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新闻的报道框架研究——基于“人民网”、“凤凰网”对 PM2.5 的报道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8597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第一章 概述

1.1 研究的背景
环境问题是随着全世界工业化的发展而逐渐显现的。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在西方的画作中就有表现当时的空气污染及水污染的。西方的工业化进程从 18 世纪 60 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已 250 多年,在 250 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中,环境不断恶化的势头直到新近才有放缓的趋势。在西方的工业化进程中,环境问题的凸现引发了公众和大众媒体的关注。在西方,1962 年蕾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的《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出版,可以认为是现代环境保护观念和现代环境新闻进入公众视野的发端,人与环境的关系问题由此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环境新闻报道也一直处于热点状态。
对于环境问题,或者说对于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在中国自古就有一套独特而又普世的体系,“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等等,都昭示着中国古人对待环境、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但中国古代的环境智慧与中国自身孕育的新闻报纸一样,从来都是处于游离而发展缓慢的境地。到近代,近代意义的报纸、新闻等概念传入中国后,限于其时并未有严重的环境问题及当时报纸多为“救亡图存”服务的现实,环境新闻并未在中国发端。现代意义上的环境新闻要晚至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才传入中国,环境新闻广受关注的过程也是中国国内环境问题日渐严峻的过程。
环境新闻的定义有着“业界眼中的环境新闻”、“教育领域的环境新闻”、“学者视阈的环境新闻”三种不同的定义层次与定义指向。在本研究中,环境新闻指向的是“业界眼中的环境新闻”,将研究聚焦于实际发生的环境新闻报道,即聚焦于“人民网”与“凤凰网”两个网站的环境新闻报道,但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从两个网站的环境新闻报道中获取对网络环境新闻报道框架的一般性、规律性认识。
而事实上,“业界眼中的环境新闻”也是一个繁杂的“范畴”。在业界环境新闻报道实践中:所涉的报道范畴广泛,一切报道人类社会自工业化以来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报道都可以纳入该范畴之内;所涉的报道环节多样,研究的环境新闻报道关涉的是背后采(访)写(作)编(辑)评(论)乃至摄(影)的一系列新闻“生产过程”等等。
...................

1.2 研究目的
环境新闻报道在我国发展较晚,兴起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直到 90 年代中期才逐渐繁荣起来。事实上,这也是与我国的工业化进程有着较一致的走向,工业化带来污染,而污染则催生关注污染的新闻报道。但我国环境新闻在之前的发展中还有其独特之处,即至上而下的推动,一般是“国家领导人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相关环境保护法律的颁布与实施、环保部门举办的各种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都积极地推动了我国环境新闻的发展,也有效带动了我国学界、业界对环境新闻理论的研究和探讨”。
但事实上,环境新闻的发展脉络在近年来已经随着博客、微博等个人信息发布通道的发展,已经呈现“倒逼”态势。本次 PM2.5 污染事件,就是公众通过微博等发现美国驻华大使馆与相关环境监测部门数据不符,并在初步了解PM2.5 对人体的危害等后,引发各级部门关注,进而对 PM2.5 浓度的监测进入到 AQI(Air Quality Index,空气质量指数)中去的。
在公众通过微博等形式发声推动 PM2.5 指标进入国家空气质量指数过程中,传统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可以认为是公众发声后带动整个媒体系统关注并报道 PM2.5 问题,反过来又有力支持了公众的进一步发声。
从研究的角度来讲,公众借助博客、微博等渠道发声相对分散、业余和无系统性,可供研究的东西较少。而媒体作为各方信息汇聚的平台,在 PM2.5 新闻报道上更具可研究性,新闻门户网站更是搭起了巨量新闻信息汇聚呈现的平台,由此本研究选择研究新闻门户网站作为环境新闻报道研究的研究对象。
本研究结合环境新闻与新闻门户网站的研究也即有了重要意义。在环境问题加重影响公众生产生活时,媒体需要的是反映问题的真实情况,普及对环境问题的科学认识,引导公众正确做好自我防护措施,推动环境问题治理。在对新闻有着客观充分的报道之后,还要注意对公众恐慌心理的疏导。而不同的媒体(网站)事实上对关涉环境新闻有着自己的判断选择标准,也即媒体对环境新闻的报道有着不同的框架,而整个舆论场的形成是众多媒体合力的结果,对新闻门户网站环境新闻报道框架的研究具有“窥见”网络环境新闻报道在处理环境新闻上的独特之处的用途。而在实践上,对网络环境新闻报道框架的研究将指导网络媒体在不断出现的环境问题中做好信息的报道并体现自己的独特视角。以上就是本研究具有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关于网络环境新闻报道研究的文献,主要通过中国知网、EBSCO、万方数据库等文献库进行搜集,搜索范围包括学术专著、期刊论文、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等,在检索中为保证获得全面的检索结果,主题检索、关键词检索以及学者姓名检索等方法在研究中均有得到使用。其中,因语言转换的问题,EBSCO 内的外文文献资料并未做全库的完整搜索,而是依据国内研究中出现的部分外文文献进行延伸搜索。在获得相应的文献基础上,总结出以下几个基本研究范畴。

