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城市基础设施 PPP 模式应用问题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6113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属于社会先行产业,其建设的好坏对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模式的研究有深刻的理论背景和实践背景。

1.1.1 理论背景

​从现代意义上讲,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发展至今虽然不算长,但是对于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很早之前就对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相互合作关系进行了探讨。国外的学者最早对 PPP 模式进行系统而深入研究的是 E·S 萨瓦斯,他在《民营化与公私部门的伙伴关系》一书中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特征以及公私伙伴关系有比较详细、系统的探讨①。澳大利亚学者欧文 E 修斯在《公共管理导论》书中对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的意义、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强调了政府的作用。随着 PPP 模式的发展,目前国外学者突出研究 PPP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相关立法、PPP 的管理机构,像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的 PPP 法律法规比较健全,对基础设施 PPP 项目形成了不同的理论研究。

​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政府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及相应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投融资体制非常单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新时代,引入了市场化概念,基础设施建设开始了市场化运作,并取得了一些成果。2003 年 PPP 的概念传入我国,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国内学者对于 PPP 模式的概念还不成熟,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其中,王灏(2004)最早对基础设施领域进行研究,根据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创新性的提出了前补偿式与后补偿式两种具体应用模式③,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后是陈柳钦从公私合作​融资角度,结合伦敦地铁、法国铁路等国外基础设施融资案例,对 PPP 模式的目标和运作思路进行分析,探讨成功的关键条件。贾康、孙洁(2011)从管理视角对 PPP 的概念、起源以及特征进行了定义,并特别强调了体制机制创新的作用。国内学者研究角度和关注点倾向于经济效益,缓解资金压力和降低成本等方面。

​总的来说,学术界对于 PPP 模式的研究虽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国内在 PPP 法律法规和项目的建设方面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尚未发挥 PPP 模式的独特优势,本文结合美国、英国以及澳大利亚三个国家不同的发展形式,深入研究总结经验,通过分析河北省建设现状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可行性建议。

....................

1.2 研究意义

PPP 融资模式应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缓解河北省城市化过程中对基础设施的需求,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进步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本文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从学术发展的角度,PPP 模式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对于 PPP 的概念没有统一认知,大多学者都是借鉴国外对 PPP 概念的定义,造成对 PPP 概念的不清晰。为了更好的熟悉和理解 PPP,本文从四个要素出发,对 PPP 的内涵进行界定,并对 PPP 的主要实施模式进行详细的阐述,从而为城市基础设施引入 PPP 提供理论依据。​

​(2)从研究内容上看,由于河北省对 PPP 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晚,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缺乏相关经验,因此相应的研究成果较少。通过文献检索到,大部分文献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基于地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很少,有少量文献是对河北省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或机制的研究,针对我省实际出台有关 PPP 法规很少,对 PPP 模式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没有深入研究。本文针对研究的不足,通过对理论背景的深入分析,结合河北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借鉴国外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对我省城市基础设施PPP 立法、政府职能、人才与机构建设、监管机制等角度提出思考对策,充实研究的内容和领域。

​1.2.2 实践意义

面对当前河北省城市化加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以及不完善等问题,新的建设和管理模式的引入是必然的。PPP 模式能够使得社会资本能够较早的介入,缓解财政压力和供需矛盾、解决运营管理水平低下等。本文的实践意义主要表现在:

(1)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作效率。单纯的依靠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设施,往往会造成低效率。吸引社会资本的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一方面可以融到建设资金,减轻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满足政府与公众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使得社会资本得到相应回报,实现“双赢”。同时社会资本的参与也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带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运营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运行效率,使得社会资源更合理分配,也增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建设是现代化发展必经之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基础设施和城镇化建设是关键①。而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化的发展又存在一定的相互关系,面对河北省城镇化趋势不断加快,对于基础设施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有限,会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在我省引入 PPP 模式的优势在于,引入并激活社会资本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作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改善和提高城镇人民的生活质量。PPP 模式作为提高效率的重要工具,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镇建设和管理、服务和项目运营和效率等众多方面会产生作用。

....................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PPP 的基本理论

2.1.1 PPP 的内涵

PPP是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的缩写,顾名思义公私合作模式。PPP 属于一个大的概念范畴,也是一个全新的项目融资概念。PPP 项目建设中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与风险转移到社会资本,而是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以特许协议为基础长期合作,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资本,在对公共服务中都发挥着自身优势。根据当前发展实际,本文认为 PPP 模式的内涵包含四个要素:

(1)项目融资要素。由社会资本参与承担融资形式是区分 PPP 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根本区别,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承担部分资金缓解政府财政压力,也会进一步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实现项目收益的最大化。

(2)项目产权要素。项目产权主要指的是所有权、特许经营权及收益权。政府部门特许社会资本取得项目所有权或者经营权,有助于社会资本创新技术,提高运营管理效率;特许基础设施的经营权,有助于政府机构改革,消除冗员现象。

(3)风险分担要素。风险共同承担是 PPP 模式与其他传统建设经营模式的重要区别所在。项目建设前期社会资本参与项目的设计、可行性研究,降低社会资本的投资风险,并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的方法和技术,可以降低项目建设的风险。在 PPP 模式中政府与社会资本根据各自能够承担风险的能力承担,可以降低各自的风险,进而控制和防止整个项目的风险发生。​

