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行政管理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5488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首先界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概念的主要内容,以国内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涉及的公共产品、福利经济学、公平与正义、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采集的数据和湛江示范村实际创建情况,阐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对于湛江乃至全国的重大意义,并总结出目前湛江均等化示范村创建过程中取得的成效。然后从理论分析和实际调研结果,指出湛江示范村创建主要存在基本公共服务意识不够、供给总量不足、供求结构不合理、现存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缺陷、政府供给效率低下等问题,并对第一批和第二批的两个示范村进行典型案例分析,最后依据国内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经验,结合湛江示范村实际提出对策: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法律体系、建立统筹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及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 30 多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公平和非均衡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城乡之间在基本公共服务各领域表现出巨大差异。2006 年 3 月全国人大发表“十一五”规划决议,初次提出了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的大政方针。2007 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加快建立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强调增加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2017 年党和政府颁布“十三五”规划,继续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健全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实现均等化是政府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目标之一。

湛江市率先在广东省开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村试点任务,2013 年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湛江政府根据《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并结合湛江市的实际情况,以竞争的方式选择 52 条自然村作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村试点,取得一定的成效并积累了丰富经验。2016 年湛江市在第一批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再次选择 50 条村开展第二批示范村建设工作。本文旨在总结湛江市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村建设的成效与经验,发现存在的突出难题,提出进一步全面推广湛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村建设的优化策略。

1.1.2 研究意义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能够缓解城乡、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间不协调不充分发展的矛盾,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基本要求。党和政府一直努力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故以湛江均等化示范村创建为例,为全国各地提供依据和经验,深入探索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区域差距和贫富差距的重要前提。均等化的目的是向公众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东部和中西部经济总量相差巨大,城乡居民可分配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通过中央财政支付资金向中西部的倾斜和政府收入再分配功能来扩大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覆盖率,缩小城乡间供给差距。
(2)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来支持全面实现均等化,“十三五”提出我国将继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此,深入探究湛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以湛江示范村的创建过程为例,一定程度上为国家有关部门及其他省市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使得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能够更为具体。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学术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国内外学者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现状分析、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等方面积极深入探索,都运用了不同的数据方法,做到涉及学科广、研究视角新、研究内容多。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研究方面。公共产品理论。20 世纪 50 年代,萨缪尔森(1954)是公共产品理论奠基人,指出公共产品的定义和消费上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两大特性,是公共产品学说的现代基础并处理公共产品理论有关的公共服务市场化、公共财政收支等问题[1]。福利经济学理论。公共服务均等化以福利经济学作为其经济学理论基础,20 世纪 20 年代,庇古(1920)提出国民收入分配越均等,社会经济福利越大,即主张通过政府的收入再分配功能,从而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2]。公平与正义理论。20 世纪 50 年代,罗尔斯(1988)提出正义论,他认为在认可社会个体差异的基础之上,应保障在程序上每个社会个体自由而平等地享有机会和权利,特别是对于最少受惠者应该给予补偿利益[3]。

(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方式研究方面。从政府出发。Kai- yuen Tsui(2005)指出,造成地区之间财力差异加剧的最大作用是营业税、增值税和税收返还,故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一定程度上有赖于政府的财政政策[4]。萨缪尔森(1954)根据公共产品的两大基本特性指出公共产品应该由政府来提供[5]。从市场出发,斯蒂格利茨(1998)指出政府宏观掌控公共服务供给的同时,可以通过委托、承包、采购等方式获得公共服务[6]。Savas(1987)认为将适合市场化方式的公共服务交给第三部门来生产提供,能够通过市场良性竞争改善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7]。从转移支付制度出发。Ying(2003)认为,在财政分权体制框架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能够使获得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地方政府拥有与提供全国平均公共服务水平的相同财政能力[8]。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村
农村是一种相对于城市的称谓,农村与城市的划分标准主要是以非农业经济为主的聚居地还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地,农村指农业区,有集镇、村落,以农业产业为主,所谓农业就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取农产品的产业,包括农场(畜牧和水产养殖场)、林场、园艺和蔬菜生产等。

2.1.2 基本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是伴随着公共产品的概念演变而来,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伴随公共经济学发展起来的,认为有形的产品其生产和消费能时空分离,无形的服务其生产和消费一般是时空一体,产品基本是物对人提供的功效,而服务主要是人对人或在人的参与下提供的效用,但也有认为服务的外延比产品的外延大,包括一切有形和无形的产品,既有设施、商品,也有行为、服务。另一类从政府管理的视角研究,

Denhardt 夫妇提出新公共服务理论,主张政府在公共事业中是服务功能而非管理功能,更注重民主的价值。公共服务基于社会公平性考虑,隐含价值观的判断,政府应该通过公共政策回应社会需要,提供或部分提供公共服务,以使得最多数人的最大福利。
公共服务的类别众多,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也有所差别,包括公共财政收支、政府职能、公共服务性质等标准,公共服务涉及的人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从公共服务的特性来看,公共服务可分为基本公共服务、混合公共服务、私人部门提供的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无论是由政府还是政府委托、承包给市场提供,它都是基于国家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保障公民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称。
基本公共服务的内涵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由政府主导。公共服务的非竞争和非排他两大特性决定了提供公共服务必然是政府职能和国家责任,“十三五”规划指出,政府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最重要的供给主体。二是需求层级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提出,人们对于生存发展的需求由低到高的共五个层次。同样,人们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具有层次性。基本公共服务是依据我国的不同发展阶段和水平高低而确定的,目的是保障公民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而满足其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需求。三是公共无差异。指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基于公共需求,消费无差异,在任何地区全体社会成员对这类公共服务的享有应该具有同质性。四是覆盖范围广。
......................

