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我国于2006年制定并开始实施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奋斗目标,全面推进我国的创新体系建设。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过程中,创新人才是其中的关键,然而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的创造力水平普遍低于国外水平,这一现状为在教育中培养青少年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赋予了重大的责任。在此大背景下,胡卫平教授在承担教育部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大项目的过程中,基于自身十多年来对中小学生思维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和培养进行了系统研究的深厚基础,主持开发了一套旨在通过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训练其思维品质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其整体创新素质的新型课程—“学思维”活动课程。
“学思维”活动课程的开发、设计是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及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的思维培育理论为理论基础,依据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以激发动机、产生认知冲突、加强互动、提高元认知能力、促进迁移能力为核心教学原理,以发展性、全体性、主体性、互动性、实践性为教学原则,设计各阶段的思维培养方案,进而选取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有向相关学科进行迁移价值的素材,共同组成理论基础夯实、教学素材新颖,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和有效发挥其独特训练作用的教材。该课程的开发目前已涵盖了学前中班和大班阶段、小学1-6年级以及初中7, 8年级教育阶段,其中小学至初中的1-8年级“学思维”活动课教材已先后出版、修订再版,该课程已经形成了具有系统性、连贯性的螺旋式上升型思维训练体系。
“学思维”活动课程的开发源于现实需要和实践的要求,在开发和推广的过程中也一直伴随着科学的研究。截至2011年为止,该课程已经在山西、陕西、甘肃、四川、深圳等多个省市的300多所学校进行了推广应用①。一系列的追踪实验研究表明,该课程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自我效能、自尊、改善同伴关系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第2章文献综述
2.1胜任特征的研究
2.1.1胜任特征的基本理论研究
“胜任特征”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古罗马时代,那时人们构建“罗马战士”的“胜任剖面图”来对“一名好罗马战士”的特性进行描述。现代意义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胜任特征进行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管理科学之父”的泰勒(Taylor所掀起的“管理胜任特征运动”,他将胜任特征主要指向于那些可以直接观察的动作技能或体力因素,通过“时间一动作研究”将复杂的工作拆分成一系列简单的步骤,来识别不同工作活动对能力的要求①。而最早对胜任特征真正意义上进行研究的则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麦克里兰(David McClelland)教授,他在20世纪70年代研究卓越工作绩效的原因时发现,个体潜在的个性特征比以往人们所认为的技能更能带来优秀绩效,所以,他于1973年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了“测量胜任特征而非智力”②一文,主张用胜任特征评估来代替传统的学绩和能力倾向测试,这篇文章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智力和成就测验的认识与依赖,引发了一场被称为“胜任特征运动”的革命。此后,胜任特征的研究风靡全球。
2.1.2胜任特征的应用与研究
国内外关于胜任特征的应用与研究可以分为个体层面与组织层面。
(1)国外研究
国外以McClelland于1973年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建立第一个优秀驻外机构外交人员胜任特征模型为标志,胜任特征测评的方法和思想在企业管理领域率先得到使用,随后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推广。
企业管理领域的胜任特征研究中对经理人员的研究占据重要地位,由Boyatzis.R (1981)首先进行的管理人员通用胜任特征模型研究,到后来Yukl (1989 ),Lyle. M. Spencer(1989),Assoc&Watcrloo} Nordhaug,(1994,1998),Mount (1998),Dulewicz &Herbert(1999),Rifkin& Fineman(1999),Perdue .Ninemeier .Woods ( 2000 ),Virtance ( 2000)分别对管理人员、技术经理、总经理、公共经理等不同管理者进行的胜任特征研究,针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研究已越来越细致和贴近具体的行业,这也代表了胜任特征模型研究的一种趋势。
除了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研究日趋精致外,Spencer自1989年起所做的研究显得更加系统和具有历史意义,他通过为期二十年对科技界、教育界、制造业、销售业、服务业、政府机构、军队、医疗保健、宗教等各行业和组织中的两百多个工种工作行为进行综合比较研究,得出了包括21项基本个人胜任特征的数字词典,并且根据不同的工作类型建立了包括专业技术人员、销售人员、社会服务人员、经理人和企业家五大类的通用行业的模型①。此外,他还发现成功者的关键胜任特征是动机、人际影响力、政治技巧,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经历及专业工作技能,胜任特征的研究领域得到大范围的拓展。
(2)国内研究
我国国内胜任特征研究以1998年邮电部首次引进胜任特征方法来测评通信业管理干部为开始的标志③,主要也集中于管理领域。目前经历了由针对企业、政府职能部门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研究(1999-2002)向企业部门职能人员研究(2003年起)再向非常规职业领域及创业人员等各个领域研究的扩展过程。
在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研究中,针对企业的有王重鸣(1999)对一般企业管理者、顾琴轩对转型时期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研究,仲理峰、时勘02002)对我国家族企业高层管理者①、刘学方、王重鸣(2006)对家族企业接班人②,这些都是没有专门的行业限制的范围内做的研究。另外还有针对一些特定行业的管理者做的研究,如时勘,王继承等人(2001)对中国通信企业高层管理者③、曹宗明(2008)对我国电网企业中层领导干部④、金杨华等(2004)对浙江地区的信息技术和金融服务业的一般管理者⑤、魏钧,张德(2005)对国内三家商业银行中的客户经理的胜任特征研究⑥;针对政府职能部门管理者的研究有王重鸣、陈民科(2001)对正副职管理者⑦、谷向东(2005)对党政处级正职领导干部的胜任特征研究⑧等。
2.2教育领域的胜任特征应用与研究
