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毕业论文篇一:河南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情况调查研究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缘由
随着全球掀起的“汉语热”浪潮,大量的孔子学院在各国成立。截止 2015 年12 月 1 日,全球 134 个国家(地区)建立 500 所孔子学院和 1000 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设在 125 国(地区)共 500 所。这也促使汉语国际教师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因此,国内高校纷纷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短短十年时间,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高校达 112 所,各高校的培养模式各有不同,但作为相对“年轻”的专业在培养方面也会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如相关基础理论研究较少,相关课程设置不够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这赋予了相关的调查研究更高的价值,同时可根据具体调查研究反馈为以后的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可行性的培养建议。我国政府对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重视度逐渐增大。在国外,从 2004 年在韩国首尔建立第一所孔子学院,至今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 500 多所;在国内,也加强了对汉语教师的培养,2007 年在 24 所重点院校试行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招生;国内外对汉语国际推广的研究相应增多,也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培养现状和培养方案进行研究,提高了人们对汉语国际教育推广的认识,丰富了汉语国际教育的理论体系,引导了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日益完善和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对我国国内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方案进行研究,从而来探讨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以及我国教育体系中应用型学位的培养方案。
..........
第二节 我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概述
随着中国经济大跨步式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使得汉语在国际语言中的重要性也越发突出,汉语成为联合国五种常用语言之一,世界各地学习汉语的人数急剧上升。据统计,2003 年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约 3000 万1,2011 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 4000 万2。至 2014 年底,全球各地汉语学习者已超过 1 亿人,全球开设了汉语课程的国家有 109 个,共 3000 多所高等院校。目前,世界主要国家汉语学习人数正在以每年 50%,甚至更快的速度增长,汉语已经成为国际上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语言3。据统计,2016 年共有来自 205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44 万名外国留学人员来华学习,比 2013 年增加 25,167 人,同比增加 13.62%,比 2012 年增长了 35%,中国已成为亚洲重要的留学目的国4。这些数据表明,在“汉语热”不断升温的环境下,学习汉语的人数一直呈快速上升之势。世界范围内汉语学习者数量大幅度增加,对汉语教师的需求也相应增大,为了满足全球汉语学习者的需求,为了增进中国与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为了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经济、文化、科技之间的交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汉语推广工作,并将汉语推广提升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战略。 在国外,国家汉办建立了孔子学院,给世界各地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汉语教材和正规的汉语学习渠道。截止 2015 年 12 月,中国已经在 134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500 所孔子学院和 1000 个孔子课堂,在孔子学院学习的学生共达 190 万人。5各地孔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逐步形成了具有不同的办学模式和开展了风格各异的汉语课堂和文化交流活动,帮助了各地汉语学习者,受到了当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
..........
第二章 河南省四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的调查问卷的设计实施与统计分析
本章中运用定量的问卷调查对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以及安阳师范学院的 2015 级和 2016 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利用了 SPSS 软件进行了数据统计和信度分析,最终将调查结果做成了表格、饼状图、柱状图等。本章就调查结果对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这四所高校的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情况和实习就业进行分析。问卷调查从宏观的角度总结了河南四所高校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培养方案的特点,为访谈中的定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情况
问卷是基于河南省四所开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培养单位进行的,内容涉及到各培养单位的生源情况、课程设置、实习就业等。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笔者对河南省四所有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高校(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安阳师范学院)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对象为这四所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 2015 级和 2016 级的在读研究生。根据这四所高校研究生院的学生数据,其中郑州大学在读人数为 104 人,其中 2015 级为 54 人,2016 级为 50 人;河南大学的在读人数为 50 人,其中2015 级为 30 人,2016 级 20 人;河南师范大学的在读人数为 34 人,2015 级 16人,2016 级 18 人;安阳师范学院的在读人数为 91 人,其中 2015 级 40 人,2016 级 51 人。另外,部分学生处于在国内外实习阶段,这为调查带来了很多不便。基于以上因素,同时为了对比这四所高校培养的差异性,最终将本研究对象界定为 2015 级和 2016 级所有在读学生。最终收回问卷 201 份,其中 2016级 106 份,2015 级 95 份。
........
