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对高资本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的盲目注重与追逐是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在这种模式下,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最大化地节约人力与资本,对于生态资源的使用不计成本,对于因此导致的恶劣的生态后果也很少关注。长此以往,这种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恶劣的影响,使“可持续发展理念”(1972)一经提出便得到了不同地区的共同认可。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强调经济与生态的共同发展,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产物,及在处理经济、社会、环境方面做出的理性选择,体现为社会、生态、经济可持续,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提高生态效率。
河北省近年来经济取得迅猛发展,2015 年在全国城市 GDP 排名里河北省位列第 30名,同比增长 7%。需要注意的是河北省经济的增长是以资源的过度消耗以及破坏生态为代价的,尤其是近年来,以煤炭等一次性能源为主的重工业快速发展令省内资源生态压力进一步加大。统计数据显示,建材、钢铁、电力、石化四大高能耗产业去年的工业增加值为 5971.2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 57.3%;同时,能源消耗位居全国第二,单位 GDP(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远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0.8 吨/万元,可以看出河北在能源产能转化方面率较低,在取得高额的工业增加值中,河北省付出的能源和生态代价是巨大的。石敏俊等学者在《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中测算了中国各地区真实的国民财富,并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总额占 GDP 达四分之一,许多省份(包括河北省)的经济总额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生态环境得到的。长期以来,作为北京和天津的临省,河北省在资源开发利用、承接北京、天津两地落后工业产能等方面均做出了很大的让步与贡献,造成了河北省成为全国资源耗费与环境发展矛盾最凸出的地区之一的生态局面。河北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必须审视河北省当前的生态效率,从定量的数据中,更直观、客观地了解河北省的经济-生态现状,从根本上形成生态与经济发展共建、共进的局面,实现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治理的可持续发展。而现阶段对河北省生态效率地研究很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河北省的生态建设进程。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本研究将以“京津冀协同”中对河北省的生态定位及由此对生态-经济产生的影响为视角,立足河北省环境改善与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现状,研究河北省生态效率,通过分析投入与产出间的相关性,根据效率分析结果,提出提高河北生态效率水平的对策。为河北省在经济发展进程中调整相关投资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环境政策与税收政策等提供参考,为建设经济新常态提供新思路。提高河北省乃至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水平,为实现京津冀的经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持和保障。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丰富河北省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相关理论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对河北省生态效率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应注意到的是生态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行业和产品层面,河北省层面的生态效率定量研究几乎没有,尤其是结合河北省实际情况,将数据包络分析(DEA)研究法与生态效率结合起来,以完善现有区域生态效率的评价和研究。本文运用 DEA 研究方法计算出河北省生态效率,能为类似河北的区域在追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提供可借鉴的方法经验,丰富有关的理论。生态效率评价主要是通过评价发现差距和问题,分析影响生态效率的因子,最终目标是提高生态效率水平。研究河北省生态效率的意义在于,既可以对省内经济与资源环境发展现状获得深入的了解,发现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提供更有针对性和更加有效的政策制定方向,寻求科学、恰当的思路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2)实践意义
抓好河北省的生态环境建设,是党中央赋予河北的重大政治责任,是实现京津冀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实现京津冀未来发展的有力生态保障,也是建设经济强省的必然选择。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逐渐深化,此后一段时间内,河北省将处于经济飞速发展的阶段,此时研究河北生态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河北省在今后的发展中不能继续依照传统发展模式--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而是应该选择一条绿色科学、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同时,为了制定合理、科学的区域产业合作策略,要求河北省必须对生态效率的研究给予重视。所以,较强的现实意义是开展研究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对河北省进行生态效率研究,以期望找出合适的发展方向、明确的目标,为河北省经济-资源-环境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