2.2.1国外研究
(1)胜任特征运用于教育领域之初,主要是针对教育管理者对胜任特征进行的研究。
早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国中学校长协会就建立起校长胜任力指标体系,开发出了卓越模式来指导校长选拔和职业发展工作。80年代,英国政府也开始重视胜任特征研究,主要致力于探索教育管理者称职所需的基本能力和行为。到90年代,英国又成立了“国家教育评估中心(NEAC)”,研究者通过借鉴美国胜任特征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与职业标准化相结合,构建了具有英国特色的教育管理者基准胜任特征研究模式,先后开发出侧重技能和行为、侧重职业资格、侧重素质和侧重特质的管理者胜任特征模型,极大地促进了胜任特征在教育领域的研究和应用①。
(2)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领域的胜任特征研究逐步向教师胜任特征方面扩展。
不同的专家学者对教师胜任特征有不同的界定:Donald M. Medley (1995)Carl Olson ( 2000 )认为教师胜任特征是指“教师个体所具备的、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一种专用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②;Mc Connel ( 2001)认为教师胜任特征是指“教师个体履行工作职责和取得绩效的能力,是必需做的事情及其标准”;Dineke E.H(2004)认为是指“教师的人格特征、知识和在不同教学背景下所需要的教学技巧及教学态度的综合”。
1989年,Spencer在对包括教师、护士、医师等人类服务工作者的研究中,得出了人类服务工作者的一般模式,包括冲击力与影响力、培养他人、人际洞察力、自信心、自我控制、个人效率能力、顾客服务倾向、专业知识、团队与合作精神、分析式思考、概念式思考、主动积极、弹性、直接性等多个方面③。
2.2.2国内研究
国内教育领域的胜任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校长、班主任或辅导员、教师三大块,在此主要探讨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的胜任特征的相关研究。
(1)对教师胜任特征的内涵,有的学者直接引用了国外学者Donald M.Medley(1995) Carl Olson C 2000 )的观点,将教师胜任特征看作是“教师个体所具备的、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一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成绩;有的学者则直接借鉴了胜任特征的内涵,将其看作是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将高绩效表现优秀的教师与一般普通教师区分开来的个体潜在的特征,包括能力、自我认识、动机及相关的人格特点等个人特性③。
(2)关于教师胜任特征的研究按照从教阶段可以分为幼儿园教师、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胜任特征研究,其中中小学教师的胜任特征研究又可以分为两类:
第3章 整体研究...................28-34
3.1 概念界定.....................28
3.2 研究目标.....................28
3.3 研究思路......................28-29
3.4 研究方法..................................29-34
3.4.1 行为事件...........................29-30
3.4.2 非结构式................................30-31
3.4.3 团体焦点访..........................31-32
3.4.4 情景判断测............................32
3.4.5 课堂观察..........................................32-34
第4章 小学“学思维”活动课教师胜任特.....................34-44
4.1 研究目的.............................34
4.2 研究工具..........................34-35
4.2.1 访谈工具.............................34
4.2.2 编码工具...........................34
4.2.3 辅助工具..............................34-35
4.3 研究方法.................................35
4.4 研究过程................35-42
4.4.1 访谈对象的选择.......................35
4.4.2 实施访谈............................35-36
4.4.3 访谈录音文本.................36
4.4.4 编码....................................36-39
4.4.5 统计、处理编码.....................39-42
4.5 研究结果......................................42-44
第5章 小学“学思维”活动课教师............................44-52
....................................................................
结论
本研究采用经典的胜任特征建模方法,使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及团体焦点访谈法,获取了小学“学思维”活动课教师的行为资料,以人类服务行业从业者的通用胜任特征词典为基础,分析得出了小学“学思维”活动课教师的基本胜任特征词典,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抽取出其核心胜任特征,建立小学“学思维”活动课教师的胜任特征模型。为将该模型用于测评一线“学思维”活动课教师的胜任特征水平,故在访谈、大量课堂观察以及自身教学实践体验的基础上,编制“学思维”教学情境测验来对适合做情境中做出行为选择的胜任特征进行测验,同时借用心理学中的科学测验,来对人格特征进行自评测验,在这二者结合基础上产生的“学思维”活动课教师胜任特征调查问卷对于更科学、真实地反映教师的胜任特征水平。在将目前在岗的绝大多数“学思维”活动课教师进行完胜任特征水平的调查后,研究者又借鉴了巨前国内企业、教育界基于胜任特征的培训对“学思维”活动课教师的培训提出了一些意见,望最大程度地发挥本研究的作用。本研究最终产生的主要结论有:
(1)小学“学思维”活动课教师的胜任特征模型由十项核心胜任特征组成,分别是学生中心导向、概念式思考、分析式思考、动机导向、主动性、理解学生、倾听与响应、自信、专业知识、创造性人格。
(2)由情境判断测验与人格自评问卷共同组成的《小学“学思维”活动课教师胜任特征调查问卷》,可以较好地测出“学思维”活动课教师的胜任特征水平。
(3)当前在岗的小学“学思维”活动课教师中,胜任特征水平整体一般,达到良好以上的不到一半,达到卓越水平的教师极少。基于胜任特征的培训需求极大。
(4)基于胜任特征的小学“学思维”活动课教师培训从内容上围绕胜任特征模型的五个层级进行,从形式上采用传统的指导式和新型的体验式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注重教师培训动机的激发,对培训效果的评价,不仅要在培训过程中及时、多样地进行,更要深入培训后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实证性评价。
探析小学“学思维”课教师胜任特征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学思维,活动课教师,胜任特征,胜任特征现状,胜任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