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山地农户参与循环农业行为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07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农业论文,本文以西南山地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的实际行为为突破口,聚焦于农业废弃物处理方式,观测农户的循环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并把握滞阻西南山地地区循环农业发展的多元因素,旨在提高农户参与循环农业的积极性,加大农户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程度,为西南山地地区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实现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农民增收提供有益补充和参考。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提高,水、土地等资源日益紧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导致了一系列农业资源、环境问题。一方面,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生产力得到极大程度地提高,粮食连年增收,产量屡创新高,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扩张,人口增多,当前中国农业面临着“双板挤压,双灯限行”的新常态,农业资源配置扭曲,我国用占世界不足 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 21%的人口,却用了世界近两成的农业劳动力,近三成的化肥,四分之一的农药和四分之一的灌溉水,而且,我国每年畜禽粪便产生量约 38 亿吨,综合利用率不到 60%;每年生猪病死淘汰量约 6000万头,集中的专业无害化处理比例不高;每年产生秸秆近 9 亿吨,未利用的约 2亿吨;每年使用农膜 200 万吨,当季回收率不足 2/3,资源的低效率使用使得水、土地资源和其他农业资源越发紧缺;另一方面,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物品的过度使用加剧了环境污染,我国化肥每公顷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 4 倍,每年180 万吨的农药用量,有效利用率不足 30%,多种农药造成了土壤污染,甚至使病虫害的免疫能力增强;塑料农膜每亩残留量高达 14 公斤,畜禽粪便及粪水排放量连续增加,2/3 的秸秆被焚烧或变成田间垃圾,造成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严重破坏城乡生态环境。为解决农业资源严重浪费与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问题,亟须改革当前农业发展模式与体制。

循环农业具有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特点,能较大限度地使农业资源多级利用,提高物质利用效率和农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及效益,有效实现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经济目标,发展循环农业已引起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2006 年,《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正式提出,我国要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技术。而后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多次提出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防治农村面源污染,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2017 年 10 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提出,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循环农业
(1)循环农业
关于循环农业,国外学者在研究中很少使用“循环农业”(Recycle Agriculture)这个词,然而发达国家在现代农业的实践中很早就融合了循环经济理念。国外型循环农业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 1909 年有机农业的兴起,到 90 年代,国外将循环经济理论用于农业生产的体系已经比较成熟(陈红兵等,2007)。类似于中国的循环农业,国外学者提出了“替代农业”(Alternative Agriculture)一词,Thirsk(1997)全面研究了英国从中世纪以来非主流农业的发展,对替代农业进行了广泛而详细的说明,他将替代农业分成 4 个阶段,且认为妇女在替代农业发展和保护农作物资源多样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Kumar 等(2004)从基因和植物蛋白质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替代农业系统中 N、C 元素的利用和转移情况,发现了替代农业具有提高农作物抗病系统、延长作物生命周期、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关于替代农业较著名的理论有有机农业理论(Kenanoglu,2002;Nierenberg,2005)、生态农业理论(Tiessen,2001)、可持续农业理论(Schaller,1993)等。

中国学者对于循环农业较早的研究中,有张元浩(1985)较早地提出了“循环农业”一词,他将循环农业定义为是以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为生产过程的农业。陈德敏等(2002)认为循环农业是指以生态农业为基础,遵循循环经济的原则,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农业。此后,郭铁民等(2004)对其定义做了一个补充,提出循环农业是指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技术学原理及其基本规律作为指导的农业经济形态,通过建立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环境质量改善的动态均衡机制,以绿色 GDP 核算体系和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估体系为导向,将农业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的各种资源要素视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加以统筹协调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此后,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来自于武志杰(2006),杨桔(2013),胡晓欢(2015),章甜甜(2017),秦小丽(2018)等人,他们分别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对循环农业的概念及其内涵做出了新的诠释。虽然各自的表述不同,但其基本内涵并没有本质区别。归纳起来可以看出,学者们普遍认为:循环农业应该是一种相比于传统农业的全新理念和思想,它是基于循环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运用生态工程学等相关方法,在保护农业资源环境和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精尖技术的基础上,按照“4R”原则,一方面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农业生态系统复杂的内部结构,适当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系统内外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化循环利用;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外来污染物质的进入和农业生产各环节废弃物的产生,最大程度地减轻环境污染。其最终目标是使各项农业生产经济活动被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之中,从而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与对象界定
2.1.1 西南山地
西南地区曾经多次调整,1955 年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四地合称为“西南四省”,1997 年恢复设立重庆直辖市,此后,西南地区在狭义上指的是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等五个省(区、市),自然区划概念下的西南地区,主要包括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南部、两广丘陵西部等地形单元,大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丘陵是指海拔在 200-500 米之间的坡度较缓、起伏不大、低矮山丘之地,丘陵在陆地上的分布很广,一般是分布在山地或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丘陵地区降水量较充沛,适合各种经济树木和果树的栽培生长,对发展多种经济十分有利。山地指的是海拔在 500 米以上,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布的高地,本文考虑到较高海拔地区农户较为稀少,因此,将丘陵、山地地区都列为研究范围,本文的西南山地概念是一个空间研究领域,在这个领域有着类似的地形地貌、气候气象、自然生态环境。根据研究目的与研究需要,本文涉及到的西南地区有四川省、重庆市与贵州省。

山地农业不仅具有一般农业的特点,还具有以下特征:一、小区域差异明显,不同类型农业分散且混杂;二、自然经济基础根深蒂固;三、经济环境闭塞且保守,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四、具有民族特色的经济文化生产特征。总的来说,由于山地自然资源的多重性和产品多样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其农业生产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药材、茶叶、烟草、水果、干果、畜产品、木材等是山地农业的主要输出产品,也是其有能力保持区域农业经济地位的根本所在。但是,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口素质较低,生产生活环境差,工业化水平低,低效率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仍占主要地位。
............................