​(4)利益共享要素。基于城市基础设施属于公益性项目,利益共享不仅仅经济利益,还包括社会利益。意味着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根据实际情况对高额利润进行调节和控制,杜绝获取高额利润的现象。同时将项目获取的更多利益,转移给社会公众,增加社会福利。

​因此,本文对 PPP 的内涵界定为: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通过契约关系建立起来的长期合作关系,在项目融资、建设和运营上共担风险、共享利益,提供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

​2.2 城市基础设施概述

2.2.1 城市基础设施的界定

城市基础设施是人民生活的内在保障,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拉动社会经济的内生力量。所以,作为国家宏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对基础设施的相关知识有相应的了解。基础设施的最早出现是上世纪 40 年代,经济学家罗森斯坦·罗丹将社会总资本分为社会分摊资本和私人资本两大类,其中,前者指的就是基础设施,主要是为社会生产提供一般条件的行业。之后学者赫尔希曼将划分的私人资本称之为直接性的生产活动。

世界银行出版的《1994 年世界发展报告》以“为发展提供基础设施”为主题,报告中将基础设施分为经济(生产)性和社会性基础设施两大类。其后,我国学者们形成了对基础设施同一的观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通信设备、公路、铁路、电力和供水排污设施等用于经济生产和服务。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社会性基础设施,主要是科研文化、司法行政、医疗保健等领域。按照地域不同进行划分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本文所研究的是城市基础设施。总体而言,城市基础设施包含六大系统:如下表 2.4 所示

.............................

3 河北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分析................18

3.1 河北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18

3.1.1 道路与交通实施状况.................18

3.1.2 供水排水以及污水处理状况..................18

4 河北省城市基础设施应用 PPP 模式的可行性分析.....................27

4.1 城市基础设施 PPP 模式指标体系.................27

4.1.1 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27

4.1.2 评价指标的选取和构建..................27

5 国外城市基础设施 PPP 模式经验借鉴与总结.....................40

5.1 英国经验借鉴.....................40

5.1.1 专门的 PPP 管理机构.........................40

5.1.2 完善的法律制度....................40

​6 河北省城市基础设施应用 PPP 模式的思考

​6.1 完善法律法规,推进协调机制

PPP 涉及到招投标、投融资、项目建设运营管理及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直接导致的后果是无法保障社会资本的收益,达不到预期,增加其风险性,从而挫伤了社会资本参与项目的积极性。​

​首先,通过检索发现,对于河北省而言,专门针对 PPP 模式的文件很少,大多数的文件都是贯彻落实国资委、财政部下发的通知,而很少有河北省针对省现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且文件的法律层次低,内容多为一些引导性的相对简单,缺乏可操作性,这不利于 PPP 模式在我省的推广应用。例如 2015 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实施意见》,在城市交通、市政建设和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鼓励并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其中,市政工程、交通运输等需要按照特许经营的方式,但是并未说明政府如何扶持、特许经营文件与合同的关系、PPP 合同的不明确以及项目运作中出现的风险等问题,表明河北省还没有建立起 PPP 模式的制度体系,制度间没有相互衔接,不能全面的进行 PPP 项目管理。

​其次,对于 PPP 项目建设,涉及多部门职能协调配合,职能部门的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法规之间不协调、不统一,制约了 PPP 模式的落地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涉及许多组织,包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监督指导,发改委以及财政部等部门的定期检查,银行保险等有关部门的金融支持。因此,政府部门应当考虑我省的实际情况,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现行的法律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教育、医疗卫生、城市交通、垃圾处理等行业采用科学的、规范的决策,制定和出台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文件,形成一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同时,各部门间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完善 PPP 改革的协调机制,相互间形成政策合力,逐步建立适合我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点的 PPP 项目配套法律法规制度。

.......................

​结论

本论文以城市化进程作为研究的时发表展背景,以城市化发展进程中面临着城市基础设施需求不足和建设资金不足作为实践研究背景,通过查阅文献、年鉴资料的基础上,对 PPP 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梳理河北省城市基础设施现状以及融投资现状,并对当前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得到如下结论:

1.建设资金短缺和融资主体单一是制约我省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根据当前河北省基础设施现状和投融资现状可以看出:面临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加大,对资金的需要也呈现扩大化趋势,政府财政有限,导致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以政府提供或银行贷款融资结构已不再适用当前发展需要,说明引入新的模式是必然的。

2.河北省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现状以及融投资现状引入 PPP 模式是可行的。PPP 模式能够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效率,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河北省城镇化建设。论文从四个维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城市基础设施引入 PPP 模式进行了验证,得到了结论:是适用可行的。

除此之外,鉴于个人学术能力有限,本文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首先,在对相关理论的掌握和运用上由于个人能力所限仍不是特别成熟;其次,对于河北省城市基础设施近些年的数据难以收集,一些数据是基于历史和实际进行粗略分析。最后,PPP 模式的评价指标的选取不全面,可能会导致与现实不符,专家打分也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需要不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