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肺癌新闻媒体报道的归因与媒体健康素养引导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820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作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切入,发现肺癌归因的报道主题以呼吁或实行控烟戒烟的报道出现最多,报道内容涉及治疗与治愈信息少,报道中肺癌归因从以吸烟为主的归因到归因内容多样化,归因涉及方面更加全面理性,报道文本结构呈现新闻事件——新闻故事叙述——新闻评论的基本形式。

第一章 《人民日报》肺癌报道的归因分析

1.1 《人民日报》肺癌报道归因分析的研究设计
1.1.1 研究问题
媒体对肺癌归因会影响受众对归因的判断,长期的报道会形成报道特点,而归因的规律和特点会对受众的认知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受众的健康素养培养具有涵化作用。《人民日报》中对肺癌报道的归因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本研究对此提出如下问题:
问题 1:《人民日报》肺癌报道在报道数量与报道内容上呈现出怎样的总体趋势?
问题 2:《人民日报》肺癌报道中的肺癌归因主要包括什么?不同内容归因在报道显著性上是否存在差异?
问题 3:《人民日报》肺癌报道的因果维度有哪些?不同因果维度在报道显著性上是否有差异?
(1)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在报道显著性上是否存在差异
(2)可控归因与不可控归因在报道显著性上是否存在差异
(3)稳定归因与不稳定归因在报道显著性上是否存在差异问题
4:报道是否涉及肺癌预防及治愈对策?
笔者以“肺癌”为主题词,限定时间为 1986 年 1 月 1 日至 2015 年 12 月 31 日,在《人民日报》数据库检索,发现以肺癌为主题的报道三十年间只有 51 篇,不能代表归因情况,所以以“肺癌”为关键词进行全文检索,因此共找到 916 篇相关报道。研究以最近的 30 年作为样本选择的限定时间,之所以选择 1986 年作为研究开端是因为这时候我国经济改革已经稳步开展,媒体也开始逐步转型,重视发行量,尤其是 1985 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政府鼓励逐步扩大传媒数量、培育市场,新闻改革呼声高涨,1986 年《人民日报》还发表《我们的心愿一一就人民日报改版 30 周年致读者》的社论,表明改革决心,推动了报纸内容的不断丰富。选择这一时间作为开端更能代表媒体在新阶段的一贯立场。由于收集数据时是 2016 年,本研究数据收集时的最近的完整年份就是 2015 年,所以选择了 2015 年 12 月 31 日作为样本终点。在对这 916 篇样本的每一篇报道详细阅读筛选后,筛选出涉及归因的肺癌报道共 259 篇。这 259 篇涉及肺癌归因的报道就是本章研究的“肺癌报道”样本。本章将对其进行内容分析,期望从宏观角度实现对样本的归因进行把握。
.......................

1.2 《人民日报》肺癌报道归因分析的研究结果
问题 1 研究《人民日报》肺癌报道呈现的总体趋势。数量上看,1986 年到 2015年涉及归因的肺癌报道占所有有关肺癌报道的 28.3%,这些报道平均每年 8 到 9 篇,且 30 年间基本每年均有涉及。而从报道内容看,报道的版面、体裁、来源既多种多样又有所侧重。
1.2.1 数量趋势:数量变化不明显 关注度稳中有降
1.2.1.1 报道数量有所波动、总体平稳
如图 1.1 所示,整体来看,《人民日报》涉及肺癌的报道从 1986 年到 2015 年 30年数量总体平稳,1986 年到 2002 年报道数量大体上有所下滑,2002 年以后呈波动上升趋势。相比之下,这 916 篇涉及肺癌的报道中,涉及肺癌归因的 259 篇报道则变动幅度相对较小,虽有升有降但变化趋势不明显,从图中看,涉及肺癌归因的报道与肺癌相关报道在 2002 年之前呈现相似趋势,但是 2002 年之后两者数量发展趋势差别较大,与涉及肺癌的报道数量的上升趋势有所不同,涉及肺癌归因的报道依然延续之前的较平稳趋势。

..........................

第二章 《人民日报》肺癌归因报道的话语特点

2.1 《人民日报》肺癌报道的主题:趋于理性且逐步深入
梵·迪克在新闻话语论述中,对新闻话语做出了宏观结构、图示超结构、微观结构等的分析。主题直接可以理解为文本讲述的内涵,主题体现文本内容、表达文本意义,宏观结构往往由多个命题群推导出,总体理解文本,概括出文本信息的主旨、要点。③而新闻话语的主题经常可以由标题展现,在形式上内容上都起到概括作用。当然,通过删除文本不相关的不影响主题的信息,也可以加强对新闻文本的理解,④层次分明的结构对新闻话语的主题极其重要,宏观的主题意义必须在局部层次上用词句段落来表现。⑤主题下有各个子命题按照主题要求完成大的命题建构,而各个子命题还可以由不同的语境、背景、情境、评价等细节实现展开完整表达,如此形成命题群,实现命题的局部一致性,在形式上通过图示范畴实现对文本的结构、内容思想等的把握。
2.1.1 宏观主题:趋于多样和理性
分析《人民日报》肺癌归因报道 1986 年到 2015 年这 30 年的报道主题,由于 259篇报道数量较大,难以一一列出,所以对其进行归类。通过新闻标题、新闻导语分析出主题,如果标题意义不明确则由全文概括主题,最终发现这 30 年肺癌归因报道的主题主要包括呼吁或实行控烟戒烟(41.3%)、癌症相关信息(癌症现状、预防、归因、治疗、技术手段、研究等)(20.46%)、医学研究和技术(3.68%)、生活方式引导(鼓励健康生活方式、不良生活习惯的危害)(4.25%)、室内污染(5.41%)、空气污染/环保重要性(雾霾、工业污染、汽车尾气、其他)(10.04%)、典型人物报道(5.41%)等。通过这样的主题分析可以从总体上对肺癌归因报道的轮廓有更为清楚的认识,30 年报道中,以呼吁或实行控烟戒烟为主题的报道对肺癌的原因分析最多,癌症信息和空气污染主题涉及的肺癌归因也较多。

.......................

