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EDI )广泛应用到流通企业的日常管理中为开端,信息技术逐步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使
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
电子商务作为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信息技术,被公认为新的经济增长手段。同时,许多国家也将电子商务的发展看作是未来国家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制高点〔‘]
(迈克尔.波特,2002)。各国都在加快发展自己的互联网建设,加紧对电子商务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国内外已有很多实用化的电子商务系统,例如基于互联网的网上
订货、网上购物和网上银行等系统。关于电子商务的标准和法律政策也在不断地出台和完善。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000)认为,“在过去的10年中,电子商务已经从根
本上改变了目前的经济景观。 [2]
电子虚拟市场是近年来网络经济环境下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所衍生的经营模式,也是未来企业进行电子商务的主要途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信息技术的进
一步发展,随着互联网被广泛地应用到企业间的业务交易中,电子商务经过EDI阶段、基本的网上交易(Basic E-commerce )阶段、发展到了电子商务整合协同
( Collaborative Commerce )阶段,而电子商务整合协同阶段的典型特征就是基于B2B大量买者和卖者的电子虚拟交易。这些新兴的、大量涌现的B2B电子虚拟市场将买
卖双方聚集到一个在线的虚拟空间中进行业务交易。在电子虚拟市场中,越来越多的卖方在费用、质量和服务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电子虚拟市场也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来
吸引大量的购买者和卖者,使参与各方在交易中获益。一般认为,电子虚拟市场将会逐步、部分取代传统市场,是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
无论是传统形态还是电子形态,市场都是企业生产价值实现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商品向货币转换的“’惊险一跳”[3]。在未来,承担这“J惊险一跳”的主要将是
电子虚拟市场。无论是从交易规模,还是从未来发展来看,B2B电子虚拟市场将会产生较大的作用和影响。
电子虚拟市场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是在经历了2001年网络经济的“大缩水”之后,电子虚拟市场也纷纷倒闭,这引起了人们对电子虚拟市场这一新生事物
的思考,试图去探究其来龙去脉和应该采取什么合适的发展模式等一系列相关问题。但就目前的实践和理论研究现状来看,对这些较为前沿的问题的相关文献和成果都比
较少。
通过对该论文课题和对相关文献的研究,笔者逐渐认识到我国的电子虚拟市场发展的紧迫性。由于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笔者希望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的
电子虚拟市场进行研究,为我国电子虚拟市场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1. 1. 2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B2B电子商务市场正逐步走入正轨,应用需求旺盛,重点行业的电子商务发展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B2B电子商务交易增长超
过25%,交易规模达到12500亿元人民币。良好的市场发展趋势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增多的企业选
择电子商务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其次,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处在供应链主导地位的大企业对上下游合作伙伴的电子商务应用水平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次,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电子商务配送、信用认证、电子支付、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环境日益完善,为中国B2B的发展提供了
良好的环境。
然而,我国绝大数的行业性网络仍主要集中在成品渠道方面,例如中纺网、中国机械网等主要关注于松散形式的电子商务应用,进行无规律的采购或销售活动,行业
整合能力不强。其中,‘非支付型电子商务占主流、网站功能单一、交易手段不完善,以及地区和行业发展不平衡是影响我国B2B电子商务发展的不利因素。数据显示,
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比例非常低,真正实现电子商务的企业也只有约3%0
因此,中国B2B电子商务企业在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函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如何更好地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如何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
争?如何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获得成功?如何客观地评价企业的效益和效率?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效率评价体系还不很完善,因而B2B电子商务
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特点以及对企业正常运营和长远盈利能力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因素,建立一套真正科学、合理的B2B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方法,客观、公正地评
价企业的经营效率,进而逐步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或生存能力。因此,本文旨在发展一套有效的财务标准帮助企业界定最好的运作,研究内容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
价值。
参考文献
f1]迈克尔.波特,编著《国家竞争优势》L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引自联合国秘书长科菲.A安南为联合国贸易与发展委员会编写的《全球电子商务发展研究报告》题写的序言
[3]彭延光编著,资本论选读解说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佚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s]张煌元,电子商务B2B运行模式、评估方法及实证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MBA学位论文
[6】姚强,中国电子商务网站运营情况的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7」中国电子商务年鉴fgl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
[9]赵守香主编,《电子商务》[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6
[ 10]陈哗桦,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J],大众科技,2006年第8期
【川马国光,赵建平,肖绢,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偏差分析「Jl,经济论坛,Zoos年7月
[12]赵敏,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济,2008年第3期
[13)杨坚争,中国电子商务政策法律环境建设最新进展[[J]. 2006-OS-19
[ 14]刘波,我国电子商务支付的现状及展望[[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9月
[1s]刘艳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月
[ 16]佚名,我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政策法律环境与信用体系[[Jl,中国网络法律网
