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宏观层面报道议题框架设定为6个类别:版面位置、报道数量、报道体裁、消息来源、报道主题、报道基调或报道倾向。在具体研究中,通过对各类别的量化统计,以发现《人民日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报道版面安排、数量上的变化,描绘出报道方式、报道基调的特征,着重分析其在报道主题上的偏重。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报道有一定数量的研究出现,但在研究内容上,研究者或集中于某一时间段,或侧重不同媒体报道的对比分析。总的来说,尚缺乏对某一媒体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报道系统的流变研究。本文以《人民日报》自创刊起至2016年68年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历时性考察,能够弥补在流变研究方面的不足。
现实意义:一年一度的诺贝尔科学奖颁发对新闻报道来说是重复性事件,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又因其客观性和科学性较少引起争议,如何报道以及怎样做到报道得引人入胜对任何一家媒体来说都是巨大考验。研究我国最权威媒体《人民日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报道的状况、特点和规律,并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具有现实意义。同时,这也为其他媒体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报道以及其他重要科技新闻的报道提供一定的借鉴。进一步说,媒体科技传播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更好地向公众进行科学知识普及,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
1.2文献综述
1.2.1报纸科技新闻报道的相关研究视角
在一个大众传播媒介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的社会里,新闻媒介是公众了解一切信息包括科技信息的主渠道。在一个知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社会里,科学技术又是一切新闻媒介上必不可少的信息组成。近年来,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科技新闻报道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研究者在中国知网以“科技新闻”为关键词进行全文搜索,发现电视、报纸、网络、新媒体等媒介形式科技新闻报道研究均有出现,其中,报纸科技新闻报道的相关研究数量最多、研究层面比较丰富,主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报纸类型角度的研究:党报、都市报和综合性科技报纸
莫扬在《党报科技报道内容分析与思考——以〈人民日报〉等六家报纸为例》—文对《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广州日报》等六家各具代表性的主流媒体2005年以来科技新闻报道情况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党报对科技的关注程度并不高,并指出了在报道内容上存在的诸多问题。王敏静的《都市类报纸科技新闻报道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西安地区为例》—文对作为公众信息接触量最大的都市类报纸如何进行科技新闻报道,以及在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方面起什么作用进行了探究。陈丹的《〈科学时报〉科技新闻报道研究》—文研究了综合性科技报纸《科学时报》的科技新闻报道,并总结归纳了科技报纸这一媒体的传播规律。
(2)科技新闻种类的研究:深度报道、人物报道和会议报道
邓晓丽的《报纸科技新闻深度报道研究》—文在尝试提出报纸科技新闻深度报道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科技事件、科技成果和科技人物这三类深度报道方式各自特点,进一步探讨了其认知价值。周倜在《〈光明日报〉科技人物报道研究》—文中着重对科技人物的形象建构特点进行分析。
......................
第2章《人民日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报道总体框架分析
2.1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总体情况介绍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自1901年颁发,奖迄今为止已走过了一个多世纪,其中在1915-1942年间,诺贝尔物理学奖共6年、化学奖8年、生理学或医学奖9年没有授予任何科学家,其他时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各奖项均未出现中断。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各奖项授予情况详见表2.1。
在所有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中,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玛丽居里于1903年、1911年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是两次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唯一女性。其他三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分别是美国化学家莱纳斯卡尔鲍林、美国物理学家约翰巴丁、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1954年,鲍林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62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成为两次获得不同诺贝尔奖项的两人之一。1956年,巴丁同布喇顿、肖克莱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72年同库珀、施里弗一起再次获奖。桑格于1958年、198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
2.2《人民日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报道框架分析
2.2.1新闻报道议題框架
宏观新闻框架是对报道议题的界定,它决定着消息是否以及如何被选取和报道。根据纸媒属性和《人民日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报道的样本内容,本文将宏观层面报道议题框架设定为6个类别:版面位置、报道数量、报道体裁、消息来源、报道主题、报道基调或报道倾向。在具体研究中,通过对各类别的量化统计,以发现《人民日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报道版面安排、数量上的变化,描绘出报道方式、报道基调的特征,着重分析其在报道主题上的偏重。
(1)版面位置
新闻稿件不同位置的版面安排,是媒体对报道内容如何“定性”最直观的体现。考察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相关报道布局在各个版次的情况,是判定《人民日报》宣传意图的重要依据。
在分析《人民日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报道的版面位置之前,首先要对《人民日报》创刊以来的版面变化情况进行梳理。至今为止,《人民日报》已有14次改版,历次改版都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综上,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报道出现在头版的比例非常低,大部分版面安排在国际版、要闻版,在科教文卫专版(《诺奖的三大“提醒”》科技视野、《什么阻碍了迈向诺奖的步伐》教育论坛、《李政道图书馆在沪落成开馆》文化、《诺奖拒绝浮躁》医药卫生)、视点版(《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副刊(《感受诺贝尔故乡》、《别致的诺贝尔大宴》)等版面均有分布。
.......................
