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互联网+”电视新闻概述
第一节 “互联网+”电视新闻属性界定
一、“互联网+”概念的涵义
关于“互联网+”最早的提出可以追溯到 2013 年 11 月马化腾的一次发言,他提出“互联网加一个传统行业,意味着什么呢?是代表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外在资源和环境,是对这个行业的一种提升。简单地说,就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进行跨界融合。”2015 年李克强总理在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互联网+”的解释是: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通俗的讲,“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
北京大学移动政务实验室博士宋刚认为:“互联网+”概括了信息通信技术高度融合发展背景下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知识社会创新 2.0 的互动与演进,也是对当前创新 2.0 研究热点和趋势的一个概括。“互联网+”的“+”,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以人为本推动管理服务模式创新与创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北京大学博士黄骞认为:“互联网+”提出的背景与思路,类似于美国工业互联网理念。互联网+的本质是重构,通过边界重构、价值重构和关系重构,最终实现需求重构。
笔者认为,“互联网+”是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革创新各种传统行业的一项创造性活动。互联网思维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企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一种思考方式。
互联网思维第一个特点就是开放性。只有打破传统思维的藩篱和封闭运行的惯性,让所有相关行业进行开放互联互通,才能使传统行业造就出新的业态,才能为各行各业创造出一个公平、竞争、开放、共赢的新局面。
互联网思维第二个特点就是创新性。互联网本身就是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的成果。没有创新就没有计算技术和个人电脑的诞生;没有创新就没有不同电脑的连接,就没有局域网;没有创新,局域网就不能变成区域网、国家网,更不可能成为覆盖全球的世界互联网;没有创新,有线互联网就不能演生出移动互联网,就没有今天千姿百态的互联网新业态。
...........................
第二节 “互联网+”电视新闻的发展
一、传统电视新闻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电视新闻是在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受到新媒体眼中挑战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出现与发展,是现实的需要,有着深刻的业态原因。当今世界,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给传统电视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其传统传媒 优势受到了挑战,导致电视新闻传统优势在新媒介面前优势渐失。截至 2016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7.31 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 4299 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 53.2%,较2015 年底提升 2.9 个百分点。预计 2017 年我国网民规模将达 7.72 亿,互联网普及率将达 55.9%。由此,造成了大量电视观众的流失。
截至 2016 年 12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6.95 亿,较 2015 年底增加了 55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 2015 年的 90.1%提升至 95.1%,提升 5个百分点,网民手机上网比例在高基数基础上进一步攀升。预计 2017 年我国手机规模达 7.39 亿。可见,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进一步加剧了电视观众的目标转移。
.............................
第二章 “互联网+”电视新闻的革新
第一节 “互联网+”电视新闻的新特征
一、“互联网+”电视新闻的开放与融合思维
开放性的思维体现在由原来以传播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由纯粹的新闻报道向提供各类受众需要的信息服务转变。在互联网思维中,最重要的就是用户思维。电视新闻的用户思维,是指在电视新闻产业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电视新闻中传者提供给用户的不仅是产品和信息,还有各种服务。“用户至上”的理念在“互联网+”电视新闻中体现的越来越明显。电视新闻要面向最广大的大众,所以大众的价值观念,他们的审美观、兴趣爱好和切身利益才是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指挥棒。电视新闻的取材立足广大群众关注关心的切身利益的;电视新闻的视角立足于向下,与广大群众站在一条线,而不是高高在上;电视新闻的口吻立足于亲和,与民众交谈式的,体现出“互联网+”电视新闻的开放性。
融合性思维体现在从从电视新闻的生产到传播的多平台的建构。电视新闻的生产和流通不再是简单的线性,而是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的平台下,融合多种媒介的方式,运用最新的技术,将一种全新的电视新闻呈现在受众面前。而多平台的建设使传者与受者的距离拉近,打破了单线传播的方式,增强了电视新闻的互动性。
二、专业与品质的电视新闻内容
(一)选题的多样化
新闻选题关系到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关系到新闻舆论的正确方向。传统电视新闻做新闻找选题的方法是自上而下,仅仅注重从上而下级领导和机关和上级精神中找选题,而不大注重从实际上工作,社会现实需要和大众尤其是受众需要中找选题。传统电视新闻的选题,都是由媒介主导,受众处于话语权的边缘,因此新闻的选题是带有单一的,随着开放的网络平台,单一的新闻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受众要求在已经范围最大限度的享受知晓权和表达权。所以在新闻的选题上,信源就不再局限于政府和官方,而扩展到民间和网络。受众主动的参与到新闻的制作中。由于坚持了受众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又从技术和操作层面打通了传播者和受传者双向交流的渠道,使从社会现实需要和受众需要中找选题成为可能。受众参与电视新闻选题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参与:一是受众决定报道选题;二是通过直接提供的新闻信息确定选题;三是由受众深度参与新闻调查;四是直接提出和受众发表评论影响社会舆论。由于受众参加议题的选择,所以内容更为贴近受众的生活的题材,解决受众所关心的问题,实现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受众的日常需求相对接。更多的“草根性”的内容越来越多的被报道,也越多的与受众生活相接,更加具有贴近性。受众的广泛参话题和选题,使与使议程设置的话语权落从官方转向民间。很多突发事件或猎奇事件第一时间发布的都是普通的受众,之后引起媒体的相继追踪。电视新闻的选原来的单一记者编辑“敲定”到现在的全民参与,可见电视新闻的选题逐渐走向开放性和多元化。
..........................
