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研究——以五华区王家桥社区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9471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1.绪论

1.1研究背景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已来,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生育水平已处于低生育国家之列。特别在一些发达的地方,如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人口基至出现了负增长,主要是由于人口素质普遍偏高,重质量远远超出数量,而且有些家庭更是成了 “丁克家庭”,这主要得益于计划生育这一国策符合中国国情,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是物质资料和人口生产的统一,一旦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不相适应,就会影响到社会的发展。我国人们已经认识到我国的人口增长过快已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计划生育的提出就是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美国地理学家,w.泽林斯基系统地总结了人口流动的类型,他提出了流动人口的规模会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而上升,在一个传统社会中,人们只限于寻找食物,社会交往或者有关宗教的活动,流动数量很小。当社会进入发展中阶段中时,流动人口会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不断增加,流动人口结构也开始分化,而对于尚未完全发达的城市各方面都造成了巨大压力。当到了发达阶段,由于城市交通等条件的完善,流动人口的数量和规模会进一步的扩大,而人口的流动将偏重于经济和娱乐的成份。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社会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据国家统计局2006年公布的数据,中国的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跨省流动人口 4779万人。其中大约有1.2亿农村劳动力在城镇中从事二、三产业,流动人口已逐渐渗透到城市的各个领域。最主要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所以形成了人口流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发展战略是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重工业吸收的劳动有限,所以国家通过户籍制度等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掩藏了大量隐性剩余劳动力。而之后家庭联合责任承包责任制的推行,释放了大量的劳动力。同时,伴随城乡产业结构升级转换,农村剩余劳动力幵始向乡镇企业或者城市流动,成为流动人口。..................
....................

2.理论分析框架

2.1公民化的公民权和责任理论

Sandel ?Pate-man ? Ma “sbridge、Barner等人都提出过公民化的公民权与责任理论中涉及的观点。该理论认为政府应该是服务的提供者,而不是管理者,政府应该要赋予公民应有的权益,而不是把公民当作被利用的工具,应该将公民的个人利益与社会的整体利益融为一体的同时积极保护公民的个人利益。该理论还提出公民应该积极的参与到政府的服务和管理中,体现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和谐。由于公民广泛的关注和参与公共事务,就会在内心中产生社会责任感,因此,当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出现不一致时,个人会牺牲自己的利益以保全群体利弊。同时要求政府要把公民放在与自己地位相同的位置,要减少对公民的管制,给予公民更多的权力,应该信任公民赋予其更多的责任,意识到政府与公民协作管理社会的效用会大于政府处于管理地位管制公民的影响。我国在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上,政府就主要处于一个管理者的位置,公民是被管理者。政府对公民的生育行为进行种种管理或干预,以实现低生育水平的稳定。公民的行为被限制,同时缺少参与社会管理的行为,所以造成流动人口往往不依法履行自己的责任等情况。这就要求政府不仅为流动人口提供计划生育服务,同时更应该让流动人口参与于计划生育的服务中来,提高流动人口的主动性,以认识到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切实为维护这一政策的实行改变自己的生育行为等行动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2. 2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服务理论以美国著名的公共管理学大师罗伯特?丹哈特为代表,基于以新公共管理理论中企业家政府的反思,而提出来的。新公共服务理论认为,公共管理者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航船掌航,也不应该是为其划装,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4针对我国政府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政策,重点策重于管理,虽然近几年把对其服务也列入计生部门的职责,但由于政府服务观念不强等原因,还是一种管理为主,服务为辅的局面,鉴于此应该增强政府对流动人口的服务意识,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

3.我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相关政策............................................ 9
3.1国家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的相关政策...................... 9
3.2云南省关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相关政策...........................10
4.1昆明市五华区流动人口特征...........................................................13
4.1.1流动人口生存压力大,谋生的目的大于超生......................13
4.1.2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的社会融入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3
4.2五华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工作开展情况......................14
5.王家桥社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现状和需求分析.................. 17
5.1王家桥社区概况........................................................................17
5.2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不到位...................................................... 20
5.3流动人口对疾病防治知识与和妇科病查治服务需求大....................... 21
5.4流动人口提出的改进意见都是为保证健康生存的基本服务需求............... 22
5.5王家桥社区计划生育服务现状所反映的问题............................. 23
6.五华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的对策.................................... 27
6.1推行单一的属地化管理制度.......................................... 27
6.2建立社区化服务模式................................................... 28
6.2.1加大资金投入................................................. 29
6.2.3建立流动人口信息系统................................. 30
6.2.4充分发挥民间力量......................................... 30
6.2.5建立服务考核评价体系................................. 31
6.3建立需求导向型计划生育服务机制.............. 31
6.3.1设立培训机构,................................. 31
6.3.2按需服务........................................... 32

结束语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中国人口流动最活跃的时期,给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也带了挑战。“多,广,频”是流动人口的显著特点,实现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关系着我国人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也面临着转型,最核心的内容包括:由单纯的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向综合治理人口的转变,由社会制约为主向宣传教育、服务提供、科学管理的与社会制约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转变。实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达到良性循环,推动人与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我对五华区王家桥社区的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工作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了五华区计生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同时由于笔者研究时间和精力有限,问卷设计上可能会由于笔者的逻辑思维不是特别强,在问卷设计上会存在覆盖面不广等问题,所以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由于本文只是对五华区的王家桥社区进行了研究,对别的社区的情况不了解,在分析问题上可能会出现片面的观点.由于本人学识和经验有限,提出的一些见解和对策不当之处请老师指正。
总之,通过建立单一的属地化管理,推行社区服务模式,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系统,可以大大改善五华区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也为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提高提供了改进思路和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指明了方向和路径。积极落实以上对策建议,对构建服务型政府,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推进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等方向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武俊青,高尔生,陶建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分析[J].医学与社会,2001,(2) :398?399.
[2]李芳建.关于地方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法规的几点探讨[J].南方人口,2003,(1) : 11?17.
[3]江立华.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模式:问题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5):11-12.
[4]王春云.对城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几点看法[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5,(9):566?567.
[5]王铁明.优质服务框架下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3,(5):6.
[6]张文娟.治理视角下我国城市新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7]黄兰香.长沙市城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
[8]朱云.城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9]牟宇峰.上海市宝山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10]周静.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差别研究[D].复旦大学,2008.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