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率”、对外担保程度与企业僵尸化的关系之会计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464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会计论文,本文运用 logistic 回归和 OLS 回归,选取 CSMAR 数据库中我国 A 股上市公司2010-2016 年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剔除金融行业),研究了上市公司“输血率”、对外担保程度与企业僵尸化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了如下结论:“输血率”与企业僵尸化呈正相关关系,即企业“输血率”越高,企业沦为“僵尸企业”的可能性越高;对外担保程度与“输血率”呈正相关关系,即企业对外担保程度越高,其“输血率”越高;对外担保程度与企业僵尸化呈正相关关系,即企业对外担保程度越高,企业沦为“僵尸企业”的可能性越高。并提出利用“输血率”可以作为对“僵尸企业”的补充界定标准以及政策上如何降低企业沦为“僵尸企业”的可能性等相关建议。

第 1 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以供给侧改革为方针的经济结构转型中,出现了一批存在产能过剩、严重浪费资源、资不抵债进而阻碍产业健康发展等危害问题的“僵尸企业”①。有报道称,在 1725 家已披露 2015 年度年报的上市公司中,有 144 家“僵尸企业”,连续三年获得政府巨额补助的达 122 家,三年累计获得“红包”307 亿,这些“僵尸企业”很多都存在于传统的钢铁、化工、煤炭等行业。这些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只能靠甩卖资产勉强度日,而大多数则依靠政府补助“续命”。②同样地,由于受到 2008 年次贷危机和 2011 年欧债危机的影响,在美国、韩国和欧元区也都涌现出了许多的“僵尸企业”,“僵尸企业”的存在会占用大量的信贷资源致使健康企业的受到影响,放缓了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复苏步伐.

为此,在 2015 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深化改革,就要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的要求,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用资产重组、产权转让或者关闭破产等一些方式进行“僵尸企业”的“出清”,从而达到化解产能过剩的目的。

尽管积极稳妥地处理“僵尸企业”问题已达成共识,但是要解决“僵尸企业”的退出问题仍旧十分困难,主要困难的焦点在于其退出的实施过程中会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哪些企业才算是“僵尸企业”在我国目前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20 世纪 90年代因为国企改革残留下来的一些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沦为了“僵尸企业”,使得这些企业退出市场会带来几万甚至几十万员工的安置问题,影响当地社会稳定。也有一些企业存在过于复杂的产权和经济纠纷问题,在企业进行清算或者注销时需要通过诉讼的手段解决,整个过程历时长而且注销起来十分困难,因为在注销的过程中需要先补齐欠税以及员工工资和社保,还要承担一大笔诉讼费和律师费。对《破产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进一步地明晰和细化之前,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会存在破产案件立案难、审理慢等问题。不仅如此,资产质量低、债务负担沉重、资产抵押限制难以解除等问题也是很多“僵尸企业”都存在的现实问题,在清退“僵尸企业”过程中企业、地方政府通常会尽可能阻止企业退出市场,一方面避免其影响当地 GDP 增长率,另一方面避免其影响当地官员晋升仕途,因此“保持现状”更加省事更加划算。
........................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第一,丰富有关“僵尸企业”形成原因的定量研究,拓宽对影响“僵尸企业”形成因素的研究视野。本文利用 “输血率”的概念,不仅可以有助于对“僵尸企业”和财务困境企业进行区别,同时区别于其他研究,在指标中更加专注体现“僵尸企业”对银行和政府的依赖关系。对企业“输血率”与企业僵尸化进行相关关系的研究,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僵尸企业”理论上的形成原因是否和企业僵尸化有直接关系,从而丰富了与“僵尸企业”形成原因相关领域的研究。
第二,拓宽对“僵尸企业”影响因素研究的视野。本文通过研究企业对外担保程度与企业僵尸化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研究对外担保程度是否是影响企业沦为“僵尸企业”的影响因素,丰富了对“僵尸企业”影响因素研究的视野。
1.2.2 现实意义

第一,为政府进行“僵尸企业”的界定提供辅助参考。目前学术界对于“僵尸企业”的研究,很少有定量分析“僵尸企业”的成因与界定之间的关系。界定涉及认定,认定涉及清理,只有更好地界定出“僵尸企业”,做到不缺不漏,再进行之后的相关研究才更具有意义,才能更好地找到那些存在问题的企业并对其进行分类处理。“输血率”作为衡量企业对政府、银行资助依赖程度的指标,可以为界定“僵尸企业”提供参考,作为界定的辅助标准,可以在界定“僵尸企业”时重点关注其依靠政府、银行帮助的本质,从而有助于做到不缺不漏、不错判,有助于规范“僵尸企业”识别标准。
第二,为“僵尸企业”对外担保的有效监管提供参考。目前对于“僵尸企业”对外担保方面的研究较少,通过研究“僵尸企业”对外担保程度和企业僵尸化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可以为监管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更好地服务于“僵尸企业”对外担保的监管实践。
.........................

