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织理论视角下“转型社区”能力建设的问题研究—以 X 社区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6139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一)现实背景

金融经济的稳健持续发展、社会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伴随着这种向好形势而来的是城市化建设的大力发展,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从 1995 年开始我国城市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据最近 10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化率从 2004 年的41.76%,到 2013 年的 53.73%提高了 12 个百分点。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研究者们将政府通过自上而下的形式把城市边缘的非城镇社区发展成的城镇社区定义为“转型社区”。“转型社区”作为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发展的过渡带,具备城市社区部分特点的同时又保留了农村社区的原有生活习惯。作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一类特殊社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员不断涌入“转型社区”,“转型社区”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陷入了社区居民由农民向市民的角色转变缓慢、社区内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社区内原住居民与外来居民矛盾较突出、社区成员未能很积极地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去等现实困境中,解决“转型社区”面临的各种困境已迫在眉睫,所以从新的研究角度出发来提高“转型社区”自身建设能力,不仅可以提高社区整体的治理水平,而且也有助于社区居民自治的实现。

(二)理论背景

作为一套由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等理论共同组成的全面科学理论,自组织理论以其深厚、全面、系统的内容为系统学、组织学、社会学等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支持。在自组织理论研究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利用自组织理论研究一项具体问题,多元研究主题的层层出现改变了自组织理论原有的研究方式,扩充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自 1980 年以后,我国的专家学者对社区内部治理问题的研究开始运用自组织理论来阐述,当代社区不断进步的崭新研究方向就是社区能力的提高,以自组织理论来研究“转型社区”的自组织能力建设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优势。组织内的各个部分是在一个自行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推进的,这个有序、自主发展的过程是自组织理论重要的研究结论,也是本篇论文以自组织理论来研究“转型社区”能力建设​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

.....................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论文以 X 社区为例,在自组织理论指导下,在综合众位学者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社区自组织能力具体量化为资源整合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居民参与能力、自组织网络结构和发育程度五个层面,分别对五个大指标加以细化,并运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量化分析,发现“转型社区”能力建设存在以下问题:社区居民参与能力整体偏弱;社区自组织网络的结构与发育情况滞后;社区资源整合能力中社区共建和专业人才利用的能力有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中社区居委会未能很好反映和维护居民权益;自我服务能力中社区内志愿者队伍整体服务效果不理想等方面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对策包括:提高社区的整体居民参与能力;提高自组织网络结构的发展水平;强化对参与社区共建和专业人才重要性的认识;改善社区居委会和居民间的互动关系;积极开展具有社区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

1.2.2 研究方法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转型社区”的能力建设问题的研究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问卷调查法: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转型社区”自组织建设能力的构成要素,对各维度分别设置相应的变量问题,并设计李克特量表,形成调查问卷。接着进行问卷的预调查,通过分析问卷预调查结果,进一步完善问卷,以形成最终的调查问卷,最后用正式问卷对 X 社区进行问卷调查。

(2)文献研究法:论文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国内与国外关于社区能力研究、自组织理论研究等内容进行了查阅和整理,对本篇论文能够借鉴的理论、方法和内容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归纳、分析和总结,承接研究问题,归纳现有分析的主要内容、存在的困境和国外经验,奠定好“转型社区”能力建设问题研究的文献基础。

.......................

2 基本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社区

社区这个概念最早被德国社会学家 F 滕尼斯(1887)在他的书中从社会学理论的角度多次使用,该学者认为社区是这样的一个社会团体,在社区中人们之间的价值取向是相近的,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友好和谐的,这种社会团体强调社区中的共同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英国社会学家 Mac1ver(1917)在《社区:一种社会学的研究》这本书中强调了“社区必须是由基于共同利益的成员所组建起来的,社区具有利益共同性和地域性等特征”。20 世纪 30 年代,芝加哥大学社会学家帕克(1936)认为社区是一种相对独立和稳定的社会实体,在这里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方式相近,对社区充满着家庭归属感,他认为社区是这样一个场所,社区居民在这个地域范围内进行社会活动,相互之间发生各种社会关系。1933 年,费孝通等一批青年学生首次把“community”译为“社区”,在他们看来,一个村落、一个乡镇或者一个城市等等都可算作社区,自此社区概念开始在国内广泛使用。美国社会学家 B.Phillips 将社区定义为社区成员以相近的价值取向、一定的生活目标、共同的利益诉求而生活在一起的某一特定区域就是社区,在这里,大家都可以享受一份独立、完整的社区生活。到了 1980 年以后,众多学者在研究中就开始使用社区的概念。​

​从滕尼斯刚开始提出社区概念到今天,社区的概念已经被不同的学者赋予了不同的概念定义,但无论哪一种定义,大都是对社区的形态、特征等的描述来界定,而且社区概念大都是从人员数量、地域范围、组织结构以及价值观、归属感这几大方面来阐释的。本文中所考察的社区主要是指居民居住区,研究社区居民的自组织能力。根据对关于社区概念的研究结论进行整理和分析,论文作者将社区定义为,一群具有相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利益,以及对这一地域拥有归属感的社会成员所集中居住的特定区域或社会共同体,在这一特定区域或社会生活共同体内,成员与成员之间由于接触会发生各种社会关系。社会生活、公共利益、文化心理等内容组成了社区的基本内容,它是社会和国家组​成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单元。

......................

