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俞晓群的出版经营实践尤其是海豚社时期俞晓群的出版经营实践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文献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这四种研究方法。
绪 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达到以下几点目的:首先,通过现有的与俞晓群有关的文献以及俞晓群本人的著作了解其出版经营活动;其次,根据海豚社时期俞晓群的出版经营活动总结整理出其出版理念;最后,希望俞晓群在海豚社的出版理念能够为其他出版人、编辑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俞晓群是我国著名的出版人,无论是辽教社这个地方小社还是海豚社这个儿童出版社,在他的带领下都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尤其是在他领导海豚社以后,海豚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了一个人尽皆知的名社。由此可见其在海豚社的出版经营实践是很有深入研究的必要的,但笔者通过调查搜索发现,现在没有一篇硕士论文写过海豚社时期俞晓群的出版经营实践,也没有总结出其在海豚社的出版理念。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海豚社时期俞晓群的出版经营实践的研究,得出其在海豚社的出版理念,以此来供广大编辑和出版人学习和借鉴,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出版活动。本文研究所用的文献主要是根据中国知网和海豚社社社长俞晓群本人出版和发表的著作文献为资料来源,通过调查和搜索发现,目前国内与研究俞晓群有关的文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是我国学者对俞晓群的研究。我国学者对俞晓群的研究主要包括三篇论文,一是《当代文学作家》2011 年第 6 期出版的《守护细若游丝的小传统——俞晓群与〈这一代书香〉》这篇文章中认为俞晓群在出版上注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出版了一些体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二是《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1 期出版《信息时代编辑的职业素养——基于出版人俞晓群的启迪》这篇文章,这篇文章通过研究俞晓群的出版活动向我们展示了优秀编辑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三是《新闻研究导刊》于 2015年 1 月第 2 期出版的《俞晓群出版理念简述》则通过研究俞晓群的出版活动向我们展示了其具体的出版理念。其次是国内一些媒体对俞晓群进行采访后的报道。国内一些媒体通过对俞晓群进行采访,所写的文章发表在一些报纸上,也是笔者研究的资料来源之一,其采访资料具体包括三方面:一是关于俞晓群文库出版方面的,如《辽宁日报》于 2011 年 1 月 28 日出版的《书商说:这种书很多年没见过了》这篇文章通过对俞晓群进行采访,针对其主持的“新世纪万有文库”“海豚文库”进行了提问,并指出其文库的简装版具有价格低廉、阅读方便、利于文化传播等特点。二是关于俞晓群民国童书出版的文章,如《明日风尚》2012 年第 6 期出版的《出版人俞晓群:民国童书里的中国》和《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 年 3 月 5 日出版的《“海豚”凭原创跃出水面——访海豚社社长俞晓群》这两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进入海豚社后,俞晓群策划出版了民国童书,并得到了很好的反响。三是关于俞晓群进入海豚社后努力建立出版品牌的文章,如《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 年 3 月 17 日出版的《俞晓群:好书也可以私人定制》这篇文章就向我们具体介绍了俞晓群在进入海豚社后是如何注重出版品牌建设的。通过笔者的搜索查找,在国外方面对俞晓群的研究文献并没有找到。本文通过对海豚社时期俞晓群的出版经营实践进行研究,总结出其在海豚社的出版理念来供广大编辑和出版人学习和借鉴,以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出版活动,使我国出版业的发展更欣欣向荣。本文以俞晓群的出版经营实践尤其是海豚社时期俞晓群的出版经营实践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文献调查法、实地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这四种研究方法。从文本角度,以资料整理分析的方法梳理出俞晓群先生在进入海豚社之前和之后的出版经营活动,运用实地调查的方法,亲自对俞晓群先生进行采访,获得了大量一手材料,再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得出其在进入海豚社之前和之后出版经营活动的关系。最后,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总结出海豚社时期俞晓群的出版理念,并归纳出其出版理念带给我们的启示。
..........