第3章《人民日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报道的历时分析...........41
3.1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报道的失语期(1948-1977)............41
3.1.1体裁、来源单一............41
3.1.2整体关注程度较低................42
第4章《人民日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报道的问题与思考.............53
4.1《人民日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报道存在的问题.........53
4.1.1深度报道较少“一日游”现象成常态............53
4.1.2报道存在“明星化”、“竞技化”.............54
第4章《人民日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报道的问题与思考
4.1《人民日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报道存在的问题
4.1.1深度报道较少“一日游”现象成常态
纸媒自身的属性决定了它往往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特别是现在网络媒体如此高效便捷,很多一手消息通常都是由网络媒体发出。就2015年屠呦呦获奖事件来说,每年10月初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公布,此时正值我国“十一黄金周”期间,媒体偏向于报道有人抱怨出游“堵”和有人庆幸自己“宅”的冲突对话中。10月5日瑞典公布屠呦呦获奖,当天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铺天盖地大量推送,人们在社交平台上奔走相告。《人民日报》于次日才报道了屠呦呦获奖消息,相较于网络媒体的速度和传播范围都是无法比拟的。
当前,信息传播讲求一个“快”字,深度报道应该从“慢”字出发,不去抢时间、抢热点,而是在事件发生后,通过对事件的深入剖析,透过现象去看本质,帮助受众在庞杂的信息中选择、理解、判断和接受。但是,由上文《人民日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报道的统计分析不难发现:不论是其占总体报道量的比重还是科技新闻报道量的比重都不高;版面设置也常常散落于国际新闻、国内新闻、科教文化新闻,没有固定的版面;来自“媒体”的声音占了绝大多数,专家、诺贝尔奖得主和其他人的话语权相对较弱;科技成果和科学术语使用都相对较少;体裁大部分为消息。
...........................
结语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从框架分析理论出发,考察了《人民日报》自创刊来(1948-2016年)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报道情况,并进行了历时性研究。研究发现,党报的特殊身份使其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报道上独具特色。总的来看,《人民日报》给予了诺贝尔自然科学奖以极大关注。报纸版面安排越来越多样,视点版、评论版、副刊版均有其相关报道,体现了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愈加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报道出现,已经成为常规性的重大国际新闻报道。另外,在报道主题上也不断丰富,《人民日报》既注重诺贝尔奖相关知识的普及,便于公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科学素养,又注重提出对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报道的思考,特别是对很长时间以来本土中国人未获得诺贝尔奖的事实作出理性认识和分析,注重引导舆论方向。《人民日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评论性报道,强调营造整个社会注重科学发展的氛围,鞭策着中国科学家在科研上不断努力。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结束了“我们离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还有多远”的话题,《人民日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报道数量在这一年达到最大值,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程度。值得注意的是,《人民日报》在报道中还突出了另一重要议题: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屠呦呦获奖来源于中医青蒿,青蒿素却是西药,《人民日报》抓住中西医结合这一焦点,关注了应如何传承传统中医、推动我国传统医学再次兴盛的问题。
参考文献(略)
《人民日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新闻媒体报道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新闻媒体文章
- 媒介对满语文及其保护抢救工作的新闻传播研
- 1937-1949年根据地党报经营探索新闻媒体研
- 新闻媒体在韩国国会议员选举活动中的应用
- 新媒体环境下科技新闻报道方式研究——以人
- 新华社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
- 乌兹别克斯坦新闻媒介融合研究
- 新闻媒体论文2018优秀范文10篇
- 我国体育纸媒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现状及发展对
- 我国体育新闻媒体微直播的现状、特征及价值
- 文化认同视角下的茶叶品牌跨文化新闻媒体传
- 议程设置视角下微信公众号舆情新闻媒体传播
- 场域理论下新闻媒体的城市形象建构研究——
- 我国电影海报男性形象新闻媒体研究
- 杭州马拉松的公共关系新闻媒体传播研究
- 新闻媒体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十篇
- 新闻媒体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