第二节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笔者收到了 201 份问卷,通过反馈来看,女生共 181 人,占 90.05%;男生共 20 人,占 9.95%。其中郑州大学共收回问卷 72 份,男生 7 人,女生 65 人,男女比例约为 1:10;河南大学共收回问卷 33 份,男生 2 人,女生 31 人,男女比例为 1:15 ;河南师范大学共收回问卷 27 份,男生 2 人,女生 25 人,男女比例约为 1:13;安阳师范学院共收回问卷 55 份,男生 6 人,女生 49 人,男女比例约为 1:9.如图 1。男女比例悬殊之大可以看出:汉语国际教师这一职业更受女生的欢迎,这也对各培养单位在设计课程设置时有指导意义。在对这些学生的本科专业背景进行调查时发现本科专业是对外汉语的有 104 人,占 51.74% ,汉语言文学的是 59 人,占 29.35% ,英语专业的是 26 人,占 12.94%,其他专业共 12 人,占5.97%,包括会计、国际贸易、新闻学、财政学、金融学和日语等。
.........
第三章 河南省四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 ........ 26
第一节 河南省四所高校汉硕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 .......... 26
一 生源背景复杂,学生对未来的规划不明确 .... 26
二 学生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薄弱,无法很好的胜任教学工作 ............ 26
三 部分课程与实践脱节,课程存在重复和漏洞 ......... 27
四 学术意识薄弱,专业不精不专 ...... 28
五 实习的时间、内容和考核标准过于随意 ........ 28
第二节 对河南省四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现状的建议 ........... 29
一 优化生源结构,明确发展前景 ..... 29
二 需有针对性的加强汉语专业知识和外语能力的培养 ...... 30
三 注重课堂见习,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30
四 加强对学生的学术要求,严把教学和考核的质量关 ...... 31
五 积极建立实习基地,严格执行实习考核制度 ......... 31
第四章 结语 .......... 32
第一节 结论 .... 32
第二节 不足 .... 32
第三章 河南省四所高校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虽然开设的时间不长,但是各院校已经取得可喜可贺的成绩,对于已暴露的问题稍加改正便可促使本专业更好的发展。各培养单位虽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了很好的培养方案,但也存在可完善的地方。以下对专业培养现状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第一节 河南省四所高校汉硕专业研究生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
报考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并无专业限制,调查显示有的学生的专业背景与汉语国际教育相差甚远,生源背景复杂以至学生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培养的时间较短,任务较重,培养的人才将来的就业是面向海外的汉语教师,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汉语基础知识和外语水平等专业技能,那么非语言类的本科生无法在短期的研究生阶段的培养就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在短时间内将基础不太好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专业的汉语教师几乎是不可能的。 学生攻读研究生的原因往往是与学生个人的前途有关,据调查显示有大部分学生攻读的目的是就业。然而由于学生盲目报考、专业跨度大和院校的局限性等问题,出现了学生攻读研究生之间无所适从,对未来的前景规划不明确,毕业时出现“就业难”的问题。
........
结论
本文是在引言部分提出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产生背景、发挥着那个现状、学科来源和培养方案等,笔者是从国家提出的培养方案的角度出发来阐述的。本文的重点是第三章,通过对河南四所院校的调查,以客观的眼光来对比分析了这四所院校的学生来源、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培养方案等内容。而后在第四章中对分析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得出以下的结论:一,各院校以国家培养方案为依据,提出了自己的培养方案,自开设本专业以后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可完善的地方。二,各院校的生源结构均表现出复杂性,应严把招生关,求得自身院系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质量。三,各院校的课程设置应做到理论与训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与注重学生的学术意识相结合,真正使学生做到可以胜任海外汉语教学的工作,培养成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四,注重培养学生海外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学生国内求职能力,使明确自身的发展前景,做好职业规划。虽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但是在各院校的积极发展下已取得了不少成绩,只需在此基础上对存在不足稍加改动,便可大大促进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发展。
.........
