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农业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075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农业论文,本文从城乡协调发展的角度,以兰州市城乡土地利用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结合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利用现状,运用 Delphi法与 AHP 层次分析法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三个方面,选取 26个指标因子构建兰州市城乡土地利用系统效益评价体系;2.依据统计年鉴与调查数据资料,利用 SPSS 中 z-score 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利用 AHP 层次分析法与 MATLB 软件对子目标层与指标层进行赋权,运用综合效益模型与协调度模型对 2012-2016 年兰州市城乡土地利用系统效益与协调度进行分析;3.综合评价结果,对兰州市未来城乡土地利用发展提供相应建议。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选题背景
土地资源不仅是稀缺珍贵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重要的社会资产,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土地需求也不断增加,人类活动与土地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对于社会整体进步与发展至关重要。由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土地利用也呈现动态变化的状态,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快速增速的同时,也出现了城乡经济差距、城乡发展不协调、土地资源配置与供求矛盾等问题。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城乡协调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的合理途径。

(1)城乡发展中的经济差距
2017 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经济社会发展公报与统计数据中显示,2016 年我国居民人均收入 23821 元,比 2012 年实际增长 33.3%(扣除价格因素),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 33616 元,较 2012 年实际增长 2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363 元,比 2012 年实际增长 36.3%,2016 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2.72:1,从收入差来看,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低于全国人均收入水平。兰州市 2016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9661.41 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0390.7 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 2.856:1,收入比越高代表城镇人均收入高于农村人均收入就越多,兰州市 2016 年城乡收入差距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97 年世界银行对 36 个国家进行分析,得出一般地域城乡居民收入比 1.5:1,很少超过 2.0:1,因此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格局形成的任务十分迫切。
(2)城乡统筹发展中土地利用问题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均土地占有量小,因此土地资源利用与配置成为重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快速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实施“城市偏向,工业优先”战略,导致城乡经济差距不断扩大,二元经济结构形成(郑伟元,2008)。大量土地资源用于城市建设,非法占有土地以及变相买卖土地现象层出不穷,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扩大,农村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用于农业生产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利用结构失衡。其中农用地主要情况是:2016 年全国耕地面积为 13495.66 万公顷,粮食种植面积 11303 万公顷,较 2015 年减少 31 万公顷,粮食产量 61624 万吨,比上年减少 520 万吨.2016 年兰州市年初耕地面积 307.9 万亩,年末耕地 304.84万亩,当年耕地面减少 3.06 万亩,粮食产量 45.07 万吨,比 2015 年减少 0.83 万吨。因此必须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切实保护耕地资源。
................................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土地利用相关研究综述
国外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是在土地利用规划研究和土地利用制度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前国外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方法主要以信息系统应用、数学模型法为主。信息技术应用主要有 SOTER 系统、3S 技术、遥感技术和 GIS 技术,将土地资源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建立区域土地数据化与动态化监测体系,用于后期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增强了评价的信息化与准确化。数学模型法中 AHP 层次分析法、权熵法、功效系数法以及 PROPOLIS 模型等是目前较多运用的土地效益评价方法。
(一)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

国外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相对起步早,早期的土地利用评价主要以征收赋税为目的,例如 1934 年法国颁布的《农用地评价条例》,后期以土地合理利用为目的的效益价研究是以土地规划与制度产生而发展起来的,因此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1)20 世纪初-50 年代,土地评价研究工作初步形成相应条例,1937 年美国提出斯托利指数分级(Storie Index Rating system)用以土地适宜性评价,1961 年美国农业部颁布正式的土地潜力分类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较为全面的土地评价系统,许多国家依据此系统与各国实际情况制定适宜本国的土地评价体系,如1972 年荷兰学者 Beek 等人基于土地质量与土地用途满足度提出专门为农业土地服务的分类评价系统。
(2)20 世纪中期-末期,土地利用效益评价内容逐渐丰富,60 年代以生态性相关理论为基础,强调土地生态利用,提出“土地生态分类”等概念。70 年代广泛开展土地资源利用、评价以及规划,1976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颁布了《土地评价纲要》,不仅为土地分析与优化配置奠定基础,同时土地评价形式得以标准化,80 年代随着计算机的应用与发展,土地评价逐渐向定量化、动态化、可持续化发展,1993 年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颁布了《可持续土地管理评价纲要》,初步建立了土地利用评价在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方面的指标体系。

(3)近年来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研究的重要进展就是信息系统与土地效益评价的结合应用,估计土壤与信息中心开发了世界土壤与土地数据库系统,将土地评价、土地规划和土地资源数据融为一体,土地评价工作内容的多样化发展与技术的革新将土地利用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土地与土地利用
(1)土地