........................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际上对生态环境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早,对生态效率的研究也较为成熟,目前已经获得了相应的成果,在已有研究成果的推动下,已经有一些地区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并产生了一定的成效,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从国外有关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在研究生态效率评价的过程中,生态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及环境经济学等为生态效率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综合来看,国外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生态效率的概念研究
Eco-efficiency 即生态效率,在单词组成上是由 ecology(生态学)与 economy(经济学)构成,仅从英文构成就可以看出它的含义是在社会发展的同时,实现经济与生态生态效率的提高。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生存问题,推动了生态管理理论的发展进程,在生态理论集成中,随着不断深入和细化,生态效率研究成为其中重要的一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在生态与经济矛盾运动推动下,生态经济理论应运而生。1932 年阿瑟·庇古指出环境污染体现为外部不经济,表现为在经济发展中各市场主体往往容易忽视生态环境的稀缺性属性,指出这种现象是由私人边际效益高于社会边际效益造成的。加拿大科学委员会于 20 世纪后期提出了生态效率的说法,是最早提出的国家。德内拉·梅多斯、乔根·兰德斯等人在其著作《增长的极限》(1972)中,用模型方法探讨环境资源问题,提出“零增长理论”。被视为世界生态的第一个报告。之后,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明确提出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被联合国接受和认可。
(2)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价
评价生态服务价值是进行生态环境分析的重要内容,对评定生态环境支撑区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实证分析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Charles 与 U.M.Mortber 为代表的学者。Charles 等学者选择了具体生态系统及生态圈内的元素进行生态价值评价,评价对象为巴西热带雨林与海洋系统;U.M.Mortber 等选取瑞典斯德哥尔摩为案例,结合 SDSS(生态决策支持系统)和 GIS,分析城市化进程对生物生存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构建了指标体系和定量分析模型;Amy Richmond 等人利用影子价格(基于净初级生产量得)对生态服务系统展开评估的。国外学者在生态服务价值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如何改善生态环境开展研究,力图寻找有效的办法。国外学者关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及生态服务价值的研究在早期已有丰富的成果,最近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是对改善生态方式进行的探讨。
........................
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生态方面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晚,到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生态环境治理才被正式提出并开始运作。随着社会的发展,相关生态研究开始由单一学科到管理类学科不断完善,从国家的宏观环境政策方面到生态区域、产业等中微观方面发展,由浅层的了解到深层次的方法及体系研究,近些年各界开始关注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对生态效率开展了研究。国内关于生态效率的研究于 2001 年才出现,国内相关的研究参考文献也寥寥无几(约 28 篇),进行生态效率评价的研究不仅可以扩充该领域研究内容,而且在综合前人的研究有利于生态效率研究更具体化,更全面。借鉴国内前沿学术成果,生态领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
生态补偿是近几年才开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区域性学术成果。潘耀华(2013)通过对东北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内的新兴产业、重工业、林木加工业、以及绿色产业的变化进行分析,基于其现状,在生态补偿方式、补偿范围、补偿额度方面提出了针对性意见,提出了与构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相关的措施。史巍娜,陈曦(2015)指出京津冀生态补偿机制体制的构建应首先区分京津冀域内与域外生态补偿及京津冀域内的生态补偿,补偿领域主要为水环境和大气环境。赵丽,朱永明,张蓬涛(2013)研究的对象为贫困人口集中的贫困地带,对退耕还林实施的生态效果进行分析,反映出政策实施的不足,根据存在的补偿标准和政府监管方面的问题,构建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态补偿机制。张贵,齐晓梦(2016)在综合西方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庇古理论、科斯理论 ,强调在区域内采取激励的生态 补偿手段。李博文,樊雅丽(2016)等人从生态学和经济学视角,权衡生态补偿中的四种关系,认为环境外部性问题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得到解决,主要特征是利用经济激励实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经济效益的提高,完善生态服务的供应是其中心目标。持有类似观点的还有丁四保等学者,丁四保认为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之间矛盾突出,必须解决此问题才能改善生态环境,他认为应通过市场和生态服务两重施力是解决此问题有效的手段。
......................
