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面对新世纪的中国,我们的国家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就面临着史无前例的艰巨挑战。我们的国家在探寻继续稳步发展的道路,我们的企业也在“大浪潮”中激流勇进,奋勇向前。然而,伴随着经济进步的同时,是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环境恶化严重、多数城市难逃雾霾的魔掌、食品安全问题、资源不合理分配和使用、生产环节质量不过关等问题比比皆是。这些问题不仅仅影响了公众对企业的看法,更在渐渐演变成为国家发展的绊脚石。习近平总书记也数次强调了保护环境,保护祖国的绿水青山的重要发展方针。2016 年 6 月 6 日,中国华电发布《中国华电“十二五”温室气体排放白皮书》。这成为了我国在签署了《巴黎协定》之后,中央企业第一次公开发布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不可否认环境问题已然成为了企业发展、国家富强的重中之重。
2010 年 8 月,松下集团的地铁屏蔽门等专利权被告涉嫌剽窃方大集团遭到起诉,最终赔偿 1000 万元。2011 年 5 月,环境部门发布“关于不合格涉水健康安全产品的相关公告”,松下的净水器也位列清单之上。加上松下之前的镉污染事件,松下的 CSR 评分下降严重,在公众眼中的形象更是一落千丈。2011 年 Wal-Mart 超市的“绿色猪肉”假冒事件,家乐福超市价格欺诈事件,都使公众严重的质疑了这些企业的信用问题,更严重的影响了这些企业的业绩水平。2016 年 7 月 20 日,晶华集团因大气污染排放超标,导致下设子公司被罚款项两千余万元人民币,用于修复受污染的环境,成为了我国首例大气污染工艺诉讼案。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监督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真正去承担起社会责任,环保部门在 2003 年出台了有关审查有想法要上市或者再融资的公司在环境方面的问题是否合规,强制对申请再融资且将资金主要投资于重污染行业建设的上市公司进行环境保护审查,审查结果不合格的企业将没有资格进行再融资方案。
.......................
1.2 研究方法与逻辑框架
1.2.1 研究内容
本文从研究问题的背景以及研究意义为出发点,对国内、外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现阶段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整理,并对已有的一些文献做出了归纳和总结述评,提出了存在的研究上的空缺之处,找出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然后,对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的具体概念进行了明确的表述和界定,同时,阐明了两者在研究时基于的理论基础。并且从相关的理论出发,提出假设、构建实证分析模型,使用系统 GMM等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整体上讲本文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框架如下:
第一章是引言部分。主要是根据论点问题提出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还包括了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进行研究时的创新点和需要去解决的重难点问题,同时,介绍了研究方法和主要框架结构。
第二章是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主要界定了文献检索范围,以及相关文献的检索情况并对国内外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绩效和重污染行业的概念、在我国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两者之间问题研究所基于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是研究设计。根据第一章和第二章对于相关概念和理论的阐述,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对样本数据的收集来源和针对数据处理的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以及模型构建的过程。
第四章是全行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同企业绩效的关联。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方程,探究当期数据中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相互影响的相关性进行检验,得出实证研究的分析结果,引出第五章特别针对重污染行业内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是重污染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首先,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分析重污染行业当期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然后利用系统 GMM 方法探索跨期的情况下重污染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实证结果。再同全行业内得出的结论作对比总结分析。
第六章为结论和建议。根据全文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根据结论针对重污染行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和平衡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绩效两者之间关系提出建议,同时将问题放眼整个社会,鼓励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
第 2 章 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文献检索情况概述
2.1.1 检索范围分析
企业存在的意义就是为社会创造价值,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肩负着生产、分配以及流通等再生产的责任,企业的运营离不开社会资源的供给,企业消耗了社会的公共资源,虽然也为社会提供了诸如产品、服务和税收等利益。但是,企业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对环境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企业的整个运营过程中,企业依赖于社会的基础建设、社会产能的发展和市场的成熟度等,企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会被社会接受,但是那些不构成经济效益的结果,比如环境污染等问题,最终就会成为社会的负担。况且,从法律的角度讲企业在社会中享有了权利,承担责任是其作为社会一部分所义不容辞的。因此,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应该自觉自愿的成为企业重视和强化的部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极其重要。
企业绩效是企业消耗社会资源、运用员工劳动力等进行生产和运营的最后结果,是企业对经营情况的反应。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是有义务接受社会的监督、保证员工和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而且,伴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环境质量等的追求越来越高,企业在对利益进行追求的过程中不得不同时考虑社会责任问题。所以,对于所有的企业来说,承担社会责任是其生存和发展所义不容辞的事。尤其是重污染行业,这类企业对于环境造成的负担相比较其他企业更加严重,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也最为严重,企业可能会为了追求更高的企业绩效,有意的忽视现有生产流程和生产设备违背环保的现象。这类企业更加有义务去积极的承担社会责任,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更新改造、升级生产过程以及提升管理者对于环境治理方面的意识,以减轻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企业绩效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特别是对重污染行业企业二者关系的研究,无论是对管理者还是其他利益相关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基于以上的分析能够发现,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下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问题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关注。因此,本文将从企业社会责任和各个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这两个方面对之前研究者们的研究结果进行相关文献综述。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2.2.1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文献综述 伴随着国内外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本思想贯穿了整个社会,社会公众的话语和思想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强,公众的主权意识提高了,对于物质之外的要求也在提升。诸如利益相关者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等观念也陆续被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利益,也影响着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
