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之行政管理研究--以江西万安县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484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本文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江西省万安县的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情况为研究对象。在梳理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研究和理论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对万安县的实地调研,收集整理相关数据,阐述了万安县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现状。经过调研和分析后发现,万安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目前受农村自身地理环境、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城乡教育资源投入差距的影响,在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学校自身、以及其他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党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十九大对当下我国所处时代状况的判断,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社会矛盾反映到教育层面,指人民群众接受更好教育的需要与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教育发展不充分。农村教育发展不充分、城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当下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在报告中提出了三个“优先”: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行就业优先战略。三个“优先”都与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最紧迫的应当是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结合起来,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农业农村的发展十分重要。相较于工业,农业和农村其他产业之所以落后,最突出的原因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较低;相较于城市,农村落后的要害是农村教育发展滞后。所以要改变人才资源单向从农村流向城市的情况,改变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的情况。
党和政府对于农村教育问题一直都给予高度的关注,也相继出台了各项相关的政策文件,致力于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通过教育来促进农村社会的转型而不仅仅是农业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农村教育的新职能。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把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放在制定一切教育政策的首要地位,才能满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对创新人才和国民素质提出的高要求。现今,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已经很高,但还有许多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在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资金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与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农村义务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公共产品,对乡村的振兴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人才是乡村发展的关键要素,只有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才能为乡村振兴打好人才基础,进而促进乡村各方面的发展。
.............................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围绕“教育公平”理念展开的相关研究
国外关于教育公平理念的研究一直在不断地更新,欧美地区在实践和立法方面都研宄颇丰。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指出教育发展不公平的现状,其二是为教育公平发展提供对策建议。美国学者罗吉斯和伯德格在对美国乡村社会以及教育变迁研究中指出,在受教育程度上,白人与非白人、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且城市居民受教育程度高于农村居民、城市学校优于农村学校、城市教师工资待遇和能力水平优于农村教师。教育公平理念也深受国外学者关注,如欧洲以及英美地区最关注的社会及政治问题是缩小城市和乡村的教育差距。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主要是约翰罗尔斯、托尔斯顿.胡森和詹姆斯.科尔曼。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罗尔斯提出了平等自由、机会公正平等和差别平等三原则,其要义就是要平等地分配各种基本权利和义务,并保障弱者的利益,他的公平原则允许也只能允许给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利益的不平等分配。罗尔斯的公平思想在对教育领域的启示就是教育公平的内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二是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第三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瑞典的托尔斯顿.胡森也将教育公平理念涵盖为三个层次:一是入学的机会的公平,每个人都有不受任何歧视地开始其学习生涯的机会;二是接受过程的公平,以平等为基础对待不同人种和社会出身的人,三是最终目标的公平,即促进学业成就的机会的平等。教育公平的内涵在于同一社会的个体在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及受教育的结果上都应是平等的,任何受到区别对待或条件不不平等都被视为教育的不公平。美国的詹姆斯.科尔曼的《关于教育机会平等》报告中提出每个人受教育的机会都是平等的,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他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教育公平的意义:一是将基础的、公款资助的教育免费提供给广大人们,二是将普通课程提供给不同社会背景的儿童,三是不管儿童的社会背景,进入学校的机会必须均等;四是由于创办学校的资源是地方税收提供,所以一定区域里提供的教育机会应当均等。并且他认为教育公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理念诉求,所以教育公平理念也应该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不断改善。查尔斯.赫梅尔认为教育机会均等的原则主要通过教育制度来改变处于不利于地位的社会阶层的教育状况。
......................................

