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对策”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6464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绪论

"学会负责"是世纪教育的主题,新世纪的教育强调培育有责任感的人才。责任感是一个人道德发展的基本品质,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的关键,是国民素质提升的重要指标,更是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小学阶段是人生的起歩阶段,是责任感培养的关键时期。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生的责任感状况又如何呢?现摘录几个片段如下:片段一:放学铃声响起,学生们背起书包就走。而他们的书桌里零食、废纸、文具等凌乱不堪。片段二:家长和孩子签订了一个协议,协议内容如下:叠被子奖励一元,收拾自己的房间奖励两元,给客人倒水奖励三元......片段三:两个学生打架,老师问其起因,二人纷纷推卸责任,各执一词:"老师,这事与我无关,是他先打我的","谁让他骂我"。片段四:上课铃声响起,黑板上经常会留有上节课的教学内容。当问及为何没有人擦黑板时,回答的理由很多:"下课去厕所了","忙着写作业","值円生怎么没擦"等。五:教室的讲台上总有学生遗失的文具,有些"失物"再怎么问也无人领走。如此的事例不胜枚举。从教育现实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小学生责任感现状不容乐观。
可见,在培育21世纪人才的使命面前,学校作为教育的专门场所,如何进一歩调查研究小学生责任感的现状,试图分析责任感现状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1.1问题的提出

1.1.1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构建和谐社会己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这取决于全体公民素质的高低。我国虽是一个文明古国,但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当前我国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在责任感方面。我们不难看到,小学生责任感的缺失与淡漠现象遍布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责任感生成的社会基础已遭到严重破坏,这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只有加强小学生的责任教育,才能造就具有强烈责任感的高素质公民,社会方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1.1.2道德建设的需要
在整个道德规范体系中,"责任居于最高的层次,并且责任所包括的道德强制力和道德理性,是所有道德规范中最多的,也是社会道德要求和个人道德信念结合得最紧密的"。..............
.................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责任感形成机制的相关研究

段志光指出,责任感的形成过程有规律可循,其中价值观、价值冲突、价值取向、责任行为与社会评价都是影响责任感形成的原因。何睿提出,责任感的形成应首先认知与认同责任感,逐步接受责任感,表现出良好的内心情感,提升责任意志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行动,即:经历认知—接受—情感—意志—行动的过程。认为责任感的形成要有一个接受过程,即内化与同化过程[21。王骑俊认为:责任感是后天习得的一种个性品质与心理习惯,因此,以认知为前提,以情感为基础,以意志做支撑,在行动过程中逐歩增强自身责任感[31。徐立明在研究中指出,小学生责任感的基本形成机制分为:体验(建构)机制,认知机制、情感形成机制、价值选择机制和反思机制,共同构成了责任感形成的内在机理。

2.2责任感缺失原因的相关研究

邹丽君主张,青少年责任感淡化的原因为: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家庭教育的失衡以及社会发展中的负面影响[51。翟迎迎持有相同的观点,认为初中生贵任意识弱化的原因为:浮躁的社会生活、家庭责任教育功能的弱化、学校责任教育的乏力。王哲更深入地研究指出,当代高中生责任意识淡化甚至缺乏的原因有四方面,社会因素的影响、家庭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影响和当代西方个人主义伦理思潮的影响。杜荃等人在研究大学生责任感薄弱的原因中提出,其源于学校责任教育的滞后等诸多问题、历史转型对社会责任及价值体系的冲击、责任教育的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需要、实践研究落后于社会的责任需要。张敏也在其文献中指出原因为: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家庭教育的弱化和异化、学校教育的失误及自身的不和谐因素[9]。董光恒等人提出,造成现阶段中小学生责任感弱化的原因有:家庭教育方式的失误、学校教育的偏颇、社会环境的繁杂及价值观念的迷失。..........
...........

第三章责任教育的理论依据...............................................16
3.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16
3.2皮亚杰关于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学说...............16
3.3卢梭关于责任教育与身心发展关系的学说...................17
第四章小学生责任感现状的问卷调查与分析.....................18
4.1问卷的设计.......................................................................18
4.2问卷调査和统计方法........................................................19
4.3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19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27

结论
以上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对其自身、家庭、他人、集体及社会的责任感水平采用均值检验法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并对责任感在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家庭背景、是否独生子女这几方面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所得结论如下。
1.女生的责任感水平高于男生,主要表现在对他人、集体、社会等方面,而在自身和家庭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2.高年级学生的责任感水平高于低年级学生,主要表现在对他人、集体、社会等方面,而在自身、家庭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3.农村小学生的责任感水平高于城市小学生,表现在对自身、家庭的责任感水平上,而在他人、集体、社会上的差异不显著。
4.非独生子女的责任感水平各方面均高于独生子女。
针对以上结论,本文将提出提升小学生责任感的儿点建议,并为最终实现小学生责任感的协调均衡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为此,学校要开展家长学校,建立与家庭合作的机制,重点对独生子女的家长进行指导与培训。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为家长传播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孩子成长的身心特点。并且纠正家庭教育过程中的错误行为,引导家长采用更为恰当的教育方法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小培养孩子形成独立自主的责任意识,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交往。此外,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收集家长的反馈信息,及时察觉学生的责任教育问题,并予以指导。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