第二节“互联网+”电视新闻传受关系的新变化
一、电视新闻传受双方观念的变化
在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中,传播者占主导位置,受众处于从属地位。这种我说你听、我播你看的传播理念随着新媒体的产生渐渐拉远了受众与传播者的心理距离。随着互联网思维在电视新闻工作中的运用,电视新闻的传播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电视媒体由提供信息转变为大众的服务平台,电视媒体的主导意识转变为服务意识。电视受众的观念也发生变化,从“看电视”变为“用电视”所以电视新闻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要从用户的角度考虑,重视用户的需求、立场和体验。无论是记者的采访,还是对节目的编辑都十分重视“用户的体验”。充分的尊重用户的知情权和媒介的使用权。电视新闻由主导意识向服务意识的转变提供给用户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满足多元的受众需求,使电视新闻成为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一个平台,满足受众的需要,才能让电视受众对新闻的需求变为有用。而在电视新闻传播的变化中,电视新闻受众的变化尤为明显。
(一)角色:由“受众”转向“用户”
从传播的视角上看是“我传你受,我讲你听的模式”。在整个过程中受众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在 “互联网+”电视新闻中,受众被动接受的这一现象正在被改变,由主体的受众正向用户转变。用户,是营销上的概念,指某一种技术、产品、服务的使用者,或被服务的一方。用户在营销中处于主导地位,商家需要为用户着想,用户需要什么,商家就提供什么。“互联网+”电视新闻正是这种营销的模式,不再单方面推送新闻节目,而是尽可能的为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和多样的服务。用户不再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的使用电视的各种功能来享受服务。受众对电视有了全新的认识。受众享受更多的信息使用权,因此,改变了受众原有的固定思维和生活方式,受众意识的觉醒,就要求媒介进行改变,来满足受众多样化、复杂化、个性化的特征,从而最终使电视新闻的受众向主动的用户转变。“互联网+”电视新闻中,媒体与受众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传受关系,而是媒体提供服务供受众享受服务。所以,受众向用户转变,受众成为用户,也表现出受众行为上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在事实上增强了消费者选择和参与媒介传输的能力用户享有选择权、使用权等。所有的电视新闻的受众都是可以是传播信息的受众,这样就呈现出兼具大众传播和自我传播的“大众自传播”模式。接收信息的“受众”转变为“用户”,其角色不仅信息接收者,而是变成了信息的传播者、意见的表达者、事件的推动者,从而强化了用户的作用。
.........................
