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新时期陕西小说村官形象的渊源及类型
第一节 新时期陕西小说村官形象书写的渊源
新时期陕西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村官形象。陕西浓厚的文化底蕴,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质,仁厚质朴的民族品格凝聚在三秦地区百姓的血液中,形成了作家关注现实,关注百姓发展的文化传统。同时,新时期陕西文坛的作家大多数来自农村,他们深感农民生存的不易,与农民有着天然的亲近之感。而新时期中国向工业化转化的过程中,村官是农村发展的领头人,是党的政策在农村实行的执行人。他们的思想变化、执行能力对农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身上凝结着官与民的二重属性,也使得他们成为作家观察农村生活的一个重要视角。
一、延安文艺影响
当代陕西文学是乡土文学创作的重镇,它以极具实力的文学群体、优秀的文学创作业绩,在中国当代的文学格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地位的取得与陕西深厚的文学沃土,特别是 40 年代的轰轰烈烈的延安文艺运动密不可分。历史上,陕西曾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建都历史,浓郁的文化积淀,数次占据华夏文化的主脑地位。隋唐之后,随着国家政治经济重心的南移,陕西文化昔日的繁盛渐行渐远,关中大院、帝王之都成为遥远的记忆。然而,中国政治时局风云变幻,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建立了陕北抗日根据地,各地人才纷纷涌入,极大地促进了陕西文学的交流与发展。
1936 年 11 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立了以丁玲为主席的“中国文艺协会”,组织陕北地区的文艺活动。他们将目光转向陕西农民生活,关注农民真实的生活状态,使文学走下了精英文化的神坛,由文人化的传统走向了平民化的传统。如延安的秧歌剧《兄妹开荒》、歌剧《白毛女》、歌曲《东方红》、秦腔《血泪仇》等,关注农民的日常生活,表现农民真实的生活状态,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1942 年开展的延安文艺整风运动,毛泽东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言,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与中国现代文艺发展的问题,提出文艺工作者应该站在无产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服务。同时,《讲话》涉及到文艺与政治、文艺与生活、文学批评标准等诸多文艺标准的问题,在当时,规范着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影响着半个多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尤其是对陕西文学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第二节 新时期陕西小说中的村官形象分类
新时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自家庭联产承包开启了农村变革的大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陕西农村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村的这些巨大变化便通过作家的笔铺展在读者的面前,一幅幅生动的农村变革生活场景在读者面前显现,各种农村人物纷至沓来。在这些农村人物群像中,村官形象更是引人注目。他们上管农村的税收等与国家相关的大事,下经农村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他们串起了农村的脉络,引领着农村的发展。这些村官形象,面貌不同,形态各异,但是通过对他们的细致解读分析,依旧可以找出他们的共同点,从而对他们的形象加以区分、归纳,以便读者阅读时能够更加明晰各种村官行为,能够更好地阅读。村官的主要职责是处理村民的日常琐事,维护农村秩序,促进农村发展,最常打交道的就是农民,因此可以从与村民与干部的角度对村官进行分类。
一、一心为民的好村官
这样的村官热爱村民,一心为村民着想,处事公道,有时是自己饿着肚子,也要帮助他人。京夫长篇小说《八里情仇》里的村支书林生爹,因为当年收成不好,全队差不多都缺粮食吃,他却把返销粮让给了一户军属,自家则靠萝卜和蔓菁度日,甚至家人要去讨饭。而且他处事公道,以身作则,因林生桔园欠队上钱,他坚持拆房卖瓦也要补齐所欠的钱款,不能让村里吃亏。陈忠实短篇小说《乡村》中小王村队长王泰来人正气、公道,坚持实事求是,在放“卫星”的年代,假大空大行其道,虚报粮食产量成为常态,但是,他依旧坚持农作物生产的客观事实,不虚报生产产量,因此,被撤了职。直到他再次被选为队长,他决定“干就好好干一年”,为村上的事尽心尽力,并且一心坚持把生产搞上去,而不去招惹其他是非。期间被九娃诬陷,甚至被气得生病住院,仍旧坚持做队长,为队上服务。陈忠实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著名长篇小说《白鹿原》中的族长白嘉轩,他受传统文化影响,以“做个好人”为追求,一生光明磊落。他不计较村民犯错,为与农协作乱的同族人求情;他对待长工鹿三,像家人一样;他制定乡约,规范族人的言行,使白鹿村村民相处和谐。
........................