2.2 《人民日报》肺癌报道的话语主体:重视官方而忽视患者
话语主体能够表现话语传达的立场,是话语建构的重要方面,以上的文本分析已对报道主题进行了解析,而报道中的话语主体可以把话语框架在一定主题限度内,新闻报道中的主体选择为新闻引导提供表达平台。在新闻报道中,说话者往往是新闻创作者,而新闻文本中的说话者则是新闻主题的实施者,话语主体与新闻事件、报道议程密切相关。所以本文选择文本中的行为实施者作为分析主体,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比较,发现新闻报道中话语主体的建构过程。
2.2.1 宏观主体:政府与专家提出专业建议
以新闻话语中的行为主体为话语主体,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考察《人民日报》肺癌报道中不同的新闻细节、不同的新闻事件所用的不同话语主体对新闻议程的构建与框架。《人民日报》在肺癌归因报道中使用了何种话语主体,其建构了何种话语角色,主体的语义为何,话语意义何在?本节希望通过对抽样文本的分析找出答案。
政府作为话语主体与专家作为话语主体是报道文本的一大特点,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作为新闻文本中的行为主体,政府与专家都以其难以替代的官方角色地位代表权威,以这两者作为话语主体,话语表达能够使信息更可靠,容易使受众更为认同。二者也有明显的不同:政府部门更倾向于倡导全社会的关注,为新闻赋予更为强大的意义;而专家观点多从个体出发,以科研结果督促人们考虑生活方式改变,更注重个体健康的分析。
.......................

第三章 《人民日报》肺癌归因的特点及对健康素养培养的启示....................... 36
3.1 《人民日报》肺癌归因的科学传播与报道不明确 .............. 36
3.1.1 报道归因的科学性与专业性 ..................... 36
3.1.2 报道归因与医学归因的一致性 ...................... 37
第四章 从《人民日报》肺癌报道归因看媒体对健康素养的引导................... 42
4.1 健康信息的利用与评估 .................. 42
4.1.1 信息的量和质 ............................. 42
4.1.2 公共健康信息的建构 ............... 43

第四章 从《人民日报》肺癌报道归因看媒体对健康素养的引导

4.1 健康信息的利用与评估
4.1.1 信息的量和质
4.1.1.1 信息的量
报道量为多少可以达到健康信息传播目的,报道中归因信息出现频率应该多少合适,这样的问题并没有一个量化的规定。信息缺乏容易导致耳目不通,信息爆炸可能引起关注混乱。但是在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幸福的社会背景下,健康信息一定要足以满足健康需求,适量的健康信息传播对适时的健康认知建构、适当的健康习惯形成定会有所影响。
《人民日报》916 篇涉及肺癌的报道数量足以在报道整体中形成一定规模,且基本呈现一个缓慢上升的数量趋势,而 259 篇肺癌归因报道也占到一定比例且基本每年都有出现,这样说明媒体保持了对肺癌及其归因的持续关注。这样的报道量也能够使得肺癌信息与肺癌归因信息能在一定频率上出现在阅读者视线之内,从总体上看,信息既不短缺也没有形成冗余,在满足受众健康信息获取的基础上对其了解肺癌相关知识、促进肺癌预防的信息传达能起到一定引导。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以“肺癌”或肺癌的致癌原因为主题的报道量还是偏少,不利于以数量优势引起公众的注意,当然渗透在各个主题中的肺癌归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点,并且对受众结合不同主题逐渐认识理解肺癌归因、利用健康信息提供基础。
........................

结语
本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人民日报》肺癌归因报道近 30 年的报道概况,肺癌归因报道数量总体上趋势平稳,版面、体裁、新闻来源、消息来源都有所变化,也有一定规律,报道越来越注重权威与深度。报道中肺癌各个归因之间差异性显著且以吸烟为主要归因,肺癌报道的归因在报道时间和部分消息来源上差异明显,报道时间对归因有所影响,而消息来源、报道版面、新闻来源分别对归因风格有所影响。在话语分析中,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切入,发现肺癌归因的报道主题以呼吁或实行控烟戒烟的报道出现最多,报道内容涉及治疗与治愈信息少,报道中肺癌归因从以吸烟为主的归因到归因内容多样化,归因涉及方面更加全面理性,报道文本结构呈现新闻事件——新闻故事叙述——新闻评论的基本形式。话语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和专家,从社会、群体和个体的角度呼吁重视健康信息。以两种分析结果为依据,本文总结出《人民日报》肺癌归因报道的特点:报道归因具有科学性、专业性,报道归因与医学归因一致,但是报道在一些治疗信息方面并不清晰;报道呈现出较强的风险沟通特征,将肺癌作为一项健康风险与危机,重视危机前的预防工作,以专家和政府话语等单向信息传递为主,保证信息的专业;但忽视与患者、与民众的伙伴关系,缺乏互动。在这里,本研究更提倡“交互沟通”,减少肺癌归因信息认知依赖官方、归责于专家的弱点,促进理性看待归因、理性关注肺癌。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