许多国外学者对社会责任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在Mishradr(2017)的研究中指出,企业逐渐将社会责任的履行同企业价值的提升和满足相关者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通过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经济投入来促进企业价值的产出[1];Mishra等(2013)在研究中依据企业社会责任在不同企业风险间的差别影响,把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类型[2]。Harjoto(2012)认为,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可以因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而有所下降[3]。Girerd等(2014)则通过研究分析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可以通过商业利益相关者、社会利益相关者和财务利益相关者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4]。Prithk(2000)则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企业自身的合法性,这对于企业在未来的运营中获取利益资源产生有利影响,维护今后的发展和提升自身实力[5]。
国内的学者,费显政等(2012)人认为,具有较好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声誉,好的声誉又会促进企业通过社会责任提升财务绩效起到推动作用,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6]。张兆国等(2012)人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形成像是传播机制、交易成就机制和价值生产机制诸如此类的现象[7];张志花等(2010)通过研究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使公司的状况直观的呈现在社会公众以及利益相关者的眼前,满足投资者对于企业的期望,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对于企业形象的树立也起到了正向作用[8]。何贤杰(2012)和曹亚勇等(2012)人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投资和融资行为是一个具有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履行社会责任是可以提高企业的投融资效率的,而且可以提高融资能力,缩小融资约束效应,另外对于股票价格也存在着正向的影响[9-10]。当然,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也受很多外部因素的波动,苏蕊芯和仲伟周(2011)在研究中指出在企业决定是否承担社会责任是往往会受到制度环境的约束的,制度环境可以通过压力机制、制度安排和制约,从而达到在合法的情况下趋使企业承担起社会责任,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11]。李四海等(2015)人认为市场的发展程度、产品的竞争状况以及市场导向都会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12]。
.............................
3.1 假设提出 ........................................ 19
3.2 变量的设置与释义 ........................ 20
第 4 章 全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 24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24
4.2 相关性分析 .......................... 25
第 5 章 重污染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 29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0
5.2 当期回归分析 ................................. 32
第 5 章 重污染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为了对重污染行业的各个变量进行初步的数值上的统计分析,本文利用 SPSS19.0软件对手动筛选出的重污染行业数值进行了如下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如下表:
本文在全行业面板数据中经过筛选得到了 365 个重污染行业企业的样本数据,有上表 5.1 可以看出,重污染行业的社会责任评分值最大值为 80.29,最小值为 18.37,可见重污染行业中对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各个企业之间差异很大,说明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平均值为 38.82,不足半数的分值,也说明从整体上看企业并没有把社会责任的履行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同时,也说明有些企业就算承担了社会责任,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质量也是较差的;社会责任综合评分的标准差为11.63,标准差数值较大,表明重污染行业中各个企业的分值分布很不均匀,差异较大,这也足以说明企业对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不够强烈,不够积极。托宾 Q 值最大值为13.93,最小值为 0.82,平均值为 2.13。可以看出重污染行业企业绩效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较大,但是平均值是偏低的,结果表明重污染行业整体的绩效值是偏低的,另外标准差为 1.4371,说明企业绩效有存在小幅度的不稳定分布。控制变量中企业规模和资产负债率的样本分布较为均匀,指标也比较稳定,差异不大。股权集中度的最大值为 3.62%,最小值为 74.82%,平均值为 40.23%,而且标准差为 1.27,说明了重污染行业存在股权集中度在各个企业之间差异较大的现象。
..............................
结论
本文主要从重污染行业的角度出发,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近五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使用广义矩估计的研究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当期和跨期的时间上的数据研究,并就重污染行业和全行业数据在本文的研究问题上做了对比分析。得到了如下的几点结论:
第一、不管是重污染行业还是全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都存在或正向或反向的显著影响,可以表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质量是会对企业的效益产生影响的,企业必须关注社会责任问题,才能收获长远的发展。
第二、从全行业的视角看,当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质量好的企业,可以提升企业绩效;同时,当期企业绩效好的企业更倾向于披露出高质量的社会责任报告。两者之间的交互影响关系,说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任何企业的发展都应该充分考虑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不能仅仅以股东或者管理者自身利益为中心。
第三、从重污染行业角度来说,企业当期和滞后一期承担的社会责任会对企业绩效呈现出负相关的影响,而滞后了两年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则会对企业绩效表现出促进的趋势。说明,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的环保政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所承担的诸如环保设备投入、增加处置污染费用、先进人才引进、进行技术革新等,为了改善环境、承担社会责任的投入短期内会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但是这种负担会在未来几年的良性循环中,为企业长远的发展创造价值。
第四、重污染行业内企业同全行业内企业相似,都存在企业绩效积极的作用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现象,不同的是重污染行业当期的企业绩效对当期的社会责任的履行并没有显著的波动,而是滞后一期和至后两期的企业绩效在一段时间的经济积累后,促进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说明,重污染行业由于大量的生产和设备上的投入,资金的积累需要较一般更长的时间。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