第二章农村义务教育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重要性分析

第一节概念界定
一、农村教育
我国许多学者对农村教育概念基于不同层面和视角下过定义,主要是从三个层面出发:区域层面、人口层面、产业层面。综合起来将农村教育定义为在以农业为基础产业的农村地区,以农村人口为教育对象的教育。它包括为农村地区各个年龄段人口实施的农村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的教育。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包括有文凭的全日制正规学习和短期非正规的成人扫盲学习以及技能培训。但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现如今农村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生产力水平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服务于农民和农村的农村教育在功能和结构上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此,杨海燕、高书国对农村教育的定义进行了突破:他们坚持了区域层面的农村的自然地理和行政属地特性;突破了之前狭隘的人口论,坚持了农村教育面向农村地区的农业人口、非农产业的当地人口以及未来城市流向农村的“新村民”;坚持农村教育要促进当地各类产业协调发展和农村社会的转型;增加了地域特征这个维度,将农村自然资源、生产条件、文化特征纳入教育传承的内容,发挥农村教育传递地方经验和乡村文化的职能;拓展了农村教育培养目标,从单一的进程升学与就地生活相结合。
鉴于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教育的功能对乡村振兴十分重要,因此将本文研究的农村教育定义为杨海燕、高书国在新形式下对农村教育进行的再定义:农村教育是面向农村地区,面向区域内多种人群传递普遍性与地域性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传承人类文明和乡村文化,促进农村社会转型和农村地区多种产业协调发展,培养具有现代生产生活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之人的社会活动,并且具有乡村性、多样性、多元性和自治性四个特征。
本文中对“乡村教育”和“农村教育”交叉使用,绝大多数语境下,含义是相通的,乡村教育主要偏重于文化和哲学含义层面的表述,而农村教育则偏重于行政和实践意义层面的表述,两者基本指代对象是相近的。
.............................

第二节理论基础
一、公共服务理论
(一)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的概念涵盖内容与范围较广,概念起初来源于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对于公共产品的概念定义较多,但都相近,斯蒂格利茨认为公共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这类商品是正外部性的极端情况,即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或享受并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其消费是非竞争性的。萨缪尔森是公共产品理论研究的典型代表,他认为公共产品就是不管是否个人愿意购买,都能使整个社会中的其他人收益的物品。西方经济学对公共产品的界定是能为绝大多数人共同消费或享用的产品或服务,比如义务教育、公共福利事业等。概括的讲,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受益上的非排他性、以及效用上的不可分割性。同时满足上述三个特性的为纯公共产品,而具有部分特性成为准公共产品。因此教育被归为准公共产品,义务教育为纯公共产品。许多学者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区分和解释都是基于不同视角,基本上是并列、包含、替代三种关系,很多时候将公共服务等同于公共产品,为了便于分析,本文对两者也不做细致区分。
1912年,法国学者莱昂.狄骥首次提出了公共服务的概念。我国许多学者也对公共服务概念进行了阐述。李军鹏认为公共服务是为社会公众的工作、生活,以及参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陈昌盛提出公共服务是指在一定社会公示基础上,一国全体公民不论种族、收入和地位差异,都应公平、普遍享有的服务。我国政府官方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公共服务是政府必须履行的一项职能。自此,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服务均等化等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公共服务分为基本公共服务和一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瓦格纳提出,他提出基本公共服务是由政府财政支出的。马国贤也强调了政府的重要性,提出基本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提供和政府保障,并与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利相关的公共服务。陈海威提出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等公众发展服务,是基本公共服务的四大领域之一。根据学者的普遍观点,义务教育是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
第三章万安县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情况的考察分析...............................18
第一节万安县基本概况...............................18
第二节万安县农村义务教育的基本现状...............................18
第四章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思路..............................42
第一节发挥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42
一、进一步优化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42
二、全面落实农村精准教育扶贫政策..............................42
第五章结语.............................52

第四章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思路


第一节发挥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一、进一步优化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
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起着主导作用,决定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方向。但农村义务教育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在教育资源配置上有着地域的硬伤,因此要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上的主导作用,弥补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要各方面协调、统筹,让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首先,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优先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经费,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足额落实县级财政应承担的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等。其次,要加强农村学校数字校园建设,配备能够满足信息技术课程和学科教学需要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通过信息数据弥补资源配置的地域短板,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大各类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快建立县、乡、校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让所有农村学生都能通过网络接受相对同质的高水平教育,弥补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最后,要坚持教育投入政策的公平取向,加大薄弱学校改造投入力度,促进各类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贫困山区县基本都经济基础较薄弱、教育资源有限,教育主管部门应采取措施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达到有限资源效用的最大化,提升薄弱学校的整体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和校际之间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之间的差距。政府在制定政策中要充分考虑到城乡之间的差距,落实农村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教育经费的投入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大部分贫困山区县农村经济发展无法支撑当地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都靠政府财政拨款的投入,且农村义务教育积贫积弱已久,有必要持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

第五章结语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