[17]周江,我国电子商务信用体系的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J],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8」曹华平许素文,加快健全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J],人民邮电报
[ 19]张衡,国内外电子商务标准演进[[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7年第6期
[20]梁栋,石奇光,电子商务的现状和展望[[J],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08
[21 ]蔡桂芳,万洪涛著,((B2B虚拟商场完全经营手册》,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
[22]冯英健,B2B电子商务网站优化中的典型问题[[J],新竞争力网络营销思想库
[23]佚名,中国B2B电子商务网站的八大问题[[J]
[24]刘志铭,西方效率理论的发展与政府的微观经济角色[[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3 (4)
[25]毛世平,技术效率理论及其测度方法[[J],农业技术经济1998.3
[26]张晓,前沿生产函数及其统计估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9
[27]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EA方法及1997-2001年效率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 2003 (3),P11-25
[2s]张宗益,吴俊,银行效率研究中的前沿分析方法及其比较[[J],经济学动态,2003 (4)
[29]李美娟,陈国宏,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03 ( 6 ) : P88-94
[30]朱乔,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综述与展望明系统工程方法与应用,1994 (4): PI-8
[31 J Farrell M.J.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J] 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 1957(120A ) : 125-281
[32] Charnes A} Cooper W.W, Phodes E.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MU[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eh } 1978 ( 2 ) : 429-444
[33] Gabriel Tavares"A Bibliography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1978-2001),RUTCOR Research Report, January2001,Rutgers University
[34]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DAE方法一运筹学的新领域》[M],中国人民出版社1988
[35)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DEA)文献索引(1986.4-1999.12),网站:WWW.ORME.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数学系,中国人民大学运筹学与数量经济研究所,2000
[36]马占新,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 ( 3 ) : P42-46
摘要 4-5
ABSTRACT 5
1 绪论 8-1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8-9
1.1.1 研究背景 8-9
1.1.2 研究意义 9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9-11
1.2.1 研究内容 9-10
1.2.2 研究框架 10-11
2 B2B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 11-27
2.1 B2B电子商务的定义 11-13
2.1.1 电子商务的概念与内涵 11-12
2.1.2 现有的关于B2B电子商务的定义 12
2.1.3 本文对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的界定 12-13
2.2 我国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发展现状及竞争环境分析 13-26
2.2.1 我国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13-20
2.2.2 我国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现状 20-24
2.2.3 我国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分析 24-26
2.3 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运作效率评价的必要性 26-27
3 企业运作效率的评价方法 27-35
3.1 效率评价概述 27-28
3.2 效率及效率测算 28-31
3.2.1 经济效率与经济效益 28
3.2.2 效率测算 28-29
3.2.3 几种效率概念 29-31
3.3 效率测算的方法 31-35
3.3.1 参数估计法 31-32
3.3.2 非参数估计法 32-33
3.3.3 参数估计法与非参数估计法的区别与比较 33-35
4 评价运作效率的DEA方法 35-44
4.1 DEA方法的基本理论 35-38
4.1.1 决策单元(DMU)的定义 35-36
4.1.2 生产可能集 36
4.1.3 基本思路 36-37
4.1.4 基本性质 37-38
4.2 用于效率测算的DEA模型 38-41
4.2.1 测算技术效率的DEA模型—CRS模型 38-40
4.2.2 测算纯技术效率的DEA模型—VRS模型 40-41
4.2.3 规模报酬判定定理模型—NIRS模型 41
4.3 DEA方法的研究进展 41-42
4.4 DEA方法在国内外的应用 42-44
5 我国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效率评价 44-60
5.1 样本选择、数据来源及变量描述 44-48
5.1.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44-45
5.1.2 输入输出指标体系的设置 45-47
5.1.3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47-48
5.2 2007年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的效率值分析 48-52
5.2.1 2007年度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技术效率分析 49-51
5.2.2 2007年度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规模报酬情况分析 51-52
5.3 2004—2007年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效率值变化分析 52-60
5.3.1 DEA方法测算的历年评价结果 52-53
5.3.2 基于DEA的历年技术效率评价 53-54
5.3.3 基于DEA的历年纯技术效率评价 54-57
5.3.4 基于DEA的历年规模效率评价 57-58
5.3.5 基于DEA的历年规模报酬评价 58-60
6 提高我国第三方电子商务效率的建议 60-67
6.1 从技术角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建议 60-64
6.1.1 提升服务,避免续签率下降 60-61
6.1.2 加强与中小型企业的密切合作 61-62
6.1.3 加强诚信建设,确保信息真实性 62-64
6.2 从规模角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建议 64-67
6.2.1 内贸持续增长,外贸用户亟待深挖 64-65
6.2.2 专业化与规模化是B2B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 65-67
7 结论与展望 67-69
7.1 结论 67-68
7.2 展望 68-69
参考文献 69-71
致谢 71-72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72-73
详细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