第二章 新时期陕西小说村官形象反映的农村问题
第一节 权力异化下人的病相
中国传统的宗法文化形成了明显的等级观念和官本位思想,它们构建了几千年来中国深层的文化心理结构,并驱使着处于下层的人不断追逐权力,完成等级的跨越。尤其是在农村,贫苦的生活及被压制的命运更激起他们内心对权力的渴望,并对此进行各种争夺。当然,各种事物的发展需要在不断地提升、突破中才能得以实现。农村的发展亦需要一定的竞争,才能够保证农村的发展。但是这种竞争必须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这样,才能够有助于选举出农村有能力的带头人,领导农村的健康发展。但是,权力往往“鼓动了村民中人性最卑鄙、最恶劣的那部分私欲,达到了对善的彻底遮蔽而凸显出无边的人性之恶。”人在面对权力时,私欲战胜理智,从而呈现出各种丑态。而普通村民面对权力则呈现出人性被压抑的病相,他们在掌权者面前,近乎卑微,当自身合法权益被侵占时无能为力,甚至表现出一副听天由命,任其发展的可怜相。
一、权力追逐者的丑相
他们为追逐权力不择手段,阴谋陷害他人,在上级面前奴颜婢膝,一副奴才相,完全丧失人格与尊严。陈忠实短篇小说《乡村》中的九娃,黄蜡蜡的脸上没有一根胡须,一副狡猾的面貌。他内心险恶,因为做队里的会计时,贪污队里钱财被支书王玉祥免职,便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在四清运动中,他谋夺权力,做了小王村的队长。但是,由于他能力不足,不善于管理队上事务,将队里搞得乌烟瘴气,百姓怨声载道。王村大队支书来调查时,他却造谣大队支书作风不正,陷大队支书于两难境地,使得事情不了了之。后来不得不使上面重新考虑任命小王村的管理人,甚至采用轮流当队长的办法来限制他。但是他一直不放弃寻找重新做小王村队长的机会。到队长王泰来上任时,他终于找到可乘之机。借王泰来队长借钱让他去买水泵之机,诬陷王泰来贪污,企图把王泰来名声搞臭,好让他自己做队长。期间甚至不惜用自己母亲声誉及子孙后代健康做赌咒,丝毫不顾及脸面,暴露出一副无耻、贪婪嘴脸。
《平凡的世界》中孙玉亭是一个极度热爱政治,追逐政治,宁愿自己饿肚子也不愿耽误村里革命事业的虚妄的政治狂热分子。他追求政治虚妄,罔顾亲情。他日常总是有事没事要到他哥哥孙玉厚那里抓大把的烟叶,或者是吃一顿饱饭,但是当孙玉厚的女婿王满银因为私自贩卖老鼠药被劳教时,他只肯在坡下与哥哥说话而不愿再进哥哥大门。当王满银被释放时,他甚至怕影响他的清白,以避嫌为由,推脱让他人代之宣布释放王满银。他热衷政治,甚至不顾及自己女儿的幸福。
..........................
第二节 农村社会治理体制问题
中国乡土社会的治理体制历来是由法治与人治构成,现下,我国的基层政治体制尚不完善,而传统的维护乡村的伦理制度则在社会发展浪潮的冲击下,呈一片崩塌之势。乡村治理体制仍需要不断完善发展。
一、基层自治问题
村官代表国家的形象,执行国家的政策,也即国家政策若要在农村得以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村官的执行能力。因此他们的形象直接反映了国家在农民心目中的印象。考察村官形象,发现基层政权建设问题,继而完善我国的基层政权建设,更好地促进农村发展是论文的附属意义。在社会发展中,有官就有民,有官民之分,就必然存在着权力争夺的问题。并且村落的形成大部分是一个或几个宗族聚居,不断繁衍,逐渐扩大的,人情盘根错节,层层缠绕,也成为村官处理村中事务时最大的障碍。还不乏许多农村村官无法克服自身的小农意识,一旦获得权力、财富,便改变了自身本性,变得专制无理甚至贪婪成性,成为社会的公敌。
1.权利争夺
在农村,获得权力就意味着获得在农村事务中的话语权,获得决定农村的大小事务的优先权。并且中国的权力往往是与利益相关联的,有了权,利益也就不谋而来,这更增加了人对权力的渴望。因此,在农村,权力的争夺长盛不衰。丁帆也这样说:“即使在财富的权力改变了乡土的中国的今天,意识形态仍然强力渗透进文化,行政强权仍然分化着乡村,这个有浓厚官本位传统的民族难以摆脱对政治的热恋。”这具体表现在对于潜在威胁的清除,对于已存在的排除异己和对于人事任用上。
清除潜在对手,将他们扼杀在摇篮里,这是当权者对自己权利的防守,甚至不惜为此出卖他们的良心。京夫短篇小说《白喜事》两岔河村支书王显本看到村民来善搞承包制后,带动村民富裕起来,还赢得了民心后,内心惶恐不安,唯恐来善抢了他的支书权力。因此,他趁来善奶奶去世之机,暗中操纵他人,使来善不得不大办丧礼,耗费大量钱财,最后落到借钱境地,也打碎了来善的致富计划。这样便暗中除去了来善对王显本的潜在威胁。《平凡的世界》中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田福堂对于权力的急切渴望与享有权力时的陶醉心态。当他感到孙少安的才能、干劲对他的威胁,暗地里告发他私自扩大猪饲料用地,挫伤孙少安的勇气与干劲。当他生病,无法处理村中事务时,他也绝不让出村中一把手的职位。作者在此更是直言:“对田福堂这样的人来说,权力即就是象征性地存在,也是极其重要的。活着时,权力是最好的精神食粮;死去时,权力也是最好的‘安魂曲’。”
.......................
