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引言
人际关系困惑干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极大地影响了其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高中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人际关系的好坏对其今后的人生发展都会有重要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体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的源泉,也是促进个体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对高中生进行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有利于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亲密感、依恋感和归属感的满足,形成良好的自我概念和健全的人格,因此改善高中生人际关系很有必要。赛里格曼指出获得真实的幸福感的三大支柱是:(1)快乐的生活--积极情感和积极经历;(2)投入的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感兴趣的事情当中;(3)有意义的生活--积极的人际关系、服务于他人。人际关系与幸福感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是幸福感的重要预测指标。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为高中生提供社会支持,满足其归属感和爱的需要;使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对生活状态做出积极评价等来影响个体的幸福感。幸福是教育的最终目的,那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切实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与人相处,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解决人际交往中困扰,形成积极的交往品质,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幸福感。
...........
2 章 文献综述
2.1 人际关系研究综述
社会生活中的个体无时无刻不在跟周围的人发生着联系,人们在相互交往、相互联系中形成了不同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人际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关系的一切方面;从狭义上看,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①。人际关系因为不同的阅历、心智、年龄等会呈现不同的特点,本研究采用余涵在《高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与人际关系、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中对高中生人际关系的定义,是指高中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通过与其他个体的交流、互动而建立起来的情感联系②。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就高中生人际关系做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人际关系作为高中生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现状和特点研究是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题材。如蒋国权的研究发现 12%的高中生存在严重人际关系困扰,男生总体人际关系状况优于女生,年级上呈现高二、高三比高一较好的趋势,地域上呈现城区比农村较好的趋势①。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也是研究的热点,袁维探讨了高中生手机成瘾与人际关系的关系,认为高中生手机成瘾和人际关系困扰成正相关,手机成瘾能有效预测人际关系困扰②。Matos 等人对 8 到 10 年级的青少年调查发现,拥有高焦虑和抑郁水平的青少年同伴关系不好③。人际关系对其他变量的影响研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繆祝意对高中生人际关系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表明:高中生人际关系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④。程笑珍对江西省 4 所高中的 848 名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人际关系困扰与学校归属感呈显著负相关,人际关系困扰能够预测学校归属感⑤。Montague 等人的研究发现亲子关系的质量能够显著预测青少年内显行为和外显行为,同伴关系能够预测内显行为⑥。
............
2.2 高中生幸福感研究综述
现代意义上的幸福感研究以 Diener 于 1976 年发表的《自称幸福的相关因素》为标志。Diener 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性评价,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指标①。主观幸福感从认知层面和情绪层面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认知层面即生活满意度,情绪层面包括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主观幸福感就是一个人对生活的主观满意程度、正性情绪体验频率和负性情绪体验频率的综合。对生活满意度越高、正性情绪体验的频率越高、负性情绪体验的频率越低,一个人的幸福感越高。它包括三个特征:主观性,幸福感的评价完全依赖于个体本人的标准;整体性,它是一种综合评价,是对生活的总体满意感;相对稳定性,幸福感并不随时间的流逝或环境的一般性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②。主观幸福感将快乐等同于幸福。心理幸福感不同于主观幸福感,它的哲学基础是实现论,它认为快乐虽是幸福的一部分但幸福并不等同于快乐。它批判主观幸福感的快乐至上论,认为“自我实现”才是幸福的真谛。心理幸福感的内涵从不同的理论出发有不同的界定。主要理论有 Waterman 的人格展现理论、Riff 的六因素理论以及 Ryan 和 Deci 的自我决定理论。Waterman 的人格展现理论认为,幸福发生在人们从事与深层价值最匹配的活动中,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在这些活动中,个体以“真实自我”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个人潜能得以实现,Waterman 将这种状态称之为“人格展现”。人格展现理论认为幸福就是一种实现自我的愉悦。Riff 认为幸福感应该定义为“努力表现完美的真实的潜力”并提出了心理幸福感的六因素模型:自我接受(self-acceptance )、个人成长(personal growth)、生活目标(purpose in life)、良好关系(positive relation with others)、环境控制(environment master)和独立自主(autonomy)。并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这六个维度的科学性。Ryan和 Deci 的自我决定理论(self-determination theory,SDT)是又一个以实现论作为幸福感中心概念的理论模型,其定义一方面包括自我实现,另一方面试图指明自我实现的意义及途径。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及积极发展的潜能。人的三种基本需要是自主需要、归属需要和能力需要。
.........
第 3 章 研究设计.........12
3.1 研究目的........12
3.2 研究意义........12
3.2.1 理论意义...... 12
3.2.2 实践意义...... 12
3.3 研究内容........13
3.4 研究方法........13
第 4 章 高中生人际关系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14
4.1 研究对象........14
4.2 研究工具........14
4.3 数据处理........15
4.4 研究结果........15
第 5 章 人际关系团体辅导对幸福感的干预研究....18
5.1 研究假设........18
5.2 研究对象........18
5.3 研究工具........18
5.4 研究程序........18
5.4.1 团体活动时间、地点的确定.............18
5.4.2 制定团体辅导方案......... 19
5.4.3 实验方法...... 21
5.5 研究结果........22
第 6 章 讨论分析与建议
6.1 高中生人际关系与幸福感的现状分析
高中生人际关系存在严重困扰的占 12.1%,存在一定程度困扰的占 35.2%。高中生约有一半人际关系存在困扰,人际关系状况不容乐观。人际关系 4 维度中存在一定程度困扰或严重困扰的学生百分比从大到小依次是交际交友困扰(56.8%)、交谈困扰(45.3%)、异性交往困扰(24.5%)、待人接物困扰(22.4%)。这与蒋国权(2012)对高中生人际关系状况和特点研究的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约有 12.1%的高中生存在严重的人际关系困扰,其中困扰最为严重的方面是交际交友困扰。随着国家计划生育的实行,这些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环境中缺乏同龄人的陪伴,加上家庭过度保护等因素,导致这些学生个性过强,在人际交往中不懂谦让、争强好胜,容易导致人际关系冲突。青春期的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巨变期,自尊感与自卑感交织,在与人交往时喜欢争强好胜、不甘落后;遇到挫折和失败后容易否定自我价值,易造成人际交往中的退缩行为;成人感渐强,自我转向内心世界,出现闭锁性心理,不易向他人开放;独立意识觉醒但又依赖他人。高中生独有的心理发展特点使这一阶段的学生容易出现人际交往问题。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综合幸福感平均分分别为 3.80,5.16,4.48,均高于理论中值(3.5),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幸福感总体水平良好,心理幸福感均值在三者中最高。调查对象全部来自某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压力不大;且该中学在该市是最好的中学,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认同感较高;调查对象多为市区生源,家庭经济条件普遍不错,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而幸福感水平总体良好。
.........
结论
高中生人际关系存在严重困扰的占 12.1%,存在一定程度困扰的占 35.2% 高中生约有一半存在人际关系困扰,高中生人际关系不容乐观。其中交际交友维度存在困扰的的学生最多。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综合幸福感的平均分都高于理论中值,高中生幸福感水平良好,心理幸福感均值在三者中最高。人际关系困扰 4 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综合幸福感均存在显著负相关。交谈困扰和交际交友困扰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交际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异性交往困扰对心理幸福感有显著预测作用,交谈困扰、交际交友困扰、待人接物困扰、异性交往困扰对综合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人际关系困扰总分及其 4 个维度的后测分数低于前测,人际关系困扰总分及交际交友维度出现了显著差异。交际交友维度变化最大,待人接物维度变化最小。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综合幸福感得分均高于干预前水平,均呈显著性差异,其中心理幸福感水平变化最大。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