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五省区滑雪场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1956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论文,本文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法,通过空间特征、影响因素和未来发展三个板块对西北五省区滑雪场与冰雪旅游展开系统剖析;其中,主要运用空间地理学分析方法,从集聚、均衡、差异性、演变性四个方面分析了滑雪场空间结构特征,从空间耦合性和数理性分析两个维度剖析了空间结构特征背后的影响要素;在剖析发展的困境和挑战同时,从空间优化和综合发展两个维度,提出了西北五省区滑雪场和冰雪旅游未来的发展策略与路径。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旅游业发展迅速,作为服务业发展中的代表性产业,旅游产业兼具着经济社会效益提升、文明理念交流增进、育人教化途径延展等价值以及可与多种要素融合发展的潜力。随着旅游形式的发展呈多样化态势,冬季旅游作为旅游重要形态之一,其种类亦逐渐丰富。冰雪旅游为冬季旅游中颇具代表性的旅游类型,一方面、其在淡旺季差异平衡、产业结构优化、市场潜力挖掘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在促进康体健身、带动文化交互、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等层面同样有着重要价值。我国南北维度跨度大,山脉纵横,冰雪旅游自然资源十分富集,随着2022年冬季奥运会(以下简称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与举行,国内冰雪旅游发展热度攀升,无论在发展政策、资源开发力度、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是在旅游人次、旅游关注度、旅游消费方面均进入了“高速通道”。但是,快速的发展也带来诸如高品质需求与低水平供给、多元化体验与单一化产品、深层次认知与浅表化解读、宽市场边界与窄区域开发等方面的矛盾,这些矛盾对实现国内冰雪旅游高质量、多样化、国际化的目标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随着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以及《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体经字〔2016〕646号)、《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文旅资源发〔2021〕12号)等国家相关系列政策的出台,国内冰雪旅游产业正迎来更加市场化、多元化和科学化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旅游管理论文怎么写

当前,国内冰雪旅游发展态势强劲,产品和服务的供需两侧体系逐渐趋于成熟,这也使得原先产业初期发展的隐性问题逐渐转化为限制进一步优化升级的显性问题,例如发展模式以小型滑雪场建设为主要载体,产品构成以单一形式的滑雪场运动和休闲观光为导向,大体依赖于较简易化的自然冰雪资源开发路径,创新性滞后且产品同质化较高,这导致市场消费链条简短,潜存消费能力难以高效释放,综合效益难以进一步放大。对于国内放大冬奥会效应,实现后冬奥时期冰雪产业优化省级,助推“三亿人上冰雪”、健康中国战略和美丽中国等目标的实现,是亟需重视与解决的议题。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以西北五省区2019年144家滑雪场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结构研究模式和可持续旅游、增长极等理论,综合借助ArcGIS、Geoda、SPSS等计量分析软件和分异系数、不均衡指数等指数模型,综合探究西北五省区滑雪场结构特征及其形成影响因素,进而针对问题和困境提出策略建议,以期为西北五省区冰雪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优化和综合发展效益提升、打造新时期中国冰雪旅游产业的新发展极提供有效的理论借鉴和政策启示。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旅游空间结构理论于多个旅游研究主题中的应用已较为广泛、成熟,具体包含旅游基础资源、旅游地、旅游网络等主题,而当前聚焦区域滑雪场的研究,尤其是将西北五省区作为独立整体范围下的成果仍然稀少。通过开展滑雪场的相关研究,不仅可在旅游产业融合和旅游可持续发展等理论基础应用层面填补、丰富原有空间结构研究的内容元素,为以后相似地域和国家进行拓展研究提供理论启示,更可在基础理论建构层面添加具有系统性、逻辑化的空间理论内涵,同时亦可丰富协同理论在旅游产业、尤其是欠发达区域旅游业综合性发展应用上的理论内涵,从多个方面充实了现有的空间结构理论和协同理论体系内容。
