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俱乐部小团体课程健身效果的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33380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循环训练模式的小团体课程在综合健身效果方面更优于传统力量训练模式,但是传统力量训练在后期塑造形体方面会有一个更好的效果。在前期经历了几个阶段循环训练模式训练后,会员的体能和运动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力量训练可以更好的对弱链进行加强,从而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1 引言

1.1 研究依据
随着《“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深化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和追求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单单追求于简单的身体健康,对于身体的形态、素质、机能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较高的要求。健身俱乐部作为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者之一,对增强人民身体素质,提高人民的生活状态,培养人民运动习惯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健身俱乐部也越来越符合现代人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不仅满足于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需求,在促进社会人际交往,情感需求等各个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但伴随着一系列的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脑力劳动者的数量逐渐增加,长时间的久坐和伏案工作,使得他们身体的活动量越来越少,长期以往出现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现象。而且随着智能化手机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把时间放在了手机上面,颈椎病,腰间盘突出等一系列症状也随之而来,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
健身俱乐部小团体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健身课程开始流行于健身房和工作室。它区别于传统的私教课程和团操课程,强调动作质量,注重多维度,多关节的整体动作模式训练。在人数上也突破了私教课程一对一的局限,将人数控制在 6-12 人之间,在保证健身效果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互动性。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小团体课程作为健身俱乐部新兴的健身课程,在研究方面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创新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提出,人们参与锻炼的积极性显著高涨,传统的健身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于现代人对于健身的需求,小团体课程便在这种情况下流行开来。一方面它不同于传统的私教课程,采用一对多的训练模式,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和娱乐性;另一方面它又不同于团操课程,教练能照顾到每个人的动作姿势,保证了健身的质量和效果。最后,由于小团体课程在国内健身房刚刚兴起,健身教练大都停留在实践层面,对小团体课程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对健身俱乐部小团体课程健身效果的研究,旨在丰富健身俱乐部小团体课程的理论体系,帮助健身人群带来更好的运动和情感体验,从而进一步促进小团体课程在健身俱乐部的发展。
1.2.2 研究的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发展,健身俱乐部里传统的课程模式对人们来说已经失去了吸引力,小团体课程的出现将传统私教课程和团操课程的优势进行了充分的结合,在保证健身效果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互动性和娱乐性,深受大家的喜爱。本研究通过对健身俱乐部小团体课程健身效果的研究来验证其开展的可行性,力求通过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小团体课程健身效果进行探索;同时,该研究拓宽了健身俱乐部小团体课程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后续小团体课程相关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1.2.2.2 实践意义
目前,小团体课程在很多健身房和工作室都已经开展起来,但是大部分健身房小团体课程仅仅停留在简单动作模式的叠加层次,缺乏完整的训练体系。本研究以太原市宝力豪健身俱乐部小团体课程为例,基于健身房的实际情况,对小团体课程的健身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改善健身房小团体课程训练体系,从而给会员带来更好的训练效果和情感体验。同时该研究可以为其他健身俱乐部小团体课程的开展提供借鉴,改善现阶段俱乐部小团体课程发展参差不齐的现状,从而可以更好的促进健身房小团体课程的发展
......................

2 文献综述

2.1 小团体课程的相关概述
2.1.1 小团体课程概念界定
团体在《现代汉语大字典》的解释为“一般指社会团体,即社群,社团等。”
由于学科领域和专业角度的不同,所以对于“小团体”定义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的,具体有以下几种观点:
在霍桑实验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梅奥第一次提出了“小团体”这一概念,它是指人们为了某种共同的目的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他们之间具有心理上的共同性,并且存在情感上的联系。
吴康宁在《教育社会学》一书中称“小团体”为同辈群体、同伴团体。他认为,一个社会团体通常由在爱好,兴趣,对生活的态度,价值观和社会地位方面相近或相似的人组成,并且其成员通常具有相似的价值观,经历和行为①。
顾渊彦教授在《体育社会学》中描述:“体育团体是以体育实践为主要目的,由具有共同规范和情感的人们自发的组织起来的集合②。
根据“属+种差”定义的方法,本论文研究的小团体课程是在健身俱乐部开展的,是一门基于基础动作训练为前提,以功能性训练动作为导向系统的训练课程;它区别于传统的私教课程,将功能性训练、力量训练、循环训练和核心训练等进行结合,强调动作质量,注重多维度,多关节的整体动作模式训练;在人数上也突破了私教课程一对一的局限,将人数控制在 6-12 人之间,在保证健身效果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互动性。

......................