参考文献(略)
教育教学毕业论文篇二:一组“大”类近义词的对比分析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绪论
一 研究意义
长久以来的历史证明,政治和经济发达地区的文化会对落后地区产生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就包括语言方面的影响。发达地区的语言具有强大的吸附力和辐射力度,这一点也被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经历的变化所证明。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政治的不断强大,我国的语言,也正在一步一步走向国际社会。作为全球最多人口使用的语言,汉语的学习和使用成为国际社会的一种趋势和时尚。 为了适应国际社会持续升温的汉语热,国内和国外都对汉语教学保持了高度关注,并且加大了对汉语教学的研究力度。国家常设机构“国家对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以及“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的成立和发展大大推动了国内和国外的对汉语教学事业发展。孔子学院更是让国内有志于从事对汉语教师事业的人才与国外想要学习汉语的学生直接进行教学交流。截止 2016年年底,全球已经有 140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512 所孔子学院和 1073 个孔子课堂,其中亚洲有 32 个国家和地区共建立 115 所,非洲有 33 个国家共建立 48 所,欧洲有 41 个国家共建立 170 所,美洲有 21 个国家共建立 161 所①。各地的孔子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和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受到当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 我国的对汉语教学真正发展成为一项事业,成为一门学科,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的。1950 年 7 月在清华大学成立的第一个对汉语教学机构“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算起来至今已经有将近 70 年的历史了。到现在,一共有120 所学校招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专业研究生。覆盖了全国整个地区。每年都为国内和国外的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大量的人才。
.........
二 研究现状
赵金铭在《对外汉语教学概论》②词汇教学部分中提出,在教学中词语辨识的主要任务就是辨析近义词。准确把握近义词之间的词义联系和差别,是学好用好汉语词语的基本功。他提出近义词辨析可以从词的概念意义,附加色彩和语法功能三个方面进行。在概念意义上存在着表现重点、概括范围和语意强度等不同的差别,需要我们用心琢磨和体会。如“询问—咨询”,“咨询”表示就一定的内容向专业人员和机构打听,“询问”在于查询不知道的事情,这就是侧重不同。他认为同近义词辨析是一项非常浩瀚而细致的工作,使外国学生掌握近义词的要点,选取最准确最恰当的辨析角度,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所要做的一项艰巨工作。 齐嘉霖在《含同语素双音节混用的偏误分析—基于 HSK 动态语料库(高等)的甲乙级双音节动词的考察》③中对含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节词,尤其是双音节动词进行了分析讨论。收集了 HSK 动态语料库中所有甲乙级双音节动词所出现的偏误语料,进行了偏误分析。主要从汉语本体的因素,教材设计和教师的解释因素,学习者自身因素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动词混用的原因。发现动词混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从汉语本体上来讲,有语素意义不同引起的偏误和感情色彩不同引起的偏误。二,从学生自身的原因来分析,有学习策略的影响和心理词典的影响。三,从学习环境的角度分析,有教材的原因以及老师教学的原因。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学策略,建议将语素教学作为词语教学的基础,注重词汇教学中的偏误分析,利用语境习得词汇等。根据已有的语料,设计出关于同语素双音节词的教案,以印证教学策略。
..........