(2)现实意义:随着冬奥会效应放大,中国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日益加速,对于有着良好资源基础而面临旅游业优化升级挑战的西北五省区来说,将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宝贵契机,如何借助滑雪场发展放大西部地区旅游综合性效益,将是西北五省区旅游产业发展亟待思考的选题;当前,总览冰雪旅游研究的既有成果,多数学者的聚焦点集中于宏观层面的旅游业升级及发展、冰雪体育旅游多样化特性、冰雪旅游优化等方面,而对于区域性滑雪场空间结构的研究整体数量鲜少。通过空间计量分析范式拆解并总结西北五省区滑雪场的分布格局特征,在此基础上再基于空间耦合与数理分析视角,展开对空间结构背后形成机理的双重探究,助推西北五省冰雪旅游产业的现实优化与旅游产业整体的高质量发展,进而为我国冰雪旅游产业于新时期高质量发展战略下提升旅游综合效益提供理论启示。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滑雪场
滑雪场即为开展滑雪运动的场所。滑雪场可满足人们开展与滑雪相关的训练、比赛、健身、休闲等活动的需求,基于滑雪场的空间属性,可具体分为室外型滑雪场(代表性滑雪场有: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阿勒泰将军山滑雪场等)和室内型滑雪场(代表性滑雪场有:哈尔滨融创雪世界、广州融创雪世界等)两大类别。滑雪场作为冰雪产业供给的重要空间载体和冰雪旅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依托,当前关于滑雪场研究的相关文献更多呈现出与冰雪旅游密切的相关性[24,113]。


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2.1.2 冰雪旅游
本文主要参考了温碧燕于2006年所阐述的概念进行界定,即基于冰雪与气候等资源基础,以冰雪自然景观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文景观为核心旅游吸引物,借助观光、运动和体验等形式为关键表达,兼具运动性、参与性、观赏性、剌激性等属性和特征的旅游形式[114]。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完善,生态理念的大众化渗透以及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当前我国以滑雪场、冰雪景观、温泉疗养、雪乡雪镇、雪文化展演和冰雪旅游度假区等元素所构成的冰雪旅游产业体系已初具形态,本研究所涉及的冰雪旅游主题产品、服务和旅游目的地要素主要以滑雪场为表征,其包含了现阶段以大众冰雪旅游为导向的突出性产品供给与简易性需求属性的冰雪产业内涵。
..................
2.2 理论基础
本部分是支撑西北五省区滑雪场开展空间结构分析和发展路径的理论基础,理论内容和作用体现包含:(1)可持续旅游理论,用以支撑第一、五章节西北五省区滑雪场空间研究之于区域旅游发展必要性和未来发展路径的研究。(2)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用以支撑第三至五章节关于西北五省区滑雪场结构特性、影响要素和空间优化部分的空间分析。(3)增长极理论,主要体现于第三章均衡性和演变性分析,以及第五章节西北五省区冰雪旅游现存困境与对策研究。(4)协同理论,用以支撑第五章节未来滑雪场和冰雪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2.2.1 可持续旅游理论
可持续发展作为旅游长久发展的重要内涵,相关理念出现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经过社会发展和理念更新,逐渐引发更多关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于1987年在《Our common future》提出了至今仍被广泛采用的概念,即“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①。在旅游领域,更多学科开始关注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社会资源等人类发展要素所带来的影响和问题,可持续理念也在此思想下被更多学者、机构、企业应用到旅游领域内,并逐渐融合延展成具备旅游属性的可持续旅游(Sustainable Tourism)发展理念,关于这个理念的官方解读,需追溯至1997年世界旅游组织所提出的概念:可持续旅游是既需维护生态环境完善、保持文化完好,同时满足人类关于社会、经济和审美需要,既可为当前人类提供生计、满足需求,又能够符合和保护后代人具备同等获益机会的旅游发展理念。此后,在综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1999年世界旅游理事会总结优化原有概念,认为可持续旅游是满足当前旅游者和旅游地的共同需求,保护、增加后人的利益与机会的一种旅游发展内涵,其理念的实现包含了资源规划和管理、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人类文明维护等多个标准。在本研究中,发展冰雪旅游与生态环境密切关联,同样需遵循可持续旅游发展内涵,是西北五省区开展冰雪旅游研究必要性和优化原则的支撑理论之一。
...................................