2.1 关于环境新闻的研究
关于环境新闻研究的文献检索从国内国外文献库中获取。事实上,关于环境新闻的研究专著较少,在国内更是几近空白。在很多新闻学专著中,环境新闻涵盖的新闻报道多被粗略的划入社会新闻、科技新闻、政策新闻乃至财经新闻的范围内。这实际上反映的是环境新闻作为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对原有研究体系 “倒逼创新”的作用。
因环境新闻最初发端于西方国家,国外对环境新闻的研究中很大一部分集中在非西方学者对环境新闻在本国发展的研究。如 Freedman 等人对环境新闻在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尔斯坦的研究,Das 等人对环境新闻在孟加拉国发展的研究等。另外的研究则集中在对环境新闻教育的发展,如 Friedman 的研究对上世纪 90 年代环境新闻学在学术领域的推广等进行了回顾。还有部分西方学者的对环境新闻的研究集中在对环境新闻记者如何保证环境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专业性,以及如何在报道环境新闻过程中,合理利用法律等武器保护记者自身的安全4等等。事实上在查询部分文献中发现,环境新闻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相对窄化地针对环境新闻的报道(以及环境新闻编辑等)和环境新闻教育,或者在媒体议程设置、媒体框架等的领域内结合特定时期的报道研究媒体如何处理环境新闻。本研究事实上是借助 PM2.5 的环境新闻研究两个网站在处理环境新闻上的异同,由此,传统环境新闻报道研究事实上对本研究的指导意义有限。
在检索国内对环境新闻的研究后,发现国内学术界的研究域界也主要集中在对环境新闻的引进并“中国化”的过程。环境新闻的基础性研究如王积龙对环境新闻研究的西方模式及其研究方向的论述,考察西方环境新闻研究的基本范式以及陈小尝试以对中国环境新闻回顾性的研究来定义“环境新闻”及“环境新闻传播”,重点考察传播范畴的环境新闻,并从环境新闻传播者、环境新闻传播媒介、环境新闻传播内容、环境新闻传播受众、环境新闻传播效果五个环节对环境新闻传播作了深入研究,但在具体到网络环境新闻报道时,研究在肯定网络日渐成为环境新闻报道重要阵地的同时,却并未能拿出详实的数据,也并未内对网络环境新闻报道做更深入的研究。
.................

2.2 关于门户网站新闻报道的研究
本研究关于门户网站新闻报道研究的文献检索主要关注国内研究。需要注明的是门户网站的定义相对宽泛,既包含新浪网、网易等商业门户网站,也包括各级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网站,甚至包括高校门户网站等。本研究指向的是第一类的商业门户网站,也即综合型的、以全社会(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高校门户网站等也有新闻发布,但多只关注本机构新闻)新闻为主的门户网站。
在用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 CNKI 文献库后,共得到关于门户网站新闻报道的研究 118 篇。剔除对门户网站新闻报道的技术性研究,其中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别:门户网站新闻信息研究(新闻来源、网站编辑等)以及门户网站新闻报道传播效果(传播效果、用户反馈调查等)。
本研究关注的门户网站新闻报道研究着眼的就是第一类研究。在具有相近逻辑安排的研究中,杨静通过“网民对于门户网站网络新闻传播媒介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从受众一端,归纳总结分析了新浪、搜狐、网易三大新闻门户网站的新闻传播特征。除宏观笼统性的研究之外,门户网站新闻报道研究大多嫁接具体事件。如刘翔对门户网站对日本大地震的报道研究中,重点分析了门户网站报道的同质化现象,他归纳出门户网站在报道日本大地震时在栏目设置、版面设计、组成要素三方面的同质化现象,并提出国内门户网站因其特殊的制度设计,新闻来源相对单一,各门户网站之间相互效仿的现象普遍存在,由此门户网站的新闻报道走向同质化也就有了原因。这实际上给本研究也后续内容提出了不小的挑战,本研究在后续分析两个门户网站关于 PM2.5 的内容分析比较研究可能出现差异不明显现象,需要进一步解释。田全喜借助新浪、腾讯、搜狐和网易四大门户网站关于甲型 H1N1 的专题报道,梳理了门户网站专题报道的部分特点,并提出了网络专题报道优化的路径问题。牛钰对于门户网站突发事件报道的编辑选择的研究则是一个相对窄化和深入的研究路径,在分析编辑选择的部分,该研究重点突出了门户网站编辑选择中的内容选择与价值选择以及门户网站的编辑选择与受众选择之间的关系。
...................