第一章 “伟大、高大、巨大、广大”的形成与应用
要研究“伟大,广大、巨大、广大”的形成,首先要研究它们的相同语素“大”字的含义。列举出“大”字在现代汉语中几种含义来分析“大”字意义的演变规律。从双音词形成机制这一角度来研究“大”字是如何由单音节词汇变成“伟大、高大、巨大、广大”这四个双音词的,了解它们的构成机制以后,对这四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加强对这四词的了解。
第一节 词素“大”的含义分析
词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变化的,有时词义会扩展,有时会缩小,有时则有所会改变。“大”的意义也经历了一系列发展。 首先“大”字的意义变化是线性发展。“大”的本义是“体积大”,表示空间的度量,这是“大”的第一个意义范畴。如“大桥”“大树”。后来这一客观的概念逐渐变得抽象起来,“大”不仅可以用来形容具体的事物,还可以用来形容一些抽象的东西,如“大奸大恶”,“大德”等。之所以能够有这样的衍生,是因为无论是形容具体事物还是抽象事物,都想表达“多、大”的意思。既然一件事物又多又大,那么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人们也会重视起来,这时,“大”又有了“重要”的意义。从“重要”这一意义中又发展出一件事情的“大部分”“大多数”的意义,也就有了一个表示模糊的概念:大致、大意、大约、大抵、大概,表示根据事情的大部分来进行推测,判断。
........
第二节 “伟大、高大、巨大、广大”的产生及其形成机制
经过对“大”字意义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我们了解到“伟大、高大、巨大、广大”四词中的“大”是由基本义“体积大”发展而来的。为了对四词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还需要知道这四词的产生以及是如何由“大”变成“伟大、高大、巨大、广大”的。“伟大”一词形成于唐代,用来形容身材外貌,意为身材高大,外貌不凡,可形容人,也可形容兽。“伟大”第一次使用是在《大唐西域记》中: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国南界大山林中多诸野象,其形伟大。” “伟大”在句中的意思是巨大,魁梧。第一次使用后,“伟大”便多以形容身貌出现,直到清代,才有崇高崇敬的意思。 “高大”一词产生于战国末期,最开始没有“又高又大”的意思,而是重大、重要的意思。第一次使用是在《韩非子》中: 战国.韩非《韩非子.难一》:“所问高大而对以卑狭,则明主弗受也。” 句中的“高大”表示“重要的事情” “巨大”一词形成于西汉,表示尺寸,体积,容积大的庞然大物,作名词。首次出现是在西汉的《淮南子》中: 西汉.刘安《淮南子·俶真训》:夫牛蹏之涔,无尺之鲤;块阜之山,无丈之材,所以然何也?皆其营宇狭小,而不能容巨大也。
...........
第三章 “伟大、高大、巨大、广大”的偏误分析 .... 21
第一节 中介语理论与偏误分析 ......... 21
第二节 “伟大、高大、巨大、广大”的偏误类型及分析 ..... 22
第三节 “伟大、高大、巨大、广大”偏误产生的原因分析 ............ 28
一 汉语的自身特点 ...... 28
二 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母语负迁移 ............ 29
三 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 29
四 教师教学的方法 ...... 30
第四章 “伟大、高大、巨大、广大”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 31
一 义素分析法 .......... 31
二 反义词对照法 ........ 31
三 词语搭配分析法 ...... 32
四 加强日常练习和预防 ........... 33
五 加强对近义词词典的学习和使用 .......... 34
第四章 “伟大、高大、巨大、广大”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一 义素分析法
义素是构成词义最小的意义单位,也是词义的区别特征。义素分析法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辨析常用的方法,一般是用来辨析合成词的词义,主要强调语素义。 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上教授“伟大、高大、巨大、广大”时,首先可以找出这些词语的共同特征和区别特征,即相应的义素,然后将其列举出来。讲清楚它们的关系。由上表就可以清楚的认清这四个词有哪些义素,不具备哪些义素,在运用时就能更加精确。汉语的这种语义特点就决定了老师在讲授词汇的时候,应该采取分解和归纳联合的方式,分解到每个义素的个体意义以及义素和义素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在理解义素的基础之上就可以理解词义,进而能够合理的运用词汇。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学生出现一些词汇偏误,还可以增加学生词汇量的积累,以及调动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
.........