3 理论基础....................11
3.1 环境资源价值理论..................11
3.2 可持续发展理论................11
4 河北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现状............14
4.1 经济发展现状...................14
4.2 生态环境现状.............15
5 河北省生态效率指标设计与选择........19
5.1 生态效率的特殊性............19
5.2 研究方法与模型的建立........20
6 提升河北省生态效率的对策分析
6.1 基本原则
提高河北省生态效率必须坚持四个基础性原则:
一是取长补短的原则。利用生态资源所产生的效益具有扩散性,在建设完善中应该明确应提供的资源,及资源量。一方面,政府应在改善生态的政策实施中区别对待各地,确定在改善进程中涉及到的主体与客体,确定生态因地制宜的范围,转换生态经济受益者搭便车的投机心理。另一方面,河北省各市必须深入分析各自的优势,应结合本地实际,做好调研和数据搜集工作;应充分发挥科技领先的优势,为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提供坚实的创新科技平台,将大数据化运用到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讨论及实施中推动河北省生态效率的提高和污染管控环节的不断完善。
二是有利于各地间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的改善同步发展原则。河北省生态效率的提高必须做到维护生态保护地区和受益地区之间平等的交流。河北省做为京津冀区域的生态环境支撑区,是生态环境重点完善保护区,在建设生态环境支撑区的进程中,树立生态保护地区与受益地区彼此间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实现今后河北省及京津冀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坚持实际与需求相契合的原则。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然而在现实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并未满足提供等价生态环境的需求。因此,必须重视实际可行与满足需要相结合,坚持用理性思维设计与构建生态支撑区建设机制,确保建设中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贴近群众需求并得到高效落实。
四是有的放失与积极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河北省内各地级市地理环境、基础设施、经济条件不一致,在建设时既要明确目标,又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特点,总结和借鉴其他区域、国内外有关经验,积极创新,寻求能有效提高河北省生态效率、建设生态经济机制的方式。
.....................
结论
生态效率评价与提升研究作为综合性课题,近年来被社会不断关注。同时,生态效率是对区域环境资源与经济间可持续发展一个有效度量,对河北省生态效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与现实意义。目前,生态效率评价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尚未成熟,对理念的理解未形成一致性认识,相关定量性实践缺乏。本文基于研究现状,并在对河北省生态与经济进行了深入了解与分析,沿着生态效率研究这一目的,不断完善评价框架,提出经过运用 DEA 数据分析下生态效率评价方法,对河北省生态效率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并对河北省的生态效率进行实证分析。根据效率评价结果,提出提升河北省生态效率的建议,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总结如下:
(1)对生态效率的涵义进行了界定,指出生态效率的实质是在社会发展中,同时实现经济增长、环境污染减少和物质减量化,其最终目标为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分析了生态效率-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得联系与区别。研究了生态效率评价的三个理论基础:环境资源价值 、资源经济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2)设计河北省生态效率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在对河北省经济-环境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基础理论与领域内的有关研究,结合生态效率评价的特殊性,从经济总量、资源和环境三个方面分别选取了河北省生态效率产出与投入指标。利用 DEA 研究方法对河北省的生态效率做了分析,通过 DEA 视角,得出河北整体生态效率不高,固体废弃物,能源消耗,二氧化硫排放量过多,产生的无效率等初步结论;且相应的冗余率还很大,必须减少这些过多的污染和资源投入,对主要影响因素加强控制是改进河北省生态效率的方向。
(3)以结论及启示的形式提出提升河北省区域生态效率的建议。提高河北省的生态效率是本文的研究目的,结合评价结果,分析如何提高作为生态效率投入要素中各要素的使用效率,减少投入冗余。针对冗余率最大的固体废弃物必须加大重视,建立处理联动机制,加强固体废弃物排放者源头环节的自律和政府收费制度的双重治理;河北省作为能源大省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省,能源冗余会加大能源本身的消耗冗余及影响加重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必须提高我省的能源利用率。资源的有效利用,二氧化硫的减排都要求加大在科技手段方面的重视和投入。并在整体的基础上,优化污染物控制,创新生态效率管理,将生态效率提上日程,贯穿河北省生态治理。
参考文献(略)