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我国教育电视新闻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以中国教育电视台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8213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我国教育电视新闻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教育电视新闻概念及兴起缘由
一、教育电视新闻的概念及意义
教育电视新闻多被解读为“在教育领域内的电视台新闻”,或者是“在教育电视台播出的新闻”,这两种观点并非是教育电视新闻的科学定义。笔者认为,“教育电视新闻,是以电视台为媒介依托,其内容涵盖教育领域的新闻,包括消息、评论、深度报道等形式。”“教育电视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笔者看来,广义的教育电视新闻是指涵盖教育领域的新闻,这些新闻节目在教育电视台和综合台等各个电视频道播出。狭义的教育电视新闻可以指仅在各个层级教育电视台播出的电视新闻。
教育电视新闻根据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比如,根据教育的具体内容、方向,可划分成求职、心理教育、学校教育等不同类别的教育电视新闻;依据电视媒体的性质,又可以分为全国性教育电视新闻和地方性教育电视新闻;依据新闻的不同形式,也可以分为消息类、评论类、深度报道类教育电视新闻等。
与国内其他媒体新闻一样,教育电视新闻肩负着党和人民的使命。但是和其他媒体新闻不同的是,教育电视新闻的出现,是为增加人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规整当前教育形势下出现的问题,相关专业从业者针对当今教育形势下所出现的重点典型,将事实反应给政府机关,试图改进教育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制定一系列政策条例来约束和规范新时期教育事业。这些举措,显示出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和关注,也彰显出我国民众和政府对教育知识的强烈需求。电视作为重要的媒介载体,具有视听兼具的特点,自诞生以来,对受众的信息接受、知识弥补等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总体来说,教育电视新闻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和社会意义。
.......................

第二节教育电视新闻的历史演变
一、创始阶段
我国教育电视新闻的发展首先以教育电视的发展为前提。1980年,中国教育电视首先在新疆落地。1987年11月2日,国家决定正式组建中国教育电视台。
在内容上,最初的教育电视新闻内容主要涉及中小学师资培训,相关职业技术类教育等,在整个播放时段并没有任何广告植入。在节目制作层面,主要实施责任编辑制,即最初的教育电视新闻其制作主体不是电视台,而是电视台在提出针对节目的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委托有关单位来进行具体的节目制作,并向委托单位支付相应的制作费用。这时的中国教育电视台实质上只是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播出单位而存在,因而也有人将其叫做“教学台”。从1980-1993年,都是采用这种模式进行运营与操作的。在此时期,中国教育电视台向外委托节目制作单位最多时逾200个,其中多数为我国一些高等院校、电教馆、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等自主设计并制作的课程。
1993年,中国教育电视台开始引入了与新闻、综合教育相关的栏目,这也标志着原有的运营模式告一段落。1988年,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第一期《教育信息》,每周一期。1992年11月,经过中宣部同意和原国家教委批准,同时征询了原国家广播电视部以及新闻出版署所提供的参考意见后,中国教育电视台有了自己的《教育新闻联播》。这档节目的播出对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我国的教育电视新闻都有历史性的意义,标志着我国教育电视新闻诞生了。
.......................

第二章我国教育电视新闻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当前我国教育电视新闻的特征
一、当前我国教育电视新闻的报道原则
(一)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形成正确舆论导向
“党”和“教育”堪称教育电视新闻的“姓”与“名”,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实现长足发展的血液和灵魂。当前,我国的教育电视新闻,其报道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必须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布局,做好重大教育新闻的宣传工作。在此背景下,教育电视新闻必须坚持贯彻“党管媒体”的原则,紧抓教育舆论的主动权及话语权,通过议程设置等方式,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及时宣传和深入解读党的教育相关的法规政策,力争把教育电视新闻做到全面、完善、掷地有声有特色,全方位增强教育新闻的影响力、公信力。
比如,考试招生制度等一系列改革成为近两年学生和家长的关注重点,中国教育电视台一直给予重视。其中,教育电视新闻报道相关新闻共计51条,专题报道12条,深度访谈8期。国庆期间又制作8期《国庆特别节目一一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纵横谈》,合计总时长近620分钟。这表现出中国教育电视台对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全方位、多层次跟进。此外,在教师节期间,中国教育电视台还推出系列报道,从教师、学生、学校、教育公平、教育改革等多个角度,报道了习近平在教师节讲话精神的反响。
教育电视新闻不仅要对专业的招考方针政策、学校教育方针政策予以重视,还要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时响应。以中国教育电视台为例,2016年报道宣传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时,成功组织主旋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根据中宣部要求和教育部领导指示,开展了“不忘初心,重走长征路”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累计行程近2万公里,采访近500人次,各级教育电视台各平台累计刊播专题节目1800分钟,形成了鲜明的教育专业特色。中国教育电视台注意从教育视角关注抗战纪念,在众多媒体报道中彰显了特色。此外,在“两会”还推出“深化改革、依法治教、追梦教育”主题报道,获得了热烈反响。
..................