2.2 理论基础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都有其特定的理论基础。当前,国内外学者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究,一般以公共产品理论、福利经济理论、公平与正义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作为其思想理论铺垫。
2.2.1 公共产品理论
公共产品理论其源头最早可追溯到古典学派,大卫·休谟用“公共草地排水”的例子来解释政府和公共物品供给之间的关系,加以论述搭便车现象。在《人性论》中他定义公共产品对任何社会成员未产生突出的利益,但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强调了政府维护公共利益的重要责任。亚当斯密则主要是从政府执行的三项国家职能角度研究公共产品的分类、供给方式、资源渠道等,认为政府应当是“夜警政府”,只需供应最基本的公共服务。1954 年,萨缪尔森提出公共产品是一种任何人消费都不会影响其他人消费的产品。萨缪尔森指出公共产品有两大特点:一是非竞争性,即个体或群体在消费某种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同时不会阻碍其他个体或群体的消费,也不会影响其消费水平;二是非排他性,任何人对一种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享用无法将他人对该种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享用排除在外。另外,萨缪尔森对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均衡问题作了比较,提出了关于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一般均衡条件。

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及不可避免出现的“搭便车”问题,使私人部门不能或不愿提供公共产品,必须依靠政府来提供。通常,纯公共产品只能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作为一种纯公共产品,除了具备公共产品的两大基本属性以外,还有成本过高,投资巨大,风险高,收益见效慢等特点,私人供给动力不足,必须由政府作为代表统一提供。公共产品的均衡问题同样引发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思考,要达到帕累托最优,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所需的边际成本与公众为公共产品支出的税金相等。因此,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主体必然是政府,但是相较于市场,政府预算资金有限,财政资金使用倾向于经济性服务领域,政府事权划分不明,易造成“一刀切”,由政府直接提供公共服务往往存在供给效率低,渠道少,模式僵化等问题,故我国近些年来发展公共服务外包,比如湛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建过程中就有麻章区和硇洲岛将垃圾处理外包给公司,但外包又缺乏规范和监督。另外,考虑到如何实现均衡供给,各地经济状况的差异必然造成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衡现象,因此要求政府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来解决。
.............................

3 湛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义与成效............................13

3.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意义....................................13
3.1.1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13
3.1.2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13
4 湛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问题..................................19
4.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意识不够.................................19
4.2 供给总量不足...................................20
5 典型示范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比较研究.....................25
5.1 调顺村.........................................25
5.1.1 调顺村概况....................................25
5.1.2 建设的具体措施.........................25

6 湛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对策

6.1 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法律体系
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法律体系。以《宪法》为依据,围绕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等,整合现有法律法规,结合行政规章和部门规定,提升法律层次,只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让湛江乃至全社会全面开展均等化建设工作有法可依。另外,完善相关的配套规章和细则,以具体规章的形式,规范和明确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创建过程中的目标、资金投入、项目建设、管理监督,使得农民的权益得到保护。加快推进“法治进村”工作,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和文体活动等,强化村民法律意识;开展免费法律咨询,建立农村法律援助制度,消除农村法律盲区,为农民争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法律保障。

随着湛江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知识型和技能型劳动者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全局性作用越来越明显。提高教育质量,重点还在农村,建立城乡统一的基础教育体系,对湛江农村发展意义重大。一是完善统一城乡、重在农村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核心是全面实行“三个统一”。统一的“两免一补”政策,所有农村义务教育学子进城上学一样享受;统一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对于寄宿学校或者农村规模较小的学校要适当增加经费补助;统一经费分担机制,中央和地方对城乡义务教育分项目、按比例分担机制[43]。二是合理配置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对于湛江农村,要做到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落实教师工资政策,提高师资队伍和教学水平。三是保障特殊学生就学优惠和机会。消除农民工随迁子女进城上学难的现象,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平等享受国家同等的教育补助,针对农村残疾儿童给予更大的扶持,让城乡学子都能享受公平的教育机会。

.........................


7 结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缓解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湛江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村建设,初步得出结论:第一,湛江近些年虽然经济增长较快,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仍然较低,城乡、地区、群体之间的非均等化现象尚未完全改变,示范村创建仍面临诸多困难。第二,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湛江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市政府、基层政府以及公众应该积极共同参与,从政策、财力、资源和制度等方面更多向农村倾斜,扎实推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工作。
尽管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湛江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村建设的情况,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但由于个人研究能力不足和现实条件的限制,论文仍然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首先研究方法上,虽然有问卷调查和访谈,但数据资料多数用于总结性的定性研究,应尝试定量研究,实现研究方法的创新。其次福利国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差异没有我国凸显,系统的均等化理论较少,所以文章多数参考的是国内文献,应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外文文献借鉴。最后本文主要是基于湛江示范村建设现状,可借鉴全国其他地区均等化建设的标准和制度等方面来进行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