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次课改以来我国初中文科综合课程改革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4255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绪论

(一)文科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设置的背景

   20世纪80, 90年代开始,面对科技资讯的迅速更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使人们普遍开始意识到以教育专注十经济发展、忽视人的自身发展的教育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显现出来,世界各地在基础教育方面几乎按照相同的步伐进入到了改革的阶段。尽管不同国家与地区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变革和挑战也有一些差异,但大家所需回应的课程发展的议题却是非常相似的,那就是:应对社会发展需求、优化现有教学模式、更新已有教育观念、培养具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人才、增强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我国改革开放的二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二十年,同时也是我国逐渐与其他国家加强联系、积极地逐步融入世界的二十年。

   在建国之后的半个世纪内,我国在基础教育方面已经进行了七次较大规模的课程改革,尽管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现实状况,同时发表展的要求与青少年肩负的历史使命之间的反差也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我国原有的课程目标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局面,我国的基础教育业已经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局面。我们倡导推行素质教育,可是,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如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使科学精神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教育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如何在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形成有利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道德规范;如何在扩大开放、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情况下,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精华①,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全面、健康、充分的发展,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保持教育的稳定,又要快速、广泛、良性的发展,已成为摆在我国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突出问题。

  
(二)研究文科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设置的现实意义

   初中文科综合课程的设置是当前我国课程改革领域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世界其它国家基础教育领域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我国初中文科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社会》)从在上海、浙江等地“萌芽式实验”到2001年38个国家教改实验区的确立,再到现在持续进行的探索,已经走过了将近20年的教育教学探索发展之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浙江省、深圳市等一些地区,初中文科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已经完全替代原有的历史、政治、地理分科教学。当然,综合课程改革实验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或者说一定成功的。以武汉地区为例,武汉市武昌区作为2001年38个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率先进行课改实验,初中实行历史与社会课程,并目‘课改实验区也逐步由武昌区扩大到武汉全市范围。2006年,初中文科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在武汉全市推广,2009年初一年级开始放弃历史与社会课程、再次实施分科教学,2011年最后一届实施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初二学生毕业。武汉市全市范围内的历史与社会课程,共实施进行了四届六年。应该说在初中综合课程的课改试验中,武汉市以“失败结束”。尽管武汉市初中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科学)再次走向单一的分科教学,但并不能否认武汉市在课程改革探索过程中的贡献。武汉市青山区任家路中学胡国庆老师说:“在武汉市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它对教师是有帮助的,对课程、对教学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武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由综合课(历史与社会)再到重新分科,并不是历史与社会本身的问题,}fn是由其他问题造成的牺牲品”。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让我们石‘到了综合课程在实施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为我们的课程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具有现实意义的借鉴。

   2011年下半年,在深圳市初中范围内,也曾出现关十理科综合课程科学以及文科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继续与废除的讨论。科学和历史与社会还要继续吗?科学和历史与社会能否最大程度上发挥它的优势、让学生、让家长、让社会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成果呢?这些问题已经很现实的摆在了在初中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面前。

   作为从事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一线教师,希一望通过对深圳市罗湖区历史与社会教学开展的历程、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对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探讨,总结初中文科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在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留给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启示等,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石法,以期对初中文科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的完善与推广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文科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教学研究现状

   历史与社会课程实施十年来,在一线从事历史与社会教学的广大教师也逐步的由原来的不适应、学习向研讨、深化转变:作为历史与社会课程改革的发起者与教材编写者,也在教材内容、设计意l冬l上不断的进行探索与改进。在此期间,广大从事历史与社会课程改革的专家学者、以及从事一线教学的任课教师,在如何适应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如何借助历史与社会教材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等具体案例方面写了大量的相关文章。浙江省宁波市外国语学校杜晋萍老师,在其学校网站上共列举了课改之初2002-2006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历史与社会相关论文资料题录多达87篇,2007-2011年在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历史与社会教学论文更是超过了200篇。从现有的论文中,我们可以石‘出,在历史与社会课程实施之初,广大教师的研究大多以一种仰视的角度来石‘待历史与社会课程改革,站在历史与社会课程内部石‘问题、谈想法。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以及教师对历史与社会教材的感悟,研究的对象与层次也在逐步的深入,但这些研究很少通过大范围的调查来从相对宏观的角度对历史与社会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更深入的改革建议。应该说这一缺失,是当前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需要待解决的问题。

  
(四)本文研究思路和方法介绍

   2001年9月,深圳市南山区作为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在初中开展文科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此后,随着改革的逐渐深入,其试点工作也由南山区推广到深圳全市,并作为深圳市中考统考科目之一。作为从事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一线教师,对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更加直接的感受。因此,本文在写作的过程中,将通过对深圳市罗湖区实施历史与社会课程改革10年来的历程、大事件进行梳理:对罗湖区相关教师教学背景情况、教研发展情况等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对罗湖区学生生源状况进行摸底调查,以罗湖区历史与社会教学发展为研究基础,就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材问题、学科关联问题、教师发展问题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对课程改革的进一步进行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与........................... 18-22

(一) 历史与社会的...............................18-19

(二) 历史与社.....................................19-22

二、 当前罗湖区历................................ 22-33

(一) 罗湖区现有初中......................... 22-26

1. 罗湖区现有初中学........................ 22-24

2. 罗湖区现有初中学校...........................24-26

(二) 罗湖区从事历史与社....................... 26-30

1. 罗湖区历史与社....................................... 26-27

2. 罗湖区历史与社会任课...............................27-30

(三) 近年来罗湖区历史与社会教............................ 30

(四) 罗湖区历史与社会教师教................................ 30-33

三、 罗湖区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主.............................. 33-45

(一) 罗湖区历史与社会中.................................. 33-40

1. 历史与社会学科在中考科.......................... 33-34

2. 罗湖区历史与社会现有中.................... 34-36

3. 罗湖区(深圳市)历史与社会中............................... 36-40

(二) 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师年龄结构、学科........................ 40-43

(三) 历史与社会教材和科学............................................... 43-45

四、 文科综合历史与社会课程改革带来的启示 45-52

.....................................................................................

结论

   教育不分国界更不分种族,当前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几乎同时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却包含着基本相同的内容,那就是课程改革、教育结构改革以及教育绩效改革。课程改革则是教育结构改革、教育绩效改革的前提,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自2001年9月开始的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由试验到扩展,再到壮大,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在改革的进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遇到一些挫折,但这却并不能阻止课程改革的前进脚步。作为此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的实施综合课程,理论上说综合课程的实施有利十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十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但现时社会中综合课程的实施却困难重重,很多地方开始走“回头路”,重新走向分科教学。这里,既有一线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家长的原因,更有教育改革决策者的原因。作为一线教师,教师专业素养、教师积极性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十败;作为学生家长,没有立足未来,用短浅的视线看待综合课程,左右了课程改革的进与退;作为教育决策者能否适时准确的在不改变课程改革大方向的前提下,及时调整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的具体策略,改变课程改革中的不足之处,影响到了课程改革的兴与衰。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