结语
本文意在通过对“伟大、高大、巨大、广大”一组词进行词义和句法功能上的对比分析,加强对这组“大”类词组的认识和了解。并通过搜集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和中山大学国际汉语学院的《汉语偏误标注的汉语连续性中介语语料库》中关于这四词的偏误语料,进行偏误分析,总结容易出错的偏误类型,如词汇意义混用,语法偏误和汉字书写偏误等,并对偏误进行分析。总结出产生偏误的原因,即汉语本身一词多义和近义词较多的特点,母语的负迁移,学习者的回避策略和类推策略和教师教学的方法问题等。提出了以语素分析法、反义词分析法、词语搭配分析法和加强日常练习和编写近义词词典的教学建议。希望能够以此来加强对外汉语教学中“伟大、高大、巨大、广大”一组词的近义词教学。 但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第一,目前国内通过网站可以参考的偏误语料库较少,也就导致所搜集到的典型偏误语料较少,没有完全的代表性。且以上谈到的两个语料库中语料大多是手写原版语料,有些字体难以辨认,甚至不可归入偏误类型当中。第二,在分析偏误产生的原因时,只能根据已有的材料进行分析,并没有分析深入的教学实际,所以难免会有所偏颇。第三,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在对偏误语料进行分析和提供教学建议时,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给予批评指正。 根据以上不足,笔者建议,建立针对性的近义词偏误语料库,能够更好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分析偏误原因和给出教学建议时,更加具体有效,结合教学实践。推动对外汉语近义词教学的发展。
.........
参考文献(略)
教育教学毕业论文篇三:初级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英文释义研究
绪论
选题缘由
据 2015 年《孔子学院年度发展报告》提供数据,截至 2015 年全球共有 135个国家建立了 500 所孔子学院和 1000 多个中小学孔子课堂。全年孔子学院的专、兼职教师达到 4.4 万人,全球参加各类汉语考试人数达到 600 万人。此外,截止 2015 年,国家汉办已出版了 50 多个不同对照语言的汉语教材版本,供 90 个不同国家的大中小学使用。①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汉语已经受到全球多数国家的关注和重视,随着我国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内外的汉语教学工作也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2016 年 9 月,笔者有幸参与了郑州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初级班的教学实习工作。在这期间,看到留学生造出这样一些句子: 我去见面我的朋友(我去见我的朋友); 我帮忙我的同屋写作业(我帮助我的同屋写作业); 他很短(他很矮); 老师说:“你一定来上课。”(老师说:“你必须来上课。”) 我发现造成学生产生这类偏误的原因是大多是由于教材上的英文注释。比如在教材和其他翻译工具上,“矮”和“短”的注释都是“short”、“帮忙”和“帮助”的注释都是“to help”。我认为由于教材将生词注释处理得太过简单,没有说明相近词汇的意义区别和具体用法,导致学生出现了此类偏误。因为对于初级班的留学生来说,要学习汉语词汇,除了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之外,另外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教材上的注释来理解和掌握汉语知识。由此可见教材中的注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是极大的。 虽然目前国家汉办出版了几十种适用于不同语言背景的学生学习的汉语教材,但是就国内的留学生来说,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汉语教材都是英文注释注释版本的,比如常见的综合课教材《发展汉语》、《新实用汉语课本》、《博雅汉语》和《汉语教程》等。考虑到教材繁多,本文选取的是《汉语教程》(修订本)(2006)第一、二册(北京语言大学出本社出版、杨寄洲主编)和《新实用汉语课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刘珣主编)第一、二册中为主要研究对象。这两套教材都有英文注释版本,并且它们在国内外的汉语课堂上都广受好评,所以在英文注释方面和教材编写的其他方面都具有代表性。
..........