2.2 国内外研究动态
2.2.1 国外研究动态
功能性训练的发明人 Gray Cook 在《Functional training for the torso》中指出“功能性训练其实质就是寻求不同运动项目之间的共性特点④。”
Steven Plisk 认为,功能性训练来源于日常生活中,是针对某种动作的训练,这种训练与力学、协调和能量代谢有关。美国国家运动医学会将功能性训练界定为:功能性训练包括那些涉及动力链中每一个关节和在不同平面的加速、减速及稳定性训练动作⑤。
BiUforan 指出,功能性训练是一种身体运动的训练,内容主要是模仿人在自然状态下的动作,它主要是通过加强核心区的力量,来提高神经肌肉工作效率的训练方法⑥。
Boyle M,在《Functional Training for Sports》中认为“功能性训练本质是有目的的训练。功能性训练应包括平衡练习和本体感觉练习以及需要脚接触地面的、不需要固定器械辅助的练习。在训练方案设计中强调应从简单的自重训练开始,先学习基本动作模式,再考虑升级训练方案,从简单进阶到复杂,并进行训练周期的划分⑦。”
Juan Carlos Santana 认为人体运动可以划分为四大类,包括位移、水平改变、推和拉以及旋转,这些是人体运动的四大支柱。强调训练应符合人体的生物力学特征,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良好的控制训练,从而稳定的进步⑧。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9
3.1 研究对象................................. 9
3.2 研究方法...............................9
4 健身俱乐部开展小团体课程的实施方案研究与设计.................11
4.1 小团体课程前期人员的身体测试与选择........................ 11
4.2 小团体课程的周期训练计划................................ 13
5 研究结果与分析..........................25
5.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成分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25
5.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形态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26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成分指标测试结果分析
在身体成分中选取体重、体脂肪、BMI 和腰臀脂肪比 4 项重要指标进行数据对比。体重过重和体脂肪过多都危害人的身体健康;BMI 指身体质量参数,是衡量人体肥胖程度和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人体型的大小;腰臀脂肪比是指人体腰部和臀部的比例,它更多的代表了人体内脏脂肪的程度。

.......................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在身体成分测试指标上,实验组比对照组的健身效果更加明显
通过对两组会员在身体成分测试指标上的对比,实验组实验前后测试结果极具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成分测试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体重、体脂肪、BMI 和腰臀脂肪比 4 项指标相比对照组具有大幅度的下降。
6.1.2 在身体形态测试指标上,实验组整体上比对照组的健身效果更加明显
身体形态指标包括身体围度和皮脂厚度两项。在身体围度的测试指标上,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围度测试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实验组的测试结果极具显著性差异(P<0.01)。除了在上臂围度的指标上对照组比实验组下降明显外,在腰部、腹部和大腿围度方面实验组要比对照组下降幅度明显很多。在皮脂厚度的测试指标上,对照组在背部和肱三头肌的皮脂厚度要比实验组下降幅度明显很多,而实验组在腰部和腹部的皮脂厚度要比对照组下降幅度明显很多。
6.1.3 在身体机能测试指标上,实验组整体上比对照组的健身效果更加明显
通过对两组会员在身体机能测试指标上的对比,实验组在心肺耐力、核心力量和身体柔韧性方面的提升幅度要比对照组的提升幅度明显很多,而对照组在上肢力量方面的提升幅度比实验组的提升幅度要高。
6.1.4 实验组的训练效果满意度比对照组的训练效果满意度高
通过问卷的形式对两组会员进行训练效果满意度的测试,结果显示:在身体成分、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三方面满意度的测试结果中,实验组的满意度都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在体重和身体机能这两个指标上的满意度尤为突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