第 1 章 俞晓群出版实践概述
1.1 俞晓群个人简介
俞晓群,1956 年 9 月出生于辽宁丹东,1977 年,21 岁的俞晓群参加了“文革”后的首次高考,并考入了沈阳师范大学数学系。1982 年,俞晓群大学毕业后进入辽宁人民出版社,最先做了一年的校对工作,1983 年,俞晓群先生正式从事编辑工作,主要负责数学部分的图书编辑。1993 年全面主持辽教社的工作,后担任了辽教社社长兼总编辑,就是在此期间,俞晓群先生策划出版了“书趣文丛”“牛津精选”“新世纪万有文库”等众多具有影响力的图书,并积累了大量编辑出版工作经验。2003 年,俞晓群先生进入辽宁出版集团,担任副总经理一职。2009 年 7 月,俞晓群先生进入海豚社,担任了海豚社的社长,在他的带领下,海豚社从一个“微型出版社”发展成一个有特色、口碑好的名社。其实,在进入海豚社之前俞晓群先生就已经是一位在出版界摸爬滚打了近三十年的人物,可谓对编辑出版工作也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主持策划了多部具有很高学术和思想价值的丛书,并率先提出了“书香社会”的理念,在出版界和文化界都具备了一定的名气。作为出版人和出版社领导的他,不仅要策划选题、约稿作者、审稿督印、谈判算账、东奔西走,在闲暇之余他还喜欢记录自己的编辑日常,写一些心得体会等,他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文汇报”“辽宁日报”“深圳商报”“晶报”等多家报纸上开专栏、发文章,并出版了《前辈——从张元济到陈原》、《蓬蒿人书语》、《精细集》、《这一代的书香》、《一个人的出版史》等多部著作。
............
1.2 俞晓群出版理念的形成过程
俞晓群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其父早年由于家境贫困,只读过三年的小学,名曰“将就小学”。但俞晓群先生的祖父是不第秀才,在俞晓群父亲很小的时候,就给他灌输了“砚田无税子孙耕”的家训,因此他的父亲虽然没怎么上过学,但却从小坚持自学,读了很多书,也因此获得了“老夫子”的称呼。而他母亲的祖母据说是当时白城地区唯一的女教师,他的外公也是读书人,外公对书籍的热爱深深的影响了他的母亲。正是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下,催生了俞晓群先生和他的兄弟姊妹多读书的欲望。俞晓群先生在“书之爱,父之爱”一篇文章中曾提到过,他深爱他的父亲,崇拜他,敬重他,但是很少与父亲做思想交流。不过,俞晓群先生与他的父亲都爱书,在这一点上他与父亲是心心相通的。俞晓群先生的父亲有许多藏书,在那个时代,许多老干部的生活是很享受的,业余活动非常丰富,可他的父亲却不爱抽烟、喝酒、玩牌,不爱跳舞、结党,唯独爱买书、看书,在他的办公室里摆满了书柜,书柜上放满了书,在他担任党校校长期间,在老干部的圈子里人们都称他“老夫子”。俞晓群先生在懂事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被打成了“走资派”,当时他们兄弟姊妹几个都不敢出屋,外面的小孩见到他就会叫他“狗崽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俞晓群没有可做的,只好盯上了父亲的那几麻袋书,就是在这期间,他看了插图本的《水浒传》,然后又看了《红楼梦》、《聊斋》和《一千零一夜》。可以说,父亲的藏书与俞晓群先生产生了心灵的碰撞,无论是对俞晓群先生儿时的阅读还是后来的文化品格的塑造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都导致俞晓群先生自幼爱书,对书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俞晓群先生的父亲从小教育他:人生务必“狡兔三窟”。每当他在事业上出现困难,情绪跌入低谷的时候,他总会想起父亲的这句庭训来,他挖掘出属于自己的“三窟”,即出版、学术和写作。一旦“出版”这一窟出现了问题,他便会遁入学术与写作这两窟。在学术这一窟里,他继续发扬自己本专业的优势,对我国古代数术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在写作这一窟里,他只要一有空闲,便开始大写专栏,文思泉涌,滔滔不绝。尤其重要的是,这些都为他今后成为著名的出版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真正了解编辑出版行业的人都知道,编辑出版工作并不是一个好做的工作,他需要既“精”且“专”的知识体系,需要高超的人际交往能力,需要懂一定的营销技巧等等,最重要的是,在出版工作中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没有强大的内心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是不会在这一行呆的长久并有所作为的。早年,俞晓群先生的父辈就告诉他做人的三要素,分别是:“咬得菜根,百事可为”;“夹着尾巴做人”;“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俞晓群先生之所以能在出版行业取得现在的成就,正是因为他具备做事不退缩、不回头、不服输、不气馁的特点,这离不开他早期接受的良好的教育,早期的教育可谓是对他影响至深,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指引着他、促使着他不断的向前走去。
..........