第三章 “互联网+”电视新闻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35
第一节 “互联网+”电视新闻存在的问题........................35
一、穿新鞋走老路......................35
二、资源分配不合理,效率低下.............35
第三章 “互联网+”电视新闻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第一节“互联网+”电视新闻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电视新闻虽然在一些电视媒体已经有了较好的开头,迈出了可喜的起步,但是还没有真正走出新的路子。在众多的电视媒体当中,有的尚未有足够的认识;或者认识尚未真正到位;有的虽有初步认识,但动作迟缓,处于一种等待观望的态度,希翼别人先动,先拿出经验,作出榜样,自己再跟随,等等。概括起来,当前,“互联网+”电视新闻的发展,还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一、穿新鞋走老路
放眼当下众多的电视新闻节目,由于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总的感觉是创新不足。无论是电视新闻的内容,还是电视新闻的表现形式,节目形态,均是老旧的东西多,新鲜的东西少。从内容看,除了不可推卸的上情下达、各种会议领导人活动及讲话以外,就是电视媒体随着互联网起哄、跟风的内容,看似玲琅满目,但实际都是老生常谈的内容,或是随网起舞的名人,明星小鲜肉的一些琐事、丑事,思想深刻、令人发聩的内容,对社会大众具有激励、推动作用的内容很少。从新闻节目的形式看,基本上还是播音解说加画面的形式,形式单调。充分发挥互联网思维的创新作用,更多利用互联网及信息传播新技术,从内容到形式创新,电视新闻做的还不够。许多电视媒体的领导、记者和编辑人员,嘴上也喊要用好互联网思维,也想运用“互联网+”发展电视新闻,但是真正撸起袖子干,落实到行动中,做的还不够。
二、资源分配不合理,效率低下
在“互联网+”电视新闻发展的初始阶段,各电视媒体对信息的整合和人员的调配、制作方面还比较低效率,各类资源配置也不尽合理。“互联网+”电视新闻其实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过程,集中利用技术资源,而我们国家电视台各个部门属于独立分散的部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差,所以导致视频技术的资源不能有效的利用。此外,媒体中各方面人员各自为战,信息难以共享。所有的视频信息都在本部门保存,影响了资源的综合利用。例如电视台和网络之间不共享。导致资源的浪费。第三,岗位责任分配的不明确,导致内耗大,不能最大限度的组织人力、物力。最后,新技术的应用,技术和水平的不成熟,导致在采编制作新闻节目时效率低。“互联网+”电视新闻在中国的发展还是一个不成熟的阶段,所以需要更多借鉴和探索,像英国的 BBC 和美国的 CNN 的电视新闻的制作和播出都是最先进和最高效的方式,都需要中国电视新闻行业的学习和借鉴。
......................
结语
“互联网+”电视新闻是利用互联网思维对电视新闻的再造。这种开放、创新的思维贯彻“用户至上”的原则,目的是生产出更多形式新颖、受众喜欢、使传播力更强的电视新闻节目。“互联网+”电视新闻作为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产物,不但要给受众呈现更多的电视新闻内容,还要给受众提供更多的贴心服务,让受众对电视新闻的无缝体验、让受众参与到电视新闻节目中来。“互联网+”使传统的电视新闻在困境中得以到新的发展,通过新技术的使用,创造出一个全新的电视新闻采、写、编、播流程。
本文从新闻学、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互联网+”电视新闻的本质,划分了“+互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列举了“互联网+”电视新闻的特征和带给电视新闻的变化,提出了当前“互联网+”电视新闻存在的问题和产生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但是,由于受到自身专业水平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和对未来趋势的不可预知性,加上本人对“互联网+”电视新闻的研究刚刚开始,所以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希望在以后随着“互联网+”电视新闻的发展可以更加深入的研究,也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互联网+”电视新闻的发展提供启发与可用的借鉴。
参考文献(略)
“互联网+”电视新闻发展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新闻媒体文章
- 《人民日报》肺癌新闻媒体报道的归因与媒体
- 全新闻媒体背景下报业集团的组织变革研究
- 《人民日报》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新闻媒体报道
- 媒介对满语文及其保护抢救工作的新闻传播研
- 1937-1949年根据地党报经营探索新闻媒体研
- 新闻媒体在韩国国会议员选举活动中的应用
- 新媒体环境下科技新闻报道方式研究——以人
- 新华社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的策略研究
- 乌兹别克斯坦新闻媒介融合研究
- 新闻媒体论文2018优秀范文10篇
- 我国体育纸媒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现状及发展对
- 我国体育新闻媒体微直播的现状、特征及价值
- 文化认同视角下的茶叶品牌跨文化新闻媒体传
- 议程设置视角下微信公众号舆情新闻媒体传播
- 场域理论下新闻媒体的城市形象建构研究——
- 我国电影海报男性形象新闻媒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