​2.2 理论基础

2.2.1 自组织理论

自组织理论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处于一种开放的、自主的、不断演化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事物通过与外部因素发生能量交换、吸收外界输入的能量,能够逐步形成有机的结构和功能。在社会进化过程中,自组织是一个自我组织、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的过程,它是以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协调为依靠和支持的。

正是内部共同体这种自我组织、自我规范和自我管理的运动,让自组织理论成为了社区开展能力建设的理论基础。对于社区共同体来讲,自组织不仅仅是其所具有的机制,同时它也作为社区的必需能力而存在,社区凭借其民间性、自发性的特点,在强调尊重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法律和财政的支持下,社区进行了自身的整合和维护,开展自组织能力建设对提升“转型社区”的能力水平意义重大。但有一点需要明白,社区开展自组织不是要取代政府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而是在政府对社区发展进行掌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社区自组织的优势作用,以使得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社区的微观控制二者之间能够协调发展。​

2.2.2 社区自组织发展的动力支持

论文关于“转型社区”发展自组织的分析主要是围绕以下方面来考虑的。首先,与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相比,论文分析的“转型社区”是处于过渡地带的社区,社区内的各类组织是支撑社区发展的中坚力量,各类社区组织积极参与社区各类活动,是促进社区建设的重要推动者。其次,“转型社区”内丰富的社区资源是保证社区推动自组织发展的前提条件,因为社区自组织的发展可以有效整合资源,促进社区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社区资源的高效利用也可以促进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双方是一个相互促进、和谐并存的关系,这种关系直接造就了“转型社区”自组织力量的存在和发展。再次,在社区自组织发展空间上受到了过多的政府干预,但社区居民有一定的参与意愿,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居民希望具体的社区事务是由本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的,自己掌握本社区的自治权利,政府只是充当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所以,自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居民参加社区活动的意愿也是需要重视的。最后,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利益需求是联系社区居民间关系的纽带。与农村社区相比,“转型社区”的血缘联系正在逐渐减少,与城市社区相比,“转型社区的”的居民构成更加复杂,随着日常生活交流的增加,在资源共享、基础设施利用、土地房屋租赁等方面社区成员之间慢慢形成了趋于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要求,上述这些方面都是自组织发展的动力支持。

.....................

3 “转型社区”自组织能力分析—以 X 社区为例............ 16

3.1 X 社区描述 ............. 16

3.2 X 社区能力建设情况的问卷设计和检验 ............ 17​

​4 “转型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4

4.1 社区居民参与能力整体偏弱.............. 24

4.2 社区自组织网络的结构与发育情况滞后.............. 27

5 提升“转型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水平的对策............ 34

5.1 提高社区的整体居民参与能力................ 34

5.2 加强社区自组织网络结构的建设................. 35

5 提升“转型社区”自组织能力建设水平的对策

​5.1 提高社区的整体居民参与能力

从前一章节问题的分析中,可以发现,有四大主要方面大大制约了社区内整体居民参与能力的提高,所以要从以上四方面对症下药来提高社区的整体居民参与能力。

首先,增建居民参与社区能力建设的参与渠道,加深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深度。对于处在过渡阶段的“转型社区”来说,社区在继续完善传统正式参与渠道的基础上,还要大力开辟和建设非正式参与渠道,例如,社区内部或者有关部门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来支持和鼓励社区非正式组织的发展,通过发展社区非正式组织真正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主动性,拓展居民社区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使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渠道更加畅通,更好地发挥居民参与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其次,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频率。X 社区居民对问卷的回答得出了居民参与社区活动频率不高、社区认同感低等是 X 社区能力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特别是非原住居民在这两方面的选择与原住居民相比较为明显,这种想法和行为不利于社区能力建设的推进,增强居民的主动参与性,广泛调动起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是提高社区的居民参与能力的良策。

最后,在社区大力宣传“社区营造”理念,让居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区事务的管理中来。“社区营造”的意思是指从社区的日常管理生活出发,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和各种社会力量、社会资源的优势作用,通过动员社区居民,让大家行动起来,帮助社区完成自组织、自治理和自发展的过程,简单解释就是调动社区居民的自主参与性,自己管理自己的社区。​

​.....................

​6 结束语

​论文是以自组织理论为基础,通过研究 X 社区中的能力建设问题,提出了这类社区解决能力问题的发展对策。论文在阅读和总结大量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自组织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转型社区”进行相关理论阐述和概念界定,把自组织能力建设分为了资源整合力、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社区居民参与度和自组织网络发育程度这五个维度,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石家庄市 X 社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分析出了这类社区发展自组织,进行社区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问卷数据提炼出了 X 社区在能力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及解决对策。其实,社区能力建设的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促使社区内部成员和社区各类组织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实现有序互动。

​“转型社区”与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相比具有自己独有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路径,也正是因为此,在“转型社区”中发展自组织遇到的困难也比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更多一些,从一个角度上来看,“转型社区”作为一个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发展的过渡带,这里原有的以血缘关系为主的社会关系已逐渐被打破,以地缘关系为主的社会关系正在慢慢建立,传统的农业生产所得利益与现代的商业经营所得利益之间关系正在磨合中协调。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由于“转型社区”的人员、利益关系等相对较为复杂,政府对该类社区的管理干预较多,相应地,居民或者社区本身的自组织力量与城市社区相比薄弱一些。农村社区向城市社区这种社区形态的转变,村委会向社区居委会这种管理体制的转变,在社区管理中强大的行政力量干预,不同范围和程度地阻碍了居民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和社区自组织的发展。通过对 X 社区开展问卷调查,分析了该社区进行自组织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问题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参与能力整体偏弱;社区自组织网络的结构与发育情况滞后;社区资源整合能力中社区共建和专业人才利用的能力有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中社区居委会未能很好反映和维护居民权益;自我服务能力中社区内志愿者队伍整体服务效果不理想。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