研究意义
根据《汉语综合课教材论》(表册)(倪明亮 2012),我国已出版了超过140 种正规的初级汉语综合课教材,其中至少有 97 种教材属于英文译释本。纵观国内各个高校的汉语课堂,我们也可以发现英语已经成为留学生在习得汉语的过程中使用的最主要的媒介语。对于使用英语作媒介语的教师和学生来说,英语能否正确地解释、转述、传递信息不但会影响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有效沟通,更能直接影响留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和掌握。 但是目前,我们发现当今普遍使用的汉语教材中的英文注释都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生词注释刻板化、注释方式多采用“一对一”的策略、语法释义有过多的术语、文化讲解不足等。如教材《汉语教程》(修订本)中的生词讲解模式为生词——词性——拼音——英文翻译,关于词汇如何使用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几乎没有任何附加的举例和说明。我们可以理解为,考虑到学生掌握的汉语有限,初级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英文释义都比较简洁。但汉语中有很多词汇,其意义跟英语并不是一对一的,曾经就有学者提出过世界并上不存在“语言 1=语言 2”的公式,因此,用英文刻板地将汉语词汇的基本义翻译出来作为注释在很多情况下都太不适用。所以,为了促进初级对外汉语教材在编写和释义方面的改进、充分发挥英文注释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减少学生因注释不当而产生的偏误,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初级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英译问题。 在理论意义方面,研究这一课题可以通过语言对比的方式,深入揭示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另外在教材中的生词注释方面,本文将归纳出常见的生词释义方法,结合《新实用汉语课本》和《汉语教程》,分析教材注释的不足之处,为教材英译的编写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
第一章 《汉语教程》和《新实用汉语课本》中的词汇释义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一种语言的词汇越丰富,该语言的表现力也就越强。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者掌握的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他运用该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对汉语处于初级水平的留学生来说,要理解和掌握课本中的生词,除了听老师讲解之外,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依靠课本中对生词的英文翻译来自学。所以教材对汉语词汇的释义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应当特别重视教材中的词汇英译问题。
第一节 初级对外汉语教材中词汇释义的常用方法
关于对外汉语教材的生词释义问题,很多学者都提出过意见。张连颖(2005)在其论文《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词语注释研究》中详细叙述了“英注”(用英语注释)与“汉注”(用汉语注释)的问题。现在学界内多数教师都认同“英注”适用于初级对外汉语教材,而“汉注”则适用于中高级汉语教材,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发展汉语》的初级、中级、高级汉语教材中的注释便采取的是从“英注”过渡到“汉注”的方式。根据统计和分析,他指出在对外汉语教材的生词注释方法方面,利用图片法和漫画法来注释生词是最可取的,教材中大约只有 5%的生词必须使用媒介语来注释。他的提议大胆而独特,但笔者认为利用媒介语或者目的语做注简明直接又不失严谨,如果多数词汇都用漫画、图片来解释,那么教材的编写工作会变得很繁杂,况且每个人对漫画和图片都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所以这可能会有损教材的权威性。所以,对来自不同语言背景的成人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来说,教材中的生词选取英文做注还是最合适的。 英文注释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晏懋思(1994)提到过的同义词互参法、范畴限定法、直译意译互参法、常用义与语境义互见法①;张竞(2014)提出的“一对一”的释义方式、“一对多”的释义方式、“多对一”的释义方式、“对应词语空缺+译释”的译释方式②;王珊(2008)提出九种常见的英文注释法,包括同义词语对释法、详解法、替换法、音译法、回译法、语法注释、语用注释、译注法、和综合法等③。本文在参考前人所总结的释义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这两套教材,归纳总结出了五种最常用的生词英文注释方法,包括“一对一”释义法、“一对多”释义法、括注法、语素法和综合法。
.......