第三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方法 ......................... 24
3.1 研究假设 ..................... 24
3.2 内容分析法 ...................... 24
第四章 数据分析 ..................... 35
4.1 总样本情况统计分析 ............................ 35
第五章 研究发现与假设检验 ................ 67
5.1 研究发现 ........................ 67

第五章 研究发现与假设检验

不同于突发性的新闻,PM2.5 污染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一系列常态化的环境新闻报道。在常态化的环境新闻报道中,新闻媒介可以选择报道的角度很多,可以选择突出的重点也很多,对新闻事实可以进行的处理也很多,也即新闻媒介可以 PM2.5 污染这一常态化环境事件上呈现自己独特的新闻框架。而这样的新闻框架在部分时间和事件的部分阶段受突发性因素的影响之外,媒体对该事件的报道框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5.1 研究发现
5.1.1“人民网”和“凤凰网”PM2.5 报道框架的相同之处
“人民网”和“凤凰网”关于 PM2.5 的新闻报道框架首先的相似点在于两个网站 PM2.5 新闻报道发布时间的部分重合之上。在数据分析中发现,“人民网”和“凤凰网”PM2.5 新闻报道的时间分布都在 6 点-12 点之间相对集中,这样的安排契合了网络新闻读者的阅读习惯。
而在新闻报道关涉的地域上,“人民网”和“凤凰网”的新闻报道呈现的特点是关注热点地区,但具体关注的地区则有部分差别。PM2.5 污染问题严重的地区,自然是新闻媒介需要关注的地区,对该地区 PM2.5 污染问题的关注部分体现的是网站对事件的态度,而如若出现报道地域与 PM2.5 污染问题严重区域大面积不同,则可以认为是网站在新闻报道的地域选择上出现失误。
在新闻报道信息来源的分析比较中,可以发现,“人民网”和“凤凰网”两个新闻门户网站都严重依赖于其它报纸杂志和其它网站的新闻信息。这实则是新闻门户网站获取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新闻门户网站作为新闻报道信息汇聚的平台,其追求的是对事件全景式的呈现,大量转载其它媒体报道成为必要。而另一方面,门户网站自建自有独立的新闻采编队伍意味着网站运营成本的大量增加,且自采自编的新闻无法达到转载其它媒体新闻所能达到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另外,这也是受国内对新闻门户网站独立采编权的严格控制影响。
..................

第六章 结论和讨论

本章内容主要是本研究的部分结论以及引申的相关讨论。

6.1 网络新闻媒体与环境新闻报道
环境新闻本身就是一个宽泛的研究范畴,新闻报道框架研究在传统意义上已经成熟,网络新闻报道研究则是新锐的存在,而融合三者的网络环境新闻报道框架研究更是在宽泛之余还有着很多对现有研究方法和研究体系颠覆性的因素,三者的融合造就的是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领域。
在以往的研究中,环境新闻报道呈现的特点在本研究中也有体现。但本研究关注的是一个渐趋常态化的环境新闻事件,研究的是 PM2.5 作为常态化环境问题在新闻报道中的表现,即对报道内容的选择,对报道形式的创新等等。但常态化的报道没有了突发性新闻事件报道中的所具有的完整的、密集呈现的新闻报道流程,因而对环境新闻报道特点的分析在本研究中只处于较边缘的位置。
在 PM2.5 污染问题的网络报道中,事实上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网络新闻媒体与环境新闻报道之间“嫁接、相生、相克、相容”关系的机会,也即在网络传播平台上环境新闻的报道可以超越传统报道的在报道篇幅、报道内容、读者互动等各方面的限制,借用网络平台汇聚环境新闻报道信息,在报道广度、深度和报道的系统性、互动性上获得新的突破。
6.1.1 环境新闻与网络新闻媒体的“嫁接”
环境新闻与网络新闻媒体的“嫁接”在本研究看来,在已经取得部分成果的同时,存在的创新机会很多。以“人民网”和“凤凰网”对 PM2.5 污染的新闻报道为例,目前两个网站的报道多转载自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等,网站对所呈现的环境新闻报道只能进行部分“加工”。但就是这一“加工”过程实际上已经能反映网站对于环境新闻的特殊处理,网站对于新闻发布时间、发布栏目、发布形式、内容处理等的特殊安排已经能够体现环境新闻与网络新闻媒体的“嫁接”趋势。但在研究中同样发现,“人民网”和“凤凰网”对 PM2.5 的新闻报道框架差异较为细微,这一是反映了作为成熟的、综合性的新闻门户网站在对环境问题的新闻报道框架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二是事实上两个网站新闻报道的雷同也是受国家对新闻门户网站独立采编权严格控制的影响;三是作为新闻门户网站海量的新闻信息空间需要借助其它媒体的新闻报道来加以充实。在研究中发现,“人民网”已经获准打造自己的独立采编人员队伍,而对其它新闻门户网站的新闻采编权在长期看也可能会有部分调整。在上述的调整后,环境新闻与网络新闻媒体的“嫁接”将向更深的方向发展,各个网站之间,当然也包括“人民网”和“新浪网”之间的新闻报道框架也将呈现更多的不同。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