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视角下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对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108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本文选取 2014 年至 2017 年我国 A 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为样本,从业绩预告披露策略角度出发,研究了业绩预告对证券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影响。本文将证券分析师预测偏差(Ferror)作为主要被解释变量,将业绩预告中盈利预测精确度(Width)、披露形式(Form)以及披露及时性(Timely)这三个因素作为主要解释变量,选取了加权权益报酬率(Roe)、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Hold)、公司规模(Logassest)、盈余波动性(Ev)、审计机构(Cpa)以及明星分析师(Star)作为控制变量,运用实证检验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自 1990 年深沪两交易所成立至今,中国证券市场已初步实现了交易结算网络的全面普及。证券交易技术已基本追赶发达国家,证券监管体系也已初步建立。证券分析师作为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层与投资者间的信息传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证券分析师会解读和分析公司发布的财务报告中的信息,并与宏观经济环境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条款相结合对公司做预测。证券分析师定期或不定期发布相关盈余预测报告以使广大投资者了解公司相关经营情况,投资者会以此为依据调整投资决策。业绩预告是指公司管理层在年度财务报告发布前披露的有关公司预测期内营业盈利变化的报告。当管理层预计下一报告期间业绩有变化(亏损、上升、下降、扭亏为盈等)时,应在截止日之前发布业绩预告。管理层通过业绩预告向投资者公布公司相关经营信息,以达到调整市场预期的目的。

1998 年,中国证监会引入了年度报告中关于预亏的规定,到 20 世纪初,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由于我国业绩预告制度的起步时间较晚,起初证监会并未着手进行管理,上交所与深交所一直承担着相关制度制定者的角色。并且我国幅员辽阔,使得地域与政策的差异化导致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也不同。我国较早时期新股发行上市时施行额度制和行政审批制。那段时期上市公司产权性质绝大多数为国有,这与市场经济的自然发展规律不同。这种产权性质方面的绝对差异使上市公司对市场变化的关注度也产生了差异。非国有企业在有融资需求时会更多的倾向于资本市场,因此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极为不规律。我国在资本市场的特殊背景导致了业绩预告制度发展缓慢。其他资本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大多为自愿性,而在我国,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既存在自愿性的披露也存在强制性的披露。

................................

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信息最主要的特点是分布不均匀(如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信息),而资本市场的规律和机制也限制了信息分布的匀称性。这种背景下作为公司信息披露渠道的业绩预告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证券市场中大部分为个人投资者,他们都存在着缺乏资金、相关专业知识、可靠的信息来源以及专业人员帮助等问题。因此在证券市场庞大的信息量面前,缺乏足够的信息甄别和信息分析的能力。并且证券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会给参与者带来诸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一系列问题,使弱势方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失。证券分析师的存在使个人投资者可以从证券分析师对业绩预告的分析解读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并从中筛选,理论上增加了个人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下面的研究中探讨了业绩预告与证券分析师预测行为间可能存在的联系,致力于进一步改善现有研究成果,尽可能补充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本文尝试证明公司业绩预告相关披露策略对证券分析师预测行为的影响,对证明业绩预告和证券分析师在我国证券市场中的价值方面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实际意义

本文首先肯定了作为市场中两大预测主体的分析师和管理层在我国市场中的价值;其次,在维护市场公平公正及保证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角度也有着一定实际意义。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与之相关的制度条例和惩戒机制相对不够健全,导致频繁出现公司信息披露的丑闻,因此需要更加有效的监管措施。证券分析师作为投资者与管理层之间信息传递的“纽带”,他们对公司预测时需以公司公开可得信息为基础,且证券分析师的预测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市场整体预期。管理层在披露信息时会权衡对证券分析师预测的影响。因此除监管机构以外,证券分析师一定程度上也对公司信息披露规范性起作用。业绩预告是管理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以外一大重要信息披露渠道,其中蕴含着大量与公司经营业绩相关的信息。故研究作为上市公司信息来源的业绩预告与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可以证明业绩预告的信息含量以及业绩预告对证券分析师和投资者的影响,丰富投资者获取信息的广度和深度。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下面两节中将对研究中可能提及的主要概念进行简单阐述。
2.1.1 管理层业绩预告
(1)管理层盈利预测与业绩预告
信息披露指管理层在指定时间向投资者披露有关公司的所有公开信息。主要有上市公告、定期和中期财务报告、业绩预告以及招股说明书等。按照信息的性质,信息披露主要可以划分为财务信息及非财务信息两大种类。财务信息主要是财务报表和附注,包括三大财务报表及附注。财务报表中应包括当年度公司经营业绩、股权变动、现金流量及财务状况等;非财务信息则包括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内部控制制度评估、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原则等。

管理层盈利预测指公司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公司经营情况,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所做主观预测与宏观经济形势相结合做出的预测行为。业绩预告作为管理层披露盈利预测相关信息的主要载体,其中包含了公司相关经营预测的内容。中国证监会按照披露意愿将业绩预告的披露分为强制和自愿披露两大类。管理层在出于维护股东关系和减少可能存在的诉讼风险增加等动机下公布的信息属于自愿性披露,而其他条件下的披露为强制性披露。
(2)业绩预告的内容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业务备忘录第 1 号》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规则(2008 年)》,履约通知必须包括以下内容:证券代码、证券简称、公告编号;所披露的内容无作假,准确无误;本期净利润,即每股估计收益,与上一年度相比变化幅度;预计期末净资产(选填);预计营收(选填);业绩变动原因;业绩预告预审计情况;其他相关说明,发布更正公告的上市公司必须及时声明原因。

........................