第 3 章 海豚社时期俞晓群的经营管理理念..............19
3.1 组织强大的编辑队伍..............19
3.1.1 核心“铁三角”的组成....19
3.1.2 社外专家资源的引入.....20
3.2 注重出版社的品牌建设.............21
3.2.1 用文库打造出版社品牌....21
3.2.2 通过知名作者打造图书品牌.............22
3.3 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23
第 4 章 俞晓群的出版理念对现代出版的启示..........27
4.1 严格把关,精益求精..............27
4.2 实事求是,推陈出新..............28
4.3 乐于学习,善于用人..............29
4.4 传承文化,打造品牌..............30
第 4 章 俞晓群的出版理念对现代出版的启示
4.1 严格把关,精益求精
俞晓群先生是一个自我要求十分严格的人,在做书上也不例外。在图书质量上严格把关,精益求精,他主张“书不厌精,文不厌细”的出版理念正是验证了这一点,他强调做书一是要在图书内容的选择、策划上下足功夫,做到严格把关,力求追求文字的精美,“内容为王”仍然是图书出版的基本点;二是对书装也要有严格的要求,材料的选择、封面的设计等都要经过重重把关。一本书如何成为好书,如何能畅销,都离不开图书本身的高质量,图书的内容、文字编辑、装帧、纸张、印刷等环节都要设立严格的标准,做到严格把关。他认为编辑出版工作者在阅读上应该做到以下三点:其一,不出坏书,即不出有知识性错误、粗制滥造的书;其二,不出侵权的书,知识产权的教育与维护,是成为一个职业出版人的标志;其三,不出违背良知的书,作为出版人,要有自己的底线,做事情不能仅以赚钱为目的。编辑出版者的精神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出版物质量的高低。俞晓群先生认为一名优秀的出版人担负着文化传播把关人的职责,应时刻以传播文化为己任,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多年来他一如既往的以这样的精神态度坚持着自己的追求,对编辑出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避免出现差错,一丝不苟,力求完美。俞晓群先生也是一位十分注重书装的出版人,就拿海豚社 2016 年出版的由许渊冲先生英译汉的《莎士比亚悲剧六种》以及汉译英的《牡丹亭》来说,这两本书一经出版就受到广泛好评,不仅仅是因为这两本书内容优秀,还有一点,那就是它们有着精美绝伦的书装,让读者一拿起就难以放下,爱不释手,不断感叹那迷人的装帧和设计。其实在海豚社出版这两本书之前就已经有好多大社名社盯上了许渊冲先生的这两本著作,但许渊冲先生认为,虽然海豚社不是大社,又是以儿童出版为主,但书做得很好,再加上之前与海豚社合作的《许渊冲文集》和《丰子恺诗画 许渊冲英译》等书的出版他都感到很满意,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海豚社在书籍装帧上格外用心、别具一格,所以才把书交给海豚社出版。近几年,海豚社做了一系列的精装书,并都交由名人设计,如吴光前设计的“小精装”、林道群设计的“董桥作品”系列、杨小洲设计的《伦敦的书店》等图书的出版都获得了很高的赞誉,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果。
..........
结 语
俞晓群先生至今已在出版界摸爬滚打了三十余年,如今,作为海豚社社长的他带领海豚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不得不令人钦佩。俞先生是一位真正热爱出版事业的人,多年来一直坚守在出版岗位上,任劳任怨。他乐于学习、精益求精,继承并发扬了出版前辈优秀的出版家精神;他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他塌实肯干、积极进取,真诚地为读者和作者服务;他谦虚谨慎、善于用人,组织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编辑队伍;他心怀大志,开拓进取,以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他有很强的洞察力和前瞻性,能很好的把握当今时代的发展现状,带领海豚社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以获得长久的发展而不被社会淘汰。他善于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如民国时期的许多作品就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大瑰宝,但这些瑰宝有的几乎已被大家遗忘,在此基础上,俞先生对这些瑰宝进行了重新整理出版,让这些瑰宝又重新出现在读者面前,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此外,俞晓群先生多年来也一直致力于我国优秀出版物“走出去”,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走出国门,被世界范围内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可以说,俞晓群先生的出版活动为我国现代出版事业写下了很重要的一笔,他的出版理念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值得每位编辑出版相关人员去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作为一名研究生,笔者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今后的编辑出版工作者及研究者提供一些思考和启发,从而为今后的出版工作和出版研究提供一些指导和借鉴。当然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对俞晓群先生出版理念的研究必定会有许多疏漏和不足之处,还要请各位老师给与批评和指正。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