3 西北五省区滑雪场空间结构特征 .............................. 22
3.1 区域概况 .................................. 22
3.1.1 地理环境 ............................ 22
3.1.2 产业现状 ............................ 23
4 西北五省区滑雪场空间结构影响因素 ............................... 45
4.1 空间耦合性维度 ............................. 45
4.1.1 自然地理类 .................................. 45
4.1.2 社会人文类 .................................. 49
5 西北五省区冰雪旅游发展的困境挑战与策略路径 ........................ 65
5.1 发展的困境与挑战 ........................... 65
5.1.1 基于空间耦合性因素分析的当前困境 ........................ 65
5.1.2 基于数理性综合因素分析的未来挑战 ................................ 66
5 西北五省区冰雪旅游发展的困境挑战与策略路径
5.1 发展的困境与挑战
5.1.1 基于空间耦合性因素分析的当前困境
(1)自然冰雪旅游优势未能彰显,未来市场战略定位尚需明确。通过对于西北五省区滑雪场空间结构影响因素之中的自然地理类因素可知,西北五省区整体海拔较高,冬季气温较低且时间较长,尤其是新疆北部部分地区冬季市场更能达到150天,冬季积雪覆盖率较高,整体冰雪资源十分丰富,但资源优势并不充分,与同样具有丰富冰雪自然资源的东北地区仍存在不小差距,2019年东北三省滑雪场共207家,滑雪人次468万人,分别是同时期西北五省区的1.44倍和1.60倍,这背后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于未来市场战略定位尚存模糊,如何进一步明确在后冬奥时期未来滑雪场和冰雪旅游的发展站位,并在此基础上引导资源转化方向,彰显独特自然资源优势,是西北五省区冰雪旅游发展的现存困境之一。
(2)社会人文要素发挥仍需强化,差异化的品牌特性仍未形成。随着西北五省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滑雪场较多围绕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人口潜力较大和城市消费辐射区域进行分布,而经济发展水平助推效力、人口潜力挖掘和城市辐射的放大仍存呈现较强的差异性、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这些也在需求侧促使西北五省区冰雪旅游差异化的品牌特性并不凸显,省区之间缺乏协作与联动,未能形成容纳多样性市场需求的冰雪旅游产品和服务品牌,如何将滑雪场和冰雪旅游高效融入省区经济增长、人们日常生活和城市规划发展中,实现冰雪旅游与省区社会综合发展相互增进,打造综合性、差异化的冰雪旅游品牌,亦为西北五省区冰雪旅游发展的现存困境之一。
..............................
6 结论、不足与展望
6.1 结论
本文主要选取西北五省区2019年144家滑雪场作为开展区域冰雪旅游相关研究的代表对象;数据来源于《中国滑雪场大全》、《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各省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年鉴》、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厅及统计部门官方网站等部门平台。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法,通过空间特征、影响因素和未来发展三个板块对西北五省区滑雪场与冰雪旅游展开系统剖析;其中,主要运用空间地理学分析方法,从集聚、均衡、差异性、演变性四个方面分析了滑雪场空间结构特征,从空间耦合性和数理性分析两个维度剖析了空间结构特征背后的影响要素;在剖析发展的困境和挑战同时,从空间优化和综合发展两个维度,提出了西北五省区滑雪场和冰雪旅游未来的发展策略与路径。全文主要结论涵盖如下几点:
(1)从数量和类型看,省区数量分布差异较大,新疆占比最多,其次为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类型分布不均衡,以观光体验为主,运动学习和休闲度假类数量较少;各地级市之间数量差异同样显著,以省会城市为主,其余城市分布数量较少。
(2)总体呈“双核心,集聚化”且发展极化明显的格局,非均衡性较显著,具有典型的“核心—边缘”结构特性,共有两个高密度区域,自2015年以来空间格局演化并不显著。一是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陕南和陇东高密度值区,二是以乌鲁木齐市为核心的北疆高密度值区。空间分布的自相关性较明显,整体分布呈“西北—东南”走向及“热—冷—热”的层次渐变格局,为集聚性而非随机性分布的特性,2015-2019年间空间演变并不显著,仍以新疆地区为核心。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