2.2 理论基础
本节将对研究中可能涉及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为下一章相关假设的提出作铺垫。
2.2.1 有效市场理论
1965 年,Eugene Fama 首次提出了有效市场的概念。有效市场假设市场中所有的投资者都是完全理性的,并且市场中所有信息均是可得的,不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干扰,投资者的目的是最大化利润,并积极参与竞争。市场上的所有投资者都可以获得与所投资证券相关的所有信息。1970 年,Eugene Fama 正式确立了有效市场假说这一概念。他提到,假设市场中所有证券涵盖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信息,那么此时的市场可以称作有效市场。在这种状态下市场中不存在任何套利的可能性,所有市场参与者获取的信息的效率以及质量都是相等的。然而这种状态只存在于理论中,在现实情况下因种种因素的限制并不能存在。

我国证券市场目前仍处于弱有效市场,信息流通及时性不足。因此管理层在发布盈利预测时存在较强的主动性,这就导致了市场中的个人投资者在获取信息效率方面处在极为弱势的处境(李云红等,2016)。并且我国证券市场相对而言起步较晚、发展不足,导致相应的监管和惩戒制度也较为缺乏。因此我国违规发布业绩预告的事件经常出现。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导致整个资本市场信息效率出现问题,使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


第三章 实证研究 ................................... 16
3.1 研究假设 ....................................... 16
3.2 变量定义及选取 .................................. 18
3.2.1 被解释变量 ..................................... 18
3.2.2 解释变量 ........................ 18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34
4.1 研究结论 ...................................... 34
4.2 政策建议 ..................................... 35
4.2.1 业绩预告披露制度 .................................. 35
4.2.2 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表现 ........................... 36

第三章 实证研究

3.1 研究假设
管理层披露业绩预告之前,证券分析师可以将市场中投资者的整体预期传达给公司,管理层随后披露的业绩预测信息会改变市场整体预期。在公司管理层和证券分析师的共同影响下,使市场整体预期更接近公司的实际盈余。因此公司的股价很快就会靠拢向真实价值(高敬忠和王英允,2013)。当上市公司管理层披露业绩预告之后,证券分析师将依据业绩预告中所提供的信息对公司之前所做盈利预测进行修正,以期望其预测能更接近公司的真实盈利情况(方先明和高爽,2018)。因此业绩预告与证券分析师均是影响市场预期的两大主体。下面将从业绩预告信息特征这一角度研究对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影响。

公司公布当年年报之前,证券分析师主要依靠经济形势和行业趋势等宏观信息做出预测。有关公司层面的微观信息较少,证券分析师只能公司依据前一年度的财务数据作为支撑(伍燕然等,2016)。业绩预告是年报披露前管理层重要的信息披露载体。管理层披露的业绩预告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对公司所做的盈利预测(如对公司的净利润、每股收益等财务指标做预测),这是管理层对公司经营业绩最为直接的预测指标。对证券分析师预测行为与信息不确定性的研究表明,当新信息为不确定状态时,证券分析师在更正先前预测时对新信息的重视程度将有所下降,进而对新信息的反应不足(Zhang,2006)。因此,精确度高的业绩预告不仅能够向投资者和证券分析师展示管理层对公司业绩的利好预期和对自身预测能力的信心,更能令证券分析师和投资者接受。与此相反,精确程度较低的预测则会使投资者丧失对公司未来前景的信心,对公司的反应将有所降低。而证券分析师也无法做出准确理性的预测。由此可见,业绩预告中精确度高的盈利预测性表明管理层卓越的预测能力,对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产生积极的影响。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管理层披露业绩预告的目的是向市场传递信息、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和调整市场整体预期等。本文研究了管理层披露的业绩预告对证券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影响,尽可能丰富了证券分析师和业绩预告等领域的研究。
本文选取 2014 年至 2017 年我国 A 股上市公司相关数据为样本,从业绩预告披露策略角度出发,研究了业绩预告对证券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影响。本文将证券分析师预测偏差(Ferror)作为主要被解释变量,将业绩预告中盈利预测精确度(Width)、披露形式(Form)以及披露及时性(Timely)这三个因素作为主要解释变量,选取了加权权益报酬率(Roe)、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Hold)、公司规模(Logassest)、盈余波动性(Ev)、审计机构(Cpa)以及明星分析师(Star)作为控制变量,运用实证检验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具体得出了以下结论:
(1)业绩预告中盈利预测精确度越高(预测上下限区间长度越短),表明管理层对公司当年度业绩前景越有信心,业绩预告所蕴含的信息质量也将会更高。因此证券分析师预测准确性越好(证券分析师预测偏差更小)。
(2)业绩预告披露形式中,与定性形式业绩预告相比,定量形式业绩预告中所含的信息质量更高,证券分析师预测也将会更准确。定量形式业绩预告中,开区间、闭区间及点值形式的预测中信息含量依次升高,证券分析师进行预测时所能获取的信息也逐渐增多,证券分析师预测准确性也越好(证券分析师预测偏差逐渐减少)。
(3)管理层业绩预告披露越及时,证券分析师就越有充沛的时间对公司所发布的业绩预告进行处理。相应的,证券分析师预测偏差将会越低。与此相反,管理层越晚披露(越临近年报披露日)业绩预告,证券分析师将越缺乏充足的时间进行信息处理,证券分析师预测偏差将变大。以上所得结论在深沪两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均成立。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