2.2 理论基础
2.2.1 循环经济理论
20 世纪中期,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环境保护思想兴起。1966 年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了“宇宙飞船经济理论”,他将地球看作是宇宙飞船,船内资源会因人口和经济的增长而耗尽,生产和消费产生的废弃物会污染飞船从而毒害乘客,最终导致社会崩溃。人们认识到单程式经济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社会,必须建立起循环经济模式。20 世纪 70 年代,以人口、资源、环境等全球性问题为中心议题的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引起社会反思,人类经济社会的无限制增长是不现实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地球空间会影响经济的增长,此时的循环经济理念主要表现在对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80 年代后,新八大公害事件以及 30 年代至 60 年代发生的环境八大公害事件,愈加让人们意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保护环境的急迫性;90 年代,德国颁布的《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第一次将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和资源利用化以法律形式加以确认,此时,世界主流思想将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相结合,随后循环经济理论传入了中国。

循环农业是循环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循环农业也同样遵循减量化、资源化和再利用原则,在农业生产领域,高效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水等农业资源,通过资源循环利用,实行农业清洁生产。减量化原则要求我们控制水产养殖用药,推广科学投饵,减少水产养殖造成的水体污染等;资源化再利用原则的体现在于运用沼气发酵技术,对秸秆、畜禽粪便进行处理,化害为利,生产制造沼气和有机农肥等。在西南丘陵山地等地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差,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生态环境脆弱且农业产业结构单一,要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就要念好“山字经”,发挥山地立体农业特色,以种植业、畜牧业、蚕桑业的等复合循环经济模式为核心,资源循环利用,清洁化生产,可以有效缓解地区的水、土地资源短缺以及生态环境问题。

.........................
第 3 章 西南山地地区循环农业发展现状........................... 19
3.1 区域自然条件............................19
3.2 农业经济概况...........................20
第 4 章 西南山地农户循环农业参与状况与调研分析................. 27
4.1 数据来源..........................27
4.2 样本地农户循环农业技术的采用现状.....................28
第 5 章 西南山地农户循环农业参与行为的实证研究................................ 39
5.1 农户对循环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分析..................39
5.1.1 变量选取与测度....................... 39
5.1.2 模型构建........................ 41

第5章 西南山地农户循环农业参与行为的实证研究

5.1 农户对循环农业技术采用行为分析
5.1.1 变量选取与测度
本研究通过对西南山地地区农户微观调查,获取了 305 个样本数据,其中使用循环农业技术的农户有 226 户,未使用循环农业技术的农户有 79 户。本文以此 305 户样本农户为观测对象,以农户行为理论为基础,选取农户特征、农户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情况、外部环境 3 大类指标 16 个解释变量对其进行量化,进而分析该 3 类指标对农户选择循环农业技术的行为的影响。本小节选取的变量及变量具体含义如下表 5-1 所示: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文以我国西南山地地区(主要包括重庆、四川、贵州)的 305 个微观调查数据为例,探讨山地条件下,影响农户循环农业技术采用决策的因素,以及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利用统计方法和计量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第一,使用循环农业技术的农户收入高于未使用循环农业,虽然农户并未意识到使用循环农业技术会增加其收入或提高农产品产出单价;而未使用循环农业技术的农户是由于自己土地规模不够、资金不足,需要投入成本太大而有所顾虑,也认为使用循环农业技术对其农业生产产出好处不明显。农户对于了解国家循环农业政策以及周边企业循环农业技术的使用现状具有被动性,会较好程度地实施政策,但并不会去仔细了解政策,政策的实施在较大程度上依赖政府的填鸭式输入,期望政府以组织培训和科技下乡的现场指导方式提供循环农业技术服务,其次为农业大户示范和亲友邻居传授,选择通过循环农业技术的宣传册或电视广播网络自学的农户较少。

第二,性别、年龄、风险偏好农户个体特征因素显著影响农户采用循环农业技术的决策,家庭农业生产经营因素中家庭务农劳动力个数、家庭年总收入、家庭农业生产费用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养殖业收入占农业收入比重等显著影响农户采用循环农业技术行为,且技术指导感知次数对其是否采用循环农业的决策有显著影响。
第三,在探究农户个体因素对农户处理秸秆方式的影响时,村的主要地形影响了农户秸秆综合利用方式,越是平坦,海拔越低,越可机械化操作,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的倾向就越强;而男性较女性相比,更注重秸秆综合利用方式;年龄越大的农户越是倾向于节约劳动力的“露天焚烧”、“堆砌在地里或路边”或是“作为燃料”的秸秆处理方式;受访者的文化程度越高,更愿意选择“作为饲料”和“作为沼气原料”这种秸秆循环利用处理方式;农户对循环农业的认知程度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将秸秆资源化处理;家庭农业资源禀赋条件越好的家庭也越倾向于秸秆的循环利用;外部环境中,家庭住所与农产品销售市场的距离、农业信息的易获得性、政府对于相应循环农业技术支持程度以及相应技术指导次数均对农户秸秆利用方式产生显著影响,农业信息可获得性使得农户在选择秸秆处理方式时,较容易获得信息的农户选择了“堆砌在地里或路边”,他们在了解了有关循环农业的信息后,选择了节约劳动力的处理方式;政府政策支持力度越大,技术指导次数越多,农户更倾向于选择“作为饲料” 和“作为沼气原料”的处理方式,因此,政府应多加以对农户废弃秸秆循环利用政策知识的宣传,加强农业技术指导。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