第三章 新时期陕西小说村官形象的精神意义.........................31
第一节 反映乡村精神生态,呼唤健康人性.....................31
第二节 重构乡村伦理,和谐人际发展............................32
第三节 关注乡村自由平等,促进乡村民主发展......................33
第四章 新时期陕西小说村官形象的文学价值..................37
第一节 形象的时代性.....................37
第二节 形象的丰富性...............................40
第四章 新时期陕西小说村官形象的文学价值
第一节 形象的时代性
茅盾曾在《读〈倪焕之〉》一文中对作品时代性的具体要求给予了清晰地界定。他认为,时代性首先要表现“时代空气”,与此同时,“还应该有两个要义:一是时代给予人们以怎样的影响,二是人们的集团的活力又怎样地将时代推进了新方向”。
新时期陕西作家村官形象的塑紧扣社会现实,塑造出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村官形象。新时期村官形象的时代性特征首先体现在题材的选择和提炼上。新时期陕西作家十分重视小说的题材和主题,选取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反映时代的变迁。陕西作家秉承着柳青、王汶石等前代作家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实的艺术胸襟,竭力选取能够充分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重大题材,在其作品中留下了时代的巨幅画卷。
路遥在创作《人生》之后,时常感到焦虑,他写到:“我曾经有过一个念头:这一生如果要写一本自己感到规模最大的书,或者干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那一定是在四十岁在之前”②“实际上,在我很小的时候,朦胧中产生过一个想法,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大部分的代表作,都是四五十岁完成的,诗人更早,一般都是二三十岁就把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完成。我如果要接这一行的话,我就要再提前,在四十岁以前,最少要完成我一生中最长的作品,至于说是不是最好的一部作品,那难说,最起码敢于在四十岁以前写一生中最长的作品。”①为此,他翻阅了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纸杂志,还翻阅了大量的杂书,如理论、哲学、经济等书籍,计划创作《平凡的世界》三部,六卷,近百万字,一百多个人物的大作。对 1975 到 1985 这十年间社会大变革时期发生的密集的历史事件,进行全景式的描写,同时小说中充满着陕西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农民的日常生活场景,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对于记录农村的变迁,民间的文化弥足珍贵。
...........................
结语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他们的发展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村官带领村民发展经济、处理农村日常事务是农村发展的带头人,他们的心理机构、行为习惯、思考方式直接影响到农村的发展。他们作为国家意志在农村的代理人,他们的形象关乎国家在农民心目中的印象。同时,他们出身于农民,身上蕴含着农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代表着农民在社会变革之中的心态。村官形象所富有的两重属性,使他们切入农村题材研究的一个独特视角。
一心为民的好村官形象、善恶两面的中间型村官形象、为非作歹的恶村官形象、为民致富的改革型村官形象、独树一帜的女性村官形象,是新时期陕西小说中的村官形象类型。陕西作家大多来自农村,经历过农村贫苦的生活,深知农民生活的不易,使他们能够采用平民的视角,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农村的发展,同时,他们能够对农村各种现象保持理性的思考,从而更加全面地分析农村发展中的问题。村官处理问题时,其自身所携带的宗族意识和小农意识,严重地阻碍了农村的基层民主自治建设。而农民在社会急速发展面前,其所接受的传统的礼治教育被现代思想古金钱观、价值观所蒙蔽,呈现出混乱失衡状态。农村传统的美好、淳朴的品质面临崩解。陕西作家清晰地意识到现代文明对农村的冲击,对农民价值观念的冲击,急切地呼吁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重构乡村伦理。
乡村伦理道德的重建,乡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完善,新农村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乡村民主自治制度受到传统的伦理制度、人情关系的制约,乡村民主建设步履艰难。因此,它不仅需要加强党对基层建设的监督,还需要村官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而且,国是大村,村是小国,农村发展好了,国家自然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略)
新时期陕西文学小说中的村官形象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