第二节 《汉语教程》和《新实用汉语课本》中词汇释义的优缺点
这两套教材在词汇的英译方面各有特点,相比起来也都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经过考察和分析,笔者将二者在词汇释义方面的优缺点归纳如下:与《新实用汉语课本》相比,《汉语教程》在生词注释方面最大的优点是用汉语注明了生词的词性。由于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英语和汉语在词汇上有很多不对应的地方,比如汉语中有离合词、量词、区别词、语气词、助词、拟声词(象声词)等,而英语中几乎没有这几类词。本文认为采用汉语标注汉语词汇的词性,尤其是英文中空缺的词类,会比英文翻译更直接、准确。另外在词缀方面,课本也用汉语注明了前缀或者后缀(尾)。例如: 着呢:(助)(used to indicate degree)very;quite(第二册上,第三课) 分:(量) point;mark(第二册上,第二课) 家:(尾) a specialist in certain field(第二册上,第五课) 门:(尾)(a suffix expressing plural)(第一册下,第二十一课) 哈哈:(象)(sound of laughter)(第二册下,第二十课).
..........
第三章 《汉语教程》和《新实用汉语课本》中的文化释义 ..... 29
第一节 两套教材在文化讲解和释义方面的差异 .... 29
一 《汉语教程》中文化讲解和释义的情况 .... 29
二 《新实用汉语课本》中文化讲解和释义的情况 ....... 30
第二节 文化知识在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地位 ........ 31
第四章 对初级对外汉语教材中英文释义的编写建议 ........... 33
第一节 对词汇释义的编写建议 ......... 33
一 词汇释义应力求准确、简洁 .... 34
二 词汇释义应适量添加常用的搭配示例 ...... 36
三 采用语素法注释汉语中的复合式合成词 .... 36
第二节 对语法讲解和释义的编写建议 ............ 36
一 语法讲解和释义应简洁明了 ..... 36
二 采用英汉双解的方式注释语法知识 ........ 37
三 适当增加例句和练习 .......... 37
第三节 对文化讲解和释义的编写建议 ............ 37
第四章 对初级对外汉语教材中英文释义的编写建议
赵金铭(1998)曾指出对外汉语教材语言注释中出现的问题多是“语法注释烦琐,术语过多;外文翻译艰涩难解,形同虚设”①等。其实,对外汉语教育事业发展到现在,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间,各类优秀的汉语教材层出不穷。随着中外语言和文化的深入交流,我国很多优秀的汉语教材已经纠正或者避免了诸如“外文释义太生硬晦涩”或者“专业性太强”之类的问题。但是,在英文释义方面,前人总结的正确的经验和理论到现在依然是受用的。赵金铭在《论对外汉语教材评估》(1998)中提到过,教材在外文注释上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淡化语法,少用概念和术语,加强交际 2、语言现象的注释简明、扼要 3、外文翻译准确,具可读性 4、注重词的用法及使用条件的说明 5、例句精当,可以举一反三② 这五点要落实到教材的编写中是有很大难度的,它们既是对外汉语教材英文释义应该坚持的准则,也是外文释义应该达到的基本标准。相比其他教材而言,《汉语教程》和《新实用汉语课本》在英文释义方面都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下面是本文针对这两套教材中英文释义方面的问题提出的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
结语
学生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英文释义进行自学、预习和复习,所以简洁准确的英文释义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材中的英文释义应该准确严谨、通俗易懂。当然,为了避免学生过多依赖媒介语,教材也可以充分利用其它的释义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本文通过对比《汉语教程》和《新实用汉语课本》中的英文注释,联系相关的研究成果,从词汇、语法和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了教材中的英文释义问题,并针对教材中的英译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汉语教程》和《新实用汉语课本》都是很优秀的对外汉语教材,其中绝大部分的英文释义的内容都是正确、合理的,可能在小范围内会有一些问题存在,这是任何教材都不能避免的。所以,我们还需要吸收先进的研究成果,学习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教材编写工作中,以求不断进步,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 本论文在对这两套教材的考察和分析中尽力做到全面公正、实事求是,提出的相关建议也经过慎重思考,细致地查阅相关资料,力求准确合理。但是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论文在对该课题的研究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语料上取材有限、对教材中的语法和文化释义的分析还不够深刻、没有针对英文释义问题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等等。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本人会不断改进,以求为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与完善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