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与评估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4090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第一节多元智力理论观点述评

自从加德纳1983年在其著作《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多元智力理论 (或译为多元智能、多元才能、多元智慧,简称MI理论)后,多元智力理论开始引起了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此后,经过理论上的逐步完善,多元智力理论已成为心理学界研究智力的一种重要学说,而且通过在学校实践中的不断应用,多元智力理论己成为许多西方国家90年代以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

一、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
基于心理测量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智力是与生俱来,后天影响甚少的;智商决定一个人将来可达到的发展高度。加德纳对此进行反驳,认为人的才智总是具有领域具体性的(domain-specific),有些人专长数学,有些人专长文学,数学专长与文学专长并无必然的联系。智力测试测得的分数其实是数理和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而非一般智力。加德纳认为,不只是在智商测试中得高分才是智力高超的表现,那些象棋大师、小提琴家、体育世界冠军所拥有的也是一种智力。他从自己对智力认定的标准出发,把才能也看成是一种智力,认为我们应该更多考察世界各地的人们是怎样获得对他们的生活非常重要的技能的。比如在水手的群体中,智力就意味着航海的能力。这突破了传统智力理论只注重水平(horizontal)方向的认知过程即知觉、记忆、推理,而强调了垂直(vertical)方向的处理不同内容的特有方式,如视觉空间信息的把握,或用文字表述对事物的理解。他的智力概念就反映了这一思想,他认为,智力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能够针对某一特定的目标,找到通向这一目标的正确路线,文化产品的创造,则需要有获取知识、传播知识、表达个人观点或感受的能力。
加德纳认为,在界定一种能力是否是智力时,须考虑到下列标准:在大脑中是否有这种智力的特定代表区域,是否有些人在这种能力上特别突出或特别薄弱,而且这种能力的进化史也可以在其他动物上看到。..........
........

第二节小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的学校教育改革

多元智力理论从它提出到现在近20年,世界各地对它的兴趣仍在持续增长。仅在美国,至今已有上百所学校自称多元智力学校,每所学校、每个教师都从自己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出发来解释多元智力理论并将之应用于学校教育改革中。多元智力发展的学校教育可以贯穿整个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育阶段,但以小学阶段为最多,而从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现状来看,在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阶段推进多元智力基础的学校教育改革是比较切实可行的,所以本文就以小学教育阶段为例,探讨在我国进行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多元智力发展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正如多元智力理论所宣称的,不同的文化对智力的理解不同,不同的个体智力组合也不同。所以加德纳本人从不提供一份多元智力学校的实施标准,而主张各地的文化和师生特质才是多元智力学校的基本考虑因素。因此各所多元智力学校对多元智力的表达方式各自不同,都有自已的特色。但他们产生的一些基本原则,对每一个有效的多元智力应用而言,都是非常必要的。坎贝尔等人曾总结出成功的多元智力方案的这些基本原则:②
1.个性化的学校教育
传统“统一”学校教育观认为,现今世界中存在着一套基本技能和一些重要知识是每个人都必须掌握的。学校应该按统一的方式设置,所有的学生都应学习相同的课程,接受相同的教学方法和标准化的评估。而现在人们认识到,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能从单一的智力渠道上获益,传统的正式教育方式可能只服务于少数的一部分学生。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不同学科和领域的学习、知觉、记忆存在不同法则。而且随着知识的剧增,过去那种一个人可能掌握世界上所有知识,至少可以完全掌握某些重要知识的时代己一去不复返,所以每个人都必须选择学习的范围和重点,选择适合他自己的发展道路。...............
..................

第三节 小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的评估........................29
一、多元智力评估的理念.........................................29
二、小学生多元智力评估的方法.............................30
三、小学生多元智力评估表.....................................35

结语:
小学生多元智力的发展及其评估与当前世界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相适应,也是一个系统的、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教学课题,在美国等地己进行了很深入的研究与实验,许多成果值得我们借鉴。本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在小学中的应用作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介绍和探讨,力求建立一套本土化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模式,以对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能有所裨益。但由于作者本人水平有限,加之资料有限,难免疏浅,敬请各位老师、同学不吝指正。
研究表明,智力测验与类似情境下的学校学业成就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而与个体社会职业成就的相关性不高,因为智力测验与学校考试都是以简短问答或选择题为主,只侧重于考察言语智力和逻辑一数理智力,所以二者相关较高也就不足为奇。而由于智力测验在社会上的频繁应用,使得人们经常根据一个人的智力测验分数而不是其实际表现来判断、评价、选拔人才,人为造成智力测验高的人在升学、就业上的优势,并且有一些研究者故意抬高智力测验与社会成就之间的相关,造成人们的误解。传统智力测验的频繁使用,还产生了一些严重后果:学校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测验,学习成为以测验为本的学习,一切为考试而教;人们只考虑对学生进行人为分类或分等并贴上标签,以判断他们的弱项和短处,而很少花时间考虑怎么帮助他们;由于智力的正态分布,而且智力又是很大程度取决于遗传的,所以只有少数人属于高智商范围,教育成为这少数人的精英教育,(尚且不说这少数人是否真是精英)大多数人被定性为无法获得重大成功者,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