实同类学历教师的看法也是存在很大差异的。
如果我们把这种价值定位作为一根线,把儿童兴趣和学科知识的价值定位分别放在线的两端,那么,偏向两头的趋势是否明显呢? 在这里对儿童音乐学习的不同价值定位划分标准为:临界值是6分,低于6分的教师属于“以培养儿童兴趣为儿童音乐学习的价值定位”,反之则是“以学习音乐知识技能为儿童音乐学习的价值定位”,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2分。由表3-4-2可看出平均分为5.7分,不同学历的教师对儿童音乐学习的价值都定位在培养儿童兴趣和学习知识技能的中间状态,基本是在这二者之间的一个摇摆,但是稍微偏向于以培养兴趣为主。
对于不同职称教师的统计方法与上部分相同,在此不对过程进行赘述。可以发现,虽然随着职称等级的增高,教师对儿童音乐学习的价值逐渐定位在培养儿童的兴趣上,但只有小教高级的教师基本都一致将儿童音乐学习的价值定位在培养儿童的兴趣上,其他职称内教师的态度之间都存在差异。
第三节 访谈结果与分析 .......................................................................39-62
一、音乐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儿童音乐学习价值定位该何去何从? ......................40-48
二、音乐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预设为主还是生成为主? .............................48-59
三、课程建设中音乐部分的其他专业问题 ..................................................59-62
第四节 研究结论 .........................................................................62-63
第五节 讨论与建议 ......................................................................63-66
...................................................
第六节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66-68
第二章 研究结论对课程编写实践的启示 ..........................................................68-71
第一节 以培养儿童兴趣的价值定位进行音乐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68-69
一、启示 ........................................................................68-69
二、反馈 ......................................................................69
第二节 音乐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可以以基本预设为主 ................................69-71
一、启示 ...............................................................................69-70
二、反馈 ..........................................................................70-71
第三章 研究结论在某省幼儿园教师参考用书中的演绎 ..................................................71-81
第一节 音乐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式 ................................................71-74
.............................................................................
第二节 活动案例与分析 .............................................74-81
............................................................
结语
探讨音乐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方式,必定要处理好学科知识逻辑与儿童经验兴趣之间的矛盾。进行这样的研宄,不在于要完全否定哪一方的观点抑或是赞同哪一方,不在于要肯定本研究的结果,也不在于加速儿童音乐能力的发展;而在于平衡协调矛盾的激烈面,找到在二者兼顾的前提下又有所偏重的“点”,在于提供一种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方式的思路,在于让教师和儿童都能“各取所需”的体验到音乐的快乐。诚然,他人是否快乐是无法感知的,但寻找快乐是无止境的追求,我们努力过了,即便给读者的仅是一点小小的启发,我,也是快乐的。
期待每一名孩子和教师都能在音乐世界的滋养中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