第 2 章 文献综述

2.1 “僵尸企业”的形成原因
2.1.1 国外研究
国外对于“僵尸企业”的研究内容大部分是针对日本和美国的“僵尸企业”进行的各种研究。在 20 世纪 80、90 年代日本经济出现了“失去的十年”,并将原因归结于“僵尸企业”的存在。2008 年美国陷入金融危机后也出现了“僵尸企业”的问题,研究和现实表明美国政府对汽车业“僵尸企业”的处置是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的成功典范。
Adhearne 和 Shinada(2005)对日本上世纪末的生产力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行业的竞争压力同企业业绩呈正相关关系,即行业竞争压力越大,处于该行业的企业业绩相对较好,生产力水平也相对较好。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效率差而可以继续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日本银行对其的持续支持;而银行的这种做法又加剧了当时日本银行业的危机。①林婷和王玮思(2015)也认为,日本由于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存在过度投资和盲目扩张等问题,促使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使得很多企业面临亏损、债务众多的现实。同时日本政府和银行业的资助使濒临破产的企业没有退出市场,沦为“僵尸企业”得以存活并蔓延。②熊爱宗(2016)在总结日本处置“僵尸企业”的教训时提到,日本成立的产业再生机构并没有达到救助濒危企业、加快解决银行不良债务问题、实现经济振兴的目的,反而让那些需要被市场淘汰的“僵尸企业”侵占大量资源,阻碍了经济发展。

而在 20 世纪末的英国,经济低迷使得超过 2.5 万家企业破产,虽然在 2008 年经济危机时这种情况发生了好转,只有 1.5 万家企业在 2012 年破产,但是到 2014 年时仍然有 1 万多家破产企业因为资金获取方便并且债务压力小等原因持续经营着。
2.1.2 国内研究
在我国,最早意识到“僵尸企业”问题是从 “温州中小企业困境”开始的,因为经济形势不好使得企业收支不平衡,大量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局面,而联保互保的银行贷款模式又使得大量企业在倒闭的同时相互影响,因为银行对其的持续放贷使得僵尸化问题在企业间相互传染,最终导致企业倒闭的范围不断扩大。近几年,在我国出现大量“僵尸企业”并且问题不断蔓延,主要存在于产能过剩行业、粗放型发展的产业以及“大而不能倒”的国有大型企业。熊兵(2016)认为“僵尸企业”不仅会消耗大量社会资源,而且会使得银行出现许多不良资产,影响了经济发展效率的同时增加了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
.........................

2.2 “僵尸企业”的界定
有关“僵尸企业”的界定大多数研究都在强调企业呈现出来的经营效率低下的状态。朱舜楠、陈琛(2016)对我国“僵尸企业”的形成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以“持续亏损三年以上的企业”作为对“僵尸企业”的界定标准,得出企业负债越高、规模越大、处于制造行业、企业属性为国有企业更容易成为“僵尸企业”的结果。①武汉科技大学董登新提出的对于“僵尸企业”的界定标准是“扣除非经常损益后,每股收益连续三年为负数的企业”。他们对于“僵尸企业”的界定关注点在于企业的财务状况,虽然这是“僵尸企业”形成的重要原因,但是并不全面,弱化了“僵尸企业”同其资金来源的关系,容易使人将“僵尸企业”同财务困境企业有所混淆。
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注意到了在“僵尸企业”中银行和政府的作用。目前,学术界对于“僵尸企业”尚无统一的测量标准,对其界定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2.2.1 银行利率观
2.2.1.1 CHK 界定方法

.......................

第 3 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15
3.1 “输血率”与企业僵尸化 ............................... 15
3.2 对外担保程度与“输血率” ........................... 16
3.3 对外担保程度与企业僵尸化 .............................. 17
第 4 章 样本选择与模型设计 ............................ 20
4.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20
4.2 模型设计 .......................... 21
第 5 章 “输血率”与企业僵尸化关系的实证结果分析 ........................ 27
5.1 描述性统计 .......................................... 27
5.1.1 被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41
5.1.2 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41

第 7 章 对外担保程度与企业僵尸化关系的实证结果分析

7.1 描述性统计
7.1.1 被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本文首先对被解释变量进行了基本的描述性统计,统计结果见表 7.1。

根据表 7.1 可以发现,除了国务院判别法以外,在其他 3 种判别法下 Zombie(“僵尸企业”)在观测值中的均值结果类似,分别为 0.098、0.061、0.069,而国务院判别法下 Zombie 的均值为 0.006。而在 4 种判别法下,Zombie 的 75%分位数结果一致,均为 0,仅有不到 25%的观测值属于“僵尸企业”。

......................

研究结论及建议
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得出具有逻辑性的结论、提出能解决问题的建议.本文在前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总结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和未来展望。
本文在回顾以往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僵尸企业”的界定为起点,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资料,研究分析企业“输血率”的高低是否会对其沦为“僵尸企业”产生影响,之后又对企业对外担保程度是否会对其“输血率”产生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对企业对外担保程度是否会导致其更容易沦为“僵尸企业”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1)企业“输血率”与企业僵尸化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BTR(“输血率”)的回归系数分别为 1.213、0.891、0.319 和 0.542,结果在 4 种判定方法下均显著,假设 H1得到验证,即企业“输血率”越高,企业沦为“僵尸企业”的可能性就越大。“输血率”可以作为判定企业是否为“僵尸企业”的补充标准。同时还发现:ROA(资产收益率)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9.586、-18.609、-24.023、-18.219,结果显著,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企业沦为“僵尸企业”的可能性就越小。Age(企业年龄)的回归系数在实际利润法和过度借贷法下均显著,数值分别为 0.100、0.060,企业建立时间与其是否容易沦为“僵尸企业”的关系并不明显。Nature1(企业性质)的回归系数分别为 1.554、1.000、0.235、0.670,结果显著,说明国有和集体企业中“僵尸企业”比例更高。Nature2(企业所属行业)的回归系数只在 FN-CHK 方法下显著,数值为-1.028,而在其他判定方法下均不显著,说明企业所属行业和企业沦为“僵尸企业”的相关关系并不明显。LnAS(企业规模)的回归系数在除国务院判别法以外的其余 3 种判定方法下均显著,数值分别为-0.510、0.320、0.319,但在实际利润法下回归系数为负,故企业规模与其是否会导致企业容易沦为“僵尸企业”的关系尚不明确。Top1hold(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回归系数在 4 种判定方法下均不显著,说明股权集中度与企业是否容易沦为“僵尸企业”的相关关系并不明显。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