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问题的提出
1.1研究背景
近十一年来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各学科教学都在发生着大规模的变革。化学课程也不例外,新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内容和评价方法体系,最终完成本学科所要求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价睛感态度与价值观二维目标体系,对未来社会公民应该具备的科学素养进行有效、正确地培养。
教材作为课程改革的物化产物,在传递人类优秀文化知识、完成社会公民的教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具体体现,又是教师和学生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在课程改革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及其具体呈现方式是评价新教材是否符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和化学学科课程标准的依据。其中,教材的呈现方式对学生理解、巩固和运用知识和调动学生积极性都起到很大作用。
再者,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既是中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培养创新意识的不竭源泉。新教材实验体现构建主义的学习策略,新增了活动与探究、家庭小实验和实验习题,实验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体现在不同的栏目中。因此,选择合适的化学实验内容及其有效的内容呈现方式,建立对教学过程和最终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评价体系,都将有利十第一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知识的建构发展。
1.2研究目的
基十以上研究背景,选择了“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调查研究”的研究课题。先对新课程改革思想指导下编写的二种版本选修教材《实验化学》进行了实验数量、实验内容选择、实验呈现方式二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着重选择了二种版本中相同的实验内容“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海带中碘的提取”两个实验进行了实例调查和!评价分析。本课题旨在甄选适合学生发展的化学实验教材呈现方式以及化学实验表现性评价方法,为一线中学化学教师教学提供必要的参考建议。
第二章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2.1国内外关于化学实验内容呈现方式的研究
美国《现代化学》中实验的编排方式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由文献可知其教材中各种类型的实验分别采用了穿插编排和集中编排(教材后集中编排或单独成册集中编排)两种方式:桌上研究((DESKTOP工NVEST工GAT工ON)和演示实验((DEMONSTRAT工ON)分散穿插编排在教材的各章节中;教科书中的实验计划(N-TEXT LABORATORY PROGRAM)集中编排在教材的p. 784-891。其编写体例也各具特色:所有桌上研究的编写体例几乎都是一致的,均由【材料】、【步骤】、【讨论】等几个栏目组成的;演示实验的编写体例有的演示实验连实验名称都没有,仅仅是一段话描述,有的演示实验既列出实验步骤,又设置有【安全】、【处理】等功能支持性栏目。教科书中的实验计划可以说是一本完整的实验教学用书,不但提供了实验室安全规则、安全符号、安全测试等内容,还有实验前的技能训练(Pre-Laboratory)o
朱鹏涛等人对美国新版高中化学教材CHEM工STRY: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化学:概念与应用)的实验体系从内容的编排及其设计特点进行了介绍和分析。要求实验设计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情感,体验化学与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由文献可知其中实验内容的选取注重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实验过程的设训一强调:活动性一通过活动让学生多动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维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尊重。探究性一教材中实验的设计突出趣味性、启发性与思考性的同时,重视化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以生动的问题引出实验内容,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引导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性一教材中的实验设训一突出了“情境一问题一探究一结论一应用”的实验模式。学生在实验中通过观察、分类、测量、假设、分析、交流、评价和反思,体验到了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种种情感经历,有助十科学方法的培养,增强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实验目标强调表现性目标的设计,鼓励学生创新。
2.2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的发展趋势
在国际科学教育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教育部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力求构建新的高中化学课程体系。课程新理念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高中新教材实验部分比较后,化学实验呈现出很多新特点,其发展呈现以下新趋势:
①实验类型灵活多样,加大实验探究活动的比例。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②实验改革正在朝生活化的方向进行,实验教学注意渗透“科学、技术、社会”STSJ教育理念;
③定量试验的比例在加大,注重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形成;
④密切科技发展前沿,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引进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手段。
这些化学实验发展趋势都可以作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同时也可以评价教材编写是否符合新课程目标的标准。
2.3国内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
由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效果优劣直接体现在学生对内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是否在思维上建构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技巧、学生是否形成了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我们对以上各种问题的了解都需要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标准,因此评价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可以运用新课程背景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理论,进在实际化学实验教学中,提出教师对学生进行实验学习后的合理的评价标准。
第三章 三种版本《实验化学》内容........................19-25
3.1 内容选择及数量.........................19
3.2 实验的内容组织方式.........................19-21
3.2.1 “化学实验基础”方面的.........................20-21
3.2.2 “化学实验探究”方面的分......................21
3.3 实验的栏目设置情.........................21-25
3.3.1 栏目种类........................21-22
3.3.2 栏目功能的分析.........................22-25
第四章 三种版本教材中的两个.............................25-37
4.1 三种教材的实验内容呈现方.....................25-29
4.1.1 “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调...................25-27
4.1.2 “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27-28
4.1.3 调查结果总......................28
4.1.4 调查结果明显差....................28-29
4.2 不同学习水平学生对实......................29-31
4.3 学生对教材内容呈现.................................31-32
4.4 教师对教材内容呈现方...........................32
4.5 建立相应有效..............................32-37
.....................................................................
结论
通过对不同版本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比较得出研究结论:
(1在详细分析了师生对不同教材的评价意见后,可以看出3种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呈现方式在不同方面各有特色,但总体上师生的看法相对一致。
(2)显然3种教材的实验内容呈现方式整体上能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同时对十不同学习水平学生对实验内容呈现方式的高低要求,表明我国实验教材要大胆、勇敢地往“活动中心”改革,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实验权。
(3)大部分学生更喜欢从感性方面评价教材实验内容呈现方式,如图像系统和版面设计等,是因为学习者容易接受图像类这样能给学生直接印象的信息;教师则倾向十从理性方面进行评价,这样更加有利十教师按部就班地展开实验教学。
(4)针对学生的评价意见,结合实验内容的呈现方式,设计了相应实验的活动表现性评价表。评价表主要针对实验的整个过程(实验准备、实验过程步骤、实验态度、实验反思等)设计主要的评价项目,分别从学生的过程方法、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维度全面评价学生。最重要的是进行评价时除了传统的教师参与评价外,调动学生及家长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较为全面的评,以正确的认识自己。通过这些评价量表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发现教材的运用过程、教师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足之处,反过来指导教师调整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教学策略等等。
普通高中化学实验内容呈现方式的调查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普通高中,化学实验教材,内容呈现方式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