第二节当前我国教育电视新闻存在的问题
教育电视新闻作为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工作重要的宣传工具,长期以来承担着党性和新闻性的双重原则。近年来,关于教育方面的新政和方针屡屡出新,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举办得也相当频繁,可见教育新闻的舆论声势日益增大。但是,我国教育电视新闻在传播理念、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上依然存在不足。
―、发展理念:官本位色彩较浓
我国教育电视新闻在传播理念上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官本位色彩较为浓厚,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层面。
首先,偏重官方发声,缺乏深度思考。对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宣传报道,教育电视新闻紧紧遵循党的耳目喉舌功能,在信息的准确性和舆论引导上下功夫,而忽视了新闻的深度和可视性,对于教育资讯往往采取“罗列”消息的形式,没有进行深入解读。
在内容选择上,我国的教育电视新闻往往对国家的教育政策和相关动态密切关注,对于民众的具体需求有所忽视。对于受众而言,其需求不仅仅是获得教育新闻动态,更重要的是能够获得与之相关的具有针对性和具体化服务,对于受众的疑惑,媒体应该从不同角度给予回应。
在内容的审核把关上,由于电视媒体受到管理体制的严格管控,导致其具有较为繁琐和严格的审核把关手续,对媒体在内容的准确性上有较髙要求,这虽然能够最大程度保证教育电视新闻的准确度,但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减教育电视新闻的时效性。特别是在新媒体背景环境下,教育电视新闻的时效性遭到更大挑战。
就目前教育电视新闻报道而言,普遍存在着忽视教育规律的问题,教育新闻报道报道内容过于强调“新闻性”而忽视“教育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层面。首先,报道内容缺乏专业性。教育电视新闻在内容分配上过于注重对国家教育政策的传达和解读,即使有一些百姓关心的教育问题的报道,也还不足以切实帮助受众排疑解惑。其次,新闻选题跟风化。媒体通常是围绕入学、升学等固定节点进行选题策划,忽视从整个教育行业高度出发,缺乏对潜在的和显在的教育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从而造成教育电视新闻报道出现“统一口径”的现象。最后,教育电视新闻在新闻报道中过于追求“吸睛”效果,忽略新闻价值。大众对于教育的关注度的提升,经常将教育新闻推上热门话题,各大媒体也争相报道教育新闻,在报道中往往过度追求“吸睛”的效果,打着教育标题大做文章,往往一则新闻有热度,但不能深挖教育热点背后的规律和实质。
..........................

第三章新媒体给教育电视新闻带来的挑战与机遇..........18
第一节新媒体引发的传媒变局与教育变革...........18
一、新媒体的特征:“传联”兼具..............18
二、新媒体引发传媒变局............18
第四章新媒体背景下我国教育电视新闻的应对策略.............26
第一节发展理念:革新教育电视新闻发展理念..............26
一、从受众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26
二、从单向思维向“教育电视+互联网”思维转变................26

第四章新媒体背景下我国教育电视新闻的应对策略

第一节发展理念:革新教育电视新闻发展理念
一、从受众思维向用户思维转变
在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体时代,电视媒体新闻往往在选题把控、内容生产、传播方式等层面占据垄断地位。教育电视新闻亦是如此。新媒体时代,教育电视新闻从生产对传播的全流程都遭遇冲击,要实现教育电视新闻的革新,从而在新媒体时代站稳脚跟,就必须要首先革新理念。对于教育电视新闻而言,必须要明确受众地位和需求的变迁,发展理念的革新首先要实现从受众思维向用户思维的转变。
受众是媒体信息的接收者,关注的是媒体内容;用户是媒体的使用者,除了媒体内容,还关注媒体功能和服务。与受众相比,用户对于媒体的粘度远远超过受众。作为传媒行业,谁赢得受众谁就能赢得长久发展的生命力。近年来,包括电视在内的媒体变革,其实质都是对受众的争夺。传统媒体时代,媒体常以受众思维来争夺市场,具体体现在电视媒体收视率的高低。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新媒体的发展,受众对于电视新媒体的信息选择、阅读习惯发生着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包括电视在内的新闻媒体要实现从受众思维向用户思维的转变。
对于教育电视新闻来讲,电视媒体要俯下身去,树立用户至上的理念,从内容生产、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等层面进行革新,充分了解新媒体时代的用户需求,促使教育电视新闻受众向用户进行转化。具体而言,可以对用户需求做具体细致的了解,明白不同受众的深度需求,并据此进行自身教育新闻节目的定位。比如,对新闻节目用户进行细致划分,并针对用户的特定需求进行教育新闻信息的定制化生产和推送,通过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功能和服务,从而提高教育电视新闻的用户粘度。
........................

结语
教育永远是一个社会大众紧密关切的话题。我国教育事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教育电视新闻自诞生起就承担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社会意义。新媒体时代,教育电视新闻遭受重大冲击。笔者根据自身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工作经历,对教育电视新闻从生产到传播的全流程进行了参与式观察,试图分析新媒体时代我国教育电视新闻的现状和发展对策。
笔者认为,我国的教育电视新闻从诞生到其发展过程中虽然有一定的改革创新,但也在发展理念、内容生产、传播方式上存在弊端,新媒体的发展促使教育电视新闻业已存在的问题加剧。但新媒体的发展也为我国教育电视新闻的创新提供了机遇,基于此,笔者从发展理念、内容生产、传播方式、人才培养四个层面提出对策。尽管这四个维度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但是在具体分析时紧扣新媒体时代催生的“大数据”和“媒介融合”理念来分别进行论述。从这个层面来讲,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
文章在研究过程中参考了有关新闻体和传统媒体之间影响的一些文章和书籍,借鉴了一些近年来在教育新闻报道研究上的成果。在此,笔者表示感谢。最后,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让教育新闻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发展出自生的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