因学科领域与研究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学术界对与土地含义的认知与概括各有特点。从自然地理学角度,认为土地是以陆地环境为主的各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自然地域复合体;经济学家认为土地不仅是包含陆地表层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是社会重要生产资料,为人类与地球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的同时,也蕴藏这巨大效益的经济资本。生态学认为土地是以陆地环境、水文与大气作为环境介质与生物群落共同组成的生态总体,依据生物群落与环境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农田、林地、草原等类型。景观规划学的观点则认为土地是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的载体,景观规划应在土地实际承载力的基础上对于人居环境进行改善(宗树森和任红,1983)。综合不同学科观点,可以看出土地不是孤立的单一元素,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从系统、长远的眼光探索土地合理利用的方法,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任旭峰,2011)。


...........................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人地关系思想经历了四个时期的演变,(1)采猎文明时期,对自然改造能力微弱,被动适应环境,因此环境对人的限制程度高,人地关系主要是崇拜自然;(2)农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开始对自然进行改造,大规模的开发与利用资源,人地关系出现矛盾(3)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不满足于改造自然,想要成为自然的主宰,因此对于自然资源的索取程度不断加速,人地关系迅速恶化,(4)后工业化时期,人类逐渐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开始走向人地关系的协调道路(卓玛措,2005)。


人地关系是人类系统自然环境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人地关系协调实际是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人地协调论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刘钦普,1989)。

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基础就是人地关系,城乡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是指在城乡土地利用过程中不同子系统之间以城乡土地综合效益为目标,在社会接受性、经济可行性以及生态适应性的基础上实现相互物质能量以及信息的协同作用。人地协调论对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理论指导作用,帮助决策者建立土地利用发展模式以及目标体系,形成具有约束作用的土地利用调控系统。

.................................

第三章 城乡土地利用系统效益评价体系................................. 19
3.1 城乡土地利用系统的构成与影响因素..............................19
3.2 城乡土地利用系统效益评价体系构建...............................19
第四章 实证研究——兰州市城乡土地利用系统效益评价...... 28
4.1 研究区域概况........................28
4.1.1 兰州市资源环境条件........................28
4.1.2 兰州市城乡经济水平.......................28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49
5.1 讨论.............................49
5.2 研究结论......................49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城乡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复合系统,因此只有准确掌握系统构成因子、影响要素以及变化特征等,才能客观反映城乡土地利用系统真实情况,促进城乡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根据实际调查与统计,对兰州市城乡土地利用系统进行效益分析,但因时间与水平有限等原因,对城乡土地利用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待一步研究与探讨:
(1)城乡土地利用系统效益评价相对复杂,因此指标选取的方法与最后确定的指标因子的不同会影响评价结果。在选取过程中由于土地利用存在管理与规划上的问题,导致部分数据难以获取,因此以 26 个最为完整且相关的数据作为评价指标对土地利用系统进行分析。为了进一步全面反映系统特征,对于评价体系的指标确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本文主要采用 Deiphi 法与 AHP 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计算,然而权重计算的方法较多,是否有其他更为适合且准确的方法或者综合方法可以应用到土地利用系统效益评价过程,需要进一步探讨。
(3)本文选取的是 2012-2016 年兰州市数据与调查资料,反映的系统变化与特征仅在该时段内最为准确,因此对于兰州市长期土地利用系统变化的效益评价与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
............................

第六章 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兰州市土地利用对策建议

6.1 健全土地质量管理制度,提高土地利用管理水平
土地利用社会系统效益结果显示,兰州市城乡土地利用效益由 2012 年-0.1991 增加到 2016 年 0.2753,社会效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兰州市土地利用仍受地质环境和自然因素的制约。2015 年兰州市水土流失面积为 82.9 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 63%。因此,需要立足兰州土地使用现状,健全土地利用与保护制度,合理科学地引导土地利用管理工作,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从而实现保护土地资源的目标。

目前,兰州市土地利用与保护管理制度主要围绕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出台。但政策制度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土地征用制度中征用范围以及补偿等问题有待进一步明确,土地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为了开发建设过程中保护耕地质与量的平衡,但是由于耕地后备资源不足、补充方式单一以及补充指标有限,因此实际上难以达到规划效果。近年来,兰州市政府针对土地利用提出问题积极出台指导文件,2016 年 5 月 26 日兰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兰州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土地熟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促进兰州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因此今后兰州市应仍需要不断加大对于土地利用管理制度的完善。严格加强行政区域内耕地的保护和建设,建立土地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减少土地资源的流失。
在当下大数据时代,应加大兰州市土地管理人员培训和理论学习,提高管理人的综合业务能力,保证能够及时掌握国家最新土地政策动向和政策的落实;保证对现代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利用小型无人机等现代化监测手段,结合卫星遥感技术,对兰州市土地利用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加客观科学地掌握土地动态变化情况,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充分提高对土地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